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形勢複雜

郭子儀的遭遇讓楊晞想到大唐曆史上另一位非常著名的人物,那就是傳奇人物李世勣。

李世民駕崩前,對李治說:你對李世勣沒有什麽恩惠,很難駕馭這個人物,我現在準備貶他為外官,我死後,你再將他召回來,授給他很高的官職,他就蒙受了你的恩惠,必定為你盡死力。然後李世民就派李世勣出任疊州都督。李治即位後,馬上就將李世勣召回京,委以要職。

自那以後,李世勣對李治表現的“忠心耿耿”,連立武則天為後這樣的大事都沒反對。

因為楊晞的出現,現在郭子儀的功績雖然與李世勣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但也是差不多的人物,無論是資曆還是功績上,放眼大唐朝堂沒多少人可以相比。李隆基在死前除了郭子儀參知政事的權利,李玢即位為皇後,會不會再將其複職,這是楊晞非常想弄清楚的事。

李隆基病重期間,李玢經常陪侍在側,許多時候是父子兩人單獨呆著,兩人之間肯定有密議。無論是楊玉環還是楊晞安插在宮內的人,都不可能偷聽父子兩人全部的談話,李隆基和李玢之間在朝事方麵有怎麽樣的交流,楊晞自然不能完全知道,他猜測不出李玢在親政後會怎麽做。

“嶽父大人,你說新皇親政後,他會不會效仿高宗皇帝,再補你進政事堂呢?”因為心裏有疑惑,所以在一次與郭子儀說事的時候,楊晞自然地把這個疑問問了出來。

事情已經過去了好多天,郭子儀的心情已經平複了下來,整天躲在府中,深居簡出,來訪的人也不接待。即使是曾經的部下,能直接找他的,隻有楊晞這個女婿了,他有點看開了。今日聽楊晞如此問,他又有點心緒起伏了,這一點是他沒有想到過的,他沒把自己放在李世勣那樣的高度,沒去想過李隆基會這樣待他,效仿當年的太宗皇帝李世民和高宗皇帝李治的所作所為,一下子不知道怎麽回答。

“子亮。這個老夫也不知道,不過依我所想,基本沒這個可能!”郭子儀苦笑著搖搖頭,再問楊晞道:“子亮,你有沒有想過,陛下在駕崩前為何會這麽做?”

楊晞看著郭子儀,壓低聲音說道:“或許陛下是要讓我成為顧命大臣之一,所以就把嶽父大人你的官職摘了,不讓你參知政事。要是我們嶽婿兩個都位列顧命大臣。陛下肯定擔心大權旁落,新皇即位後權力被駕空,所以他才這樣做的。要是繼續讓你位列政事堂,那小婿就沒有這樣的機會。很可能身負的官職也會被免,或者外放為官,去任哪個地方的節度使也不一定。”

楊晞從楊玉環那時得知了一些這方麵的消息,李隆基是有過打算讓他去外麵任職。但在楊玉環及虢國夫人的一再相勸下,放棄了這一打算。兩姐妹把他這個共同的小情人說的是大唐不可或缺的人物,說要是不給予他以重用。那就是大唐巨大的損失,再又加上楊國忠新喪,不應該讓楊晞離開長安。最終在兩個女人的一再說服下,李隆基改變了初衷,讓他繼續留京,並成為四位顧命大臣之一。

楊晞相信,他能留在長安,並位列政事堂,成為李玢的四位顧命大臣之一,與楊玉環和虢國夫人所吹的枕頭風有非常大的關係。要不是有這兩個女人在李隆基麵前經常說他的好話,那李隆基肯定不會如現在這般重用他的。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他這幾年在這兩個女人身上付出的精力得到了回報。要不是這兩年把這兩個女人服侍好,讓她們享受非常多次的身心滿足,那是不可能有這樣情況發生的。

雖然可能憑借自己的才能及楊國忠的關係得到李隆基的重用,但才二十幾歲就位列政事堂,那也是不可能發生的。通過兩個女人的美言,獲得了現在這樣的權勢,楊晞心裏的感覺很是古怪。

成大事者要不拘小節,手段無所不用其極-----最終他隻能以這樣的理由安慰自己。

自己得重用,那作為嶽父的郭子儀肯定會受到冷落,這是楊晞在郭子儀被罷相後馬上得出的結論,不然他們這一係在朝中權力就會太多,李玢肯定駕馭不了,這一點李隆基必定會考慮到的。隻是父子兩人密議了什麽,會不會把一切事都交底,包括他與李玢的身份關係,這一點楊晞不知道,所以他也猜測不出李玢最後會如何對待郭子儀,會不會複製如李世勣那樣的命運。

郭子儀問他這方麵的情況,他也隻能這樣解釋,當然說話的口氣也是挺無奈的。

聽了楊晞所說後,郭子儀默然不語,稍一會後再說道:“子亮,陛下的喪期結束後,朝堂上可能就會起風波,這風波肯定與你有關,或許也與老夫有關,你要做好準備。說不定,新皇為了穩固自己的皇位和權勢,會做許多你我都想不到的事,你千萬不能鬆懈!”

