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是這麽評價仙女和印度的關係的:如果沒有仙女,印度還要在經濟危機中摸索更長的時間,經濟恢複還需要更多的年月;如果沒有印度,仙女則不能實現其國際化的大戰略。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仙女和印度的互動關係。
可以這麽說,在整個經濟危機期間,仙女是唯一一家大規模投資印度的世界級大財團,而他也是世界各大財團中最受印度政府厚待的,仙女為印度的經濟複興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印度為仙女的發展提供了不可替代的優勢條件,直到多年後,仙女在印度的投資還受到印度政府的優惠政策支持!這在世界經濟史上是不多見的合作範例,仙女是一個成功的商業合作夥伴,而印度則對一個商業公司給予了足夠的重視和信任,雙方精誠合作,成就了一個世界經濟史上的奇跡。仙女可以驕傲的說,是他們拯救了印度經濟,而印度也可以無愧的說,仙女應該得到她應該得到的,值得印度優待。至於到底是仙女或者是西星,印度人統統把他們當作李氏的來看待。
仙女在印度的第一筆投資,是在經濟危機甚為嚴重的36年9月份做出的,接收了美國休斯公司持有的美信公司的股份,占有了該公司80%的控股股份,這筆資金是一次性支付的,而這也是仙女在國外投資的唯一一次性付款的收購。在其以後的投資以及收購活動中,都是一半一半支付的,雖然每次拖的時間都不長,大多是半年左右,仙女的解釋是銀行利息沉重,因為公司已經沒有足夠的儲備資金用於收購活動了。從37年初開始,仙女進行了其曆史性的賭博活動,在不到三年的時間裏,一共貸款1.14萬億元,全部是四年期長期貸款,從德意誌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大量貸款,她把仙女的各公司在銀行裏抵押了個遍,前後從銀行進出至少九次。據統計,在39年10月份時,仙女總部一共持有三家銀行貸款合同九份,這可是經濟危機期間各大公司貸款之最!
在經濟危機期間,仙女創下了多個業界之最,首先,她投資資金最多,總投資額超過了三萬億元,幾乎和排名前十位的其餘九家大財團的總投資額相當!其次,貸款資金量最多,高達一萬多億元的長期貸款,使得她輕而一舉的榮登業界榜首。第三,她收購的公司最多,電子、生物科技和新材料三大行業的世界級巨頭,幾乎全部被她動過手術。第四,冒的風險也最大,她把幾乎是把經濟情況一團糟的、全球各大公司避之唯恐不及的印度,當作了自己的寶貝兒。第五,人們也一致公認,這次經濟危機是仙女的機會,是業界把握機會最好的公司之一,更是收獲最大的公司!
仙女剛剛在印度進行了一筆投資,就發生了一件讓世界各國都頭疼的事件,迫不得已的各國政府紛紛為仙女“埋單”,而仙女也“不負眾望”的穩定了世界經濟的局勢,這種陣仗,也是曆次經濟危機中非常罕見的現象!當人們正在把仙女投資的目光轉向歐洲的時候,她卻虛晃一槍,一頭紮進了大公司紛紛逃往的印度,由此開始了和印度政府持久的“親密接吻”。仙女投資歐洲,倒不引人注目,但是她投資印度,卻引起了廣泛的爭議,當時,有一篇評論的題目就是“仙女瘋了”,可見人們對仙女投資印度是多麽的不理解,就連印度的經濟評論家都對她的舉動認為是“危險的賭博遊戲”!就是在仙女內部,這個投資策略也引起了很大的批評聲,但是所有的批評、疑惑或者猜疑都阻擋不住仙女前進的步伐,確切的說,是仙女傳奇老總李夢澤執著的信念,他不僅要重資進入印度市場,而且把他的幾個子女輪番派往印度,這種決心,這種意誌,連印度的企業家們都心折不已,自愧弗如遠甚。仙女逆世界潮流而上,頂風而起,贏得讓他的所有對手心服口服。
麵對紛紛逃往的國際大公司,印度政府一籌莫展,各種政府指令下了一大堆,但是抵擋不住奇招頻出的世界大公司的折騰,經濟危機一開始,各大公司在印度的企業賬麵資金就紛紛外抽,待得管製措施開始實施,各公司財務的至少40%賬麵資金已經逃離;而麵對印度政府的指令,各大公司紛紛陰奉陽違,大量裁減在職員工,保留公司複蘇的元氣,實在不行,就在印度國內轉移資金,一些公司紛紛談判重組,目的當然就是把資金攏合在一起,這使得一些公司的賬麵資金幾乎沒有,而另一些公司的帳上資金大得驚人。待到政府的相關法令出台,又有不少工人被迫下了崗,印度政府和國際公司展開了圍堵戰,費力又不討好,產業工人還是一批接一批的從大公司裏失了業,成為印度政府的包袱。
多年來,為了追趕世界大國,印度一直沒有進行大規模的資金儲備,經濟危機條件下,複蘇措施也無法實行……世界範圍內的經濟危機從37年下半年停止整體大規模下滑,而印度則一直到了37年底還沒有停止下滑的步伐,這更加重了各大公司逃離的信念,大家誰也不看好印度市場。發生了嚴重的經濟危機,官僚主義嚴重的印度何時才能實現經濟的增長,恢複到危機前的水平,又需要多少年?人們紛紛不看好印度政府的這個能力前景,何況,如果印度的經濟危機過去了,極度缺乏資金的這個國家,難道不會再去求大家來投資麽,這世上,有錢便是娘,誰也不是傻子,能分不清這其中的輕重麽?各國政府為求經濟複蘇各施奇謀,那就讓印度去窮折騰吧!待得大家養精蓄銳了,印度還不是他們的麽!麵對印度政府與市場的召喚,各大公司紛紛裝聾作啞,根本不予理睬,但是印度也不是那麽好欺負的,世界大公司們將為此付出應有的代價!
