“倭寇並沒有追殺我們”
霍方義狂笑道:“追殺我們?他們還有那心情嗎!哈哈。”
“嘿嘿,現在必是忙於救火了。”
“救火?哈哈,上山可是一點水也沒有,這一次倭寇將領的頭肯定大了!”
葉答嘴上並沒有說什麽,但是心理感受到現在的霍方義已經不是以前那個靦腆的大個子了,到了古代,他反而轉變成了一個如此爽朗的人,真的是爽朗嗎?也許會是狂暴。葉答對於自己的想法突然感受到一陣陰森的寒意,現在他有一個感覺,自己以後要和這唯一的親人成為敵人也說不定。
霍方義說的沒錯,山上的小串成重對於越來越大的火勢沒有絲毫的辦法,隻能幹瞪眼、瞎著急。人數是多,但是要想打水還要去往山下,這一來一回根本時間上就來不及,而且自己也沒有打水的設備啊!眼看著這些從*人民手中搶來的足夠五萬軍隊吃上半年的糧食就這麽一點點的被燒沒了。
小串成重閉上眼睛長歎一聲:“天滅我也!”然後抽出了*剖腹自殺了!
此時正在幸州城外親自指揮戰鬥的宇喜多總司令看到了這些火光,因為這漫山的大火在黑夜中著實耀眼。
立花宗茂此時正在他的身邊:“司令,是、是龍山方向。”
“司令?”立花宗茂看到宇喜多根本沒有任何反應,因為他的總司令已經傻了!那可是所有北方將士食用的糧食啊,沒有這些糧食侵朝戰爭根本不用打了。用不了一周,自己的士兵們都將會被餓死。
幸州之戰他也沒心思去打了,隻見他頹廢無力的說道:“撤,撤退!”
回到漢城的宇喜多秀家直接麵臨的就是五萬大軍吃不上飯的問題,而且現在正值冬季,加上戰亂,*的土地裏根本沒有絲毫的糧食,單靠搶是根本不足以解決問題的。於是他在征求了小西行長的意見後萌生了往南方撤退和求和的念頭。
當然求和這種事情有傷麵子,必須征得太閣大人的同意,豐臣秀吉此時正意氣風發,想要親帥大軍增兵*,如果將事情的始末直接陳述,勢必會遭受到“猴子”的嚴懲。於是宇喜多秀家在給秀吉的信中絲毫沒有提及龍山糧草被燒一事,而是很委婉的說:“我軍已取得對明朝聯軍初步的勝利,無奈*遊擊隊騷擾的太厲害,而且因為戰線拉得太長,*又是個鳥不生蛋的破地方,糧草接濟不上,故目前不宜進軍,恰巧明朝派出使者想與我方講和,經過諸將商議決定主動讓出漢城,南撤到釜山,等個半年到秋收時候糧草接濟上,太閣大人您再親帥大軍再踏平北方!”
豐臣秀吉自是很想到*的土地上走一走,但是也顧慮到日本本地戰局的穩定,而且宇喜多信裏講的很清楚,於是就推遲了自己入朝的想法,同意講和。霍方義這一次的戰役是整個援朝戰爭的轉折點。
得到了太閣的允許,宇喜多當即提筆給柳成龍寫了一封和談信。這封信不知為何沒交給柳成龍反而到了李如鬆手裏,反正*人在這場戰爭中也沒多大作用,日軍議和的對象也是*後麵的明帝國。
李如鬆看過信之後並沒有說什麽,他現在已經習慣先聽聽霍方義的意見。
“霍方義,你看一下”
霍方義看過信道:“倭寇信中所講求和之事,我看非常適合目前敵我雙方的狀況。”
“哦?怎麽講?”
“先從日軍來說,其一,斷糧,五萬大軍沒有糧食吃那將是什麽概念,我想大家都清楚,而且這糧食也不是一兩天長出來的,因此他們短期內不可能再發動進攻。其二,平壤一戰倭寇知我軍威猛,北上之事必將從長計議,且*遊擊隊給他們造成了很大的負擔,短期內想一統*也是不可能的。因此他們隻能與我方講和,不單如此,日軍必定還會向南撤退,因為北方已經不是他們能待的地方了。”
“那我方呢?”李如鬆欣賞的看著霍方義,分析得不錯嘛。
“我方也有兩點,其一,碧蹄館之敗讓我軍認識到日軍的難纏,而且日軍北方數量是我軍的數倍,這本身就沒法打,奪取平壤也是我軍將士英勇和李將軍的指揮有方,如果硬拚我軍必定占不了便宜。其二,糧草問題也是我軍的最大問題,*人遲遲不送糧不外乎這片地方已經搜集不到什麽糧食了,沒有糧草這仗我們也沒法打。除去這兩點最關鍵的是…”霍方義在此停頓了一下。
李如鬆就是在等霍方義最後這一句話,因為他要看一看霍方義最終的想法是不是和自己一樣。
“這片土地與我們本身毫無關係,隻要倭寇能退兵,盡量讓我軍將士少傷亡才是至上的真理!我想遠在京師的吾皇陛下也是這麽想的。”霍方義說道皇帝的時候抱拳舉了舉,表示對皇帝的尊敬,雖然現在他遠在異國他鄉,距離萬曆皇帝十萬八千裏。
李如鬆點了點頭:“說得好!我也是這個意思,就目前的形勢而言和平談判是最好不過的了。既然宇喜多這麽有誠意,那我們也派遣一個有誠意的使者去談判,來人呐,去將沈惟敬給我叫過來。”
沈惟敬此人可真是富有傳奇色彩啊,明日兩軍談了三次判,全都是他在中間來回跑,這個苦差可不好幹啊。他要一邊表演、還要提心吊膽伺機溜掉,還不能丟了自己國家的人,真不是一般人能幹的活啊!
