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中國對德宣戰的消息,沙皇尼古拉二世長長地出了一口氣,但是很快又皺起了眉頭,下意識地往自己的喉嚨裏灌伏特加。

戰爭期間,俄國國民經濟遭到嚴重破壞。俄國的工業基礎本來就不夠發達。1913年,全國鋼的產量隻有420萬噸。機器製造業、化學工業薄弱。沒有汽車製造業。許多機器、武器仰賴外國。戰前,俄國進口的機器占37%,重要的設備、車床的自給率不到1/3。戰爭削弱了俄國同國外的商業聯係,機器的進口大幅度下降。1914—1916年,俄國機器工業雖有所增長,但其產品絕大部分都被戰爭消耗掉。據統計,這期間123個大機器製造業的產品從20030萬盧布增加到95460萬盧布。平均軍工生產每年增長13倍多,而民用生產隻增長40%。1916年,農業機器產品隻有戰前的1/5,機車、車廂的生產明顯減少,機車減少16%,車廂減少14%。機器、車床嚴重不足,又影響礦石、煤炭、石油開采量的下降。由於缺乏燃料、原料,高爐停火,許多工廠不得不關閉。戰前靠進口棉花生產的紡織廠停產。1916年,彼得格勒有20%的織機不能開工。在前線,武器、彈藥嚴重不足。每月需要6萬支步槍,而1914年8—12月隻造出13萬4千支步槍。每月需要機槍800支,而1914年下半年總共才製造機槍860支。交通、運輸嚴重阻塞。鐵路承擔不了急劇增長的運輸任務。1916年最後5個月,鐵路為軍隊運送的糧食隻能滿足需要量的61%。到1917年,糧食運輸量又下降,1月為50%,2月為42%。有的傷兵幾天領不到食物和紗布。在彼得格勒、莫斯科和其他工業城市糧食匱缺,但在西伯利亞、烏拉爾、裏海、伏爾加河和頓河一帶卻有大量糧食、肉、魚爛掉。1916年,儲存變質的糧食達15萬車廂。海運也不妙。波羅的海、黑海早被德國、奧匈所封鎖。俄國和盟國的聯係主要通過摩爾曼斯克、阿爾漢格爾斯克和海參崴。但是,內地和摩爾曼斯克之間沒有鐵路。從阿爾漢格爾斯克到沃洛格達之間的鐵路是窄軌(1916年改為寬軌),運輸不便。海參崴離俄國腹地又太遠。結果,大批貨物被堆積在港口,無法運入內地。在阿爾漢格爾斯克,煤堆得像一座座山,沿碼頭堆著一箱箱供兵工廠使用的車床。在摩爾曼斯克,船隻等待卸貨要等幾星期、幾個月。

大戰爆發後,農業生產受到嚴重影響。應征入伍的有勞動能力的人口達1,500萬,主要來自農村。據1917年調查,在歐俄50個省份內,農村男勞動力減少47.4%。耕地麵積減少1千萬俄畝。耕畜從1914年的1800萬頭減少到1917年的1300萬頭。糧食收獲量減少1/4。運輸的困難又使城鄉聯係實際中斷。在市場上,糧食、肉、糖和其他農產品日見短缺。1916年12月,彼得格勒隻能得到計劃供應糧食的14%。地主、富農和商人卻掌握著大量生活必需品,囤積居奇,投機倒把。糧食往往從商店消失,卻又在黑市上以高價出售。1916年夏,彼得格勒糧食價格比戰前提高1.5—3倍,肉和糖尤其昂貴。廣大人民處在饑餓線上,怨聲載道,不得不起來鬥爭。1915年在歐俄因饑餓引起的農民暴!動達684起。1916年頭5個月,農民起義達510次。

在各交戰國中,俄國的戰線最長。戰爭在5萬平方公裏的俄國領土上進行。300萬難民無家可歸,缺衣少食。很多人在戰爭中斷送生命、受傷致殘和死於瘟疫。到1917年3月30日止,俄國共損失840萬人。許多士兵的家庭無人撫養,生活非常痛苦。