印度政府本身的資金儲備有限,人口又多,一張張嘴巴嗷嗷待哺,等著政府來救濟。35年秋期舉行的總理大選,一個人也不願意上任,明擺著的事情,這攤子一團爛,根本就照拂不過來……印度也自家事情自家知,她不能跟鄰居中國相比。Z國政府本來資金儲備就雄厚,民間儲蓄更是比較雄厚,國內也有不少世界頂級公司,又要和日本、韓朝進行“遠東之戰”,所以,嚴格限製國際公司在中國的開工,大力支持國內公司生產。這一點兒,印度政府有自知之明,比不上,那就不限製國際公司的生產吧!於是,印度政府在世界範圍內首先許可了國際公司的生產活動,隻要你把利潤的一半上交給政府,你就盡管生產吧!但是兩個月過後,各開工的公司紛紛又不幹了,怎麽了,原來印度原本很龐大的市場變得奇小無比,再加上運輸係統趨於崩潰的邊緣,生產出來的產品要麽是賣不出去,要麽根本就運不出去,那他們不是在找死麽,而且有不少開工生產的公司已經是雪上加霜了,形勢不妙,各公司不得不又一次停止了生產。停產就停產吧,問題是看透了印度市場玄機的各大公司,紛紛開始了更大規模的裁員,把更多的工人推向了政府救濟的行列,據數字顯示,各國際公司在印度的裁員比例是世界各大市場中最高的。這一招可是夠狠的,這樣下去,即使是印度經濟危機持續個三五年,大公司們在印度的公司還不算失了元氣,至少說賠得不會太狠。對於這一點兒,印度政府可是窩足了火氣,鼓勵國際大公司的複工生產,國內公司已經怨聲載道了,而且多數國際公司又並不領情,如今又來了個狠招,豈不是視政府為無物麽?
對於一家公司大規模裁員,其他大公司紛紛跟進的局麵,在37年初,也就是中國春節前的一段時間裏,印度政府出台了個《反歧視條例》。這個條例可是也相當夠狠的,至少刺激了不少大公司的神經,使得他們的裁員活動受到了部分限製。印度政府規定,在印度進行投資的各國際公司,如果在印度的裁員比例高於其在歐洲、中國、日本以及北美的類似公司的話,就會被印度政府視為“歧視性”做法,對於這種做法,印度政府將保留進一步采取行動的權利。當這個條例一公布出來,立即在全世界範圍內引起了強烈反響,大家怨聲載道,紛紛發表評論,反對印度政府的這一舉措,認為印度企業的現狀並不是由他們造成的,應該由政府負責。各大公司既不想轉讓手中的公司,又不想花冤枉錢養活印度的產業工人,但是印度政府絲毫不妥協,聲稱如果不提高印度工人在職比例,將給各公司以嚴厲製裁,雙方就此較上了勁兒!
麵對這種情況,自身條件以及形勢各不相同的大公司采取了不同的措施,歐洲的大公司保持了“紳士風度”,因為他們自身在歐洲的財產損失不是致命性的,對於這個東方的大市場,還是保持了一定的幻想,所以,多數公司滿足了印度政府的要求,當然,也悄悄的裁減了在日本以及中國等地的員工,來個二一添作五。但是美日的大公司就不一樣了,美國本身受創嚴重,國內市場也急需資金挽救,根本就拿不出資金“挽救別人的市場”,尤其是印度這個一團糟、一團亂的市場,更不能將印度的員工比例保持在和歐洲等市場相同的水平,連和中國水平相同都不願意,而日本公司則更絕。因為要舉國一致的大力進攻中國,大量的公司積累資金被用到了國內的公司上,連在歐美的公司資金都撥不出來,更何況這些在印度的產業了,歐美的產業還有可能進行生產,或者能夠早一點恢複生產,但是印度麽,“天知道什麽時候不再賠錢了”!美日企業雖然勢力強大,但是在印度這一畝三分地,還是處於下風的,做不了一國政府的對手!
