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63年十一月的一天,蜀漢國都成都的城門打開了,從城中走出了蜀漢後主劉禪和他的太子、諸王、大臣六十餘人,他們捆著雙手,車載著棺木,來到魏征西將軍鄧艾的軍營投降。鄧艾迎上前去,為他們解去繩索,燒掉了棺木,表示接受他們的投降並不予加罪。由劉備、諸葛亮等人艱苦創立、割據巴蜀四十二年的蜀漢政權就這樣滅亡了。給予蜀漢政權致命一擊的,就是這位足智多謀、用兵如神的征西將軍鄧艾。

一、家貧誌高,苦讀兵法

鄧艾,字士載,生於公元197年,東漢義陽郡棘陽(今河南新野東北)人。曹操占領荊州時,他家遷居到汝南(今河南上蔡西南)。鄧艾自幼就失去了父親,家境十分貧困,為了維持生計,他小小年紀就去為人家放牛。這個貧賤的牧牛兒內心卻有著高遠的誌向。他十二歲時隨母親去潁川,看到漢桓帝時曾任太丘長的陳寔的碑文中有“文為世範,行為士則”二句,非常傾慕,便把自己的名改為範,字改為士則。後來,因為宗族中有人已取了這個名字,他隻好又改用原名。謁者郭玄信因事獲罪,回到陽翟(今河南禹州)老家,請典農司馬派人為他駕車,典農司馬就派鄧艾和石苞前去。一路上,郭玄信和他們交談,感到這兩個少年很不尋常,郭玄信很高興,說他們將來都會位居佐相。

鄧艾長大後做了都尉學士,由於他有口吃的缺陷,沒能當上幹佐,隻當了個稻田守叢草吏。鄧艾雖然身為微賤的小吏,卻懷有非凡的大誌,他看到當時三國鼎立,連年爭戰,便努力鑽研兵法。每到高山大澤之處,他總要仔細察看地形,指畫著說哪裏可以紮營,哪裏可以屯兵。周圍的人看到這個貧寒的小吏指指畫畫,儼然像一位大將軍在布置軍事,都譏笑他,他也並不在意。

二、進獻良策,淮南屯田

後來,鄧艾當上了典農綱紀,奉使去見太尉司馬懿。司馬懿與他交談後,驚奇於他的學識才幹,便聘他做自己的屬官,後又升為尚書郎。司馬懿當時正打算廣墾田地,積蓄糧草,為消滅吳、蜀準備軍資,便派鄧艾去陳(今河南淮陽)、項(今河南沈丘)以東至壽春(今安徽壽縣)一帶察看情況。鄧艾察看了這些地方的農田水利情況後,認為應該興修河渠,引水灌溉,才能提高農田產量,並且可利用水道運輸軍隊、物資。他寫了一篇《濟河論》,闡述自己的主張。他又建議司馬懿學習曹操當年分兵屯田以積蓄軍糧的辦法,在淮北、淮南駐兵五萬屯田,六七年後就可積蓄三千萬斛糧食於淮上,以便順利伐吳。司馬懿對鄧艾的建議極為讚賞,便於正始二年(241)開始大修漕渠。漕渠修好之後,每當東南邊境有事,魏軍便乘船沿漕渠直達淮河、長江,沿途軍糧供應充足,再也不必為從陸上運兵、運糧草而耗費人力了。鄧艾為司馬懿籌劃的濟河屯田之策為增強魏國軍力、做好伐吳準備起了重要的作用。

三、料敵如神,屢建戰功

不久,鄧艾被任命為南安太守,參加了魏蜀間的戰爭。自幼好學兵法的鄧艾一旦登上戰爭的舞台,立刻就顯示出卓越的軍事才幹。公元249年,鄧艾與征西將軍郭淮一起抗擊蜀國大將薑維的進攻,薑維率軍撤退,郭淮便要向西去進攻羌人。鄧艾提醒他說:“敵人撤走不遠,有可能重新回來,應分出一些軍隊防備萬一。”郭淮便留下鄧艾的部隊駐守白水北岸。三天之後,蜀軍果然折回,薑維派廖化率軍從白水南岸架橋,好像要進攻鄧艾。鄧艾對部將們說:“薑維突然回軍,我軍兵少,按兵法他該迅速渡河進攻才對,可是他卻讓廖化慢慢地架橋,這顯然是有意讓廖化牽製住我們,薑維一定是率兵去東邊襲擊洮城了。”於是鄧艾連夜率軍出發,趕到六十裏外的洮城,果然薑維正在洮城對岸渡河,鄧艾搶先入城據守,使薑維偷襲洮城的計劃落了空。由於戰功卓著,鄧艾被封為關內侯,加討寇將軍。