“多謝嶽父大人的提醒,小婿知道了,一定會嚴加提防的!”

郭子儀臉上閃過一絲冷意,寒著聲音說道:“子亮,依老夫的認為,新皇在親下後,很可能不會將你與他的身份詔告天下,要真是這樣,那你就要想辦法將這事透露出去,讓天下人都知道,讓群臣在朝堂上拿此事問詢新皇!要真是出現這樣的場景,那你必須要抓住機會,讓新皇兌現承諾,如果他不兌現承諾,那你們的關係就會很僵,他肯定不能容忍你繼續在朝堂上,會有所行動……”

說到這裏,郭子儀停下了話,楊晞明白郭子儀未說出來的意思。那就是李玢對他下手之時,就是他絕地反擊,爭取最終勝利的時候。許多事,撕破了臉就好做了,就怕半遮半掩的。

得了郭子儀的當麵提醒後,楊晞再陪著自己這個嶽父大人說了一會話,也就離去了。

因為要代皇帝處理朝事,這段時間楊晞很少回府。也不知道是什麽原因,前段時間,也就是楊晞剛剛為楊國忠守孝結束後,郭昕、平兒、小雨竟然差不多時間懷孕了,這讓楊晞欣喜的同時也非常鬱悶。妻妾三人差不多同時懷孕,他連在家中發泄身體的機會都沒有了,隻能去找楊玉環或者虢國夫人,但現在李隆基駕崩了,這種事自然不能再幹,他已經禁欲了好些日子。

天天有事做,也就不多去想這些事,又因為心裏有擔心,倒沒覺得有什麽欠缺。

李隆基駕崩後,朝事主要交由房琯、李泌、楊晞、張鎬四位政事堂的宰相負責。除了楊晞,其他三人都是富有這方麵的經驗,而楊晞這些年主要在軍中帶兵,另外再接觸一些與軍事有關的朝事,其他民政等方麵的事並沒太多處理經驗,相對來說,與其他三人相比,他在處理朝事方麵的能力就欠缺了一點。不過他的靈魂到底來自後世,有著比其他三人更多的見識,在關係重大的一些方麵,他能一針見血地指出利弊,並發表一些不同於常人的見解,讓其他三人吃驚。

房琯、李泌、楊晞、張鎬雖然是李隆基駕崩前指定的顧命大臣,但政事堂中還有兩位宰相顏真卿和李麟,他們都不是能力乏乏者,許多事的討論他們都是參與的,隻不過最終的決定權在房琯、李泌、楊晞、張鎬四人手中。但顏真卿和李麟也不會因此而放棄發表自己見解的機會,大部朝事他們都有自己的意見表述,與旁人意見相左的時候,都會據理力爭。

因為顏真卿與楊晞是師徒關係,李泌又是得楊晞舉薦才入朝任職的,並在短短幾年內因為自己的出色才能而得李隆基的重用,最終位列政事堂,被選為顧命大臣。因為這樣的關係,顏真卿與李泌在處理朝事的意見上差不多都是一致的,而房琯因為一直與楊國忠有爭執,很不滿楊國忠的擅權,故而對楊晞也是抱著相似的態度,而張鎬是因為房琯的舉薦才獲得一再晉職的,李麟與張鎬關係又不錯,因此這個三人自然地結成了同盟,這三個人與楊晞、顏真卿、李泌在許多事上常有不同的見解,有時候分歧還挺大,幾乎針鋒相對了。

政事堂六個宰相,四個顧命大臣,差不多分成兩派了,人數也是一樣。

這或許就是當初李隆基將這六個人選入政事堂,並令其中四個成為顧命大臣的真正原因吧!

有爭執才有相互的監督,才不會造成擅權,楊晞也真正醒悟過來當初李隆基的良苦用心。

對這一切楊晞唯有苦笑的份,他也時常在猜測李玢親政後會出現什麽樣的局麵。

日子總是過的很快的,轉眼就三個月過去了,李隆基的喪期也結束了,結束守孝的新皇李玢也開始正式親政,處理朝事,四位顧命大臣手中的權力也被剝奪了一些。

不過就在李玢開始親政,試圖慢慢掌握朝政大權的時候,朝中又發生了一件讓人非常驚異的事。

這件事是因為永王李璘而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