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針對朱標一家的刺殺從來都沒停過。

錦衣衛日夜不停巡視,每天都能抓到十幾個刺客。

有幾次甚至都快到了朱雄英他們麵前,結果被生生攔下來。

明朝最滑稽的就在這一點,宮廷大禁跟玩笑一樣。

不僅搞出了嘉靖皇帝差點被宮女勒死的紅丸案。

還有太子差點被人拿棒子打死的挺擊案。

以及朱祁鈺一家死的不明不白的懸案。

再到後麵天啟皇帝落水,甚至朱標本身年紀輕輕就得背癰而死。

這一切背後都是個大問題,說明宮廷從一開始設置就有問題。

朱標不會簡單從陰謀論或者政治角度出發,而是製度的問題。

反觀清朝就沒人敢搞這一套。

說到底還是朱家人的命太輕賤了。

人家清朝但凡不明不白死個阿哥,能把漢人的底都查出來,從裏到外查的幹幹淨淨。

而且也杜絕了有人借此牟利。

明朝,從頭到尾就沒這個製度。

皇帝死了就換人唄,反正跟文官和天下百姓無關。

“恭賀皇三子聖誕,殿下。”

“恭賀皇三子聖誕!”

各地也紛紛發來了賀電。

因為通過朱標的動作來看,朱標對這個皇三子的在意,簡直到了無以複加的程度。

親自取名為朱天賜,打破了老朱定下的宗璞大忌不說,還嚴厲規定了一係列成長規範。

這是什麽?

這是要拿來當儲君培養的意思呀!

就連張居正和戚繼光等人,也不禁對這個剛剛誕生的皇三子生出了一抹敬畏。

各地的藩王更是直接,連連送上禮物,親自前來拜賀。

朱標看著眾人的反應,也漸漸明白了眾人的意思。

可朱標其實沒想那麽多,隻是這個孩子是自己一手孕育的。

自己能插手他的所有生長環境,那就自然要從娃娃抓起,顯得重視一些。

事實上朱標自己都打算長生不老了,接班人什麽的暫時沒有剛需。

解決完了此事,朱標則繼續將目光投向了倭國。

各地正在緊鑼密鼓進行一年一度秋收的緊張時節。

整個江南五省,地裏金燦燦的水稻大片大片的被割下。

隨風飄舞形成輝煌的麥浪。

一車又一車的糧食被運進了各大糧倉的時候。

朱標也可以正式宣布,從今天開始,糧食這事自己已經完全解決。

憑借現在的糧食儲量,一年的糧食足足相當於之前十年。

今年這一批糧食收割完成之後,明年朱標就可以開始準備大舉進攻北方和西南了。

明年的糧食收割完成之後,朱標可以直接揮師北元。

將草原上的那些雜七雜八的民族全部趕到歐洲去。

後年的糧食收購完成之後,朱標就可以試試打到中東或者往莫斯科的方向進發了。

這些原本需要三十年時間才能完成的豐功偉業。

如今魔稻成熟之後,朱標可以直接將其壓縮到三年!

隻有人才培養這事是加速不得的。

一個人就是得學了那麽多知識,才能識字。

不過有了糧食,朱標也可以在各地廣開識字班,大麵積掃盲。

老百姓吃飽了肚子,不就有時間學習文化了嗎?

學到了文化,不就有足夠的底蘊,運行先進的管理製度以及進廠打工了嗎?

這一套東西搞下來,才算真正高枕無憂。

就在秋收緊鑼密鼓進行的同時。

朱標也乘坐著最新型號的鐵甲船,第一次踏上了倭國的土地。

如今的鐵甲船其實還沒成熟。

糧食可以實現大飛躍,科技不行。

不過比今年6月份的產品還是要好的多。

10月份出廠的這艘鐵甲船已經能做到之前翻倍的馬力,承載武器量也翻倍。

這樣翻倍下去,朱標估計最多後年,正兒八經的十八世紀鐵甲船就能出現!

到時候就可以給歐洲來一點小小的震撼。

讓他們知道什麽叫堅船利炮打開國門!

讓他們知道什麽叫商品傾銷,建立殖民地!

什麽叫百年國恥,什麽叫鴉片戰爭!

開門,自由貿易!

呼呼海風不斷地推打在臉上。

朱標抬頭望去。已經臨近9月份,這倭國的天氣,說冷的話跟東北也差不了多少。才10月份就已經飄起了寒風,寒霜凍結四處海港上演,彌漫著一股森冷之氣。

轉頭朝遠處望去,隱隱能看見正在修建的幾座高樓。

那些高樓都是碉堡形狀,作用還是用來鎮壓當地百姓,以及在本地建造一些金屬冶煉的工廠。

除此之外,如今的倭國大部分還屬於一個沒怎麽開發的蠻荒之地。

江戶港倒是比幾個月之前修建的完善了不少,可停靠的船舶也多了很多。

一個個猶如螞蟻般的倭國奴仆頭上綁著白色布條,腰間纏著一塊布,就在寒風之中嘿咻嘿咻地幹活。

他們的抗凍能力確實要比大明人強一些,起碼比大明南方人強一些。

“殿下,此處之事已基本安定,各處編戶齊民完全做好,本地的一些殘餘也都收拾幹淨了。”

張居正領著一眾文官班子前來迎接。

遠處的岸邊上還跪著戚繼光和眾多將士。

朱標負著雙手,緩緩點頭,跟張居正一同下了船,乘著馬車向京都的方向而去。

這個時代的京都可不是後世的京都,而是後世的東京灣。

看著那些尚且處於蠻荒狀態的山林,朱標心中默念著。

這一世的城市,會誕生在大明手中!

來到京都,最高大的建築是一座完紅色的三層混凝土閣樓,修的猶如天宮一樣,牌匾上寫著四個大字。

“瀛洲省城”。

如今的倭國已經成了大明的第十四個行省,瀛州省。

瀛州省下轄六個府,分別是本州府、九州府、北海道府以及近邑府。

每個府各自都有大明派來的知府,省城中還有布政使,下麵分成各個縣,還有縣令。

但是縣一級再往下就沒進行具體的改革了,這也是朱標授意的,不能讓倭國人太早趕上大明的組織度。

村一級的單位基本還是各地的地主自己做主,後麵再慢慢改革吧。

“殿下,倭國的數據已經整理了上來,請您過目!”

張居正遞上來一份文件,朱標看著看著默念了出來,“大和人還有八百多萬,而野人一百多萬?”

大和人也就是倭國人,而野人則是這座島上的原生民族。

“殿下,人口,倭國四島絕對是夠的,此地隻要開始組織生產,也絕對能養活這麽多人!”

張居正上前一步,大聲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