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海闊天空憑欄躍 674.第674章 鐵與血

就是李燁不說,敬翔也想讓李燁坐鎮遼東半島,快到年關府衙裏也沒有什麽事情,登州上下都在準備過年,這時候離開登州不會有什麽事情,如果真有什麽事情,李燁在遼東半島處理起來也方便。

“李刺史,現在最需要做的就是做好跟渤海國全麵開戰的準備,雖然現在我們還無法跟渤海國進行一場全麵持久的戰爭,但是一場小規模具有深度強有力的打擊,對於我們現在在遼東半島的處境還是至關重要的。我們不能也不會期望渤海國會放棄戰爭的想法,隻有戰爭才會讓渤海國最後妥協,否則的話隻有我們妥協才會換取暫時的和平”

敬翔悲觀的認為渤海國不會放棄手中李燕這張牌,而渤海國利用李燕這張牌無非就是想敲詐李燁在遼東半島上的利益,這是敬翔無論如何都不會答應的。

李燁沒有想敬翔這樣悲觀,但對這件事情並不樂觀,要說渤海國拿著李燕這張牌什麽都不做的話,無異於天方夜譚。但是李燁認為渤海國不可能對遼東半島發動一場全麵的戰爭,渤海國現在沒有這個實力,也沒有這個條件,遼東半島如今是強敵環伺,渤海國現在的處境並不比李燁好到哪裏,而且渤海國內部不穩,經濟已經瀕臨崩潰,百姓的生活因為戰爭每況愈下,高層權貴爭權奪利,這樣內外交困的局勢之下,發動一場曠日持久規模巨大的戰爭,遼東半島糜爛的同時,渤海國也同樣好不到哪裏。

能夠遇見的是,渤海國可能會對遼東半島發動一場十萬以下的小規模局部戰爭,通過打擊遼東半島,迫使李燁簽下城下之盟,這是最有可能發生的最壞結果。

敬翔一直以來對於李燁在遼東半島的精兵政策表示不理解,雖然新軍的實力已經讓敬翔見識過了,但是敬翔依然認為李燁在遼東半島上的兵力太少,少到需要頻繁調動軍隊,以應對可能出現的潛在危險。

培養一個新兵的錢糧可以養活兩個騎兵,一個騎兵又相當四五個步兵的費用,現在遼東半島有新軍一萬二千人,如果全部變成步兵的話,就是十萬以上的軍隊,這樣的軍事實力足矣傲世整個遼東地區,也不用整天擔心渤海國的進攻了。

一萬新軍和十萬步兵之間,李燁情願選擇前者,雖然培養一萬新軍所耗費的錢糧巨大,但是多出來的九萬勞動力創造出來的財富卻是李燁最為看中的資源。一支近現代化的軍隊根本不是小農經濟社會下可以支撐的軍事力量,現代戰爭吞食財富的速度驚人,一把橫刀可以使用很長一段時間,而一把火槍一場戰爭之後必須更換,火藥、火炮、猛油等一係列的近現代戰爭產品,在一場戰爭中消耗巨大,根本不是冷兵器時代戰爭能夠相提並論的。

當然,近現代戰爭也更加殘酷,傷亡也更加巨大,百分之二十的傷亡率基本上是一支冷兵器軍隊承受的極限,但是一支近現代軍隊的傷亡率可以達到百分之五十以上,如果是現代軍隊的話,傷亡率可以達到百分之百,其破壞程度讓敬翔根本無法想像。

而且,近現代軍隊的動員能力相當巨大,十萬、百萬軍隊,隻要一個國家能有勢力支撐的起,那麽戰爭就可以打到最後一個人倒下。可以冷兵器戰爭的動員能力最高隻有百分之十,一場戰爭可能讓一個國家從此萎靡不振,東晉時期,前秦苻堅親自率領九十萬大軍攻打東晉,結果東晉方麵隻派大將謝石、謝玄領八萬兵馬迎戰,一戰之後前秦勢力大損,從此一蹶不振。

李燁也知道敬翔說的是實際情況:“遼東半島的新軍將擴大到二萬人,徹底取消步兵的編製,修改現有的新軍配置,把新軍分為機動性和非機動性兩類,擴大騎兵編製,徹底廢除現有軍隊結構,組建全新的軍隊體係,利用這個冬天的時間全麵完成”。

遼東半島存在兩種軍隊體係,一種是唐代遺留下來的作戰軍隊體係,主要存在於速拉丁控製下的騎兵部隊,另一種是李燁參考現代軍隊體係建立的近現代軍隊體係,主要存在於新軍之中,兩種情況的存在有著曆史和現實的要求,已經逐漸不符合現代戰爭的要求。

