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會是曹魏後期執政者司馬師、司馬昭兄弟的重要謀士。他多智善謀、文武兼備,在司馬氏確立政權的過程中起到關鍵作用,也是統一蜀漢之役的策劃者和首要軍事指揮者。
一、建功淮南
鍾會,字士季,潁川長社(今河南長葛東北)人,出身世家,為魏太傅鍾繇晚年所得之少子。鍾會與兄鍾毓均為敏慧早成。時魏大臣蔣濟善相人。鍾會五歲,蔣濟觀其眸子甚異,曰:“非常人也。”及長,鍾會勤奮好學,常夜以繼日,博覽群書,由於才華出眾,年方弱冠就在士人中有甚高聲譽,與當時另一少年才子王弼並知名於世。他“精練名理”,嚐論“易無互體,才學同異”,並著有“道論”二十篇。
鍾會有高才,又為名公之子,在仕途上一直順利。他從正始年間開始,曆任秘書郎、尚書、中書侍郎等清要之職,後賜爵關內侯。
曹爽被誅後,鍾會政治上積極靠攏司馬氏。他與司馬師、司馬昭兄弟關係密切,並且受他們重視和信任。正元二年(255),忠於曹魏的鎮東將軍毌丘儉、揚州刺史文欽,不滿司馬氏之專權,矯太後詔,發淮南戍兵反抗司馬氏。時司馬師為大將軍執政,因新割目瘤未愈,不宜外出。有人建議司馬師另遣將率兵出征,司馬師猶豫不決。考慮到朝廷內外不滿司馬氏的人很多,萬一戰敗,必成崩潰之勢,故作為司馬師親信的鍾會與河南尹王肅、尚書傅嘏等均力勸司馬師率軍親征淮南。司馬師從之。鍾會隨軍,出謀劃策,“典知密事”,很快平定了叛亂,毌丘儉被殺,文欽逃往東吳。鍾會在此役中立下大功。
但司馬師未及返洛,即因目疾惡化病逝於許昌軍中。司馬師臨死,令其弟衛將軍司馬昭總統諸軍。時魏帝曹髦欲乘機奪取司馬氏軍權,下詔令尚書傅嘏先率諸軍還洛,而讓司馬昭留許昌。在此非常時刻,鍾會建議司馬昭違抗朝命,親率大軍返洛,以武力壓迫朝廷就範。果然,昭軍還洛,魏帝被迫任司馬昭為大將軍,錄尚書事,繼其兄執政。鍾會為司馬昭立下大功,遷升黃門侍郎,封東武亭侯。
甘露二年(257),司馬昭欲剝奪忠於曹魏的淮南大將諸葛誕之兵權,用長史賈充策,以諸葛誕為司空,召其赴京師。時鍾會因生母死,在家守喪,聞此事“策誕必不從令”,馳見司馬昭,欲阻之。司馬昭以事已施行,不複追改。
果然,諸葛誕聞詔後即反。他攻奪揚州,據壽春(今安徽壽縣),發淮南、淮北及揚州兵十餘萬反抗司馬昭,並遣子向東吳求援。東吳派將領全懌、全端、唐谘、王祚與文欽率精兵三萬,進入壽春城,並複發大軍以應之。
司馬昭大為震驚,後悔莫及,遂挾魏帝、太後,督諸軍二十萬討誕。鍾會為主要謀士,從行,司馬昭軍圍攻壽春城半年未下。時吳將全懌弟子全輝、全儀因家內爭訟,攜母奔魏。鍾會獻反間之計,司馬昭采納之。於是,假借全輝等名義作書,說:“吳中怒懌等不能撥壽春,欲盡誅諸將家,故逃來歸命。”(《三國誌·鍾會傳》)全懌、全端等接信恐被誅,率部下數千人出降。城中震懼,由是乖離,很快發生內亂而被攻破。
