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二章 製燒鵝爐

李村的農作物加工和銷售工作還在按部就班地進行,而且,這項工作已上了軌道,再也不用雷大人*心。“合作社”裏的管理也逐步趨於穩定,也不用雷小哥過多插手。雷曉飛就決定利用這個空檔來實現他那加工燒味菜的設想。

做燒味菜就要做一個專用來燒食品的爐子。這種爐子的雷曉飛前世的家鄉俗稱“燒鵝爐”或“燒豬爐”,顧名思義是燒鵝或燒豬用的。

這種爐子有大小之分,小的一般做成罐型,有一米多直徑、兩米多高,是用不鏽鋼製成的,隻要的爐底放上炭點燃,然後把醃製好的食品掛入爐中,再蓋上蓋子,到一定時間後,食品就被燒熟、烤香;而大的爐子一般都做成地爐,就是在地下挖一個大坑,再用耐火磚砌成一個密室,然後再通過用電熱絲或炭燒的方法,把食品燒熟,這種爐子一般兩、三米直徑大,四、五米高,最大的甚至有房子那麽大,大的爐子適合大批量生產。

燒鵝、燒豬這些食品,在雷曉飛前世的家鄉中,屬家常菜,市場中每天都有得賣。而且,雷曉飛前世家鄉清明節的習俗中,人們都用燒鵝、燒豬來祭祖,所以,他家鄉中用來加工燒鵝、燒豬的工場不少,雷曉飛曾到過這類的工場參觀過,對燒烤用的爐子有一定的了解。

雷曉飛決定做的是小型爐子。因為燒味暫時隻供應“合作社”的酒樓和食檔用,就算以後在穗城裏開外賣檔,一個小型爐子也足夠供應了。

有新玩意製做,當然就少不了周學士父女兩個免費跟班。

周家父女聽說雷小哥要做新玩意,就就樂顛顛地自覺提出要求做雷小哥的跟班,兩人現在都已習以為常地以能跟雷小哥做出每種新玩意為榮。而雷小哥當然也不會拒絕免費勞力,何況這兩個免費勞力還是高智商的、高手藝的人呢。

雷曉飛設想中的“燒鵝爐”是小型的爐子,也是罐型的爐子,而且他還準備用泥磚來做。

雷曉飛為什麽要把爐子做成製造難度大許多的罐型呢?那是因為他考慮了一番後,認為罐型會讓被烤的食物受熱均勻,否則,經過了n的n次方那麽多次實踐後的前世,就不會用罐型啦。

至於為什麽用泥磚做呢?一是因為材料的限製,古代哪有這麽大的鐵板給你做?就算有這麽大的鐵板,也沒有設備加工呀,更不要說是不鏽鋼啦,不鏽鋼還不知要經過多少千年後才出生呢;二是雷曉飛認為,用泥磚做就會有和烤香薯異曲同工的效果,讓食品因吸收了泥土的芬芳而更加香味濃鬱。

要搭建一個罐型的爐子,就要製作異形的泥磚來砌啦,按環形的展開形狀,這異形的泥磚應該是扇形。

雷曉飛再次用上了上次做水車時的那個板金工放樣法,劃出爐子的內外直徑,再平分出每塊泥磚的大小,然後用紙板剪了個樣板,交給周家父女去做製泥磚的木模具。而他自己則思索罐型爐子的頂部和底部的製作。

罐型爐子的頂部和底部是爐子最難製作的部分。這兩處呈鍋形,如果放在前世用鐵做的話,這“鍋”可以用大噸位的壓床壓成,也可以用鐵板開料壓弧形後拚焊而成。

但要用泥磚來砌的話,那就難度大了,因為鍋形是一圈一圈小下去的,所以每一圈砌的泥磚大小就不一了,而且,鍋形每一圈的內外圓弧也不一樣,需用的磚當然也形狀各異了,這樣,因為每一圈的磚不同,而每圈的磚需求量又不大,當然就沒必要製作模具生產了,那隻好到時現場製作。

燒食品溢出的油脂,是製作一些菜式的好配料。比如燒鵝油淋煮熟的芋頭,就是一味不錯的美食。因為燒鵝在燒之前要用各種香料、味料醃上一段時間,所以燒鵝溢出的油也包含了香料、味料的的成分,當然就是一種好配料啦。在這本就調味料奇缺的年代,雷曉飛哪會放過這種好東西,他就要想方設法來收集這種好東西。

雷曉飛設想的收集油脂方案是在爐子的底下鑲嵌一圈燒成整塊的梯形大瓦片,形成一個大漏鬥,讓油脂滴下後順著瓦片流下,再在爐子的下方用一個瓦缸收集流下的油脂。但大瓦片也要在做好爐底後才能取得準確的尺寸,雷曉飛隻好先放下,等做好了爐體再說。

周家父女隻用了半天,就製好了泥磚的木模。當兩人提著木模來向雷曉飛複命後,雷曉飛當即就帶著他們兩人到李村做泥磚去了。

李村裏,雷曉飛曾做過泥磚的粘土有的是,隻要加水調好再用牛踩勻就可以做磚坯。三人用了大半天就調好磚坯用的土,再一鼓作氣用剩下的小半天做完了爐子殼體所需的泥磚,放著晾幹。

