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粗讀雲南1 活色生活 書包網

西安已經很冷了,被鴨絨衣覆蓋的西安人走路仍挺不起腰板。我在寒冷中搭乘飛機前往七彩雲南。透過飛機的窗子,雲南的天空雲朵異常幹淨,山巒起伏,滇池有些模糊。下了飛機方知雲南很是暖和,衣服脫去了一層,人有點輕鬆的味道。

雲南在戰國時期已有滇王國,後南詔國由於唐的扶持勢力曾一度擴展至雲南全境,元朝忽必烈於公元前1274年又使其成為中央集權下的11個行中書省之一。

雲南有26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民風民俗,特別是有世界上最後一個女兒國——摩梭族。我帶著一種入鄉問俗的平和心態走進雲南,走進雲南絢麗的民族。

昆明的石林姑娘一樣活潑

走在昆明的街道,沒有了享受科技先進的優越感,沒有了高貴的目光,沒了擁擠的人群,一切似乎都在安睡。城市的樓房並不高,給人一種天高地闊的感覺。空氣很好,由於海拔較高,初到昆明,呼吸有些不適應,過一段時間便會好些,太陽很明朗,春城的街心花園處處是外地人的影子,問了幾人均不知昆明的花市在何方,其實就在不遠,可見外地人對昆明的鍾愛了。

昆明街上到外是花的海洋,時值元旦,勞動文化宮吹彈拉唱,民歌起伏,仿佛歌的世界,無論年少老幼,均落落大方出場,有點歌詠比賽的意思,大概是“調子會”吧!

民族學家認為,“昆明”是彝族語的音譯,意為生活在滇池周圍的人,滇池對昆明人的影響可謂至深。所以來昆明一定要去看滇池,導遊小姐好客,領我們去西山龍門,西山遠望如睡美人,輪廓分明,曲線優美,隻能乘車在沿途看到,可惜現在道路兩旁建築林立,一雙大眼的視線被無情阻擋,我在某個雜誌上看到拍出西山睡美人的照片是相當美妙的。西山龍門人為賦予了許多傳說故事,要說石窟吧,不是很大,但路途艱險,加之遊人眾多,路麵已光滑可鑒了。以西山下望,滇池盡收眼底,這就是我登西山龍門的樂趣。

人因山水而活,山因水而活,水因山而雄,滇池在眾山之中生出,給雲南添了多少夢想與靈性!滇池看起來很大,麵積據說有370平方公裏,我上西山時已是下午,滇池有些忽明忽暗,昏暗似乎比較準確,幹淨、清澈本該是她的容顏,這幾年汙染成了這個樣子,這是我應該想到的,許多地方都在汙染。但滇池的博大直接雲邊,這是沒有改變的。過去有聯對滇池做了極富詩意的描述,我想借此摘錄以便回憶:

五百裏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茫空闊無邊。看:

東驤神駿,西翥靈儀,北走蜿蜒,南翔縞素;高人韻士,何妨選勝登臨。趁蟹嶼螺洲,梳裹就風鬟霧鬢。更蘋天葦地,點綴些翠羽丹霞;莫辜負:四周稻香,萬頃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

數千年往事,注到心頭。把酒淩虛,歎滾滾英雄誰在。想:

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偉烈豐功,費盡移山心。盡珠簾畫棟,卷不及暮雨朝雲。便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落照;隻贏得:幾杵疏鍾,兩行秋雁,一枕清霜……

此聯為“古今第一聯”,權當增長一點見識吧,但撰寫聯者必是一位博學多才,浪漫無比的文人騷客!

登西山而俯望滇池,有雄視山川,指點江山的英雄氣魄!西山之美,我覺在此。

晚上昆明的街道上人較稀少,也較冷,的確讓人感到了昆明“一天有四季”,順便逛一趟夜市,感到昆明的“百盛”比西安的要豪華闊綽得多。飯也可口,因有辣子,我愛吃的緣故吧!

