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0章 三戰大行城(六)
現在的局勢是奚人和遼東半島聯軍切斷了渤海國軍隊的退路,一萬多渤海國士兵將無家可歸,這場戰鬥不管竇天問願不願意都必須打,而且要打贏否則隻有一種可能等待著竇天問,那就是死亡。
局勢一下子變得撲朔迷離起來,竇天問無論如何都沒有想過兩隻綿羊會有一天向自己發起進攻,這場戰鬥來的是如此的突然,讓竇天問都感覺一切變得無比模糊和不真實。竇天問努力的想還原整場戰爭的原貌,自己當初攻打泊汋城時,其真實的目標就是大行城,因為皇太後的一封詔令耽誤了時間,等到自己再想進攻大行城的時候,大行城早已經做好了準備,並且挖好了陷阱等著自己。
難道這裏麵有誰出賣了自己,還是自己根本就不該發動這場戰爭,竇天問想不明白其中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情,局勢已經不容竇天問多做考慮,遼東半島和奚人的聯軍就擋在自己返回渤海國的道理上,這場戰鬥已經不可避免會發生。既然已經不可避免,那就看看最後鹿死誰手吧,一萬四千名渤海國士兵對陣七千遼東半島和奚人聯軍,沒道理竇天問會輸。
湯池鎮是泊汋城西北角上的一個小村鎮,已經常年渤海國的侵擾,這裏的百姓早已經逃離了這裏,如今成為了雙方最後的戰場。丟失了大部分補給的渤海國軍隊,現在唯一的希望就是盡快的通過湯池鎮返回渤海國,時間對於竇天問還說是如此的寶貴,十月底的泊汋城是如此的寒冷,渤海國的士兵蜷縮在氈帳中,靠著最後一些幹糧度日。
用不了多久,渤海國的軍隊隻能依靠殺馬度日了,竇天問在趕到湯池鎮的當天便向盤踞在鎮中的遼東半島和奚人聯軍發動了試探性的攻擊,結果很不理想。帶著鐵絲倒刺的柵欄攔在必經之路上,火槍、手雷、還有無數的箭矢阻止了渤海國軍隊的攻擊
。
沒有地方可以繞過湯池鎮,除非是舍棄戰馬,用兩條腿走進山林中,否則隻能進攻湯池鎮,別無他路。這是殘酷的現實,擺在竇天問麵前有三條路可走,一是不計成本的進攻湯池鎮,二是向遼東半島和奚人聯軍投降,還有最後一條路就是進入茫茫的被冰雪覆蓋的長白山,這是一條不歸路,沒有人能夠在這樣的天氣情況下走上二三百裏的山路還能活著回到渤海國。
竇天問不會投降,更不會向從來沒有打敗過自己的奚人投降,這次竇家的恥辱,竇天問寧願戰死也不會辱沒竇家的榮耀。到了這個時候,竇天問已經知道自己不可能有援兵來救自己了,可能現在渤海國還沒有知道自己已經戰敗的消息,隻有從湯池鎮殺出一條血路返回渤海國。
噩耗和壞消息從來都是孿生兄弟如影隨形一般,當竇天問得知自己的軍糧快要耗盡的時候,從渤海國軍隊的後方又出現了一支騎兵軍隊,三千人的大行城軍隊出現在泊汋城的附近。留給竇天問考慮的時間已經不多了,四麵楚歌真是竇天問現在的處境,除了放手一搏外已經沒有了其他的辦法。
當晨旭的陽光再次灑在泊汋城這片土地上的時候,渤海國的士兵吃光了身上最後一塊幹肉,今天就是決定雙方命運的時刻,戰場上已經彌漫著不安的氣氛。
竇天問沒有因為冬日裏暖洋洋的陽光感到絲毫的暖意,一股從腳後跟湧上的寒意悄悄的蔓延到全身,正麵是嚴陣以待的湯池鎮,東麵是深溝高壘的泊汋城,背後還有虎視眈眈的大行城騎兵,而西邊卻是綿延萬裏的長白山,沒有一條路是通向回家的通途。
“渤海國的勇士們,今天我們已經沒有了退路,拿出你們的勇氣,讓敵人在我們的腳下顫抖、哀嚎,將你們祖輩的榮耀在神鷹的庇護下,流淌在我們的血液中,不勝不歸,殺……”
所有的渤海國士兵都清楚今天將是決定自己命運的時刻,帶著昔日的光輝、帶著祖輩的榮耀、為了能夠活下去,恐懼可以爆發巨大的戰鬥力,生死存亡之刻也同樣可以爆發出不可思議的戰鬥力。
