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海闊天空憑欄躍 823.第823章 作死的選擇(三)
跟草原民族作戰和海上作戰有著本質上的區別,首先海上作戰講究搶占上風處,這樣自己的艦隊就會處於非常有利的位置,對於自己的進攻還是撤退都有好處。
草原民族作戰講究的是機動性和突然性,他們一般不會跟敵人拚命,草原民族更加奉行實用主義思想,沒有利益的事情絕對不會做,就像契丹軍不想攻打大連城一樣,這樣幫別人做嫁衣的事情,契丹軍絕對不會傻乎乎的答應。
而且草原民族講究利益最大化和利己主義,草原上惡劣的生存環境讓他們與生俱來就知道趨利避害,隻要嗅到絲毫的危險,他們就會馬上的離開,躲得越遠越好根本沒有一絲的留念。
李伯峰不是不想離開泊汋城,而是擔心自己中了埋伏,這些天李伯峰一直在仔細的觀察周圍的動靜,隻要有任何風吹草動李伯峰立馬就會率軍撤退。
速拉丁十分小心,故步迷陣虛實相間真真假假,讓李伯峰不至於察覺到危險的存在,否則李伯峰可能會一直龜縮在泊汋城下,等待危險過去。
速拉丁做到了,李伯峰的注意力被完全的吸引到這支騷擾的騎兵身上,並沒有發現周圍有任何危險,才派兵追擊遼東半島騎兵。
卓武帶領著五千騎兵追擊遼東半島騎兵,遼東半島騎兵還是跟往常一樣,一接觸便開始撤退,一邊撤退一邊向後放箭射殺追兵。這種無賴的打法還沒有在草原上流行開來,一直到成吉思汗在草原上崛起,這種戰術才真正的被利用到極致,尤其是在對付歐洲人的重裝騎兵時,這種戰術簡直就是歐洲重裝騎兵的噩夢。
這種戰術要求騎兵的騎射雙絕,同時也要求戰馬的耐力超群,因為遼東半島騎兵都裝配了馬蹄鐵,戰馬耐力上要比契丹騎兵高出不少,可是因為騎射還不是非常精湛,所以現在這種戰術的效果還沒有辦法完全體現出來,就是這樣也讓契丹騎兵抓狂了。
契丹騎兵感覺遼東半島騎兵就是一群無賴,跑就跑吧,可是這些遼東半島的騎兵總是相隔一箭之地,不停的向後射箭。騎兵大多數都是使用軟弓,弓箭的射程一般在四五十步左右(大約六七十米之間),這樣的距離對於追趕的契丹騎兵相當的不利,契丹騎兵是迎風射箭,而遼東半島騎兵則是順風射箭,兩項比較射程相差了二成以後,遼東半島的箭矢剛好可以射到契丹騎兵身上,而契丹騎兵的箭矢總是輕飄飄的落到遼東半島騎兵的背後,這就讓人氣急敗壞了。
契丹騎兵想追上遼東半島騎兵,可是卻偏偏差了一箭之地,眼睜睜的看著自己身邊的戰友一個個倒下,就是拿遼東半島騎兵一點辦法都沒有。
一個追、一個跑,雙方的箭矢在空中飛來飛去,契丹騎兵落馬的人數越來越多,卓武早就忘記了李伯峰的囑咐,也帶兵從後麵殺了過來,準備將這群討厭的遼東半島騎兵掐死。卓武越是著急越是追趕不上這支遼東半島騎兵,雙方你追我跑,不一會便追趕到了安民鎮山口。
安民鎮離泊汋城並不遠,也隻有十幾裏的距離,這對於騎兵來說隻是一眨眼的時間,卓武並沒有感覺有什麽不對勁的地方,畢竟這裏離自己的大營很近,根本不用擔心自己遭到什麽埋伏。
卓武有這樣的想法自然也有原因的,古代戰場上要設置埋伏,需要考慮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遠離敵軍的大營,不然的話敵人剛進入圈套,敵人的援軍就到了,這還算是圈套嗎?
