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人物介紹-魏(下)

人物之於禁

字:文則

籍貫:兗州泰山钜平(今山東泰安)

官職:左將軍

諡號:厲侯

戰績:破高雅於須昌。從攻壽張、定陶、離狐,圍張超於雍丘,皆拔之。從征黃巾劉辟、黃邵等,屯版梁,邵等夜襲太祖營,禁帥麾下擊破之,斬(辟)邵等,盡降其眾。圍橋蕤於苦,斬蕤等四將。襄樊之戰戰敗被關羽俘虜.

家庭成員:子:於圭

曆史年表:

[184年]黃巾起義,鮑信招合徒眾,於禁附從起兵。

曹操領兗州牧,於禁與其黨俱封為都伯,屬將軍王朗。王朗異之,向曹操推薦於禁之才可任大將軍。曹操召見於禁,拜軍司馬,使之攻廣威,拔之,拜陷陳都尉。

[194年]跟從曹操討呂布於濮陽,攻破呂布二營於城南,又與別將破高雅於須昌。

[195年]跟從曹操攻壽張、定陶、離狐,圍張超於雍丘,皆破之。

[196年]跟從曹操征黃巾劉辟、黃邵等,屯版梁。黃邵等夜襲太祖營,於禁率麾下擊破之,斬劉辟黃邵等,盡降其眾。遷平虜校尉。

跟從曹操至宛,招降張繡。張繡複叛,曹操與戰不利,軍敗,還舞陰。這時軍亂,各間行求太祖,於禁獨領所屬數百人,且戰且退,雖有死傷不相離。虜追稍緩,於禁徐整行隊,鳴鼓而還。未至曹操所,道見十餘人被創裸走,禁問其故,曰:“為青州兵所劫。”初,黃巾降,號青州兵,曹操寬之,故敢因緣為略。於禁大怒,令其眾曰:“青州兵同屬曹公,而還為賊乎!”乃討之。青州兵逃走向曹操告發。於禁見敵兵將至,先立營壘,沒有時間見曹操。有的人對於禁說:“青州兵已告狀,你趕快去申辯吧。”於禁曰:“今賊在後,追至無時,不先做準備,何以待敵?且主公聰明,何必申辯!”後來見了曹操,具陳其狀。曹操很高興,對於禁曰:“淯水之難,吾其急也,將軍在亂能整,討暴堅壘,有不可動之節,雖古名將,何以加之!”於是錄禁前後功,封益壽亭侯。

[198年]複從曹操攻張繡於穰,擒呂布於下邳,別與史渙、曹仁攻眭固於射犬,破斬之。

曹操初征袁紹,袁紹兵盛,於*為先鋒。曹操壯之,乃遣步卒二千人,使於禁為大將,守延津以拒袁紹,曹操引軍還官渡。劉備在徐州叛變,曹操東征之。袁紹攻於禁,於禁堅守,袁紹不能攻下。複與樂進等將引步兵騎兵五千,擊袁紹其他的營寨,從延津西南緣河至汲、獲嘉二縣,焚燒保聚三十餘屯,斬首獲生各數千,招降袁紹將何茂、王摩等二十餘人。曹操複使禁別將屯原武,擊袁紹其他的營寨於杜氏津,破之。遷裨將軍,後從還官渡。曹操與袁紹連營,起土山相對。袁紹命令士兵向曹操的營中射箭,曹操的士卒多死傷,軍中懼。於禁督守土山,力戰,氣益奮。袁紹破,遷偏將軍。

冀州平。昌豨複叛,遣於禁征之。於禁急進攻昌豨;昌豨與於禁有舊,降於禁。諸將皆以為昌豨已降,當送還曹操,於禁曰:“諸君不知主公令乎!圍而後降者不赦。我奉法行令,事上之節也。昌豨雖我舊友,但我可失節乎!”自臨與昌豨決,隕涕而斬之。曹操聞而歎曰:“昌豨降不詣吾而歸禁,豈非命耶!”重用於禁。東海平,拜禁虎威將軍。後與臧霸等攻梅成,張遼、張郃等討陳蘭。於禁到,成舉眾三千餘人降。既降複叛,其眾奔蘭。張遼等與蘭相持,軍食少,於禁運糧前後相屬,張遼遂斬蘭、成。增邑二百戶,並前千二百戶。

這時,於禁與張遼、樂進、張郃、徐晃俱為名將,曹操每次征伐,不是用為行軍前鋒,就是用為後拒;而於禁持軍嚴整,得賊財物,無所私入,由是賞賜特重。太祖常恨朱靈,欲奪其兵權。曹操見於禁有威重,遣於禁引數十騎,齎令書,往朱靈營奪其軍,朱靈及其部眾都不敢敢動;曹操讓朱靈為於禁部下,眾皆震服,其見憚如此。遷左將軍,假節鉞,分邑五百戶,封一子列侯。

太祖在長安,使曹仁討關羽於樊城,又遣於禁助曹仁。到了秋天,下大雨,漢水溢起,平地水數丈,於禁等七軍皆沒。於禁與諸將登高望水,沒有地方可以逃走,關羽乘大船攻於禁等,於禁遂降,惟龐德不屈節而死。曹操聞之,哀歎者久之,曰:“於禁跟從我三十年,何意臨危處難,反不如龐德!”

曹丕稱帝,孫權稱臣,送遣於禁還魏。文帝曹丕引於禁須發皓白,形容憔悴,泣涕頓首,拜於禁為安遠將軍。曹丕就命他去拜見曹操的陵墓,陵中畫關羽戰克、龐德憤怒、於禁降服之狀。於禁見,慚愧病發而死。

曆史評價:

陳壽:於禁最號毅重,然弗克其終。

人物之張郃

字:俊乂

籍貫:冀州河間鄚縣(今河北任丘北)

官職:車騎將軍

諡號:壯侯

戰績:攻鄴,拔之,從擊袁譚於渤海,別將軍圍雍奴,大破之。別征東萊,討管承,又與張遼討陳蘭、梅成等,破之。從破馬超、韓遂於渭南。圍安定,降楊秋,破馬超,平宋建.與蜀將張飛戰失利撤退,街亭魏蜀之戰大破馬謖,

家庭成員:張雄

曆史年表:

東漢末年,張郃應募參加了鎮壓黃巾起義的作戰,為軍司馬,後屬冀州牧韓馥。

[191年],袁紹取冀州,韓馥戰敗,張郃率兵歸附袁紹,任校尉,用來對抗公孫瓚。後來,公孫瓚被擊敗,張郃功勞很大,升為寧國中郎將。

[200年],曹袁兩軍相持於官渡,袁紹派淳於瓊率萬餘人護送軍糧,屯於烏巢。曹操留將守營,親自率兵偷襲烏巢。張郃認為曹操兵精,淳於瓊必敗,應迅速去救援,而袁紹的謀士郭圖卻建議進攻曹操的大本營。袁紹采納了郭圖的建議,張郃勸阻,袁紹不聽,隻派輕騎去救烏巢,而派重兵去進攻曹操的大本營,結果不能夠攻下。很快,烏巢兵敗,消息傳來,袁軍軍心動搖。郭圖聞訊後大為羞愧,為推卸責任,誣讒張郃不賣力作戰,失敗後還出言不遜。張郃心中害怕,與將軍高覽憤而投奔曹操。曹操聞張郃來降,十分高興,將此事比作微子去殷、韓信歸漢,於是拜張郃為偏將軍,封都亭侯,授予他部隊,隨軍作戰。

[204年],張郃隨曹操攻克鄴城,大敗袁尚。次年,又隨曹操在南皮消滅袁譚勢力。

[207年],曹操遠征烏桓,張郃與張遼共為先鋒。戰後,張郃因功升為平狄將軍。後來,張郃又參加了征討管承,征討陳蘭、梅成等人的作戰。

[211年],馬超、韓遂叛亂,張郃隨曹操出征,在渭南大破關中軍。繼而,張郃率軍圍攻安定,擊降楊秋。

[214年],馬超在張魯支持下,卷土重來。張郃跟隨夏侯淵擊敗馬超,並平定了宋建的叛亂。

[215年],曹操親率大軍進攻漢中,從散關入,派張郃率五千步兵在前開道,一直到陽平。張魯投降,曹操回軍,留張郃與夏侯淵、徐晃等守漢中,以拒劉備。同年,張郃率兵南下進攻巴西郡,欲遷徙當地百姓到漢中。劉備派征虜將軍張飛為巴西郡太守,抗擊張郃。張郃軍進至岩渠,被張飛擊敗,率殘部退回南鄭,改任蕩寇將軍。

[218年],劉備進攻漢中,屯於陽平,夏侯淵、張郃、徐晃等率軍迎擊,張郃負責防守廣石。劉備親自率精兵萬餘人,分為十部,夜間猛攻張郃。張郃親自率兵與蜀軍進行搏鬥,劉備不能攻克。次年,魏軍主帥夏侯淵在定軍山戰死,曹軍大敗,張郃同敗軍一起退守陽平關東。司馬郭淮和督軍杜襲收斂散卒,推舉張郃繼夏侯淵為魏軍主帥。張郃出任,指揮士兵,布置營寨,軍心安定。劉備欲渡漢水來攻,見魏軍在漢水以北列陣相迎,劉備於是放棄渡河,隔水相持。不久,曹操遣使令張郃假節。後來,曹操親自進攻漢中,不能取勝,於是撤出漢中的部隊,令張郃屯兵於陳倉。

