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五章 國學大師

民國五年下半年,段祺瑞秘密征募了五千多名青壯,對外號稱是出國謀生,通過西伯利亞鐵路輸送到聖彼得堡等地,從事軍隊後勤勞役等雜務。沙俄帝國隨即同意由華俄道勝銀行貸款給段祺瑞一筆巨額款項。得到貸款的段祺瑞,馬上安排心腹徐樹錚前往陝西、河南等地查勘地形,準備覓地建設一支隻聽命於段祺瑞的軍隊。

隻是徐樹錚年少得誌,為人輕狂傲氣,口無遮攔,秘密編練新軍的事情,很快就被英法日等國情報機構偵知。

英法等國正在發動索姆河戰役,人員傷亡巨大,國內青壯日益缺乏,就意外發現了補充勞力的一個重要途徑。在英法兩國的交涉下,吃不住壓力的段祺瑞終於答應,允許第三方用國外勞工的名義,在天津、河北、山東一帶招募赴歐勞工。

不同於前一批送俄勞工的草率和低調,這一次是大張旗鼓進行宣傳和招募,並且新募勞工全都集中在海參崴體檢後統一上船赴歐。絕大部分是安置在法國後方,但是亦有不少華工被法方違反協議直接塞進一線,導致了很多傷亡。

這一批華工人數高達十四萬餘人,因為英法兩國提供的待遇遠高於俄國,沙俄政府無奈放棄了第二批的選擇權。

而此時的日本並不需要勞工資源,看中的卻是後一項密約。日本軍部密使悄悄和段祺瑞接觸,幾經反複後,達成初步意向。

日本向段祺瑞提供更多貸款,幫助徐樹錚正在編練的新軍規模從原來的四個旅增加到三個師又四個旅。條件是,這支新軍必須由日本提供軍火和教官。段祺瑞思考再三後,欣然同意了。

這樣子就為日後日本提出霸占山東各項權利的無理要求時,段祺瑞始終軟弱乏力不能抗拒埋下了伏筆。

秋天葉落之際,革命元勳黃興溘然病逝,各方紛紛哀悼。

就在這個時候,上海的克勞澤接待了一位疲憊不堪的客人,李燮和。

遠在大本營的陳安,很快接到了克勞澤的急電,李燮和攜帶家眷避禍去南洋,卻遭到各處警察署人員阻撓,被迫跑到上海辦事處求助。

曾經的光複軍總司令李燮和,當年退隱之後,和黃興等人集資從事實業發展。不知道楊度是怎麽說服的,在袁世凱稱帝這件事情,李燮和竟然同意列名籌安會六人之一。隨後袁世凱身死,帝製複辟一事成了水中月鏡中花。昔日輝煌一時的籌安會頓時臭名昭著,六人全部成了過街老鼠。

雖然爆發了府院之爭,但是黎元洪和段祺瑞在反對帝製複辟上都是一致的,而且為了表明態度,甚至兩人都曾放出口風,要懲辦當年鼓吹帝製的籌安會六人。

李燮和當即惶惶不可終日,所幸有商業合作夥伴黃興竭力維護,才沒有受到各方紛至遝來的責難。隻是黃興卻意外的英年早逝,失去了庇護的李燮和隻好收拾行囊,拋棄家產,準備帶著家眷返回南洋避禍。

可是人一倒黴就什麽都不順,李燮和走在街上連黃包車都不給坐,想買船票卻被巡警詰難,宅子周圍又多有鬼鬼祟祟之人在轉悠。萬般無奈之下,李燮和馬上跑到了租借裏的北方集團辦事處。

陳安馬上複電給克勞澤,請李燮和到甘肅來,沒必要去南洋避禍。

看來克勞澤的勸說,並沒有打消家眷對國內政治的恐懼,李燮和本人倒是願意留在中國,不想去南洋。最後,克勞澤親自出馬購買了外籍輪船的船票,派人送家眷去南洋生活。而李燮和則答應了陳安的邀請,前往甘肅避居。

大半個月後,無比消瘦的李燮和來到碧口碼頭,回頭往往南方,一臉的無奈和憂愁,遙想著當年曾經的夢想和熱血。

看到李燮和,陳安和林月兒直接就擺了一桌接風宴,尹維俊和過顯臣都趕了過來作陪,好是一番熱鬧。

“燮和大哥有什麽具體打算嗎?不如到我們北方軍體係裏做點事情吧?”陳安從來就沒有放棄過招攬這個牛人的打算。

李燮和苦笑一笑,“陳少爺,我真的不想再打內戰了。”

陳安輕笑著說道,“沒有的事,北方軍在北疆以及漠北,都隨時有可能和北方那隻狗熊打起來,有的是燮和大哥為國家為民族出力的機會。”。

沉吟了片刻,李燮和也不矯情,“好,我參加北方軍”

大為欣喜的陳安,拿起一杯酒就敬了過去,“多謝燮和大哥了。隻是按照老傳統,需要委屈大哥先做六個月的新兵,然後再調配到過顯臣的山地步兵旅過渡一段時間。”

旁邊的過顯臣大喜過望,連忙說,“李大哥過來指導,我絕對雙手支持。”

尹維俊不高興了,“李大哥幾任總司令,還要去新兵訓練營待上六個月?我記得當年孫嶽好像也隻待了三個多月呀?”

