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施得是未來女婿,他不幫施得誰?更何況他動用的是私交,又不是權力。
“聽說你很欣賞李嘉誠?”落座後,夏花上了茶,李長風端起茶,輕輕嚐了一口,就又放下了,問起了施得問題,“你知不知道,李嘉誠辦公室懸掛的唯一的一幅書法,是清代儒將左宗棠題於江蘇無錫梅園的詩句——發上等願,結中等緣,享下等福;擇高處立,尋平處住,向寬處行——小施,你來說說,這一番話,應該怎麽理解?”
這個問題的難度不小,施得對李長風國學知識深厚的說法早有耳聞,也清楚想要贏得李長風的認可,得首先過他的考試關。據說餘帥還通過了李長風的初試,如果他被李長風第一個問題問倒,就太對不起夏遊精心安排的一出好戲了。
夏遊心中微微一驚,他也知道李長風必定會考一考施得,卻沒想到李長風的第一個問題難度就這麽高,雖然他對施得有信心,卻還是不免為施得擔心,如果施得第一個問題都回答不好,他特意安排的一次會麵,也許會是一個無疾而終的結果。
不但夏遊為施得擔心,鄭雯婷也是一皺眉頭,心想李長風一把年紀了,怎麽就知道為難年輕人?年輕人畢竟還年輕,要多給年輕人成長的空間,而不是一上來就出天大的難題打擊年輕人的信心。
隻有夏花十分坦然地看了施得一眼,完全不為施得擔心,因為她知道,她的施得必定會所向披靡無人可敵。
不過也別說,也正是因為夏花對施得無比信任,她看向施得時的目光,明亮而光彩,讓施得看在眼中,也獲得了莫大的鼓勵。
鼓勵是最大的慰藉,也是使一個人將潛力發揮到最大的動力。施得雖然微有緊張,但見夏花對他信心十足,他就沒有理由不相信自己了,微一思忖,說道:“這個字濃縮了深刻的人生哲理,發上等願、結中等緣、享下等福,就是胸懷遠大抱負、隻求中等緣分、過普通人生活;擇高處立、就平處坐、從寬處行,則是看問題要高瞻遠矚、做人應低調處世、做事該留有餘地。縱觀上、中、下,橫覽高、平、寬,居上時想到下,立高時尋找寬。所以無論在多麽錯綜複雜的矛盾麵前,都能夠處變而不驚,遇險而不亂,既能創造一番事業,又能守住一番事業。”
李長風聽了,微微點了點頭,又說:“再詳細地說說……”
夏遊無奈地想,李長風哪裏是考一考施得,分明是難一難施得。
施得也意識到了李長風對他的“格外照顧”,迎難而上:“就我的個人理解是,發上等願和擇高處立,就是要胸懷遠大的理想和抱負。陶淵明有一首詩這樣說道: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於戚,猛誌固常在。誌不立,則天下無可成之事。而且,往往一個人追求的目標越高,他的才能和智慧就發展得越快,對社會的貢獻也就越大。所以人生在世,應該發上等願並且擇高處立。”
“嗯,有點意思了。”李長風微微點頭而笑,對施得的回答還算滿意,“結中等緣和就平處坐,又怎麽解釋呢?
見李長風總算稍微認可了施得幾分,夏遊緊繃的一顆心才算落到了實處。
“結中等緣和就平處坐,說的是要腳踏實地積極穩妥,不為有功之功,固功莫大,不居功自傲。不為有名之名,固名莫厚,不貪圖名利。人生就是起伏的波浪,**之後,很可能就是低穀。所以,常常事以急敗,思因緩得。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充分的準備,就是成功的一半。”施得的信心又增加了幾分,侃侃而談,“通俗地理解就是,誌向可以高遠,但真正付諸行動的時候,要腳踏實地,從點滴做起。”
李長風臉色平靜,不動聲色地又問:“享下等福和向寬處行,你又是怎麽理解的?”