[220年],曹丕即位,任命張郃為左將軍,進封都鄉侯。不久,曹丕稱帝,又進封張郃為鄚侯,隨即命令張郃跟隨曹真征討安定的胡羌,之後與曹真一同進朝朝見。

[223年],張郃同夏侯尚一起進攻江陵。張郃別督諸軍渡江,攻取洲上屯塢。

[227年],魏明帝曹叡即位,張郃奉命屯兵荊州,與司馬懿進攻孫權部將劉阿等人,追至祁**戰,擊敗吳軍。

[228年],蜀相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南安、天水、安定三郡響應。魏明帝曹叡加張郃位特進,使督諸軍,與蜀將馬謖戰於街亭。馬謖依守南山,下不據城,被張郃截斷水源,殺得大敗。繼而,張郃又平定了三郡的反叛。魏明帝曹叡下詔嘉獎張郃,增加食邑1000戶,前後一共4300戶。司馬懿在荊州訓練水軍,欲從沔江順流進入長江伐吳,魏明帝曹叡命令張郃率關中諸軍去荊州接受調度。張郃到達荊州後,正值冬天水淺,大船無法通行,於是又回軍屯駐方城。同年年底,諸葛亮第二次北伐,出散關圍陳倉。魏明帝曹叡急招張郃進京,把三萬士兵交給他指揮,並派遣武衛、虎賁等侍衛保護張郃。魏明帝還親至河南城置相酒送,問張郃能不能來得及救援陳倉,張郃判斷諸葛亮軍沒有糧草,一定不能持久,便回答等援軍趕到時,諸葛亮已經退走。張郃率軍連夜趕到南鄭,諸葛亮果然退軍,於是奉詔還於京都,被拜為征西車騎將軍。

[231年],諸葛亮第四次北伐,張郃隨司馬懿前往相拒。後諸葛亮糧盡退兵,張郃追至木門,與諸葛亮軍交戰,被飛矢射中右膝,死亡.

曆史評價:

郭淮:張將軍,國家名將,劉備所憚;今日事急,非張將軍不能安也.

曹睿:①賊亮以巴蜀之眾,當虓虎之師。將軍被堅執銳,所向克定,朕甚嘉之。②祭遵為將,奏置五經大夫,居軍中,與諸生雅歌投壺。今將軍外勒戎旅,內存國朝。朕嘉將軍之意,今擢湛為博士.

陳壽:①郃識變數,善處營陳,料戰勢地形,無不如計,自諸葛亮皆憚之。郃雖武將而愛樂儒士.②張郃以巧變為稱

法正:郃才略,不勝國之將帥,舉眾往討,則必可克。

陳群:郃誠良將,國所依也。

人物之徐晃

字:公明

時間:?——227

籍貫:司州東楊縣(今山西洪洞)

官職:右將軍

諡號:壯侯

戰績:原武賊破之,與史渙斬眭固於河內,從破劉備,又從破顏良,拔白馬,進至延津,破文醜,曹洪擊氵隱強賊祝臂破之,又與史渙擊袁紹運車於故市,為陳成敗,破邯鄲,別討毛城,設伏兵掩擊,破三屯。從破袁譚於南皮,討平原叛賊,克之,討中廬、臨沮、宜城賊。又與滿寵討關羽於漢津,與曹仁擊周瑜於江陵。十五年,討太原反者,圍大陵,拔之,斬賊帥商曜。平隃麋、汧諸氐,與夏侯淵平鄜、夏陽餘賊,斬梁興,降三千餘戶。從征張魯。別遣晃討攻櫝、仇夷諸山氐,皆降之。遷平寇將軍。解將軍張順圍。擊賊陳福等三十餘屯,皆破之。破蜀軍陳式,襄樊救曹仁。

家庭成員:子:徐蓋

曆史年表:

徐晃早年在郡裏作小吏,因隨楊奉鎮壓黃巾起義有功,被拜為騎都尉。

【192年】

王允和呂布謀殺了董卓,董卓部將李傕、郭汜等人攻破長安城,又殺王允等人。徐晃說楊奉護送漢獻帝東入洛陽,楊奉接受了這個建議。漢獻帝渡河至安邑時,封賞保駕有功人員,徐晃被封為都亭侯。

【196年】

漢獻帝回到了洛陽,楊奉被拜為車騎將軍,駐兵大梁。徐晃見韓暹和董承之間爭鬥日益加劇,就勸楊奉歸附曹操,楊奉決定聽從徐晃的建議。第二年,曹操保護著漢獻帝要遷都許昌的時候,楊奉在韓暹的挑撥下又改變了主意,跟韓暹一起出兵去劫駕,在梁地被曹軍殺得大敗,徐晃則投奔了曹操。曹操分兵給徐晃,派其攻打卷、原武兩地,獲勝,被拜為裨將軍;隨曹操攻呂布,降呂布將領趙庶、李鄒等;後又與史渙在河內斬殺眭固。

【200年】

徐晃隨曹操擊敗了徐州的劉備,又隨曹操擊敗顏良,攻克白馬,進至延津,在此擊敗文醜,被拜為偏將軍。徐晃與曹洪攻打祝臂,獲勝。曹操又派徐晃和史渙帶著幾千騎兵共同攻打韓猛,在故市截燒其輜重。此戰徐晃功勞最大,被封為都亭侯。

【204年】

曹操圍攻鄴城,又攻破了邯鄲。易陽令韓範詐降而自守,曹操派徐晃前去攻打,徐晃兵臨城下,給韓範寫了封信,用箭射入城中,陳明利害,勸韓範投降。韓範被說服後改變主張,決定以全城投降。徐晃勸告曹操說:“如今袁譚、袁尚還沒有被擊敗,沒有攻下的城池都等待消息,如果今日滅了易陽,明日那些城池都會死命防守,河北就沒有平定的那一天了。請求您招降易陽來給各城看,那樣他們都會望風歸順。”曹操采納了他的意見,於是很快地翦除鄴城羽翼,攻克鄴城,奪得翼州。隨後徐晃又攻毛城,設伏兵大敗袁軍,攻破三屯。之後,徐晃又隨曹操征討袁譚以及平原叛賊,均大獲全勝。

【207年】徐晃隨曹操北征烏桓,大敗敵軍,被為拜橫野將軍。

【208年】

徐晃隨曹操南征,別屯樊城,攻中廬、臨沮、宜城,又與滿寵在漢津征討關羽。後曹操在赤壁之戰中為孫劉聯軍所敗,曹操留徐晃與曹仁共守江陵,抵抗吳將周瑜的進攻。

【210年】徐晃隨夏候淵去太原平叛,攻克大陵,斬其首領商曜。

【211年】

馬超、韓遂在關右地區叛亂,曹操命徐晃屯守汾陰,以鎮撫河東。曹操到達潼關後,擔心無法順利渡過黃河,於是問計於徐晃。徐晃說:“您已帶大兵到此,而敵人不再分兵守衛蒲阪,可知他們缺乏謀略。請給我一支精兵,渡過蒲阪津,作為大軍的先導,截斷敵人的後路,就可抓住他們了。”曹操同意此舉,派徐晃率四千精兵從蒲阪津乘虛渡過黃河,陣地尚未建成,敵人梁興夜間率步騎五千餘人攻徐晃,徐晃將其擊走,曹軍從此渡河,最終大破關中軍。

【212年】

曹操派徐晃與夏侯淵平隃麋,和曹操會師於安定。曹操還鄴後,又派徐晃與夏侯淵平鄜、夏陽餘賊,斬殺梁興,降三千餘戶。同年七月,徐晃隨曹操征討張魯,因功升為平寇將軍。此戰中,徐晃解將軍張順之圍,擊陳福等三十餘屯,皆破之。同月,曹操回鄴,任夏侯淵為都護將軍,督徐晃、張郃駐守陽平關。

【215年】

劉備進攻漢中。同年四月,蜀軍進至陽平關,夏侯淵、張郃、徐晃等率軍阻擊。劉備派部將陳式等十餘營襲擊馬鳴閣,企圖切斷曹軍後方通道,被徐晃擊敗,蜀軍自投山穀,死者甚多。曹操聞後,大喜,給了徐晃指揮軍隊的符節,並下令說:“此閣道是漢中的險要咽喉。劉備欲斷絕西南與內地的聯係,以取漢中,將軍一舉打亂了敵人的計劃,真是太好了。”後來,夏侯淵陣亡,曹操親到漢中,撤出了剩餘的部隊。

【216年】

曹操派徐晃協助曹仁征討關羽,駐於宛縣。正趕上漢水暴漲,於禁等全軍覆沒。關羽圍曹仁於樊城,又在襄陽包圍了呂常等幾支部隊。當時徐晃所部多為新兵,難以與關羽爭鋒,於是進至陽陵坡駐紮。曹操又派將軍徐商、呂建等到徐晃那裏,傳令:“要等到兵馬集結後,一起前進。”當時關羽前部屯偃城,徐晃佯築長塹,示以將切斷蜀軍後路。蜀軍懼被圍,燒營撤走,徐晃軍進據偃城,兩麵連營,漸向圍城蜀軍逼近,徐晃軍營距關羽所圍僅三丈。曹操又先後派殷署、朱蓋等十二營兵進至偃城,悉歸徐晃指揮。關羽軍主力屯圍頭,另屯有四塚。徐晃以聲東擊西戰術,揚言欲攻圍頭,卻出其不意突襲四塚。關羽恐四塚有失,自率步騎五千出戰,被徐晃擊敗。徐晃趁勝追擊,衝入蜀軍圍內,蜀軍大敗,很多自投沔水而死。關羽遂撤圍退走,樊城圍解。曹操下令說:“敵人圍塹鹿角十重,將軍致戰全勝,遂陷賊圍,多斬首虜。我用兵三十餘年,以及所聽說過的古代善於用兵的人,沒有能夠這樣**敵圍的。況且樊、襄陽之圍,勝過以前的莒、即墨之圍,所以將軍之功,勝過孫武、穰苴。”徐晃凱旋至摩陂,曹操親自出營七裏迎接徐晃,並設宴慶賀,慰勞徐晃。曹操舉杯對徐晃說:“保全樊、襄陽,都是將軍你的功勞。”徐晃治軍嚴謹,令行禁止,當時諸軍雲集於摩陂,曹操案行諸營,不少士兵出陣圍觀,唯有徐晃部下軍營整齊,將士駐陣不動。曹操歎到:“徐將軍可謂有周亞夫之風啊!”