第二天去石林,石林的名氣大得人不去不行,就像來西安不去兵馬俑總讓人遺憾。車沿街道行走,我看到了昆明運河的紅嘴鷗,據說因偶然原因而得的,紅嘴鷗可能是一種吉祥的鳥,但有些昆明人把“小姐”與“紅嘴鷗”稱謂連在一起有些玷汙鳥的意味。

石林,即石頭的森林或海洋。沿途我們看見了許多小石林,目前沒有開發。石林形成於2億年前,由石灰岩長期被水衝刷溶蝕而成,屬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有“天下第一奇觀”之稱。來石林的人很多,大多是慕其名而來,原來的石林道路曲徑通幽,蜿蜒多變,很有趣味,因人太多,後又修了許多道路,有點“畫蛇添足”。石林遠看如莽莽森林,直衝雲霄,氣勢磅礴,蔚為壯觀,加之昆明四季如春,各種植物鮮綠生動,石林更多的像撒尼族的姑娘載歌載舞,活潑可愛。給我最深的印象莫過於石林中的阿詩瑪,側立凝視,矜持高貴,好像在等著阿黑哥的到來。實際上石林年輕一點的阿詩瑪我見得不多,年老的倒很多,在租衣服,很是熱情,讓人有點受不了。人們總說來石林要“三分看,七分想”,但石林中給石頭賦予的名字很多,限製了大多數遊客的思維,我覺得把非常的幾個保留下來,其他的大可讓人自己想去!

每年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節是石林最熱鬧的時候,我們趕不上。現在給石林裝扮上了夜燈,有水、有花,我想它的夜晚定會有著無限的美麗。

當然,去昆明別忘了去世博園,很是宏大,現在多少有些冷清,畢意是人為的溫室,心情可以理解,草木知故土的心情誰能理解?

風花雪月的大理

知道大理,老實說是從大理石知道這個地方的。

大理是產五朵金花的地方,蝴蝶泉的故事引來許多人想風花雪月一場。

金庸先生的《天龍八部》更讓許多人對大理有了一個了解,雖然他本人未到過大理,段氏家族成了多少人爭論的一個焦點。

大理由南向北走高,早、晚還是比昆明冷,白族姑娘也很美麗大方。“風花雪月”指“下關風,上關花,蒼山雪,洱海月”,因大理下關地處哀牢山和蒼山的狹道,有風不足為奇,上關花的木蓮花已不複存在,蒼山雪,洱海月現在尚存,但玉帶雲和望夫雲我們是看不到了。

南詔王皮羅閣在大理統一六詔,建立了南詔王國,後在元朝成為中國版圖的一部分,我們去的冬天,還有油菜花正開著,可見其田之富饒,與蒼山洱海是分不開的。坐船在洱海上轉了一個上午,去了兩個小島,名字不複記得,不怎麽好,把人像趕賊似的,當然,這有點陝西人的粗話之味了。洱海是值得看的,碧藍清澈,如海一樣,比海更幹淨。特別是在船上喝了一甜二苦三味的白族“三道茶”,掐了白族的新娘之後,再去看洱海,民風如歌,民俗如海的體會馬上湧上心頭。我是比較喜歡喝白族甜茶的,甜茶中加了茶葉、紅糖,重要的是加的核桃片很是好喝。白族人深諳人生之味,“三道茶”就是最好的明證。

上了洱海,去了盛名之下的蝴蝶泉。每年農曆四月十一日為紀念兩個因情而化為蝴蝶的青年男女,蝴蝶泉邊成了男女對歌,尋找愛情的好地方。據說其時古樹開花,狀如蝴蝶,蝴蝶群集,翩躚飛舞,一隻隻“蓮須鉤足”從樹頭倒垂湖麵,像一條絢爛的彩帶。我去時已沒了蝴蝶,隻有泉,泉水被賦予了權錢一類庸俗的東西,我倒為一汪蝴蝶泉的水而感動了,那冰冷的水寓含了許多暖意。