“享下等福和向寬處行,就是說誌存高遠,腳踏實地的同時,還要在生活上嚴格要求自己,在做事時留有餘地。有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有;欲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欲。正如諸葛亮所說的道理一樣——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施得越說越有狀態,“總的來說,無論是‘發上等願,結中等緣,享下等福,,還是‘向高處立,就平處坐,從寬處行,,其中最關鍵的思想內涵,都是平衡。在矛盾中平衡,在前進中平衡。不僅包含著個人心理的平衡,而且還包含著內外的平衡、上下的平衡、左右的平衡、前後的平衡。平衡才能協調、平衡才能和諧、平衡才能發展、平衡才能進步。暗合儒家中庸之道,其實不隻是儒學推崇中庸之道,佛家也推崇中道,是為中道了義。”
“哦,小施也研究過儒學和佛學?”李長風終於微微動容。
“談不上研究,隻能說很是推崇儒學和佛學思想。”施得倒不是為了賣弄學問,而是知道一個道理,有時不把自己最優秀的一麵展露出來,別人不會看高你一眼,和酒香也怕巷子深是一樣的道理,人生在世,有低調沉穩的從容,也要有敢於衝鋒的豪情,“紫薇鬥數的命理有言:吉神太露起爭奪之風,有勢用盡,有福享盡,乃未懂收藏之道。易經有言:事不做盡,勢不用盡,話不說盡,福不享盡,凡事在不盡處,意味最長。”
“佛學又該如何解讀?”李長風被施得的話吸引了。
“我讀過的佛經有限,怕是理解有偏差,我姑且一說,李老姑且一聽。”施得先是謙虛幾句,淡然一笑,“發上等願:心存濟世,此乃大貴之內命相。結中等緣:太過熱心不妥,太過則熱病叢生,太冷則枯木寒岩。享下等福:佛家講究積福惜福,吃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擇高處立,就平處坐,向寬處行,意思是,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做人要積陰德,所謂善與人言不是真善。根據萬法唯心造的道理,其心地當平,心平則世界國土皆平。真正的高人,就應該如空氣和雨水一樣,滋養萬物而不爭。”
“滋養萬物而不爭……小施呀,你的境界真的讓人敬佩呀。”李長風對施得高看了一眼,再看施得時的眼神,就多了幾分熱烈和意味深長的內容,“剛才的回答,很好,我很讚同。你剛才的回答,既有博覽群書的功底,又有借題發揮的舉一反三,也符合中庸之道的精髓。不過,我還想和探討一些比較簡單直接的問題,不知道你有沒有興趣和時間陪我再聊一聊?”
施得不但有興趣和時間,而且還有足夠的動力,他微微一笑:“能陪李老聊天,是我的榮幸,不但可以學到許多知識,還可以接受李老的熏陶。”
“嗬嗬,小施呀,在我麵前不用說一些客套話,我隻看重一個人的真本事,不聽他的花言巧語。”李長風直來直往,“聽其言觀其行,行動才是一個人人品的最真實體現。”
李長風見多了形形色色的人,最不愛聽的就是漂亮話,他對各種奉承各種馬屁早就免疫了,所以他認可一個人,隻認可他的真本事和具體行動。
施得見李長風是一個務實的人,也就不再客氣,嗬嗬一笑:“請李老賜教。”
“古語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三種不孝,都是哪三種?”李長風表情淡然如風,問出了第一個問題。
如果說之前的考試是沒有標準答案的拓展題,那麽現在的考試就是答案唯一的問答題,還好,施得微一思忖,就說出了答案:“在中國禮儀上,所謂不孝有三是指:一、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二、阿諛曲從,陷親不義。三、家貧親老,不為祿仕。具體解釋就是,不娶妻生子,沒有後代,就是孟子所說的最大的不孝。一味順從,見父母有過錯而不勸說,使他們陷入不義之中,這是第二種不孝。家境貧窮,父母年老,自己卻不去當官吃俸祿來供養父母,這是第三種不孝。”
“人有三急是哪三急?七情六欲是哪七情哪六欲?”對施得剛才的回答,李長風不置可否,卻又拋出了第二個問題。
夏花想了一想,發現自己還真不知道人有哪三急,就不由多看了施得一眼,萬一施得答不上來怎麽辦?
施得卻從容不迫地笑了笑:“人有三急:心急,手急,性急。七情六欲:一般地說,佛家的七情指的是——喜怒哀懼愛惡欲,中醫上的七情說的是——喜怒憂思悲驚恐。六欲,佛家的六欲是六種欲望:色欲、形貌欲、威儀欲、言語音聲欲、細滑欲、人相欲;或指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欲。”
夏花很少佩服別人,現在她終於對施得佩服得五體投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