【220年】

曹操去世,曹丕即魏王位,封徐晃為右將軍,進封逮鄉侯。同年,曹丕稱帝,又進封徐晃為楊侯,與征南將軍夏侯尚在上庸攻打蜀將劉封,攻破其軍。因徐晃鎮守陽平關,故改封為陽平侯。

【226年】

曹丕去世,曹睿繼位。吳國乘機派左將軍諸葛瑾等攻襄陽,徐晃與司馬懿擊敗諸葛瑾。徐晃因功增食邑200戶,前後共計3100戶。後徐晃得病,魏明帝親自派人為他找尋藥方。

【227年】徐晃去世。

曆史評價:

曹操:①賊圍塹鹿角十重,將軍致戰全勝,遂陷賊圍,多斬首虜。吾用兵三十餘年,及所聞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長驅徑入敵圍者也。且樊、襄陽之在圍,過於莒、即墨,將軍之功,逾孫武、穰苴。②徐將軍可謂有周亞夫之風矣。

陳壽:性儉約畏慎,將軍常遠斥候,先為不可勝,然後戰,追奔爭利,士不暇食。

人物之朱靈

字:文博

籍貫:冀州清河郡(今河北清河)

官職:後將軍、高唐亭侯

諡號:威侯

人物傳記:

初,清河朱靈為袁紹將。太祖之征陶謙,紹使靈督三營助太祖,戰有功。紹所遣諸將各罷歸,靈曰:“靈觀人多矣,無若曹公者,此乃真明主也。今已遇,複何之?”遂留不去。所將士卒慕之,皆隨靈留。太祖既平冀州,遣靈將新兵五千人騎千匹守許南。太祖戒之曰:“冀州新兵,數承寬緩,暫見齊整,意尚怏怏。卿名先有威嚴,善以道寬之,不然即有變。”靈至陽翟,中郎將程昂等果反,即斬昂,以狀聞。太祖手書曰:“兵中所以為危險者,外對敵國,內有奸謀不測之變。昔鄧禹中分光武軍西行,而有宗歆、馮愔之難,後將二十四騎還洛陽,禹豈以是減損哉?來書懇惻,多引咎過,未必如所雲也。”文帝即位,封靈鄃侯,增其戶邑。靈謝曰:“高唐,宿所原。”於是更封高唐侯,薨。

曆史評價:

曹丕:將軍佐命先帝,典兵曆年,威過方、邵,功逾絳、灌。圖籍所美,何以加焉?朕受天命,帝有海內,元功之將,社稷之臣。

人物之李典

字:曼成

時間:180——215(壽36)

籍貫:兗州山陽巨野(今山東巨野)

官職:破虜將軍

諡號:湣侯

戰績:合肥破孫權

家庭成員:從父:李乾,子:李禎書

曆史年表:

李典早年跟隨從父李乾效力於曹操。

呂布手下薛蘭,李封招降李乾,李乾不肯,被殺。曹操讓李乾子李整統領李乾兵,跟從曹操平兗州諸縣,有功,遷青州刺史。李整死後,李典調離潁陰令,為中郎將,統領李整的部隊,遷離狐太守。

[200年]曹操與袁紹相拒官渡,李典率宗族及部曲輸穀帛供軍。袁紹破,用李典為裨將軍,屯安民。

曹操擊袁譚、袁尚於黎陽,使李典與程昱等以船運軍糧。會和魏郡太守高蕃將兵屯河上,絕水道,曹操對李典、程昱說:“若船不得過,下從陸道。”李典與諸將議曰:“蕃軍少甲而恃水,有懈怠之心,擊之必克。”程昱亦以為然。遂北渡河,攻蕃,破之,水道得通。

劉表使劉備北侵,至葉,曹操遣李典從夏侯惇拒之。劉備燒屯假意逃走,夏侯惇率諸軍追擊之,李典曰:“賊無故退,疑必有伏。南道狹窄,草木深,不可追也。”夏侯惇不聽,與於禁追之,李典留守。夏侯惇等果入賊伏裏,與戰不利,李典往救,劉備望見救至,乃退。

[204年]李典跟從曹操圍鄴,鄴定,與樂進圍高幹於壺關,擊管承於長廣,皆破之。遷捕虜將軍,封都亭侯。

與張遼、樂進屯合肥,孫權率眾圍之,張遼欲出戰。樂進、李典、張遼皆素不睦,遼恐其不從,李典慨然曰:“此國家大事,顧君計何如耳,吾可以私憾而忘公義乎!”乃率眾與張遼破走權。增邑百戶,並前三百戶。年三十六薨

曆史評價:

陳壽:①典好學問,貴儒雅,不與諸將爭功。敬賢士大夫,恂恂若不及,軍中稱其長者。②李典貴尚儒雅,義忘私隙,美矣。

人物之李通

字:文達(小字萬億)

時間:168——209(壽42)

籍貫:江夏平春(今河南信陽平州關)

官職:汝南太守

諡號:剛侯

家庭成員:子:李基

人物傳記:

江夏平春人。少以遊俠名聞江汝,通率眾擒黃巾大帥吳霸並降其眾,昔充操兵以功為汝安都尉,拜振威中郎將,駐汝南西部。通謀其間不因私而廢公,

官渡之戰嚴絕袁紹利誘。通破賊瞿恭、桃山張赤等,定淮、汝之地。封都亭侯,為汝南太守。援南郡曹仁,死於途中。

曆史評價:

曹丕:昔袁紹之難,自許、蔡以南,人懷異心。通秉義不顧,使攜貳率服,朕甚嘉之。

陳壽:李通鎮衛州郡,並著威惠。

人物之臧霸

字:宣高

籍貫:青州泰山華縣(今山東費縣方城鎮)

官職:執金吾

諡號:威侯

戰績:破吳軍

家庭成員:父:臧戒,子;臧艾

人物傳記:

三國時曹魏名將。少有壯節,威勇果敢,其父臧戒因廉遭忌,為泰山太守收押,臧霸時年十八,引眾劫救父親出走,天下知名。後從陶謙擊黃巾,又連結孫觀、吳敦、尹禮等,為泰山寇帥,又名奴寇。曹操討伐呂布時,臧霸等曾帶兵往助呂布。呂布被擒後,曹操尋得臧霸,一見大悅,便以臧霸為琅邪相,割青、徐二州委任於臧霸。臧霸保守東方,清定海岱,又久從征伐,屢阻孫權之師,累遷威虜將軍、徐州刺史、揚威將軍,功勞殊多。曹丕即王位時,臧霸遷鎮東將軍,進爵武安鄉侯,都督青州諸軍事。後進封開陽侯,徙封良成侯。並與曹休討吳賊,破呂範於洞浦,被征為執金吾。明帝即位後不久逝世.

曆史評價:

陳壽:臧霸鎮衛州郡,著威惠.

李景星:霸氣節之士也.

人物之文聘

字:仲業

籍貫:荊州南陽宛縣(今河南南陽)

官職:後將軍

諡號:壯侯

家庭成員:養子:文休

人物傳記:

三國時曹魏名將。本來是荊州劉表的大將,鎮守荊北。後來劉表死後,其子劉琮降曹操。文聘初不隨見曹操,直至曹操召聘相見,問其何以遲,文聘表示自己不能保全土境,愧於見人。曹操被這份忠臣臆下之情所感動,先嗆然而譽之,再委以兵馬之重,先令其引軍追擊劉備,後對江夏太守,使其典北兵、鎮荊江。文聘也不負曹操所望,守禦荊城之際,多次引兵阻遏關羽之師,攻其輜重,燒其戰船,立下莫大之功,成為曹公倚為屏障的大將之一,威名遠播。後又多從征討,累封後將軍,新野侯。曹睿即位年間,文聘在江夏又擊退了進侵的孫權。死後追諡曰壯。

曆史評價:

曹操:仲業,卿真忠臣也.

陳壽;①聘在江夏數十年,有威恩,名震敵國,賊不敢侵。②文聘鎮衛州郡,並著威惠.

