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了,頭暈暈的。
——————————————
睦仁聽到川上操六的這番話之後,心情果真好了很多。
川上操六又繼續獻計道:“陛下,臣認為,除了使用反間計,離間魏季塵與滿清的關係之外,還應該穩定住遼東半島局勢,力保幾個重要的城池不被清朝趁機收回,這樣,才會在接下來的談判中獲得更大的利益。”
川上操六見睦仁麵色如常,有些踟躕的繼續說道:“山東作戰軍南下開辟第二戰場,此事自是刻不容緩,隻是尚在廣島集結的澎湖作戰支隊,臣認為應該調往支援遼東,台灣之事應該暫緩。”
倭人南下進攻山東的同時,又在國內組建了一隻約五千多人的混成支隊,這支混成支隊是準備去攻占澎湖列島,切斷台灣與中國大陸聯係的。
一旦占領了澎湖,台灣將更加孤立,廣、閩、蘇、浙海道中梗,交通斷絕,北運軍火將會被日軍擄去。
不過,遼東半島事態的發展已經超出了日本大本營的預料,魏季塵兩戰共殲滅了倭人將近一萬多人的有生力量,倭人在遼東的兵力已經嚴重不足了,若不支援,將會造成嚴重後果,因此,川上操六隻有建議把這支澎湖作戰支隊調遣上去。
睦仁歎了一口氣,對魏季塵更是恨之入骨,卻隻有無奈的同意道:“就按此處理。”
“陛下,還請陛下允許臣再次出征,帶領第一軍與魏季塵決一死戰。”久未做聲的山縣有朋忽然匍匐在地,聲淚俱下的說道。
“愛卿,朕身邊暫時離不開你,魏季塵之事,朕自由主張,領軍作戰之事,就不要多提了。”睦仁一邊安撫他,一邊語氣堅定的不同意山縣有朋再次出征的請求。
開玩笑,要是山縣有朋腦袋一發熱,領兵去與魏季塵死戰,到時遼東局勢將愈發不可收拾。
幾人又商議了一些其他軍務,川上操六和山縣有朋這才匆匆退下。
川上操六自然是去實施對付魏季塵的計劃,山縣有朋則是要把這個消息告知桂太郎的家人。
沒有多久,魏季塵這個帝國最大的禍害非但沒有死,反而殘忍殺害了帝國將近一萬多人的消息便傳遍了整個廣島,接著是整個日本。
日本國內,大部分人叫囂著要報仇,也有一部分人擔心再戰下去,日本最終會戰敗,因此呼籲趁著現在還站在上風的時候,開始談判,取得適當的利益即可。
魏季塵在一線天和曲子溝戰役中一舉殲滅倭人一萬餘人,當真是震驚了整個遼東半島,各路清軍聞訊無不是精神大振。
宋慶和劉坤一策劃反攻不說,就是大高嶺一線的聶士成和依克唐阿也是積極反守為攻,隔三差五的騷擾一翻倭人。
整個遼東半島因為魏季塵的勝利而沸騰起來,各軍都是活躍了不少,一些原本悲觀失望看不到勝利的將領心中更是鼓足了不少勇氣。
倭人遭受自開戰以來最大之損失,士氣跌至低穀,由原來的進攻態勢轉變成防守態勢,各路倭人龜縮於各大城鎮中,輕易不敢出來交戰。
局勢正向魏季塵所預料的那樣發展,越來越對中國軍隊有利。
後世有很多專家叫獸研究甲午戰爭,提出了各式各樣的論調,說明中國為何會戰敗,總之說得頭頭是道,你不佩服都不行。
然而,卻有人提出了截然不同的其他觀點,那就是中國繼續戰下去不會敗,即便是那樣落後的體製,腐敗的朝局,混亂的指揮係統。
隻要再戰下去,至少不會像原先那樣被割領土之多,喪失主權之重,賠款之巨,都開創了《南京條約》以來之記錄。
提出這種觀點以很多事實舉例,倭人在侵占大半個遼東半島,占領威海衛,殲滅了北洋艦隊之時,它的兵勢已經達到了頂峰。
盛極而衰,在原曆史上,倭人後續已經乏力,清軍已經開始在局部地區收複了不少的失地,因此,這也是倭人沒有按照他大本營的原定計劃,在直隸和清軍展開決戰,然後攻下北京,反而是同意媾和的原因。
而如今,這個局勢比起原曆史來說,不知要好上多少倍。
然而,這個好局勢沒有保持多久,又被倭人在山東扭轉了過來。
20日,也就是魏季塵取得大捷的次日,大山岩命令山東作戰軍開始在榮成灣登陸。
之前,山東巡撫李秉衡雖然收到了魏季塵的警告,但是他也不大放在心上,隻是多調了幾營人馬入成山縣意思意思,求個心安,他的大部分兵力約兩萬多人還是布防在煙台以東地區。
等到19日,倭人艦隊佯攻登州,他更是認為自己部署沒有錯了,直到此時倭人從榮成灣登陸,他才悔之晚矣。
世上沒有後悔藥買,20日晚,倭人與清軍稍微交手之後,便從東門進入了容城縣城。
而25日,倭人山東作戰軍已經全部登陸完畢,大山岩發布進軍令,準備分兵左右兩路,攻到威海衛。
魏季塵之所以隱晦的提起日本可能會從榮成灣登陸,而不是高談闊論,像個先知一樣指出倭人一定會從這裏登陸,那是因為選擇的主動權本身就在倭人手中。
作為進攻的一方,倭人能夠隨時改變登陸地點,而威海衛之所以會被倭人占領,北洋艦隊之所以會覆滅,與倭人選擇在那裏登陸沒有直接關係。
就算魏季塵這樣說,李秉衡也相信了,並且派遣大軍去榮成灣一帶了,難道倭人就不會改變登陸地點,估計原先的佯攻登州,就變成了真正的進攻登州了,因此,這實在是沒有多大的意義。
清廷還沒有從魏季塵取得大捷的驚喜中清醒過來,倭人就已雷霆之勢,在山東半島登陸,並且勢如破竹般向威海衛壓過來。
頓時,朝廷上下失聲,一片嘩然,他們還以為自己能夠鬆一口氣了,坐下來等著談和了,卻沒有想到倭人竟然虛晃一槍,馬上就來個以牙還牙。
原本準備入京的李鴻章馬上便調轉馬頭,急忙回到天津總督府,繼續指揮作戰。
由於魏季塵的大捷,讓光緒也信心滿滿,當即便下旨撤回了議和大臣張蔭桓,示天下以必戰之意。
南洋大臣張之洞,翰林院侍讀學士文廷式等聞得日軍山東登陸,都是主張與倭人一戰,清廷內部由於魏季塵的戰勝,主戰派一下子就占到了上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