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3章 渤海國來人
想不明白就不去想,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渤海國到底想從李燁這裏得到什麽,在謎底沒有揭曉之前,李燁還真的猜不出來渤海國的目的。
當然渤海國選擇在這個時間將李燕的事情告訴李燁,其中一定有不可告人的目的,隻是李燁發現其中有太多的不合理性,為什麽要讓李燁到渤海國去接李燕,為什麽不明火執仗的把意圖說清楚,為什麽會選在這個時間點上,很多問題解釋不清楚,李燁想問問敬翔的意見再說。
十二月十六日,李燁回到了登州,阿布思望還留在遼東半島打探戰後渤海國的反應,情報還一時無法傳回來,沒有多少可以參考的信息。
李燁的書案上擺放著王仙芝和黃巢起義軍的動向,八月,王仙芝乘敵尚未集結,中原空虛之機,率軍西進,攻陷陽翟(今河南禹縣)、郟城(今河南郟縣)等八縣,威脅東都。唐廷急命忠武(治今河南許昌)節度使崔安潛率兵進攻起義軍,命昭義(今山西長治)節度使曹翔率兵五千,會同義成(今河南滑縣)兵守東都,又命左散騎常侍曾元裕為招討副使,統帥東都守戍兵馬。命山南東道(今湖北襄樊)節度使李福選兵二千守汝(今河南臨汝)、鄧(今河南鄧縣)要路;命邠寧(今陝西彬縣)節度使李侃、鳳翔節度使令狐綯選步兵一千、騎兵五百守陝州(今河南陝縣)、潼關,阻遏起義軍西進。九月二日,王仙芝攻克汝州,擒刺史王鐐。東都大驚,官員百姓攜家出城。王仙芝乘勝再克陽武(今河河南),攻鄭州受挫,遂率軍向南攻打唐(今河南泌陽)、鄧。十月,克郢(今湖北京山)、複(今湖北沔陽西南)二州。十二月,轉攻申(今河南信陽)、光(今河南潢川)、廬(今安徽合肥)、壽(今安徽壽縣)等州。淮南(今江蘇揚州)節度使劉鄴奏請增兵,唐廷命感化節度使薛能選精兵數千援助。
此時的中原亂象以生,朝堂一下在派出了六路大軍圍剿王仙芝和黃巢起義軍,隻任命了左散騎常侍曾元裕為招討副使,招討使宋威卻在青州休整,各路藩鎮人馬沒有統一的指揮,相互之間更沒有協調配合的可能,如此一盤散沙的圍剿其結果不難想像。
如果到現在還沒有發現唐末亂象的話,天平軍作亂無意是朝堂縱容無能的真實寫照,正月,天平軍(今山東東平西北)遣將士張晏等救援沂州。七月返回途中,天平軍聞北境又有農民起義,遂命其留原地防守。張晏等不從軍令,喧噪回歸鄆州。天平都將張思泰、李承佑出城,與晏等裂袖結義,並以已俸祿錢設酒肴慰諭,軍亂遂定。天平軍奏稱張晏等作亂,唐廷命加宣慰,不得窮究。
姑息養奸也好、包庇縱容也罷了,朝堂控製能力的虛弱已經表現的淋漓盡致,各地藩鎮和野心家將領紛紛的開始相仿,乘機開始謀劃奪權的行動,更加加深了唐末的動蕩。
就在這時,唐朝廷又連出昏招,以中原地區農民紛紛起義,敕命福建、江西、湖南諸道觀察使、刺史,皆訓練士卒。又令天下鄉村各置弓刀兵器以防不測,這不是讓野心家乘機擁兵自重嗎?唐末的亂世已經開始呈現。
雖然李燁一直關心著王仙芝和黃巢的動向,可是這時候李燁已經無心過問此事,中原的糜爛對李燁本來就是好事,李燁巴不得越亂越好,自己才有一個穩定安全的發展空間。
沒有多餘的話,李燁直接把渤海國來信遞給敬翔,靠在椅背上等著敬翔開口。
“李刺史,信中所說的李刺史身世到底是怎麽一回事,事情過於蹊蹺,李刺史是否能言明”
李燁那知道自己什麽身世,也就幾年前聽魯鵬講過自己前身父親的一點事情,知道自己的親身母親是父親從海邊救回來的,生下李燁不久就去世了,李燁能知道什麽事情。因為這件事情大母跟父親的關係很僵,父親和親身母親先後去世,大母也不清楚什麽是李燁的身世,讓李燁能說什麽。
李燁把自己知道的事情全部說了一遍道:“某也就知道這麽多,認識父親很久的魯鵬也不清楚親生母親的情況,如果以信中所言,渤海國應該有人了解某的身世。此人不來登州找某,反要讓某去渤海國,而且綁架了李燕,道理有些說不通”。