人物之呂虔

字:子恪

籍貫:兗州任城國(今山東濟寧)

官職:萬年亭侯

家庭成員:子:呂翻

人物傳記:

呂虔因有膽識策略出名,被曹操招為從事,後曆任襄賁校尉、泰山太守,多次平定黃巾軍等反亂勢力,使原本混亂泰山郡成為曹操領地內出名的強郡,受到曹操下令嘉獎。呂虔共在泰山郡任職十多年,很有威信和政績。魏文帝時,呂虔改任徐州刺史,後於魏明帝時期去世。

曆史評價:

陳壽:呂虔鎮衛州郡,並著威惠。

人物之許褚

字:仲康

號:虎癡

籍貫:豫州譙國譙縣(今安徽毫州)

容貌:長八尺餘腰大十圍容貌雄毅

官職:武衛將軍

諡號:壯侯

家庭成員:子:許儀,兄:許定

人物傳記:

葛陂賊戰箭矢末擲石攻敵,倒牽牛反向百餘步,賊眾聞褚之名皆畏憚。儲官渡誅反賊。[關中戰時褚左手舉鞍,

右手控船護操安渡(有歧義,可能是張合所為)]。馬超欲襲曹操,以從騎為褚,超不敢動。操薨褚哭至吐血,後遷武衛將軍,

曹叡繼位封牟鄉侯,不久逝世.

曆史評價:

曹操:此吾樊噲也.

陳壽:①褚性謹慎奉法,質重少言。②許褚折衝左右,抑亦漢之樊噲也。

人物之典韋

籍貫:豫州陳留己吾(今河南河睢)

容貌:形貌魁梧,旅力過人

官職:武猛校尉

家庭成員:子:典滿

人物傳記:

三國時曹魏猛將。擅使大雙戟,為人壯猛任俠,曾為鄉人劉氏報讎,殺人出市,人莫敢近。軍中的牙門旗既長且大,人們都不能把它舉起,而典韋竟以一手便將其執而豎起,人們都以他的奇力為異。初屬張邈,後屬夏侯惇。曹操討呂布於濮陽時,典韋奮力勇戰,為曹操所異,又因其人忠誠謹重,自此引典韋為近侍,遷為都尉,置之於左右。後曹操於宛城時,張繡先降而複反,急迫曹操本營;典韋守著大門,殊死惡鬥,殺敵甚眾,最終因敵人太多而戰死。

曆史評價:

軍中人:帳下壯士有典君,提一雙戟八十斤

陳壽:典韋折衝左右,抑亦漢之樊噲也.

人物之龐德

字:令明

籍貫:雍州南安狟道(今甘肅隴西東南)

官職:立義將軍

諡號:壯侯

家庭成員:子:龐會,兄:龐柔

人物傳記:

少年時任郡吏及州從事。從馬騰進擊反叛的羌、氐等外族,數有戰功,遷至校尉。曹操討袁譚、袁尚於黎陽時,郭援、高幹等略河東;龐德時隨馬騰之子馬超拒戰郭援、高幹於平陽,為軍中先鋒,進攻郭援、高幹,大破其軍,更親斬郭援首級,於是拜中郎將,封都亭侯。後來馬騰被征為衛尉,龐德便留屬馬超。曹操破馬超於渭南時,龐德隨馬超逃入漢陽,保守冀城;不久又隨馬超投奔漢中,從屬於張魯。曹操平定漢中後,龐德便隨眾投降。曹操素聞其驍勇,拜龐德為立義將軍,封關門亭侯。後龐德領軍與曹仁共攻宛城,斬叛將侯音、衛開,遂南屯於樊城,以討關羽。其時樊城諸將以為龐德之兄龐柔時在漢中,對龐德頗有猜疑;龐德遂奮意力戰,深為關羽軍所忌憚。軍敗後龐德誓死不降,結果為關羽所俘殺。曹操聞知此事甚為傷悲,為之流涕.

曆史評價:

曹丕:昔先軫喪元,王蠋絕脰,隕身徇節,前代美之。惟侯式昭果毅,蹈難成名,聲溢當時,義高在昔,寡人湣焉

陳壽評:龐德授命叱敵,有周苛之節.

人物之曹彰

字:子文

籍貫:同曹操

官職:任城王

諡號:威

家庭成員:父:曹操,母:卞,子:曹楷

曆史年表:

自小善於射箭禦馬,臂力過人,能徒手與猛獸搏鬥,從不畏避險阻。年輕時便曾經多次從軍征伐,誌氣慷慨激昂。曹操見此,常教訓他說:「你這孩子就是不想讀書,不慕聖道,而隻喜歡騎馬擊劍;這能成為匹夫而已,又何足為貴呢!」於是便督促曹彰去學習《詩經》、《書經》,曹彰十分不服,便向左右訴說:「大丈夫應該好像衛青、霍去病(皆為西漢名將),帶領十萬軍隊馳騁沙漠,驅除戎狄,立大功、建封號,又豈可以隻在這裏作博士呢?」曹操曾問眾兒子喜歡做甚麽,命他們各言其誌。曹彰便說:「我喜歡做將軍。」曹操問:「做將軍要怎樣?」曹彰答道:「要披堅執銳,遇到危難時挺身而起,不猶豫回顧,身先士卒;而且有功必賞,有罪必罰。」曹操聽罷大笑。

<公元216年>東漢獻帝建安二十一年:

曹彰被封為鄢陵侯。

<公元218年>東漢獻帝建安二十三年:

夏四月,代北烏桓無(能)臣氐等造反,曹彰拜北中郎將,行驍騎將軍,引軍往討。臨出發之際,曹操訓誡曹彰道:「我與你,居家時雖為父子,受命時卻為君臣,如今凡事須按照王法來行事,你千萬要警戒!」叮囑過後,曹彰起軍北征,軍隊開入涿郡邊界,突然遇上約數千騎烏桓叛軍。當時曹彰軍兵馬未集,隻有步卒千人左右,馬匹也隻有數百匹。於是曹彰用田豫之計,堅守要隙,力抗敵軍,胡騎攻不下曹彰,便向後退散。曹彰見狀,出營追之,親身搏戰,舉箭射向胡騎,應弦而倒者相繼不絕。戰過半日,曹彰鎧中數箭,但氣概更加猛厲,更乘勝往北追逐,窮追猛打,直至桑幹,離開代郡二百餘裏之遙。其時軍中長史、諸將皆認為軍隊剛涉遠地,兵馬疲頓,而且此行又已受節度(軍事上的調度限製),命我等不得過代郡而更往北征,所以現在實不可深進,免得做出既違令又輕敵的行為。曹彰便道:「帶領軍隊出征,隻要是有利我軍的事便要做,說甚麽節度呢?胡軍出走未遠,我們追而討之,必能大破他們。如果因為遵從軍令而放縱敵人,也不是良將所為。」於是出陣上馬,號令軍中:「有誰留後不出,斬。」舉軍追擊,一日一夜便與烏桓叛軍相遇,曹彰奮進擊討,果然大破敵軍,斬首及生擒者累以千數。曹彰乃以比平常情況雙倍的賞賜犒賞將士,將士無不喜悅。當時鮮卑軻比能帶領數萬騎從旁觀望兩軍強弱,看見曹彰力戰,而所攻者皆破,於是向魏軍請服。北方勢力悉數平定。其時曹操身在長安,召曹彰前去相見。曹彰從代北回來,經過鄴城,太子曹丕向曹彰說:「卿剛剛得大功,如今往西詣見君上,最好不要矜功自伐,而該以常常自覺做得不足夠的態度去應對。」結果曹彰了到長安,如太子所言,歸功於屬下諸將。曹操大喜,用手捋著曹彰的須說:「黃須兒竟大奇也!」

秋九月,曹操其時在漢中與蜀軍鏖戰,而劉備棲軍於山頭之上,命劉封下山挑戰。曹操便罵:「你這個賣草鞋的小子,竟然派你的義子領兵來抵抗我,啊!看我叫我(親生)的黃須兒來,讓他擊敗你的義子。」於是下令召曹彰助戰。曹彰於是日夜倍道兼進,然而西到長安之時曹操已經從漢中回來。曹操東還後,以曹彰行越騎將軍,留守長安。

<公元220年>東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延康元年魏文帝黃初元年:

曹操到洛陽後,得了重病,使驛馬往召曹彰,但曹彰未至,而曹操已經逝世了。曹丕即王位,曹彰與其它諸侯均向國歸順。文帝詔曰:「先王(指曹操)所行之道,是任用有功勳之員,親近所親的人,並為我帶來母弟,開國承家,所以能夠建樹藩國以屏護大宗族人,守禦外侮,折衝厭難。鄢陵侯曹彰之前受命北伐,平定北方之境,其功業可謂茂盛。現增邑五千,並前共計萬戶。」

<公元221年>魏文帝黃初二年:

曹彰進爵為公。

<公元222年>魏文帝黃初三年:

曹彰被封為任城王。

<公元223年>魏文帝黃初四年:

曹彰進京朝覲,其間得急病,暴斃於府邸中。

曆史評價:

陳壽:任城(曹彰)武藝壯猛,有將領之氣。

曹操:黃須兒竟大奇也!