三天後,做出的泥磚已幹了好幾成。雷曉飛就讓人把泥磚運到豬舍的附近,他挑好準備建爐子的地方。同時,雷曉飛還讓人運來了不少已經和好可以用來做磚的泥,準備用來做爐頂和爐底。

爐體的砌建很快,因為有統一的成型泥磚,爐體隻需用開好的石灰油把泥磚碼疊起就行。

雷曉飛做的爐子是豎著放的。他先用成型泥磚在已整平並挖好地腳溝的地上擺出一個環形,然後交錯砌疊,不一會工夫,近兩米高的爐體已在雷小哥的手下成型。

爐體建好後,接著要做的是爐頂和爐底。雷曉飛決定先做相對容易點的爐底,之所以說爐底相對容易建,是因為爐底的泥磚可以從地上支承,不像爐頂那樣沒處借力。

雷曉飛在建爐體時,留下了一個口子,這個口子有讓一個大人弓著背出入這麽大。雷曉飛留這個口子的作用一是用來取盛裝油脂的瓦缸,二是能讓人進入清理爐膛。

雷曉飛從未封項的爐子上方進入爐體後,先用製好的泥磚砌到比瓦缸高一尺左右的高度,然後放入預先準備好的、準備用來收集油脂的瓦缸,再用和好可以用來做磚的泥,現場沿著瓦缸的邊沿向爐子的內壁延伸,糊成一個鍋狀,這個“鍋”的最大直徑,隻是爐體的三分之二大,剩下的三分之一雷曉飛要用來放加熱用的炭。

雷曉飛糊好“鍋”後,量好“鍋”的最大直徑、最小直徑和高度,就出了爐體,到外麵做大瓦片的圖樣。圖樣出來後,雷曉飛馬上讓高峰去找人加工,而他自己則帶周家父女研究做爐頂。

爐頂用的泥磚有兩個麵和原來的成型磚一樣,隻是角度稍小而已,用原來的磚修改一下就成。最難辦的是圓弧的那兩個麵,原來的成型磚隻是縱向的一方圓弧,而爐頂磚而除了縱向的一方圓弧外,還有橫向的那方也是圓弧。

雷曉飛用原來做泥磚的木模,做了一個濕泥磚,把它放到爐體頂上,現場修正泥磚的形狀,直到滿意為止。然後雷曉飛就根據這個修正好的泥磚形狀,用兩塊濕的薄木板做成了和修正好的泥磚一樣的圓弧,用來修正泥磚。爐頂用的泥磚並不多,有了修正工具後,雷曉飛他們很快就把爐頂用的泥磚做好,放在一邊晾幹。

大瓦片的加工也很快,隻用了大半天就完成。雷曉飛接到高峰送回來的大瓦片後,立即進入爐體中,把瓦片用濃石灰油貼在他先前糊成一個鍋狀的爐底上,砌拚成大漏鬥狀,然後再把到時候爐底詳細地檢查了一遍,自我感覺滿意後,才走出爐來。

第二天,砌爐頂用的泥磚有五成幹了,雷曉飛就開始砌爐頂。因為雷曉飛考慮到爐頂用的泥磚是純手工製作而成的,難免會有偏差,他要趁泥磚還沒有全幹透就現場砌拚,這樣,可以隨時修正泥磚的形狀,彌補手工製作的偏差。

爐頂就在雷曉飛的邊砌邊修正中完成,耗時也是大半天。

爐頂砌好後,最項最上方處,留下了一個半米左右直徑的大圓孔,那是讓食品進出用的。這個大圓孔,在燒烤食品時,要用一個蓋子封上,才能保溫。

這個蓋子的用料曾困擾了雷曉飛幾天,在雷曉飛前世時所見的這類爐子,無論大小,蓋子都是用鐵皮來做成的,但現在哪來的鐵皮,用木做又不能耐高溫。後來,雷曉飛想出了燒一個瓦蓋子的方法,瓦既可以耐熱又可以保溫,正好適合用在此處。所以爐頂做好後,雷曉飛就馬上量好尺寸,讓高峰去燒瓦蓋子。

又用了大半天,瓦蓋子燒好回來了,把瓦蓋子蓋上後,燒鵝爐就全部完工了。

雷曉飛繞著爐子,詳細地檢查了幾遍,對自己的作品還是相當滿意。

這座建得有點像愛斯基摩的冰屋的爐子,讓周家父女又接受了一次震撼,圓形的建築物他們哪曾見過,就是發夢也不曾想過,現在呈現在他們眼前的東西,已經超越了他們對建築的認知範疇。雖然他們也由頭到尾跟著完成這個工程,但直到現在他們還是不敢相信可以建造圓形的建築物。

唉,這就是時代的差距,雷曉飛前世時,哪個糧倉不是建成圓形?建成圓形的儲存量才最大嘛;哪些著名的建築物之中沒有圓弧形的建築,就如美國的白宮、悉尼的歌劇院,建成圓弧形才好看養眼嘛。

爐子建成後,當然就要驗證它的功能了。雷曉飛正著手準備試爐時,卻見丹霞惶急地匆匆跑來找他,告訴了他一件讓人頭痛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