有人說,是仙女和印度政府合謀奪去了各家大公司的印度產業,這是有一定根據的。印度政府正在和世界大公司進行較緊的時候,中國的仙女公司舍棄歐洲市場直奔印度而來,其目的當然是收購,依靠起身的財力強力收購,這就在印度市場上形成了另一股強勁的勢力!首先,仙女的存在,讓印度政府發現了一絲曙光,至少還有人願意來印度投資,這樣,他們就不怕與世界大公司們撕破臉皮了,迫使不少大公司收回了一些被辭退的工人,借口則是什麽“進行經濟危機期間的員工培訓”,說什麽以前“忙於生產,沒有時間進行員工的技能培訓”,現在好不容易有時間了,“加緊培訓”,磨刀不誤砍柴功嘛。這使得那些大公司之間出現了分化現象,對於這一點兒,印度政府當然是最清楚不過了,看在眼裏,高興在心理,並且記住了這個大恩惠。
其次,仙女的存在,也給了困難重重的日美大公司一個機會,不同於歐洲的同行,他們一心想要擺脫印度這個包袱,以便集中精力進行國內產業的整頓以及生產,順便也借助眼前的“有利形勢”強化國內市場的優勢地位,就是能夠集中精力調整歐洲的產業也是值得的。在他們看來,國內市場的需求量遠遠大於印度市場,從資本收益率上來說,留在印度更是不合適,而且一旦養精蓄銳了,這印度市場還不是手到擒來,如今有人接手這個爛攤子,雖然有些心疼,可是不也正是大家需要的麽!所以,也有不少公司紛紛把手中的產業王仙女的身上推,仙女駐印的工作人員,每天接到的“推銷電話”多不勝數,各種各樣的公司都有,讓接待人員們都有些哭笑不得。自然,仙女也不是什麽善人,來什麽就要什麽,對方報什麽價位,就出多少錢,那不是在砸仙女的招牌麽,仙女可是派遣了大量的工作人員的,這些人沒有一個是來吃白飯的。
第三,仙女的到來,也刺激了印度人的一點兒血性,本來嚴重的經濟危機,已經使得相當多的人感到了絕望,如此嚴重的經濟形勢,何時才能好轉,經濟評論家紛紛表達了自己的疑問,而連這些精英們都如此的沒有把握,更何況那些整天為生活發愁的人們呢!但是,仙女的到來,至少帶來了一絲新氣息和新的靈感,沒有人認為仙女是來印度作慈善事業的,至少目前的仙女時不會做什麽慈善事業的,他們肯定是看中了印度的一些商機。仙女是誰,或許以前人們不知道,但是現在,已經沒有人不知道了。仙女是傳奇的投資公司,連經濟危機都能預知,能夠成功躲開,這樣的公司還不神奇麽?這麽神奇的公司都來到印度了,那不是正好說明印度大有希望麽,當然國際大公司們不那麽想,雖然連印度的經濟學家們都不做這樣的鼓吹,但是,有相當多的印度人民是這麽想的!民眾的力量是無窮的,隻要真正喚醒了印度的民心,絕對能夠對經濟形勢產生深遠的影響,至少經濟學家們一致承認,“(印度經濟危機)至少提前了一年結束”,而這一年時間,許多人把大部分的功勞送給了神奇的仙女公司,因為是他們鼓動了印度的民心,“仙女是當之無愧的”。
不管仙女是如何來到印度這個國家的,也不管仙女對印度起到了什麽樣的作用,但是有一點兒是千真萬確的,那就是作為世界頂級財團之一的仙女公司,從日本和美國同行手中“奪走”了他們在印度的公司,並且多年來,把這些公司相當大程度上封擋在了印度市場之外!或許,日本和美國的大公司應該感謝仙女,因為正是仙女使得他們有了脫身印度泥沼的機會,但是,或許,他們更應該記恨仙女,因為正是有了仙女才讓他們下定決心脫身印度市場,換來了多年來一直進入不了這個市場,其所謂成也仙女,敗也仙女,成為了許多人長久以來爭論不休的話題!不管怎樣,有一點兒是絕對的,那就是趁機進入的仙女獲利豐厚,而印度也從仙女身上獲得了自己想要的利益,實現了雙贏合作!
仙女真正的大規模進入印度,是從37年3月下旬開始的,由此開始了連續性大規模投資的世界上罕見的投資活動。仙女進入印度,有一點兒是讓歐洲人非常鬱悶的,也是非常的不舒服的,因為仙女在印度的第一和第二筆投資,竟然是從歐洲銀行貸得款,也就是說,仙女使用歐洲銀行的資金,在印度進行了投資,而受益人卻是中國的仙女,這件事情發生在經濟危機期間的歐洲,可是讓許多人非產不舒服的,而且據說這些從德意誌銀行貸款的利率比絕大多數歐洲公司貸款的利率低,而且據說低多了,你說,歐洲的愛國者們能不鬱悶麽!同時感到鬱悶和生氣的還有中國人,作為中國的一家頂級世界財團,不在經濟異常困難的國內進行投資,竟然利用國內銀行的低利息貸款實施她的印度投資,這簡直是“賣國行為”,是“熟可忍,是不可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