人物之曹植

字:子建

籍貫:同曹操

官職:陳王

諡號:思

家庭成員:父:曹操,子:曹誌

曆史年表

曹植十多歲時,就已經能誦讀詩、論以及辭賦幾十萬句,善於寫文章。曹操曾親自閱讀他的文章,對他說:“這是你請人代寫的吧?”曹植急忙跪下說:“我可以出口成論,下筆成章,您可以當麵考我,這樣就不用懷疑我找人代寫了。”當時銅爵台剛剛建成,曹操帶著他的兒子們登到台上,命他們各自作賦一篇。曹植拿起筆來一氣嗬成,寫得很好,曹操於是對他另眼看待。曹植性格隨和,坦誠,不擺架子,不崇尚華麗的車馬服飾,每次進見被問到一些難題時,都能對答如流,深受曹操的寵愛。

[211年],曹植被封為平原侯。

[214年],曹植被改封為臨菑侯。曹操去攻打孫權,讓曹植留守鄴城,告誡他:“我當年任頓丘縣令時,是二十三歲,回憶起當時的所作所為,至今仍不後悔。如今你也是二十三歲了,怎能不努力呢?”曹植不僅自己的才能突出,更有丁儀、丁廙、楊修等人的擁護,因此曹操對立嗣的事情猶豫不決,多次想立曹植為太子但終未實行。曹植處事任性,從不掩飾自己,飲酒不知節製;而曹丕處事處處小心,刻意掩飾自己,致使宮中眾人都為讓他當太子而遊說,因此最終曹丕被立為太子。

[217年],曹植增邑5000戶,加上先前的共10000戶。曹植曾違反製度,乘車由宮中司馬門而出,曹操大怒,將負責此門的公車令處死。從此,曹操將強了對諸侯的法製、禁令,曹植的地位也日漸衰落。

[219年],曹仁被關羽圍於樊城,曹操拜曹植為南中郎將,代理征虜將軍,準備派他率軍去救援曹仁,事先派人去叫曹植來叮囑一番,結果曹植大醉,無法受命,曹操十分後悔而罷免了他。曹操擔心日後會發生政變,而楊修這個人很有才能,況且是袁紹的外甥,於是便搜尋罪名殺了楊修,曹植內心更加不安。

[220年],曹操去世,曹丕繼位,誅殺了丁儀、丁廙和兩家的所有男性,曹植和其他諸侯都被送往他們各自的封地。

[221年],監國謁者灌均按曹丕的指使,宣稱“曹植酒後傲慢無禮,要劫持皇帝的使臣”,司法部門請求曹丕依法治罪,曹丕礙於太後的影響,隻將曹植貶為安鄉侯。同年,又改封曹植為鄄城侯。

[222年],曹植被封為鄄城王,食邑2500戶。

[223年],曹植被改封雍丘王。同年,曹植到洛陽朝會時,上書自責謝罪。曹丕欣賞他的誠意,特地下詔答複並安撫他。

[225年],曹丕東征路過雍丘,光臨曹植的王府,賞賜給他500戶食邑。

[226年],曹丕逝世,曹睿繼位。次年,曹植被改封到浚儀縣。

[228年],曹植又被改封回雍丘。曹植經常抱怨自己空懷才能卻無處施展,上書請求朝廷任用自己。

[229年],曹植被改封到東阿縣。

[231年],曹植再次上書,請求準許訪問兄弟,得到恩準。曹植又上書陳述審核、選舉官吏的道理,魏明帝曹睿當即回文答謝。同年,曹睿又下詔要求諸侯王於次年朝會。

[232年],以陳郡所轄四縣封曹植為陳王,食邑3500戶。曹植在朝會時請求單獨召見,議論時政,並希望能因此得到重用,終未能如願。他回到到自己的封國,悵然絕望。當時的法令對諸侯國很嚴苛,所置的官吏都是粗俗無用之人,所配給的士兵非老即殘,而且最多不過二百人。由於曹植之前的過錯,分給他的各種待遇又比別人少一半,十一年中三次改變他的封地爵位,因此曹植時常鬱鬱寡歡,終於成疾而死,年僅四十一歲,遺囑隻需薄葬即可。當年,曹植登上魚山,俯視東阿縣,心中感慨,想死後葬於此地,於是他的陵墓就修在這裏。曹植的兒子曹誌繼嗣,改封為濟北王。

景初年間(237-239年),魏明帝曹睿下詔赦免了曹植之前的過失,讓人將他的作品編纂成集。

曆史評價:

陳壽:①陳思文才富豔,足以自通後葉,然不能克讓遠防,終致攜隙。②性簡易,不治威儀。輿馬服飾,不尚華麗。每進見難問,應聲而對.而植任性而行,不自彫勵,飲酒不節。

曹睿:陳思王昔雖有過失,既克己慎行,以補前闕,且自少至終,篇籍不離於手,誠難能也。

丁廙:臨淄侯天性仁孝,發於自然,而聰明智達,其殆庶幾。至於博學淵識,文章絕倫。當今天下之賢才君子,不問少長,皆原從其遊而為之死,實天所以鍾福於大魏,而永授無窮之祚也.

人物之王粲

字:仲宣

容貌:貌寢而體弱通侻

籍貫:兗州山陽高平(今山東鄒縣)

官職:侍中

家庭成員:父:王謙

人物傳記:

三國時曹魏名臣,也是著名文學家。其祖為漢朝三公。獻帝西遷時,王粲徙至長安,左中郎將蔡邕見而奇之。後到荊州依附劉表。劉表以王粲其人貌不副其名而且軀體羸弱,不甚見重。劉表死後。王粲勸劉表次子劉琮,令歸降於曹操。曹操辟王粲為丞相掾,賜爵關內侯。魏國始建宗廟,王粲與和洽、衛覬、杜襲同拜侍中。其時舊製禮儀廢弛,朝內正要興造製度,故使王粲與衛覬等典其事。王粲強記默識,善算術行文;著詩、賦、論、議垂六十篇,其中〈七哀詩〉、〈登樓賦〉等皆為名作,有《王侍中集》。與魯國孔融、北海徐幹、廣陵陳琳、陳留阮瑀、汝南應瑒、東平劉楨,合稱「建安七子」。建安二十二年卒.

曆史評價:

陳壽:①昔文帝、陳王以公子之尊,博好文采,同聲相應,才士並出,惟粲等六人最見名目。

粲特處常伯之官,興一代之製,然其衝虛德宇,未若徐幹之粹也.②博物多識,問無不對。時舊儀廢弛,興造製度,粲恆典之.③性善算,作算術,略盡其理。善屬文,舉筆便成,無所改定,時人常以為宿構;然正複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④。粲長於辭賦。幹時有逸氣,然非粲匹也。如粲之初征、登樓、槐賦、征思,幹之玄猿、漏卮、圓扇、橘賦,雖張、蔡不過也,然於他文未能稱是.

典略:粲才既高,辯論應機。鍾繇、王朗等雖各為魏卿相,至於朝廷奏議,皆閣筆不能措手。

鍾嶸:其源出於李陵。發愀愴之詞,文秀而質羸。在曹、劉間,別構一體。方陳思不足,比魏文有餘。

白居易:身是鄧伯道,世無王仲宣。隻應分付女,留與外孫傳.

人物之桓階

字:伯緒

籍貫:長沙臨湘

官職:太常

諡號:貞侯

家庭成員:子:桓嘉,弟:桓纂,父:桓勝

曆史評價:

陳壽:桓階識睹成敗,才周當世

人物之陳琳

字:孔璋

時間:156-217(壽62)

籍貫:徐州廣陵射陽(今江蘇淮安一帶)

官職:軍謀祭酒

曆史年表:

◇【公元189年】東漢少帝光熹元年◇

陳琳之前為何進主簿。何進欲盡誅宦官,何太後不聽其言,何進便召四方猛將,使他們引兵向京城,以恐嚇太後。陳琳進諫道:「《易經》稱『即鹿無虞』。俗諺有『掩目捕雀』之言。微小之物尚不可欺之以得誌,何況是國家的大事,可以行詭詐而成事的嗎?如今將軍總攝皇室威權,又掌握兵要,龍驤虎步,高下在於心;但若行此事,則無異於鼓動洪爐以自燒毛發。此時應該速發雷霆之勢,行使權力立斷大事,以違經合道,使天人順之;不可反而放下手上的利器,卻征求他人的協助。假使四方大兵合聚中央,則以此間強者為雄,這正等於所謂倒執幹戈,卻讓人持其柄;那麽功必不能成,而徒生亂而已。」何進不肯納其言,最終因以取禍。於是陳琳避難於冀州,袁紹便使其負責掌典文章之事。

◇【公元195年】東漢獻帝興平二年◇

秋八月,曹操圍張超於雍丘,張超待臧洪來救,並說道:「子源(臧洪字)是天下間的義士,他是始終不會違背道義的人,如今隻恐他被人所禁製,不及相救而已。」臧洪聞之而赤足號泣,便部勒所領之兵,又向袁紹請借兵馬,求欲救張超,但袁紹卻終不肯許。張超不得外救,遂遭族滅。臧洪由是怨恨袁紹,不與之相通。袁紹便興兵圍之,曆年不下。又令陳琳作書與臧洪,以禍福作喻,又責之以恩義,然而臧洪均回書以絕降意。

◇【公元199年】東漢獻帝建安四年◇

袁紹領軍北圍公孫瓚。公孫瓚遣兒子公孫續求救於黑山賊,自己則守城不出。不久救軍來到,公孫瓚欲內外夾擊袁紹。於是遣人致書於兒子,刻期兵至,便舉火為應。不料袁紹侯者卻得其書,《典略》載袁紹使陳琳更易其書以詐之,如期舉火。公孫瓚以為救兵至,遂主動出戰。結果袁紹因設伏擊,大破公孫。