敬翔略微思考了一下道:“事情雖然過於蹊蹺,但是依然有脈絡可循,首先綁架李燕之人兩年未見動靜,不能說對李刺史沒有了解,既然在這個時候寫信給李刺史要求相見,必然是有求於李刺史。至於為什麽不來登州,而讓李刺史去渤海國,想必綁架李燕的幕後之人也有不得已的苦衷。某觀察送信之人發現,此人好像是宮中內侍,這樣看來綁架李燕之人必然是渤海國皇宮之人。從種種跡象表明,此人並非是渤海國國王派來的,而應該是出自渤海國後宮,這樣就說的通了”。
不得不佩服敬翔剝絲抽繭的功夫,放到後世絕對是一名刑偵高手,一點細微的表相都能被無限放大加以利用,再給敬翔多一點信息,估計敬翔離真相就更加近了。
“那我們現在怎麽辦”
李燁一個頭兩個大,李燕落在渤海國已經非常棘手,要是以敬翔的分析,李燕現在可能在渤海國的後宮裏。派兵攻打渤海國,那簡直就是螳臂當車自不量力,派暗影部隊混進渤海國後宮,那是小說故事裏的情節,想都不要去想就知道不可能,除非李燁搞出空降兵,否則兩條腿根本跑不出渤海國的勢力範圍。
敬翔偷偷的望了李燁一眼,感覺李燁在這件事情處理的有失水準,這也不能怪李燁,李燕不僅是李燁的姐姐,還在自己的手上走失了,讓誰都會方寸大亂,現在李燁的樣子算是好的了:“李刺史,渤海國來人讓某給留下來了,雖然不能嚴刑拷問,但是跟來人討價還價還是可以的,在沒有把事情弄清楚之前,李刺史無論如何也不能答應渤海國來人什麽”。
談判,倒是一個不錯的辦法,可惜對方希望李燁到渤海國,這就是問題了。去渤海國,不要說李燁不敢想,就是身邊的人也不會同意李燁冒天大的風險前往渤海國。
拖,時間好像對李燁有利,而且也是李燁和敬翔現在唯一能想到的辦法,爭取時間,派人進入渤海國境內,用時間換空間,不相信一點線索都查不出來。
敬翔說的不錯,李燁不可能現在就答應渤海國來人去渤海國,先派人跟著渤海國來人到渤海國看看李燕再說,隨便摸一下渤海國的底牌,趁著這段時期也好暗中準備一下,不管最後去不去渤海國,還要等從渤海國傳回來消息後再做決定。
李燁想想自己的確在這件事情上考慮的欠妥:“敬兄,某的心已經亂了,與渤海國來人商談的事情就交給敬兄去處理,某等候敬兄的消息”。
敬翔離開府衙,半天的時間又返回府衙道:“渤海國來人真的什麽都不知道,從他的口中也套不出什麽有價值的信息,不過渤海國來人同意李刺史派幾個人跟著他一起回渤海國,至於能不能見到李燕還很難說,不過某從渤海國來人的話語中可以聽出來,幕後綁架李燕的人在渤海國地位很高,高到來人根本見不到的地步”。
通過敬翔與渤海國來人的交談,敬翔還是發現了一些有用的信息,送信的渤海國來人隻是一個馬前卒,指示來人的地位很高,不過在說到能不能見到李燕的時候,來人一臉恐懼的表情還是泄漏了不少信息,就如同普通百姓看見縣令恐懼大於敬畏,而看見刺史以上的官員時,雙眼中就是充滿了羨慕和敬畏,要是見到宰相或者皇帝的時候,隻剩下無力的感覺,那已經不是普通百姓能夠企及的高度。
跟渤海國來人根本沒有協商對話的渠道,一問三不知敬翔的要求根本不是一個馬前卒跑腿的人可以答應的,就是派幾個人到渤海國看看李燕的小小要求,渤海國來人都無法滿意的答應下來,已經不可能從渤海國來人口中再套取任何有價值的情報了。
王保康算是李燁身邊的老護衛了,在東海縣就見過李燕,在長安的時候與李燕相處過一段時間,到渤海國去確認李燕的身份再合適不過。李思安藝高人膽大,是一員虎將可以保護王保康去渤海國,並且打探渤海國的消息,最後再悄悄的派遣暗影部隊混進渤海國刺探情報,一切等到事情明朗之後再做決定。
“敬兄,這樣安排應該沒有問題吧,馬上年關了,某想去一趟遼東半島,在哪裏等消息會更快一點”
李燁不能在登州幹坐著什麽都不做,登州到渤海國上京龍泉府需要一個多月的時間,一來一回兩三個月過去了,如果有什麽事情發生,黃花菜都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