這次戰爭,作為主要智囊的鍾會謀劃居多,故司馬昭對其“親待日隆”,委以腹心之任。鍾會也因此被人們視為司馬昭之“子房”(張良)。詔書讚其功曰:“會典綜軍事,參同計策,料敵製勝,有謀謨之勳。”(《三國誌·鍾會傳》)戰後,鍾會功封陳侯,並遷為太仆。但他固辭之,以中郎在司馬昭大將軍府管記室事。後又遷升司隸校尉,雖為外官,但“時政損益,當世與奪”,無不綜典,實為司馬昭決策集團核心人物。
鍾會還積極策劃了對司馬氏反對派的打擊。因其建議,名士嵇康和士人呂安被司馬昭誅殺。
二、西征滅蜀
鍾會文武兼備,善於用兵。他一貫力主先滅蜀,後吞吳,統一天下,並有整套作戰方略。嘉平元年(249),魏將夏侯霸降蜀時,對薑維說,京師俊士有鍾會士季者,“其人雖少,終為吳蜀之憂”(本傳裴注《世語》及《晉漢春秋》)。
景元三年(262)司馬昭為早日受禪,欲出兵滅蜀。眾人“皆言蜀不可伐”,連與蜀軍作戰多年,時任征西將軍都督隴右諸軍事的老將鄧艾,也認為“蜀未有釁”,不可伐之而“屢陳異議”。獨鍾會勸之,斷定時機成熟,“蜀可取”,並為司馬昭分析形勢,籌劃伐蜀方略。
於是,司馬昭下了決心,並向臣下談及鍾會幫助擬定的伐蜀戰略,說:“自定壽春以來,息役六年,治兵繕甲以擬二虜。今吳地廣大而下濕,攻之,用功差難,不如先定巴蜀。三年之後,因順流之勢,水陸並進,此滅虢取虞之勢也。”(《資治通鑒》卷七十八)又說:“計蜀戰士九萬,居守成都及備他境不下四萬,然則餘眾不過五萬,今絆薑維於遝中,使不得東顧,直指駱穀,出其空虛之地以襲漢中,以劉禪之暗,而邊城外破,士女內震,其亡可知也。”(同上)
之後,司馬昭開始了伐蜀軍事行動。當年冬,任鍾會為鎮西將軍都督關中諸軍事,做攻蜀準備。為聲東擊西,又令青、徐、兗、豫、荊、揚諸州製造船艦,令降將唐谘做浮海大船,聲稱將伐吳,以迷惑蜀漢。
景元四年(263)夏五月,司馬昭下令按預定步驟正式伐蜀。他派鄧艾與雍州刺史諸葛緒各統軍三萬為偏師,從隴右南攻蜀。其中,鄧艾自狄道(今甘肅臨洮)攻甘鬆(今四川鬆潘)、遝中(今甘肅舟曲),牽製為經營隴右而屯田遝中之薑維蜀軍主力,諸葛緒則由祁山直取武街橋頭,截斷薑維歸路。鍾會率主力十餘萬人由關中經斜穀、駱穀、子午穀三道南攻漢中。以廷尉衛瓘持節監伐蜀軍事,行鎮西軍司,隨鍾會軍行動。
鍾會治軍嚴整。出兵時,他令牙門將許儀在前修整道路,因橋澗穿落馬足,鍾會追究責任,將許儀斬首。許儀為名將許褚之嗣子,褚有大功於王室,而鍾會猶不寬貸,於是諸軍莫不震懾。
蜀軍後主劉禪采納薑維建議,令漢中諸圍皆不得戰,集中兵力退保漢城、樂城。鍾會令將軍荀愷、李輔各領兵萬人圍之,自己親率大軍直趨漢中至巴蜀之戰略要衝—— 陽安關口,以護軍胡烈為前鋒,攻破關城。