不久,鄧艾又轉城陽太守,後又調任汝南太守、兗州刺史。鄧艾深深明白發展農業生產對於戰爭的重要意義,他每到一地,都要大力開墾荒地,獎勵農耕,並且親自下田耕作,“身被烏衣,手執耒耜,以率將士”。他還上書朝廷說:“然農者,勝之本也。孔子曰‘足食足兵’,食在兵前也。上無設爵之勸,則下無財畜之功。今使考績之賞,在於積粟富民,則交遊之路絕,浮華之原塞矣。”(《三國誌·鄧艾傳》)在他的大力倡導下,他所治理的地方荒地都得到開墾,軍民豐衣足食。

公元254年,高貴鄉公曹髦即位,鄧艾進封方城亭侯。公元255年,在討伐毌丘儉、文欽叛亂,抵禦吳軍入侵的戰爭中,鄧艾又立下戰功,進封方城鄉侯、行安西將軍。蜀國大將薑維出兵狄道(今甘肅臨洮),魏雍州刺史王經兵敗被圍。鄧艾率兵擊退薑維,解了狄道之圍。魏軍諸將都認為薑維經此挫敗,已勢窮力竭,不會再出兵東進了,但鄧艾卻不以為然。他分析了敵我形勢,認為薑維一定會再次來犯,下令全軍嚴加戒備。果然不出鄧艾所料,薑維不久又率兵向祁山大舉進攻,他看到鄧艾早有防備,便回軍從董亭進攻南安。鄧艾據守武城山防禦,雙方搶奪有利地形,薑維沒有得手,便連夜渡過渭水,沿山路向東麵的上邽(今甘肅天水)進軍。鄧艾率軍在上邽南麵的段穀(今甘肅天水東南)與薑維激戰,大敗薑維,蜀軍傷亡慘重。薑維遭此挫敗,自請降職為後將軍。段穀之戰,鄧艾以少擊眾,大破薑維,聲威大振,朝廷特下詔書褒獎,任他為鎮西將軍,封鄧侯。公元257年,薑維又出兵秦川,鄧艾在長城抗擊薑維,薑維退還。公元262年,鄧艾又在侯合擊敗薑維,薑維退守遝中(今甘肅舟曲以西、岷縣以南地區)。薑維是一位智勇雙全的統帥,諸葛亮曾稱讚他“甚敏於軍事,既有膽義,深解兵意”(《三國誌·薑維傳》),他繼承諸葛亮遺誌,致力北伐,多次進攻隴右,使魏國“民夷**,西土不寧”。自從鄧艾駐軍隴右,薑維就遇上了一個可怕的對手。薑維足智多謀,善出奇兵,而鄧艾總是料敵如神,先期製敵,使得多謀善戰的薑維屢次敗在他的手下。此後,蜀軍也無力出擊,全麵伐蜀的條件成熟了。

