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寺廟偶遇
小蘭、劉娥、樂夢嬌等眾女進大殿燒香拜佛,李燁與張天成等人在殿外候著,李燁是無心拜佛,張天成是少年不知愁之味,兩人在殿外等了一會,感覺無聊便順著寺院裏的小路往寺廟深處溜達,不知不覺來到寺廟背後的一處月亮門旁,從裏麵飄出來一陣梅花的香味,順著香味,李燁推開月亮門,抬腿便向往裏走。
“啊!……”,月亮門後被推開的同時,門口傳來一聲尖叫,接著聽到撲通一聲,好像一個人被門撞到在地。李燁往門裏一看,隻見一個丫鬟打扮的婢女坐在地上,伸手在額頭上摸,看樣子是李燁推門的時候,這個丫鬟正好也在門後想開門出來,正好被李燁撞到了。
李燁急步上前詢問那個丫鬟,撞到那裏了,有沒有事情。隻見那個丫鬟揉著額頭,眼睛裏滿是淚水,就是不知道是疼的想哭呢,還是委屈的想哭呢?那個丫鬟見李燁詢問,用眼睛狠狠的瞪著李燁,惡狠狠的說道:“這是那來的登徒子,也不堪路便冒冒失失的往裏闖”。
丫鬟一邊說一邊從地上爬起來,李燁想伸手去扶那個丫鬟,卻聽到丫鬟叫道:“拿開你的髒手,誰叫你扶了”。李燁自知失禮在先,也不辯解,縮回手,看著那個丫鬟從地上慢慢的爬起來,“哎呦”,撲通一聲,那個丫鬟沒有站穩又甩倒在地上。山上氣候寒冷,剛化的雪很快在地上結成了冰,地麵比較濕滑,走路時需要十分的小心,但是那個丫鬟心急想從地上起來,沒有注意到腳下冰麵,剛站起來又滑倒了,見到這樣的情況,李燁撲哧一聲,笑出聲來。
見李燁在一旁譏笑自己,那個丫鬟的眼淚再也忍不住,嘩啦嘩啦的往下流,用手指著李燁,哽咽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看著那個丫鬟的樣子,李燁感覺自己的肚子直抽筋,想笑怕激怒那個丫鬟,使勁憋著,臉上的表情緊繃著,難受極了,趕緊用手捂住嘴不敢再看那個丫鬟,生怕自己把飯笑噴出來。
那個丫鬟見李燁想笑又不敢笑的樣子,氣的快發瘋了,用手指著李燁,“你,你,你……”。
“小蘭,你怎麽坐在地上啊!”,這時,花園中來一位中年婦女的聲音,李燁順著聲音望過去,隻見花叢後麵一前一後走出來兩人,前麵是一位三十多歲的中年婦女,麵色白皙,風韻猶存,年輕時必然是一代佳人。跟在身後緩步走來的是一位十幾歲的少女,秀而不媚、宛如天仙,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舉止穩重大方,一見便知是位大家閨秀。
夫人走到丫鬟身旁,伸手將丫鬟從地上拉了起來,嗬斥道:“坐在地上成何體統,到底是怎麽回事”,丫鬟見到夫人,更加委屈,一把鼻涕一把淚,用手指著李燁,支支吾吾半天也沒有把事情說清楚。
夫人更加氣惱,想發火,見丫鬟渾身髒兮兮的,像是受到了巨大的委屈一樣,不由得將眼神往李燁這邊看。見這位夫人看自己,李燁連忙上前施禮道:“某李燁,今日上山拜佛,走至後院,推門而入,碰巧這位小娘子正好在門後,故此碰倒,某欲上前攙扶,遭小娘子拒絕”,李燁簡單的將事情的經過說了一遍。
夫人見李燁眉清目秀,舉止得體,不想奸詐小人,心中便已經相信了幾分,而且說話條理清晰、簡單扼要,夫人聽完便轉頭看著丫鬟道:“這位郎君說的可是實情”,丫鬟低頭稱是。夫人接著道:“既然是無心之舉,也怪不得這位郎君,就此別過”,說著,夫人拉著丫鬟往花園外走去。剛走去幾步突然想起來什麽,轉身說道:“這位郎君,方才自稱李燁,可是在宋州救濟饑民的李典軍”。
李燁連忙稱是,夫人聞言走到李燁身邊和顏悅色說道:“某是宋州刺史張蕤之妻,曾聞家中郎君說起李典軍,救困扶危乃人中龍鳳,可願意與老身走走說說話”。
李燁趕緊回答:“唯夫人言”,旁邊的美少女正在看著李燁呢?看得李燁小心肝撲騰撲騰的,李燁能不立即答應嗎。
陪著張夫人和美少女,李燁走出了花園,一路上,張夫人問東問西,李燁一邊回答張夫人問題一邊偷眼瞧著美少女,滿腦子都是美少女楚楚動人的形象。
張夫人見李燁心不在焉,也不點破,若無其事的與李燁聊著天。李燁一直跟著張夫人走出了廟門,來到一輛馬車旁,這時,張夫人停下腳步說道:“李典軍此去即墨,老身祝李典軍一路順風,回京的時候路過宋州可來府上坐坐,看看老身”。一旁的美少女也與李燁道別:“小女子張惠就此拜別李典軍,預祝李典軍一帆風順”。
李燁急忙還禮:“謝兩位吉言,祝張夫人與張娘子心想事成,一路順風”,進廟拜佛不就是想祈福許願嗎?