可是速拉丁卻沒有選擇的餘地,過了安民鎮就是一馬平川根本沒有設伏的地點,隻能選擇在安民鎮設伏,這也是速拉丁的無奈。
卓武帶著五千騎兵一頭紮進安民鎮山溝之中,尾隨著遼東半島騎兵掉進了速拉丁的陷阱,卓武並不傻,看見自己衝進了山溝便放慢了戰馬的速度,派出一支騎兵向兩側的山坡偵查。可是回來的騎兵並沒有發現任何的異樣,這下卓武放心的追擊遼東半島騎兵,可是當卓武前鋒剛出了山口,便看見攔在道路中間的柵欄不由得大叫:“中計了……,快撤……”。
可是這時已經來不及了,卓武想撤必須要調轉馬頭,從來時的山溝中返回,而這時的山溝中已經全是契丹騎兵,前軍往後退,後軍還沒有明白發生了什麽事情,都已經在駐足觀望。
就在這時候,兩側的伏兵四處,從山頭上衝了下來將留在山溝中的契丹騎兵截成了數段,那支逃跑的遼東半島騎兵反身殺了回來,攔腰截斷了卓武前軍的退路。
卓武一見除了拚死抵抗等待援軍之外沒有其他的辦法,山溝中的契丹騎兵已經失去了衝擊力,隻能下馬跟遼東半島民兵進行步戰,優勢已經蕩然無存。
李伯峰在泊汋城城外的大營中焦急的等待卓武的消息,自從李伯峰派兵追擊遼東半島騎兵,便有一種不祥的預感,遼東半島敢跟自己進行野戰必然有所依仗,這時李伯峰還不知道孫信仁已經戰敗逃走的消息,如果李伯峰知道孫信仁已經戰敗了,一定不敢派兵追擊遼東半島的騎兵,而是選擇馬上帶兵返回孤山城。
李伯峰不是一個狂妄之人,當然也不會認為自己一萬契丹騎兵就能攻下泊汋城,自己不過是帶兵尋找戰機,既然戰機已經失去,那麽自己就沒有必須留在泊汋城。
“報,卓武率領的騎兵在安民鎮遭遇到遼東半島軍隊的伏擊,現在正在安民鎮苦戰”
安民鎮與泊汋城離的很近,卓武被圍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李伯峰的大營中,李伯峰不可能見死不救,五千契丹騎兵是李伯峰一半的兵力,放棄卓武就等於把自己陷於了絕境。而且安民鎮也是李伯峰撤退的必經之路,既然遼東半島在安民鎮伏擊自己的騎兵,那麽自己的退路豈不是也被遼東半島切斷了。
就算不為了卓武,也要為李伯峰的退路著想,李伯峰根本沒有猶豫,點齊所有的兵馬營救卓武。
李伯峰已經看出來了,這場戰鬥自己已經輸掉了,現在是想方法從泊汋城安全的返回孤山城,而返回孤山城必須要奪回安民鎮,救出卓武。
速拉丁當然知道李伯峰會來安民鎮救援卓武,立即在安民鎮的山口前麵擺下大陣阻擋李伯峰營救卓武,絕不能讓李伯峰和卓武合兵一處,速拉丁要在安民鎮全殲李伯峰大軍。
李伯峰帶領五千騎兵來到安民鎮山口,看見遼東半島步兵已經在山口前麵擺下陣勢,立即帶領著契丹騎兵對遼東半島步兵大陣發起了猛攻,一定要打穿阻攔自己的遼東半島步兵跟卓武匯合,然後殺出安民鎮返回孤山城。
古代步兵方陣的攻擊力和衝擊力肯定比不上騎兵,但是步兵大陣的防禦力絕對不可小視,尤其是裝備精良的遼東半島步兵方陣,那簡直就是武裝到牙齒的烏龜殼,防禦力超強無懈可擊。
李伯峰率領著五千契丹騎兵衝擊遼東半島步兵大陣,迎麵便撞上了一陣漫天的箭雨,箭矢就像雨點一般從天上落下,要知道步兵使用的弓箭都是硬弓,射程遠遠的超過了騎兵的軟弓,箭矢的威力更像削瓜切菜一般,契丹騎兵還沒有衝到遼東半島步兵大陣前麵,就已經倒下不少。
步兵對於騎兵最有效的武器就是弓箭和長矛,一排排三米多長泛著寒光的長矛組成的方陣,如同長滿利刺的刺蝟,騎兵要想衝上去隻有死路一條。
騎兵的衝擊力同樣不可小視,要是騎兵玩命的衝上去,用騎兵的生命撕開一道血路還是很可行的,可是契丹騎兵想要用自己的生命,為身後的其他騎兵殺出一條血路,速拉丁顯然不可能給契丹騎兵機會。
在遼東半島步兵方陣前麵還布置了三道鐵絲網和二道柵欄,契丹騎兵想要連人帶馬衝擊遼東半島步兵方陣,首先就要越過或者拆除這些鐵絲網和柵欄,這顯然不可能給契丹騎兵機會。
柵欄這東西很常見,契丹騎兵並不在乎,隻要柵欄不高,戰馬一躍便可以飛過柵欄。可是這鐵絲網,契丹騎兵還真沒有領教過它們的厲害,隻見一圈圈灰白發亮的鐵絲網被固定在地上,也就一米多高,戰馬躍過去完全沒有絲毫問題。
戰馬想越過這些鐵絲網和柵欄並不難,問題戰馬越過第一道鐵絲網後,速度自然的要降下來,沒有什麽戰馬在越過障礙的時候還能保持高速運動的。第一道鐵絲網就是為了減慢戰馬的速度,緊接著第二道也是一米多高的柵欄,再要想越過去的話,就要使用一點技巧了,契丹騎兵不缺技巧,但是沒有了速度和衝擊力的騎兵還有什麽用處,留給他們的隻有死路一條。
契丹騎兵拚命的衝擊鐵絲網和柵欄,遼東半島步兵拚命的將箭矢傾瀉在契丹騎兵身上,契丹騎兵一排排倒下,又一排排的衝上,接著再一排排的倒下,遼東半島步兵和契丹軍之間瞬間堆滿了契丹人的屍體,失去主人的戰馬在戰場上哀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