◇【公元200年】東漢獻帝建安五年◇

袁紹伐許都,向曹操宣戰,使陳琳作檄以告劉備,言曹操為人沒有德行,不堪依附,宜歸於袁紹。

◇【公元202~204年】東漢獻帝建安七年至九年◇

袁紹敗於官渡後,不久逝世。二子譚、尚交爭欲得崔琰為臣。崔琰稱疾固辭,竟因此獲罪,被幽禁下獄,幸賴陳琳及故豫州刺史陰夔營救方才得免。後袁尚循西山擊曹操,臨滏水為營,乘夜遣兵犯曹軍之圍,曹操逆擊破之,遂反圍袁尚營。其圍未合,袁尚驚懼,便遣陰夔及陳琳往曹營乞降,曹操不許,反加緊進圍。袁氏敗亡後,陳琳歸順曹操。曹操便道:「卿昔日為本初(袁紹字)作書(指〈與豫州檄〉),文章按理隻可罪狀於孤而已,怨惡罪名止乎孤身便可,卿又何以辱及孤父祖輩呢?」陳琳謝罪道:「矢在弦上,不可不發。」曹操因愛其才,赦之不咎。

◇【公元211年】東漢獻帝建安十六年◇

陳琳約五十五歲,有預鄴中遊晏事,作〈宴會〉詩,又作〈止欲賦〉。(俞紹初《建安七子集之年譜》)

◇【公元204~217年】東漢獻帝建安九年至二十二年◇

《典略》曰:陳琳作諸書及檄文,草成之後均呈獻曹操。曹操當時正苦於頭風,一日病發在床,臥讀陳琳所作之文章,竟翕然而起道:「這些東西可以治愈我病。」於是對其數加厚賜。對於陳琳的作品,有時曹操竟不能為之增減一字。

《古文苑》七章樵注引摯虞《文章流別論》雲:「建安中,魏文帝從武帝出獵,命陳琳、王粲、應瑒、劉楨並作賦,琳為〈武獵〉、粲為〈羽獵〉、瑒為〈西征〉、楨為〈大閱〉。」

陳琳又與王朗、江東張昭、張紘等有鄉友之誼,彼此常有魚雁往來。《吳書》載張紘曾作〈柟榴枕賦〉。陳琳在北見之,以其賦示於人道:「這是我的鄉裏張子綱的作品。」後張紘見陳琳作〈武庫賦〉、〈應機論〉,又致書陳琳深表歎美。陳琳答道:「自仆在河北,與天下隔絕,此間率少於文章,易為雄伯,故使仆受此過差之談,非其實也。今景興(王朗字)在此,足下與子布(張昭字)在彼,所謂小巫見大巫,神氣盡矣。」

◇【公元217年】東漢獻帝建安二十二年◇

陳琳逝世。著有《陳孔璋集》十卷,本載於《隋書經籍誌》,已佚。今有《陳記室集》。

曆史評價:

曹丕:孔璋章表殊健,微為繁富。

韋仲將:孔璋實自粗疏…如是彼為,非徒以脂燭自煎糜也,其不高蹈,蓋有由矣。然君子不責備於一人,譬之朱漆,雖無楨幹,其為光澤亦壯觀也。

曹植:以孔璋之才,不閑辭賦,而多自謂與司馬長卿同風,譬畫虎不成還為狗者也。前為書啁之,反作論盛道仆讚其文。夫鍾期不失聽,於今稱之。吾亦不敢妄歎者,畏後之嗤餘也。世人著述,不能無病。仆常好人譏彈其文;有不善者,應時改定。

劉熙載:陳孔璋文為建安之傑。

顏之推:陳孔璋居袁裁書,則呼操為豺狼;在魏製檄,則目紹為蛇虺。在時君所命,不得自專,然亦文人之巨患也,當務從容消息之。

人物之吳質

字:季重

時間:177——230(壽:54)

籍貫:兗州濟陰郡(今山東定陶縣一帶)

官職:振威將軍列侯

諡號:醜侯、威侯

家庭成員:子:吳應

人物傳記:

以文才出眾而為曹丕所親善。吳質為朝歌長時,楊修與丁儀兄弟皆欲使曹植為曹操繼嗣。曹丕深以為患,便以車載廢簏,內藏吳質入府共謀對策。楊修以此告曹操,未及推驗。曹丕甚懼,告之於吳質,吳質道:「又有何患?明日可再置絹於簏中以車運以惑之,楊修必再複狀告,此告必會推驗,若驗證無據,受罪的則是他了。」曹丕從其計,楊修果又作告,可是查之無人,曹丕遂無事。吳質官至振威將軍,曾假節都督河北諸軍事,封為列侯。太和四年入朝為侍中,同年逝世。吳質為人怙威肆行,被諡為醜侯。吳質之子吳應後來堅持上書稱枉,於是正元中朝廷方改諡吳質為威侯。

人物之衛覬

字:伯儒

籍貫:河東安邑

官職:閺鄉侯

諡號:敬侯

家庭成員:子:衛瓘

曆史評價:

陳壽:衛覬亦以多識典故,相時王之式。受詔典著作,又為魏官儀,凡所撰述數十篇。好古文、鳥篆、隸草,無所不善。

人物之劉廙

字:恭嗣

籍貫:南陽安眾

官職:侍中

家庭成員:兄:劉望之

曆史評價:

陳壽:劉廙以清鑒著。

人物之劉劭

字:孔才

籍貫:廣平邯鄲

官職:光祿勳

家庭成員:子:劉琳

曆史評價:

夏侯惠薦:伏見常侍劉劭,深忠篤思,體周於數,凡所錯綜,源流弘遠,是以群才大小,鹹取所同而斟酌焉。故性實之士服其平和良正,清靜之人慕其玄虛退讓,文學之士嘉其推步詳密,法理之士明其分數精比,意思之士知其沈深篤固,文章之士愛其著論屬辭,製度之士貴其化略較要,策謀之士讚其明思通微,凡此諸論,皆取適己所長而舉其支流者也。臣數聽其清談,覽其篤論,漸漬曆年,服膺彌久,實為朝廷奇其器量。以為若此人者,宜輔翼機事,納謀幃幄,當與國道俱隆,非世俗所常有也。惟陛下垂優遊之聽,使劭承清間之歡,得自盡於前,則德音上通,煇燿日新矣。

陳壽:劉劭該覽學籍,文質周洽。

人物之傅嘏

字:蘭石

時間:208——255(壽48)

籍貫:雍州北地泥陽(今陝西耀縣東南)

官職:尚書仆射陽鄉侯

諡號:元侯

家庭成員:伯父:傅巽,子:傅祗

人物傳記:

傅介子之後人。弱冠已知名於世,為司空陳群所辟為掾。傅嘏為人才幹練達,有軍政識見,好論人物國計。正始初年,官除尚書郎,遷黃門侍郎。其時曹爽秉政,何晏為吏部尚書,傅嘏因評何晏「好利不務本」而被免官。後司馬懿誅曹爽,聘傅嘏為河南尹,遷尚書。傅嘏任河南尹其間,集前人之政舉,保利百姓,民多獲其益。朝議伐吳而有三計,傅嘏論及戰略,認為三計不行;時朝中不聽其言,大軍果為諸葛恪所敗。傅嘏於魏地位日隆,受封進爵,與荀粲、鍾會等為友,並論才性。正元二年春,毌丘儉、文欽作亂,傅嘏及王肅勸司馬師自往討伐。時傅嘏為尚書仆射,常獻策謀,終於大破叛軍。司馬師死後,司馬昭還洛陽輔政,傅嘏以功進封陽鄉侯,增邑六百戶,並前千二百戶。是歲逝世。

曆史評價:

《傅子》:①嘏既達治好正,而有清理識要,好論才性,原本精微,鮮能及之。②傅嘏為河南尹,治以德教為本,然持法有恒,簡而不可犯,見理識情,獄訟不任檟楚而得其實,不為小惠,有所薦達,及有大益於民,皆隱其端跡,若不由己

陳壽:傅嘏用才達顯。

裴鬆之:傅嘏識量名輩,實當時高流。而此評但雲『用才達顯』,既於題目為拙,又不足以見嘏之美也。

人物之陳群

字:長文

時間:?——236

籍貫:豫州潁川許昌(今河南許昌縣東)

官職:司空

諡號:靖侯

家庭成員:父:陳紀,子:陳泰

人物傳記:

三國時曹魏名臣。其祖父陳寔、父陳紀、叔陳諶皆望族名士。陳群為人清尚有儀,雅好結友,有知人之明。先為劉備所用,後劉備被呂布所襲,陳群與父避居徐州;及呂布破後,方歸曹操,曆任司空西曹掾屬、治書侍禦史、禦史中丞等職。後轉為侍中,領丞相東西曹掾。曹丕即王位,封陳群為昌武亭侯,徙為尚書。陳群在任內訂製九品官人之法,成為曆史名製。曹丕踐阼後,陳群遷尚書仆射,加侍中,徙尚書令,進爵穎鄉侯。陳群在魏,一直位居要職,先後受曹操、曹丕托孤,成為國之重臣,多次向曹睿作出規勸,官至司空。於青龍四年逝。

曆史評價:

袁子:故司空陳群則不然,其談論終日,未嚐言人主之非;書數十上而外人不知。君子謂群於是乎長者矣。

陳壽:①陳群動仗名義,有清流雅望;久居斯位,鹹不忝厥職雲。②追觀陳群之議,棧潛之論,適足以為百王之規典,垂憲範乎後葉矣。

武陔:群通雅博暢,能以天下聲教為己任者。

人物之陳泰

字:玄伯

時間:?——260

籍貫:豫州穎川許昌(今河南許昌)

官職:鎮軍將軍

諡號:穆侯

家庭成員:父:陳群,子:陳恂

曆史年表:

青龍年間(233-237年)擔任散騎侍郎,在正始年間(240-249年)轉任遊擊將軍,後來出任並州刺史,加振威將軍,持節,成為護匈奴中郎將,主管並州事務。陳泰很注意對當地少數民族采取懷柔政策,有很高的威信。當時,京城的權貴托他在邊地購買奴婢,並送來寶貨。陳泰將所送之禮皆掛在牆上,從不打開。後來,陳泰被調回京城任尚書,將權貴所送之禮全部退還。