看著遠去的馬車,李燁轉身返回大殿,這時小蘭、劉娥、樂夢嬌等眾女正在焦急的等待李燁,見李燁回來,眾人一同下山返回碭山縣。這時李燁的心情已經好了許多,美女養眼功效果然奇特,使人神清氣爽、怡然自得其中。
馬車上的張夫人坐在車內,懷裏摟著張惠,輕聲的詢問:“惠娘,你看這位李典軍為人如何”,張夫人一邊說一邊輕撫著張惠的額頭,過年張惠就十三了,到了出嫁的年紀,提親的人倒是不少,可是張惠一個都沒有看中,為此張蕤和張夫人在夜裏沒少為張惠的婚事操心。
唐代曾兩度頒布婚齡的詔令,一次是唐太宗貞觀元年規定男子二十、女子十五是勸勉結婚的年紀,另外一次是唐玄宗開元二十二年規定男子十五、女子十三是勸勉結婚的年紀。隨著晚唐軍閥割據,戰亂紛起,男女結婚的年紀又被提前,民間女子十二歲前已經找好婆家,十三歲以後生孩子的比比皆是,所以,張夫人能不為張惠的婚事著急上火嗎?
“母親這是在說什麽呢?惠娘一輩子都不嫁,就服侍二老”,張惠沒有回答母親的話,躺在母親的懷裏撒嬌。
張夫人由何嚐舍得張惠嫁人,隻是女兒已經不小,留在身邊招人閑話,奈何家中無子,身邊就這麽一個女兒,平時視為掌上明珠,總是擔心惠娘找不到如意郎君,歎了一口氣,自言自語道:“母親看這個李典軍不錯,對惠娘好像也有意,以後,有機會問問”。
張夫人在馬車上與張惠說著悄悄話,路旁的一雙眼睛卻從未離開過馬車,此人便是朱三。朱三瞧見張惠與張夫人走出廟門,心中自然是歡喜萬分,可是看見一旁的李燁與張夫人有說有笑走出廟門,心裏自然不快活。這時,再看見李燁,眼睛裏已經迸發出憤怒的火焰,朱三恨不得撲上去將李燁撕成碎片,揣上幾千腳,叫李燁永世不得翻身。
憤怒的火焰,沒有能將李燁燒死,也沒能讓朱三失去理智,朱三將仇恨的種子埋藏在心裏,要等到破土發芽的那一天。李燁當然不知道自己又被人惦記上了,就是知道了也無可奈何,反正惦記李燁的人多的去了,多朱三一個不多,少朱三一個不少。
那麽,唐朝廷為什麽將法定的結婚年齡定的如此低呢?這要從幾方麵說起,首先,唐太宗與唐玄宗的詔令勸勉婚聘的目的在於刺激人口增長、加速經濟恢複、穩定社會秩序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唐朝618年建立,到907年滅亡,存在時間為290年,人口最多的時候隻有八千多萬,疆域最大的時候則達到了一千多萬平方公裏,這樣算下來平均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公裏隻有八個人,考慮到當時長安幾個大城市人口密集的因素,唐朝疆域的大部分地區都是人口稀少的荒郊野外。所以,唐朝將婚嫁年齡定的很低也就不奇怪了。
其次,唐朝對外戰爭頻繁,內部又經曆了唐初戰亂與安史之亂,男子的數量嚴重不足,男女比例嚴重失調,加上傳宗接代的思想,早婚早育的思想根深蒂固,也就不奇怪了。古代的醫療水平落後,唐代人均壽命才29歲,乘著年輕可以看見孫子,四十歲看見孫子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古代的婚禮大致包括六個步驟,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稱“六禮”,從納采到迎親快的也要幾個月時間,慢的需要一二年時間不為過,所以,正常女子正在結婚生子的年齡都在十五六歲以後了。
最後說一下,現代一些西方國家的女子法定結婚年齡,荷蘭女子12歲;俄羅斯女子14歲;法國女子15歲;菲律賓女子16歲;韓國女子16歲;日本女子16;巴西女子16歲;大陸女子20歲;香港女子16歲;台灣女子16歲;德國、英國、捷克、智利、美國等女子18歲就可以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