四、攻敵不備,偷渡陰平

公元263年秋,司馬昭調集各路兵馬,大舉伐蜀。魏軍兵分三路,一路由司馬昭的親信智囊鎮西將軍鍾會率兵十萬,從斜穀、駱穀進攻漢中;一路由雍州刺史諸葛緒率兵三萬,進軍陰平、橋頭,截斷薑維還蜀之路;一路由鄧艾率兵三萬,進攻甘鬆、遝中的薑維軍隊。從司馬昭的安排來看,很明顯是想把滅蜀的大功讓鍾會來得,給鄧艾的任務隻是替鍾會牽製薑維。鄧艾受命之後,即派天水太守王頎等進攻薑維大營,另派隴西太守牽弘等攔截薑維的退路,又派金城太守楊欣進攻甘鬆。薑維得知鍾會攻占漢中後,立刻率軍還蜀,楊欣等率軍追趕,在強川口大戰一場,薑維敗走。薑維巧施調虎離山計,使奉命斷他後路的諸葛緒撲了個空。蜀軍得以經過橋頭東歸,與劉禪派來接應的廖化、張翼會合,據守劍閣天險。鍾會率軍進攻劍閣,蜀軍據險堅守,鍾會久攻不克,糧草又接濟不上,隻好準備撤回。司馬昭精心製訂的滅蜀計劃眼看就要夭折。這時,足智多謀的鄧艾提出一個出奇製勝的計劃,他上書朝廷說:“現在敵人敗退,正應乘勝進擊。從陰平抄小路經過漢德陽亭直取涪城,離成都就隻有三百多裏了。這樣出奇兵直搗敵人心髒,劍閣守敵必然回軍救涪,那鍾會大軍就可**了。如劍閣守敵不還,那涪城守敵就不堪一擊,我軍就可攻下涪城、直取成都。兵法上說‘攻其不備,出其不意’。我們奇襲敵人的空虛之處,必定能夠攻滅蜀國。”鄧艾決計從陰平古道奇襲蜀國,便整訓軍隊,挑選精銳,並邀諸葛緒一道進軍。諸葛緒認為這不是自己分內的任務,拒絕參加,鄧艾便率領自己的三萬孤軍踏上了伐蜀的征途。

從陰平到江油七百多裏,都是荒無人煙的崇山峻嶺、深穀絕壁,鄧艾率領將士們鑿山開路架橋造閣,一路上曆盡艱險。糧食也接濟不上,情況非常危險。六十六歲的鄧艾處處身先士卒,用自己的勇氣激勵將士,在一處無路可行的絕壁前,鄧艾用氈裹住身體,率先從山上滾了下去,將士們看到主帥這樣,個個奮勇爭先,攀木緣崖而進。經過二十多天的艱苦跋涉,鄧艾終於率領自己的部隊進抵江油城下。鄧艾對著疲憊不堪、缺衣少食的部下大聲激勵道:“現在,我們已經沒有退路了,前麵的江油城中糧食很多,攻下江油就可以得生,後退隻有死路一條,大家都要拚命進攻!”將士們齊聲應道:“願決一死戰!”鄧艾便率軍進攻江油。

五、苦戰滅蜀,安撫降眾

駐守江油的蜀軍以為魏軍還被薑維阻擋在劍閣,看到鄧艾突然兵臨城下,大為驚慌,江油守將馬邈投降。蜀國衛將軍諸葛瞻聽到鄧艾兵至江油,立刻從涪城進軍綿竹,準備攔擊鄧艾。鄧艾占領江油後,迅即向綿竹進發,正遇諸葛瞻在此列陣迎候。鄧艾命令兒子鄧忠和部將師纂分兩路進攻蜀軍,結果戰敗退回,二人對鄧艾說:“敵人還很強大,現在不能進攻。”鄧艾大怒,嗬斥道:“我軍生死存亡,在此一舉,還有什麽不能進攻呢!”並欲將二人斬首,鄧忠和師纂隻得回身再戰,拚命進攻,終於大破蜀軍,蜀軍主將諸葛瞻和兒子諸葛尚、尚書張遵都被魏軍殺死。鄧艾乘勝前進,進軍雒城(今四川廣漢),蜀國都城成都已經遙遙在望了。

蜀漢後主劉禪聽到諸葛瞻戰敗、鄧艾兵臨雒城的消息,大為震驚,慌忙召集群臣商議,劉禪采納了譙周的建議,派使者帶著降書和自己的印璽、綬帶到雒城向鄧艾請降。公元263年十一月,鄧艾率軍進入成都,割據巴蜀四十二年的蜀漢滅亡了。

鄧艾滅蜀後,立刻采取一係列措施安撫蜀國君臣百姓。他嚴格約束軍隊,禁止擄掠,對降順的蜀國百姓都讓他們各安舊業,蜀國百姓稱頌不已。鄧艾仿效東漢劉秀的大將軍鄧禹平定河東時的做法,承製拜劉禪行驃騎將軍,劉禪的太子、諸王也都拜為奉車、駙馬都尉。對蜀國的官吏們也按其官職高低任命為魏國的官吏,或用為鄧艾自己的僚屬。鄧艾下令在綿竹築台為京觀,以顯揚自己的戰功,將戰死的魏兵和蜀兵一起埋葬。鄧艾一舉滅蜀,不免有點居功自傲,他對蜀國的降官們說:“你們幸而遇到了我,才得有今天。如果遇上吳漢這樣好殺的人,早都被殺光了。”又說:“薑維本為一代雄才,但他碰上我就無計可施了。”有見識的人都暗暗譏笑他的矜誇。這年十二月,朝廷下詔書褒獎鄧艾,稱讚他:“兵不逾時,戰不終日,雲徹席卷,**定巴蜀。雖白起破強楚,韓信克勁趙,吳漢擒子陽,亞夫滅七國,計功論美,不足比勳也。”(《三國誌·鄧艾傳》)進封鄧艾為太尉,增邑二萬戶,並封其二子為亭侯,各食邑千戶,鄧艾的功業達到輝煌的頂點。