李如鬆給沈惟敬簡單交代了一下:“去吧,保證兩個原則,一不能丟人,二讓日軍撤出漢城!”
這兩個條件不難,其一因為現在日軍急於求和,不會在談判桌上挑釁的。其二,沒有糧草日軍本就正想著南撤呢,自然也會同意。因此這一次沈惟敬毫不費力的就完成了任務。但是日軍還提出了一個條件,那就是必須得能代表萬曆皇帝的欽差使者來親自和他們談判,因為沈惟敬不能代表皇帝的意思,而且他們怕李如鬆假談和,在撤退的時候再偷襲自己,所以這件事情必須讓萬曆皇帝知道。
李如鬆發愁了,這山高皇帝遠,書信來回都要半個月啊!
“這個不難”在李如鬆發愁的時候霍方義總是有話講。
“講”
“反正倭寇也不知道究竟誰是皇帝的欽差,我們隻要找兩個知曉朝廷禮數的文人和他們談就行了。”
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說得對,剛好這一次出征宋侍郎(兵部侍郎,相當於軍委主席)在我軍中派了兩位文官,就讓他們去吧!”
這兩人換上了幹淨高檔的衣服,至少他們代表的是皇帝的威嚴,也得穿的像那麽回事才行,這兩件衣服還是*人趕製出來的。他們在沈惟敬的帶領下和日軍完成了一係列的談判。
談判很簡單,畢竟雙方有著相同的目的,最終這場談判達成了四條結果:
1、日方歸還兩位王子和被俘眾*官員。
2、日方全軍撤出漢城並退回釜山。
3、我方派遣使臣去日本會見豐臣秀吉。
4、我方全軍也同時撤出*。
前三個條件不難,都是雙方的意願,關鍵是最後一個,不過李如鬆已經授意隻要日軍肯退軍什麽條件也可以答應,因為他還是秉承那句話,兵不厭詐。反正談判過後可以什麽也不承認。不過如果倭寇真能與*劃江而治,我方倒也可以考慮真正退兵,這場戰事本來就不關我們什麽事嘛,何必強出頭冤死一些將士。如是日軍還有北上的想法,敢威脅我大明的疆土,那一定要將其打回老家去!
這次談判始終都沒有讓柳成龍知道,但是始終紙包不住火,再說李如鬆也沒有故意隱瞞的意思,本來議和的話他並不反對,但是日軍提出的隻撤到釜山就讓*人不能接受了,這不是楚河漢界要將*民族一分為二嗎?豈能如此!
他怒氣衝衝的來找李如鬆,李如鬆已經懶得跟他廢話了,誰有誰的考慮,你們*統不統一關我屁事,我隻要保證那戰火不會燒過鴨綠江就行了,於是他又施展了兵不厭詐之計:“放心吧,柳哥,我那是退敵之計,趕明兒有機會了還是要進攻的。”
看著李如鬆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柳成龍自然不信,但是話已經說到這了,自己也沒什麽好說的了,希望李如鬆能真想他自己說的那樣找機會繼續進攻。
不過日軍倒也不怎麽守信,過了約定日期居然還沒有從漢城撤出。李如鬆於是派使者去催促了好幾回,在這期間柳成龍也一直勸李如鬆:“看到沒,日軍出爾反爾,我們還是進攻吧!”
李如鬆搖了搖頭:“再等等!”
最後倭寇拖延了半個月的時間,才從漢城撤出。這半個月的時間日軍在幹什麽?在做最後的搜刮,能拿走的,所有值錢的全都拿走,不能拿走的一律燒毀!漢城內全部健康的男丁拉走,一個不剩,隻剩下些老弱病殘和婦女。日軍在撤出漢城的時候居然還高懸彩旗、敲鑼打鼓。似乎他們是取得了多大的勝利。
***求收藏,求紅票,真心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