從蝴蝶泉沿蒼山腳下直奔崇聖寺三塔。沿途當中這樣的塔很多。崇聖寺建於唐開元年間,與建小雁塔時間差不多,三塔均為密簷式空心磚塔,最高為69.13米,16級。崇聖寺有“佛都”之稱,可見佛教對大理的影響,白族獨有的宗教信仰為本主信仰,三塔的建立在某種意義上我們可以看出大理與內地宗教文化密切交流的影子。現在三塔旁還修有水池,遠望洱海,阡陌交通,白雲舒展,一幅人間動人畫卷。

大理古城我步行走完了,已不是古,現在的建築很多,很紮眼,完全沒有紮染看上去舒服。

金川玉壁麗江我可以這麽說,麗江是雲南最樸實、最樸素的地方。盡管四方街已因修複失去往日蓄水衝街自淨的曆史,麗江古城也多了一條洋人街,但納西族人勤勞樸實的性格沒有變,整個麗江也罩上了一層納西樂。

金生麗水,玉龍雪山,金川玉壁的麗山虎踞龍盤,地勢顯要。麗江古城沒有城牆,水依象山,西枕獅山,四麵環山,內是盆地,極像一方玉硯,故又名“大研鎮”。麗江古城是一座世界文化名城,和山西平遙一樣。徐霞客遊曆麗江後寫道:“民房群落瓦屋櫛比,官寶之麗,擬於王者。”西安的城牆完整,城內已無原始跡象,麗江古城保持了其渾然一體的完整,清澈的泉水分東、西、中三股流入城內,又分成無數細流,穿街繞房,形成家家門前屋後有水的景象,比蘇州小鎮更具情調和科學性。

城中房舍大多三坊一照壁也有四合院,可以看出當年木老爺的智慧。木姓是明太祖朱元璋所賜,從此納西族有了自己的漢姓。

納西人有自己的東巴文字和東巴教,它的文字多為象形文,也有格巴字,東巴教崇尚自然、圖騰、祖先、巫卜,還多神崇拜,這說明很早納西族就注重人與自然、環境的統一,東巴教與康巴、門巴等教派不同,後者可能受藏教影響大些。我在白沙村看了麗江壁畫,是漢、藏、納西各族的結晶,內容多為佛、道教的經典。

東巴舞蹈和納西樂我在玉水寨感受了一點,舞蹈模擬動物各種形態,納西樂聽起來較雜亂,作為“音樂的活化石”,聽說宣科先生的古樂表演場場爆滿,我不懂音樂,不敢妄自評判。

麗江雪山天下絕,積玉堆瓊幾千疊。

足寬厚底背摩天,衡華真成兩丘垤。

平生愛作子長遊,覽勝探奇不少休。

安得乘風淩絕頂,倒騎箕尾看神洲。

這是對玉龍雪山的讚美。在去玉龍雪山之前,我去了黑龍潭,郭沫若老先生曾題有一聯:“龍潭倒映十雲峰,潛龍在天,飛龍在地;玉水縱橫半裏許,墨玉為體,蒼玉為神。”看了此聯,我無話可說,他把該寫得都寫完了。

白水河,雲杉坪是我旅途的一個驛站。人們給玉龍雪山賦予了許多神話和傳說,它有十二峰、十二景,海拔5596米,遠望如頂天巨擘,白雪皚皚,冰川可見。玉龍雪山動植物豐富,特別是以其無私的雪水滋養了麗江納西民族並孕育了其燦爛的文化。

納西族以胖黑為美與我們今天的審美標準有所不同,但顯出他們的淳樸。世界最後一個女兒國摩梭族就離我們不遠,晚上摸進去早上縮出來,讓許多人對這種“走婚”好奇甚至有些幻想。讀一讀楊二車娜姆的《走出女兒國》或許另有一份感想。

此去雲南,沒聽多少歌,但遙遠的香格裏拉已植在我心頭,當然不是某個飯店的名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