敬翔想勸說李燁大規模擴軍的想法又一次落空,改良後的遼東軍隊依然隻有不到三萬人,雖然數量上有一定的增加,但是與敬翔的目標還相差甚遠。敬翔想李燁擴大戰爭的準備,這可不光是敬翔想讓李燁對付渤海國,這種準備也會針對於奚人和新羅國,這兩個弱小的勢力在敬翔看來就是上天給李燁準備的兩盤豐盛的大餐,隻要李燁控製或者間接的控製了這兩個勢力,李燁在遼東就有了更大的話語權。

戰爭對於李燁來說是一場政治對話後采取的一種武力行動,可是在敬翔看來,戰爭就是戰爭,是使自己強大是敵人屈服的工具,至於戰爭會消耗多少財力和物力,這不是敬翔考慮的問題。

已經兩年的遼東半島移民,遼東半島上的人口已經達到了二百萬,其中一百五十萬是漢人移民,剩下的是奚人、新羅人和靺鞨人,還有極少的契丹人、突厥人、回鶻人和其他胡人。同樣人口的渤海國擁有三十多萬的軍隊,而李燁卻隻有三萬不到的軍隊,質量上雖然要遠超對手,但是數量上卻相去甚遠。

“對於改製遼東半島軍隊體係,某沒有任何意見,趁著大戰剛剛結束,這種改製不會引起軍隊的多大震動,而且遼東半島各地的軍隊都在駐地休整中,明年春天前可以基本上完成”

敬翔感覺自己還是要把自己對軍隊的意見告訴李燁:“李刺史,某計算過以現有的經濟實力和整個遼東半島的作戰需要,遼東半島至少需要五萬軍隊,這樣才能打贏一場局部戰爭。遼東半島可以支撐十萬軍隊的規模,適當的減少新軍的規模,增加步兵的數量,或者是騎兵的數量,對我們今後的作戰十分有利。這次泊汋城大戰之後,遼東半島將會成為一支新興的勢力在遼東崛起,各方對遼東半島不會像以前一樣被忽略,這是我們的機會也是我們潛在的危險,還請李刺史三思”。

在軍隊擴建的規模上,李燁和敬翔的意見一直有著很大的分歧,這也難怪敬翔奉行的是數量壓倒一切,而且現在李燁也有這個實力和條件,並不是敬翔好高騖遠拔苗助長。李燁現在不想因為擴軍的問題,影響了遼東半島的經濟穩定發展,保持著合理的自衛能力,最大限度的讓遼東半島穩定下來,這才是李燁想看見的。

最少二三年的時間,如果可能的話五年的時間,李燁想把遼東半島打造成塞北的江南,在擁有了強大的經濟和物資基礎上再適當的擴軍備戰,這是李燁為了對半島涉及的短期藍圖。李燁也知道周邊的形勢緊張,有著很多的不確定因素存在,竇天問突然攻打泊汋城、大行城就是最好的佐證,可是李燁不想因為突發事件打破遼東半島的相對平衡局麵。

“雖然現在遼東半島常備軍隊是少了點,但是我們手中還有一支強大的後備民兵武裝,保持遼東半島的穩定才是我們目前最迫切的事情。增加常備力量隻會增加遼東其他勢力的恐慌,弱小並不代表可欺,如果誰要想打遼東半島的主意,首先要付出血的代價,渤海國二萬士兵就是他們的前車之鑒”

好戰必亡、忘戰必危,李燁可不會天真的認為自己的軟弱會給自己帶來和平,一支強大的軍隊才是遼東半島穩定的基石。二十萬基層民兵,每年還有二萬民兵加入訓練,隻要李燁的火器加工坊達到一定的規模,李燁可以在三個月之內組建起一支十萬人的新軍,六個月之內組建起二十萬新軍,這足矣將遼東所有的勢力連根拔除,當然李燁要是能夠支撐起這支軍隊的話。

在擴軍的問題上,敬翔幾乎每三個月到半年之內都會老生常談一次,每次的結果都是在李燁和敬翔相互的妥協中結束談話,李燁同意小規模的增加軍隊數量,敬翔暫時接受眼前的現實。

敬翔可不是什麽戰爭狂人,對李燁的流民安置、土地開墾、農業扶持都表現出極大的支持和理解,對李燁發展手工業、開設作坊更是出謀劃策,但是對李燁扶持商業、提高商賈的地位卻表示了強烈的不滿,這就是典型的舊式古代知識分子的思想。

雖然李燁不斷的給敬翔灌輸現在經濟理念,解釋商品在流通中的作用,分析金融對整個社會的影響,無論是從百姓的日常生活,還是從國家的繁榮富強兩個方麵給敬翔解釋其中內在的運行規律,結果都會遭到敬翔的強烈反擊。反駁的理由當然是商賈不勞而獲,推高了商品的價值,從中謀求暴力,奸商刻薄狡詐的嘴臉讓敬翔厭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