薑維已率軍衝破諸葛緒軍之阻撓,經武街橋頭還至陰平(今甘肅文縣西北),欲赴陽安關。聞關城已破,遂撤向白水與廖化、張翼、董厥諸援軍會合後,退守巴蜀門戶—— 劍閣(今四川劍閣東北)。
鍾會軍繼進,與諸葛緒軍會於白水。鍾會欲獨攬軍權,於是向司馬昭密告諸葛緒畏縮不進。諸葛緒因此被治罪,其軍悉屬鍾會。鍾會軍猛攻劍閣,薑維列營守險,鍾會久攻而不能克,但已將蜀軍主力吸引至劍閣一線。
與此同時,鄧艾乘蜀後方空虛之機,偷渡陰平道,襲取江油,接著在綿竹大破蜀之大將諸葛瞻軍,陣斬諸葛瞻,消滅了留守軍主力,乘勝直取成都。在這種情況下,成都無兵可守,調援兵也來不及,劉禪隻好投降,蜀亡。
薑維聞鄧艾攻入蜀地,乃引步騎五萬回援,東入於巴,西救成都,已至郪縣(今四川三台郪江鎮)。劉禪遣使令薑維及諸郡縣圍守均降魏,於是,薑維被迫詣涪(今四川綿陽東)降於鍾會。鍾會厚待薑維等,暫還其印綬節鉞。鍾會與薑維關係日益密切,出則同車,入則同席。鍾會十分佩服薑維之雄才大略,曾對其長史杜預說:“以伯約(薑維字)比中土名士,公休(諸葛誕)、太初(夏侯玄)不能勝也。”(《三國誌·薑維傳》)
蜀平,鍾會立下首功,被封為司徒,增邑萬戶,二子封亭侯,邑各千戶。詔書稱讚其“所向摧弊,前無強敵”“謀無遺策,舉無廢功”“全勝獨克,有征無戰,拓平西夏,方隅清晏”。
鍾會所憚唯鄧艾。時艾據成都以功自矜,“承製專事”,引起同僚的不滿。於是鍾會與監軍衛瓘、將軍胡烈等皆向司馬昭密告鄧艾欲反,司馬昭下詔令捕鄧艾。鄧艾父子被困,遂被收捕,用囚車押赴京都。鍾會入據成都,獨統大軍二十餘萬,威震西土,他禁止將士抄掠,虛己誘納,以結交蜀之降官,爭取人心。
三、謀叛被誅
鍾會深知司馬昭陰險猜忌、刻薄寡恩之為人,於是蓄謀在伐蜀中擴大力量以對抗司馬昭。鍾會利用司馬昭的陰狠毒辣來除掉諸葛緒、鄧艾,以並其軍。司馬昭也利用鍾會來收拾鄧艾,逐個製伏功臣。薑維揣知鍾會之意,於是力勸鍾會起兵反司馬昭,以乘機複蜀。薑維說:“聞君自淮南以來,算無遺策,晉道克昌,皆君之力。今複定蜀,威德振世,民高其功,主畏其謀,欲以此安歸乎?夫韓信不背漢於擾攘,以見疑於既平,大夫種不從範蠡於五湖,卒伏劍而妄死,彼豈暗主愚臣哉,利害使之然也。”(《三國誌·薑維傳》裴注《漢晉春秋》)鍾會也自謂功名蓋世,威高震主,不可複為人下,加之猛將、賢士、銳卒皆在己手,遂決意謀反。
鍾會計劃以清君側為名使薑維率蜀兵五萬為前驅,而自將大軍隨其後,出斜穀,取關中,據長安。之後再令騎士從陸道,步兵從水道,至渭入河,五日抵達孟津(今河南洛陽孟津區),與騎兵會攻洛陽,以定天下。
此時,在夫人王氏、大臣賈充等人勸說下,司馬昭也對鍾會產生了猜忌。故在令鍾會收捕鄧艾的同時,又遣中護軍賈充將步騎萬人,入斜穀,欲據漢中;司馬昭則自統大軍十萬與魏帝西屯長安。這一係列部署,使鍾會大為震驚,說:“但取鄧艾,相國知我能獨辦之,今來大重,必覺我異矣!便當速發。事成,可得天下;不成,退保蜀漢,不失作劉備也。我自淮南以來,畫無遺策,四海所共知也,我欲持此安歸乎!”(《三國誌·鍾會傳》)