二千名敢死隊,這是竇天問組織起來的一支有去無回的軍隊,為了能給後麵的軍隊用鮮血和勇氣踏出一條回家的道路。每名敢死隊士兵都穿上兩層以上的盔甲,戰馬的耳膜被刺破,眼睛被蒙上,戰馬上也披上一層皮甲,目的隻有一個盡最大可能靠近遼東半島和奚人的聯軍。每名敢死隊士兵臉上都帶著堅毅決死的表情,當二千名決死的渤海國士兵催動著戰馬,八千隻馬蹄踏著積雪慢慢的開始加速,大地為之變色,山川為之哀鳴,沒有人不會為這支隊伍肅然起敬。
“真是一支讓人敬畏、讓人敬佩的軍隊,如果整個渤海國的軍隊都是這樣,將橫掃整個東北”
李燁的話不知道是說給身邊的敬翔聽的,還是說給在一旁觀戰的毋旭和浦善聽的,這次毋旭到泊汋城不僅是向浦善傳達與李燁交易的結果,也是作為雙方的聯絡人,組織起一支聯軍抵抗渤海國的進攻。
當時,毋旭根本就沒有在意李燁和敬翔的提議,與奚人組織一支聯合軍隊,抵抗消滅遼東半島上的渤海國軍隊,如果不是毋旭親耳聽見,毋旭還以為李燁想戰勝渤海國軍隊想瘋了。在毋旭看來,李燁的提議更多的是一種表態,具有很強的象征意義,也許隻是做一下表麵工作,將渤海國軍隊恭送出遼東半島
。
可是當李燁帶領著新軍出現在泊汋城外,並向盤踞在泊汋城外的渤海國大營發動進攻時,這時候毋旭才真的相信李燁的話,真的準備將渤海國的軍隊消滅在遼東半島。
這一次毋旭算是真正看見了李燁的軍事實力,六百架絞車弩、一百架投石機、還有稱為火炮的銅疙瘩,當然毋旭知道銅疙瘩不是李燁來顯擺自己有錢才拿出來的,一定是什麽厲害的武器,否則不會像寶貝似的藏在軍隊的中間。
對於李燁的話,毋旭十分讚同,如果奚人的軍隊有渤海國一半的戰鬥力,也不會被李燁像趕兔子似的,碾到遼東半島以西半死不活的苟延殘喘了。毋旭哀歎道:“這是一支令人敬佩的隊伍,應該給他們一種高貴的戰死,而不應該侮辱他們”。
“命令絞車弩火力全開,送這支隊伍上極樂世界”
六百架絞車弩分成三波次,第一波發射、第二三波準備上弦,等到第三波發射的時候,第一步絞車弩已經準備就緒,這就是三段式射擊。其實這種射擊的概念早在秦代時已經十分普遍,要想產生連綿不斷的射擊效果,首先需要的這支隊伍的協調性,精確的指揮、良好的配合加上不斷的訓練,才能產生這樣的射擊效果。其次是規模數量一定要大到令人恐怖的地步,否則根本不能產生覆蓋打擊的連綿效果,當然後期保障提供的物資也要能跟上,不要還沒有射幾箭就沒有了,給人以虎頭蛇尾的感覺。
二千名渤海國敢死隊可不會在乎李燁是才是齊射還是三段式射擊,這些對它們已經沒有絲毫的含義,在敢死隊的眼裏隻有那橫在道路前麵的鐵絲柵欄網。這些鐵絲柵欄網高約一米五左右,隻要輕提馬韁便可輕鬆的越過,可是緊接著還有一道,就在湯池鎮寬約三十多米的道路上,李燁竟然設置了寬約五百米的五道這樣的鐵絲柵欄網。渤海國的騎兵可不是專門訓練過的跨欄表演者,隻要稍不留神就會被鐵絲柵欄勾住,無論怎麽掙紮,那些帶著倒刺的鐵絲像長在肉裏似的,能活生生的將一大塊肉撕下來。
如果說這些鐵絲柵欄阻礙了對手的進攻,那麽這些鐵絲柵欄同樣也是對手撤退時的噩夢,進攻是騎兵可以輕鬆的越過鐵絲柵欄,那是因為戰馬已經具有了一定的初始數度,憑借著這個速度可以輕鬆的越過鐵絲柵欄,可是在準備掉頭撤退的時候,就沒有了衝鋒時的初始速度,等待騎兵的隻有被鐵絲網纏住。
李燁知道、竇天問也清楚,那些敢死隊騎兵根本不用考慮這樣的問題,當敢死隊騎兵靠近鐵絲柵欄的時候,迅速的將手中的套索、飛爪跑了出去。根本不會留意從自己身邊飛過的箭矢,隻要這些敢死隊騎兵還沒有倒下,就會將手中的套索拋出去,然後拚命的往左右兩邊跑。前麵的騎兵飛了起來,後麵的騎兵根本不會瞧上一眼,因為騎兵知道這絕對是自己能過活下去的一瞬間,沒有一種冷兵器能夠不間斷的連續發射,李燁的三段式射擊隻是減少了發射的間隔,並不能達到連續發射的效果。
前赴後繼的敢死隊騎兵,憑借著前麵騎兵無畏的死亡,為身後的騎兵贏得了短暫的喘息時間,隻是幾息時間,一隊騎兵剛剛倒下,後麵的騎兵拉著前麵的騎兵掉落的套索繼續奔跑,然後自己倒下,後麵的騎兵踏著前麵的屍體繼續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