陳安連忙解釋,“燮和大哥,不要聽她瞎說。過顯臣也是待了六個月的,孫嶽畢竟畢業於正規幾年製的陸軍學堂,底子好得很,才放寬條件的。”

李燮和根本不在意這些小事,倒是說起了另外一件事情,“陳少爺,聽說蘭州陸軍總醫院醫療水平在國內已經是頂尖了。我有個難友,能否介紹到蘭州陸軍總醫院醫治一二。估計他也出不起費用,就由我的薪酬裏麵代償如何?”

陳安好奇了,“是誰,值得你這麽出麵?”

李燮和有些尷尬地說,“劉師培。”

陳安愣了一會,才總算想起了這個大名鼎鼎的人物。

劉師培,真正的國學大師,但是因為與李燮和一樣名列籌安會六人之一,而導致流離失所,遭人詰難。在這個時候,劉師培正避居天津,但是既無工作又身患肺病的他,隻能是艱難度日。

談及劉師培,國內諸人都是一片惋惜不已,能夠寫出經典巨作《中國中古文學史》的國學大師,出乎意料地選擇了參與楊度帝製複辟計劃,而最終成了人人喊打的角色。

後來南方人魯迅曾經無比譏諷劉師培的為人,但是在文學講課時仍然極力推薦劉的學問,“研究那時的文學,現在較為容易了,有劉師培的《中國中古文學史》。我今天所講,倘若劉先生的書裏已詳的,我就略一點;反之,劉先生所略的,我就詳一點。”

實際上,這可能與劉師培早年是國粹學派的幹將很有幹係。當年章炳炎、劉師培等人聯合一群誌同道合之士,創辦了國粹學報,通過複興國學、保存國粹,鼓吹革命光複,反對醉心歐化。

這個曾經名噪一時的國粹派,與當年更輝煌過的光複會一樣,不少成員都有著光複漢室的思想。以至於後來劉師培願意混跡於籌安會六人之一,都是有著莫大根源的。

又是一個誤上賊船的,陳安心裏暗笑,連忙表態,“國學大師呀,每一個都是我們國家的財富。我馬上派人去邀請來此休養,不僅養病的費用,而且今後的生活費,自然都是軍政府全包了。”

李燮和臉色紅潤起來,感激地說,“關內已無我們立足之地了,所幸還有甘肅呀。”話沒有說完,眼淚忽然下來了。

眾人頓時一陣手忙腳亂,趕緊勸慰一番。

一個多月後,在天津重病纏身的劉師培,接到李燮和的親筆信後,接受了北方軍政府所謂講學的邀請,啟程來到蘭州陸軍總醫院。

李燮和、劉師培兩個難友在蘭州見麵後,不禁悲喜交集。林玉山親自出麵,在蘭州將劉師培一家老少安頓下來,並直接將大師送到蘭州陸軍總醫院複查休養。

北方軍政府布政司的柴若愚意外得知劉師培來甘後,與劉爾炘等人結伴拜訪經曆波折的國學大師,並且由教育署出麵,主動聘請劉師培為教授,無需軍政府再單立補助名單了。

隻是沒過多久,教育署又將一封劉師培親筆信轉給陳安,信中的內容著實讓陳安一陣意外驚喜。

劉師培是個閑不住的人,養病期間四處在蘭州走動,見識了很多西北風土人情。既然教育署聘請了他做教授,總覺得不做點事情對不起那些薪酬。民國初年,教授的薪酬乃是非常高的,遠高於一般的軍官,而在北方軍政府轄區就更高了。

隻是西北偏居一隅,柴若愚盡心盡力也隻是普及了初小和中學教育體係,整個教育水平最高的蘭州也沒有大學這種高等學府。總不能讓劉師培這種國學大師,去教授中學生吧。就是劉先生願意去,他講的國學經典,學生能不能聽得懂也是一個問題呀。

在信中,劉師培建議北方軍政府建立蘭州大學,他願意擔任其中的文學課教授。至於其他的課程教授,比如工程學,完全可以請徐尚武和徐士遠,自然亦或是外語,當然是科瓦爾、萊恩甚至是克勞澤等人都是完全可以的。如果有需要,劉師培願意幫助聯係一些教授級人才來甘任教。

簡直是天上掉餡餅,陳安馬上就同意了。教育署也許知道陳安肯定是願意的,竟然在信後麵徑直附了一個建校方案,隻是大學名稱改成了北方大學,出資人建議是北方集團。這讓陳安為之哭笑不得。

誰也沒有想到的是,劉師培的任教北方大學,不經意間培養了一大批國粹學派的忠實信徒出來,對北方軍政府轄區的政治影響不斷擴大,最終在柳石、林玉山、胡景翼、鄧寶珊等人的推動下成為一個政治性的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