六、忠信見疑,蒙冤受誅

深謀遠慮的鄧艾在平定蜀國之後,又開始考慮滅吳的大計了。他建議司馬昭“因平蜀之勢以乘吳”。為使吳國早日歸降,他主張在滅吳之前先不要把劉禪送往京城洛陽,以免給吳國造成歸降之君要遭流徙的印象,不利於吳國的歸降。他上書司馬昭,請求封劉禪為扶風王,封其子為公侯。司馬昭對鄧艾在蜀地凡事自作主張很不高興,便讓監軍衛瓘告喻鄧艾“凡事都必須先請示,不應自己隨便處置”。鄧艾受到這個指責後,不但沒有認錯,反而再次上書司馬昭,說自己承製拜劉禪等事都是為了安撫降附者之心,並為自己的做法辯解說:“《春秋》之義,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利國家,專之可也。今吳未賓,勢與蜀連,不可拘常以失事機。兵法,進不求名,退不避罪,艾雖無古人之節,終不自嫌以損於國也。”(《三國誌·鄧艾傳》)這就招致猜忌成性的司馬昭更深的疑忌。這時,一直忌憚鄧艾的鍾會便乘機向司馬昭進讒言,誣陷鄧艾謀反。司馬昭立刻下令收捕鄧艾。司馬昭怕鄧艾反抗,便命鍾會進軍成都,監軍衛瓘先到鄧艾軍營,向鄧艾的軍隊宣讀了司馬昭的手令,將士全部都放下了武器,表示服從。於是,鄧艾被關進囚車。鄧艾被捕之時,不禁仰天長歎道:“艾忠臣也,一至此乎?白起之酷,複見於今日矣!”(本傳裴注《魏氏春秋》)

鄧艾被收捕後,鍾會進入成都,便與薑維策劃反叛,結果激起兵變,鍾會和薑維都為亂兵所殺。這時,鄧艾的囚車剛離開成都,鄧艾的部下見鍾會已死,便追上囚車,救出鄧艾,迎他回成都。監軍衛瓘聞訊,便派田續去追鄧艾。田續本是鄧艾的部將,因在江油之戰中畏怯不前,幾乎被鄧艾斬首,衛瓘這時便激田續說:“這下,你可以報江油之辱了!”田續率兵出發,在綿竹西邊趕上鄧艾,鄧艾和兒子鄧忠都慘遭殺害。功勳蓋世的一代名將,落得個如此悲慘的結局。

七、段灼上疏,鄧朗授官

公元265年,司馬昭之子司馬炎建立晉朝,大赦天下,下詔書說:“征西將軍鄧艾,矜功失節,實應大辟。然被書之日,罷遣人眾,束手受罪,比於求生遂為惡者,誠複不同。今大赦得還,若無子孫者聽使立後,令祭祀不絕。”(《三國誌·鄧艾傳》)公元261年,議郎段灼上疏朝廷,為鄧艾申冤。段灼認為鄧艾“心懷至忠而荷反逆之名,平定巴蜀而受夷滅之誅”,實在是天大的冤枉。他指出鄧艾為國家不辭勞苦,不避死地,立下不朽功勳,卻遭到鍾會誣陷,“忠而受誅,信而見疑,頭懸馬市,諸子並斬,見之者垂泣,聞之者歎息”。他建議朝廷“宜收屍喪,還其田宅,以平蜀之功,紹封其孫,使闔棺定諡,死無餘恨”。但刻薄寡恩的司馬氏政權始終不肯昭雪鄧艾的冤案,直到段灼上疏的六年以後,司馬炎才下了一道詔書:“艾有功勳,受罪不逃刑,而子孫為民隸,朕常湣之。其以嫡孫朗為郎中。”(段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