景元五年(264)正月十五日至十六日,鍾會集其部下護軍、郡守、牙門騎督以上將領,及蜀降官於戒備森嚴之蜀朝堂,為太後發哀;並矯太後遺詔,使鍾會起兵廢司馬昭。鍾會將“遺詔”頒示眾官後,讓大家討論。事出突然,眾將驚詫,他們功成名就,家屬又均在北為質,故多不欲反叛,相國左司馬夏侯和、騎士曹屬朱撫、郎中羊琇等人甚至公開反對,譴責鍾會。這一切出乎鍾會之意料,使之張皇失措。後來,雖然大多數將領懾於武力威脅,勉強同意此舉,但鍾會卻不敢再放他們回去。之後,即關閉城門、宮門,將軍官們扣押在益州統諸曹室中,嚴兵圍守之,隻讓他們“各內一人”,出取飲食。
當時,有人勸鍾會剪除異己,殺掉將領胡烈等,以鎮軍心。鍾會與監軍衛瓘商量,衛瓘也懷異心,故堅決反對殺胡烈等。鍾會猶豫不決,既怕濫殺引起混亂,又怕不殺他們會策動兵變,拖延三日,一籌莫展。
結果“當斷不斷,反受其亂”,被扣押的中領軍司馬賈輔首先散布謠言,對出入取飲食的散將王起說,鍾會“奸逆凶暴”,欲盡殺將領與士兵。又說司馬昭已率大軍三十萬西行討伐鍾會,寡不敵眾,要將士們起來反對鍾會。王起回營後,一夜之間,士卒皆知,軍心動**。鍾會采取措施,殺掉了馳馬至諸營傳播謠言的虎賁張修,但無濟於事。而此時被軟禁的衛瓘也裝病移至外廨,於十七日暮,作檄令諸軍共同起來反對鍾會。
十八日中午,胡淵因聞鍾會欲誅其父胡烈,便率胡烈部下首先起事,擂鼓出門,欲救胡烈。緊接著,諸營將士紛紛擂鼓而出,爭先赴城,進攻鍾會。“倚梯登城,或燒城屋,蟻附亂進,矢下如雨。”這時鍾會急忙發給蜀軍武器,欲盡殺所扣押將官,鎮壓嘩變士兵。但時間來不及了,很快亂兵攻進城門,被押將官也乘亂逃出。薑維率鍾會親兵作戰,手殺五六人但寡不敵眾,最後鍾會、薑維均為亂兵所殺。戰鬥中,將士死者數百人,漢太子、薑維家眷及部分蜀官被害,死傷狼藉。衛瓘令諸將維持秩序,數日乃定,後鄧艾也被衛瓘殺害。
事定後,司馬昭特赦在蜀之將士,並嘉獎事變中的有功之臣。封夏侯和、賈輔為鄉侯,羊琇、朱撫為關內侯,王起為部曲將,張修已死,賜其弟張倚為關內侯(《三國誌·陳留王紀》)。
鍾會失敗的原因,不在其軍力不強。當時,他統精銳魏軍二十餘萬,加已降蜀軍共計三十萬,而司馬昭不過十萬之眾,又草率成軍,故鍾會北上爭天下是有相當把握的。但他與諸軍相處日短,尚未得眾心;而蜀軍新降,難以依靠,故軍隊一旦不為所用,就可能成為其威脅。又,起事後,鍾會猶豫不決,當斷不斷,既未及時剪除異己以樹軍威,也未向士兵宣布其意圖,以致流言傳播,軍心動**,終於一敗塗地,不可收拾。(許少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