為了維持戰爭,沙皇政府的軍費開支與日俱增,到1917年3月,達300億盧布以上。其中1/3靠借外債支付,其餘靠借內債和濫發紙幣支付。1917年,盧布的官方牌價降到55戈比,購買力降到27戈比。國債從1914年的88億盧布增加到1917年1月的336億盧布。沙皇政府的財政麵臨崩潰的境地。沙皇政府為了滿足戰爭需要,在1915年成立了國防、糧食、燃料和運輸4個專門會議,來調節國內的經濟生活。但並沒有能夠挽救經濟的破產,卻對勞動人民實行無比殘酷的掠奪。大多數工廠為完成軍事定貨延長工作時間,增加勞動強度,剝削婦女、少年的勞動。據345個企業的統計材料,平均純利潤在1913年為8.84%,1915年增加到16%,1916年又增加到17.58%。經濟混亂,加上軍事失利,促使全國革命運動重新高漲起來。

在統治階級內部,政權危機趨於表麵化。沙皇尼古拉二世和皇後阿曆山德拉在政治上、軍事上走投無路,在精神上便寄托於迷信。格•葉•拉斯普廷(1872—1916年)曾冒充“仙長”、“先知”,被引進宮廷。他以迷信填補沙皇和皇後心靈上的空虛,取得他們的信任,在宮廷日漸得勢,終於操縱了皇室部分的權力。1914—1916年,在拉斯普廷的策劃下,更換了4個內閣總理、6個內務大臣、4個陸軍大臣、3個外交大臣、4個農業大臣、4個司法大臣。1916年,統治集團又分裂為以大臣會議主席(內閣總理)斯提尤爾美爾為首的親德派和以外交大臣薩鬆諾夫為代表的親英派,互相攻訐。資產階級對沙皇政府不能贏得戰爭的勝利和防止革命的發生表示憤懣。阿曆山德拉甚至被懷疑是德國的間諜,因為她出生在德國,重用親德派。在貴族中間,對沙皇的昏聵無道亦痛心疾首。1916年12月29日(俄曆12月16日),拉斯普廷被暗殺,暗殺者包括尤蘇波夫親王、皇族成員德米特裏•巴甫洛維奇•羅曼諾夫大公、俄羅斯杜馬右翼議員普利什凱維奇、尤蘇波夫的密友蘇霍金大尉。

保皇派妄圖以此來拯救羅曼諾夫王朝,阻止革命的爆發。但在拉斯普廷被殺後,在資產階級中間便傳出一種政變的風聲,說一小撮陰謀分子正準備集結於彼得格勒,企圖在皇村和彼得格勒之間潛入沙皇的列車,逮捕沙皇並立即把他送到國外去。

1917年1月10日,一列火車從遙遠的東方運來了第一批參戰的中國士兵,一共步兵團共二兩五百多人,由年輕的上校薛嶽擔任團長。薛嶽,又名仰嶽,1896年生於廣東省樂昌縣,原名薛仰嶽,字伯陵,乳名孝鬆,綽號“老虎仔”,廣東韶關市樂昌縣九峰鎮小坪石村客家人。薛嶽11歲時考入廣東黃埔陸軍小學,開始接受軍事教育,與張發奎、黃琪翔、葉挺、許誌銳等人是同窗。14歲加入同盟會;二次革命後留在國內,後繼續留在黃興領導的大陸同盟會,和孫文領導的中華革命黨劃清了界限。於1914年入東北陸軍大學深造,1916年畢業,收少尉軍銜。徐天寶編選赴歐參戰軍,薛嶽主動要求赴歐,得到了徐天寶的賞識和火線提拔,直升上校。

在莫斯科車站下車之後,薛嶽把身上的棉大衣拉了拉緊,喃喃道:“俄國果然是世界上最冷的國家呀!”說罷,他對副官說道:“立刻和聯絡官聯係,讓兄弟盡快住到兵營裏去。”

“是!”副官立刻一路小跑,找駐莫斯科的軍方聯絡官去了。

“薛上校!”一個身穿灰色大風衣的人也從車廂裏跳下來,站在薛嶽身邊

“哦~是藥上校!”薛嶽認得此人是大總統的心腹藥元福

藥元福從口袋裏掏出香煙和火車,點上之後,慢悠悠地低聲說道:“等會我們單獨談談~!”

薛嶽一抬眼,問道:“何事如此神秘?”

“大總統的密令。”藥元福依舊壓著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