[249年],司馬懿趁曹爽等奉齊王曹芳去洛陽南郊謁陵之際,發動政變,率軍切斷歸路。司馬懿派人送書給曹爽要其交權,曹爽等仍猶豫不決。陳泰與侍中許允一道上前勸說曹爽,使其接受了交權條件。同年,陳泰調任雍州刺史,加奮武將軍。蜀將薑維進攻雍州,依傍曲山築兩城,派牙門將句安、李歆等人駐守,並聯合羌胡人進攻附近各郡。征西將軍郭淮與陳泰統兵抵禦,根據陳泰的建議成功擊退薑維,並俘虜句安、李歆等人。其後幾年,陳泰協助郭淮多次擊退薑維的進攻。

[255年],郭淮去世,朝廷即任命陳泰為征西將軍,假節都督雍、涼二州的軍事。

同年,雍州刺史王經對陳泰報告,蜀將薑維、夏侯霸等率軍分三路向祁山、石營、金城攻來,要求分兵迎擊。陳泰認為蜀軍不會分數路而來,要其堅守狄道,待他率主力自陳倉到達後夾擊蜀軍。薑維到達枹罕後,果然向狄道進軍。王經不等陳泰軍至即擅自出擊。陳泰聞訊後,料到會有變故,即遣大軍前往支援。果然,王經先後敗於故關、洮西,大部分士兵傷亡或逃亡,僅殘萬人還保狄道。薑維乘勝圍狄道城。陳泰星夜馳報朝廷,同時收編王經的殘部,作好進攻準備。不久,長水校尉鄧艾出任安西將軍,與陳泰並力抗擊蜀軍,太尉司馬孚為後援。鄧艾等人認為蜀軍新勝,士氣正旺,魏軍應據險自保,而陳泰認為蜀軍孤軍深入,糧草不濟,正是進攻的好時機。於是分三路進至隴西,避開蜀軍,出其不意地繞過高城嶺,進至狄道東南山上,燃火擊鼓與城內聯絡,守軍見援軍至,士氣大振。薑維也感震驚,隻好分兵攻陳泰。薑維督軍沿山進攻,陳泰據險而守,擊退蜀軍。陳泰揚言截斷蜀軍退路,蜀軍震恐,撤軍退走鍾堤,狄道之圍遂解。陳泰慰勞將士,加強城防工事,增添防守兵力後,率兵還屯上邽。

[256年],陳泰調回朝廷,任尚書右仆射,負責選舉任命官員。不久,吳將孫峻率軍出淮、泗,擺出欲攻魏的姿態。司馬昭即調陳泰為鎮軍將軍、假節、都督淮北諸軍事,並詔命徐州監軍以下皆受陳泰節製。孫峻退兵後,朝廷又召回陳泰,改任左仆射。

[257年],征東將軍諸葛誕連結東吳,起兵謀叛,拒守揚州。司馬昭親率六軍征討,駐軍丘頭,由陳泰總管行台。得勝回京後陳泰因功食邑增加到2600戶,子弟一人為亭侯,二人為關內侯。

[260年],陳泰病逝,被追贈司空。

曆史評價:

陳壽:泰弘濟簡至,允克堂構矣。

武陔:泰明統簡至,立功立事。

人物之陳矯

字:季弼

籍貫:廣陵東陽

官職:司徒

諡號:貞侯

家庭成員:子:陳本

曆史年表:

避亂江東及東城,辭孫策、袁術之命,還本郡。太守陳登請為功曹。

郡為孫權所圍於匡奇,登令矯求救於太祖。矯說太祖曰:“鄙郡雖小,形便之國也,若蒙救援,使為外籓,則吳人剉謀,徐方永安,武聲遠震,仁愛滂流,未從之國,望風景附,崇德養威,此王業也。”太祖奇矯,欲留之。矯辭曰:“本國倒縣,本奔走告急,縱無申胥之效,敢忘弘演之義乎?”太祖乃遣赴救。吳軍既退,登多設間伏,勒兵追奔,大破之。

太祖辟矯為司空掾屬,除相令,征南長史,彭城、樂陵太守,魏郡西部都尉。曲周民父病,以牛禱,縣結正棄市。矯曰:“此孝子也。”表赦之。

遷魏郡太守。時係囚千數,至有曆年,矯以為周有三典之製,漢約三章之法,今惜輕重之理,而忽久係之患,可謂謬矣。悉自覽罪狀,一時論決。大軍東征,入為丞相長史。軍還,複為魏郡,轉西曹屬。

從征漢中,還為尚書。行前未到鄴,太祖崩洛陽,群臣拘常,以為太子即位,當須詔命。矯曰:“王薨於外,天下惶懼。太子宜割哀即位,以係遠近之望。且又愛子在側,彼此生變,則社稷危矣。”即具官備禮,一日皆辦。明旦,以王後令,策太子即位,大赦蕩然。

明帝即位,進爵東鄉侯,邑六百戶。車駕嚐卒至尚書門,矯跪問帝曰:“陛下欲何之?”帝曰:“欲案行文書耳。”矯曰:“此自臣職分,非陛下所宜臨也。若臣不稱其職,則請就黜退。陛下宜還。”帝慚,回車而反。其亮直如此。加侍中光祿大夫,遷司徒。

景初元年薨。

曆史評價:

曹丕:陳季弼臨大節,明略過人,信一時之俊傑也。

陳壽:矯剛斷骨鯁。

人物之和洽

字:陽士

籍貫:汝南西平

官職:太常

諡號:簡侯

家庭成員:子:和禽、和適

曆史評價:

陳壽:和洽清和幹理

人物之徐宣

字:寶堅

籍貫:廣陵海西

官職:侍中光祿大夫

諡號:貞侯

家庭成員:子:徐欽

曆史評價:

曹丕:所謂社稷之臣也。

桓範:尚書徐宣,體忠厚之行,秉直亮之性;清雅特立,不拘世俗;確然難動,有社稷之節。

曹睿:宣體履至實,直內方外,曆在三朝,公亮正色,有讬孤寄命之節,可謂柱石臣也。

陳壽:宣剛斷骨鯁。

人物之衛臻

字:公振

籍貫:陳留襄邑人

官職:司徒

諡號:敬侯

家庭成員:子:衛烈,父:衛茲

曆史評價:

陳壽:臻規鑒清理,鹹不忝厥職雲。

人物之盧毓

字子家

籍貫:涿郡涿

官職:司空

諡號:成侯

家庭成員:父:盧植,子:盧欽、盧珽

曆史評價:

曹睿:侍中毓稟性貞固,心平體正,可謂明試有功,不懈於位者也。

陳壽:毓規鑒清理,鹹不忝厥職雲。

人物之常林

字伯槐

籍貫:河內溫

官職:光祿大夫

諡號:貞侯

家庭成員:子:常時

曆史評價:

《魏略》:林性既清白,當官又嚴。

陳壽:常林素業純固。林能不係心於三司,以大夫告老,美矣哉!

盧毓:貞固純粹,則太常常林。

人物之楊俊

字季才

籍貫:河內獲嘉

官職:中尉

曆史評價:

王象:伏見南陽太守楊俊,秉純粹之茂質,履忠肅之弘量,體仁足以育物,篤實足以動眾,克長後進,惠訓不倦,外寬內直,仁而有斷。自初彈冠,所曆垂化,再守南陽,恩德流著,殊鄰異黨,繈負而至。今境守清靜,無所展其智能,宜還本朝,宣力輦轂,熙帝之載。

陳壽:楊俊人倫行義。

人物之王象

字:羲伯

籍貫:河內獲嘉

官職:散騎常侍

人物傳記:

魏有天下,拜象散騎侍郎,遷為常侍,封列侯。受詔撰皇覽,使象領秘書監。象從延康元年始撰集,數歲成,藏於秘府,合四十餘部,部有數十篇,通合八百餘萬字。車駕南巡,未到宛,有詔百官不得幹豫郡縣。及車駕到,而宛令不解詔旨,閉巿門。帝聞之,忿然曰:“吾是寇邪?”乃收宛令及太守楊俊。詔問尚書:“漢明帝殺幾二千石?”時象見詔文,知俊必不免。乃當帝前叩頭,流血竟麵,請俊減死一等。帝不答,欲釋入禁中。象引帝衣,帝顧謂象曰:“我知楊俊與卿本末耳。今聽卿,是無我也。卿寧無俊邪?無我邪?”象以帝言切,乃縮手。帝遂入,決俊法,然後乃出。象自恨不能濟俊,遂發病死。

曆史評價:

《魏略》:象既*和厚,又文采溫雅,用是京師歸美,稱為儒宗。既為俊所知拔,果有才誌。建安中,與同郡荀緯等俱為魏太子所禮待。及王粲、陳琳、阮瑀、路粹等亡後,新出之中,惟象才最高。

人物之杜襲

字:子緒

籍貫:潁川定陵

官職:太中大夫

諡號:定侯

家庭成員:子:杜會

曆史評價:

陳壽:杜襲溫粹識統。

人物之趙儼

字:伯然

籍貫:潁川陽翟

官職:司空

諡號:穆侯

家庭成員:子:趙亭

曆史評價:

陳壽:趙儼剛毅有度。

人物之裴潛

字:文行

籍貫:河東聞喜

官職:光祿大夫

諡號:貞侯。

家庭成員:子:裴秀

曆史評價:

陳壽:裴潛平恆貞幹,一世之美士也。奏正分職,料簡名實,出事使斷官府者百五十餘條。

人物之韓暨

字:公至

籍貫:南陽堵陽

官職:司徒

諡號:恭侯

家庭成員:子:韓肇

曆史評價:

曹丕:①太中大夫韓暨,澡身浴德,誌節高絜,年逾八十,守道彌固,可謂純篤,老而益劭者也。其以暨為司徒。②故司徒韓暨,積德履行,忠以立朝,至於黃發,直亮不虧。既登三事,望獲毗輔之助,如何奄忽,天命不永!曾參臨沒,易簀以禮;晏嬰尚儉,遣車降製。今司徒知命,遺言恤民,必欲崇約,可謂善始令終者也。其喪禮所設,皆如故事,勿有所闕。特賜溫明秘器,衣一稱,五時朝服,玉具劍佩。

陳壽:韓暨處以靜居行化,出以任職流稱。

盧毓:敦篤至行,則太中大夫韓暨。

人物之崔林

字:德儒

籍貫:清河東武城

官職:司空

諡號:孝侯

家庭成員:子:崔述,從兄:崔琰

曆史評價:

孟康:竊見司隸校尉崔林,稟自然之正性,體高雅之弘量。論其所長以比古人,忠直不回則史魚之儔,清儉守約則季文之匹也。牧守州郡,所在而治,及為外司,萬裏肅齊,誠台輔之妙器,袞職之良才也。

陳壽:林簡樸知能。

盧毓:亮直清方,則司隸校尉崔林。

人物之王觀

字:偉台

籍貫:東郡廩丘

官職:司空

諡號:肅侯

家庭成員:子:王悝

曆史評價:

陳壽:王觀清勁貞白。

人物之孫禮

字:德達

籍貫:涿郡容城

官職:並州刺史

諡號:景侯

曆史評價:

陳壽:孫禮剛斷伉厲。

人物之高柔

字:文惠

籍貫:陳留圉

官職:太尉

諡號:元侯

家庭成員:父:高靖

曆史評價:

陳壽:高柔明於法理。

人物之辛毗

字:佐治

籍貫:穎川陽翟

官職:衛尉

諡號:肅侯

家庭成員:隨兄:辛評,子:辛敞

曆史評價:

辛毗剛亮公直,正諫匪躬,亞乎汲黯之高風焉。

人物之楊阜

字:義山

籍貫:天水冀

官職:少府

曆史評價:

陳壽:楊阜,剛亮公直,正諫匪躬,亞乎汲黯之高風焉。

人物之高堂隆

字:升平

籍貫:泰山平陽

曆史評價:

陳壽:高堂隆學業修明,誌在匡君,因變陳戒,發於懇誠,忠矣哉!及至必改正朔,俾魏祖虞,所謂意過其通者歟!

人物之田豫

字:國讓

時間:171——252(壽82)

籍貫:漁陽雍奴(今河北安次)

官職:太中大夫

家庭成員:子:田彭祖

曆史年表:

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鄢陵侯彰征代郡,以豫為相。軍次易北,虜伏騎擊之,軍人擾亂,莫知所為。豫因地形,回車結圜陳,弓駑持滿於內,疑兵塞其際。胡不能近,散去。追擊,大破之,遂前平代,皆豫策也。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遷南陽太守。先時,郡人侯音反,眾數千人在山中為群盜,大為郡患。前太守收其黨與五百餘人,表奏皆當死。豫悉見諸係囚,慰諭,開其自新之路,一時破械遣之。諸囚皆叩頭,願自效,即相告語,群賊一朝解散,郡內清靜。

▓黃初元年(公元220年),北狄強盛,侵擾邊塞。使豫持節護烏丸校尉。

▓黃初三年(公元223年),比能與東部鮮卑大人素利及步度根三部爭鬥,更相攻擊。田豫和合,使不得相侵。

▓黃初五年(公元225年),比能複擊素利,豫帥輕騎徑進掎其後。比能使別小帥瑣奴拒豫,豫進討,破走之,由是懷貳。

▓太和二年(公元228年),豫遣譯夏舍詣比能女婿鬱築鞬部舍為鞬所殺。其秋,豫將西部鮮卑蒲頭、泄歸泥出塞討鬱築鞬,大破之。還至馬城,比能自將三萬騎圍豫七日。

▓太和三年(公元229年),遷汝南太守,加珍夷將軍。

▓太和六年(公元232年),田豫率眾討吳將周賀於成山,殺賀。

▓青龍二年(公元234年),孫權號十萬眾攻新城,征東將軍滿寵欲率諸軍救之。豫曰:“賊悉眾大舉,非徒投射小利,欲質新城以致大軍耳。宜聽使攻城,挫其銳氣,不當與爭鋒也。城不可拔,眾必罷怠;罷怠然後擊之,可大克也。若賊見計,必不攻城,勢將自走。若便進兵,適人其計。又大軍相向,當使難知,不當使自畫也。”豫輒上狀,天子從之。會賊遁走。後吳複來寇,豫往拒之,賊即退。諸軍夜驚雲:“賊複來!”豫臥不起,令眾‘敢動者斬’。有頃,竟無賊。

▓太和末年(公元237年),公孫淵以遼東叛,帝欲征之而難其人。中領軍楊暨舉豫應選,乃使豫以本官督青州諸軍,假節,往討之。

▓景初末年(公元239年),增邑三百,並前五百戶。

▓正始初年(公元240年),遷使持節護匈中郎將軍,加振威將軍,領並州刺史。外胡聞其威名,相率來獻。州界寧肅,百姓懷之。征為衛尉。

▓嘉平四年(公元252年),年八十二薨。

曆史評價:

陳壽:①豫清儉約素,賞賜皆散之將士。每胡、狄私遺,悉簿藏官,不入家。家常貧匱。雖殊類,鹹高豫節。②田豫居身清白,規略明練。

劉備:恨不與君共成大事也。

人物之牽招

字:子經

籍貫:安平觀津

官職:關內侯

家庭成員:子:牽嘉、牽弘

曆史評價:

陳壽:①招在郡十二年,威風遠振。其治邊之稱,次於田豫,百姓追思之。②牽招秉義壯烈,威績顯著。

人物之郭淮

字:伯濟

時間:?——255

籍貫:太原陽曲

官職:車騎將軍

諡號:貞侯

家庭成員:子:郭統,弟:郭配

曆史年表:

郭淮祖父郭全曾任大司農,父親郭縕曾任雁門太守。建安中期郭淮舉孝廉,為平原府丞。曹丕為五官中郎將時,召郭淮署為門下賊曹,後轉為丞相兵曹議令史。

[215年],郭淮隨曹操征討漢中。曹操回軍後,留夏侯淵守漢中,而郭淮為夏侯淵的司馬。

[218年],劉備進攻漢中。219年1月,劉備在定軍山擊敗並殺死夏侯淵,曹軍大敗,退守陽平關東。郭淮因病,未參加此戰。夏侯淵死後,曹軍無主,三軍慌亂。郭淮和杜襲收斂散卒,推舉張郃為代理主帥,並協助他成功據守漢水,劉備退回。不久,曹操讓張郃假節,以郭淮為張郃司馬。

[220年],曹丕即王位,賜郭淮關內侯,轉為鎮西長史。又行征羌護軍,與護左將軍張郃、冠軍將軍楊秋討山賊鄭甘、盧水叛胡等,皆平之。至此關中平定,百姓得以安居樂業。同年10月,曹丕稱帝,群臣進京祝賀,郭淮因病遲到,但因巧妙的回答未受責罰。曹丕升郭淮為雍州刺史,封射陽亭侯。其後幾年,郭淮多次鎮壓羌族叛亂,威鎮邊疆。

[228年],蜀軍第一次北伐,諸葛亮派馬謖守街亭,高詳守柳城。張郃率軍攻打街亭,而郭淮則率軍攻打柳城,兩處均告勝利。隨後郭淮又在枹罕破羌人唐氾,加建威將軍。

[229年],蜀軍第三次北伐,蜀將陳式進攻武都、陰平二郡。郭淮率兵救援,在建威遭到諸葛亮主力的阻擊,被迫退走。蜀軍遂攻占武都、陰平二郡。

[231年],蜀軍第四次北伐,郭淮奉命隨司馬懿防禦蜀軍。當時隴右缺糧,郭淮招撫羌人,恩威並施,調集糧草,遂解軍糧之急,轉為揚武將軍。

[234年],蜀軍第五次北伐,郭淮隨司馬懿渡渭水據守,先後提出搶占北原,備守陽遂的優秀建議,因此成功防禦蜀軍。

[240年],蜀將薑維出隴西,郭淮成功防守,之後多次平定少數民族叛亂,升為左將軍。後又轉拜前將軍,仍為雍州刺史。

[244年],夏侯玄伐蜀,郭淮為前鋒。郭淮分析形勢不利,及時撤軍,才不至大敗。回軍後,郭淮假節。

[247年],雍、涼等地的羌胡族人背魏降蜀,蜀將薑維率兵出隴右接應。郭淮、夏侯霸與薑維交戰於洮西。薑維遷部分投降的羌胡部落入蜀境,未遷走者皆為魏軍擊平。其後,郭淮多次防禦蜀軍的北伐活動。

[249年],郭淮升為征西將軍,都督雍、涼兩州軍事。同年,在與蜀軍交戰中擊敗廖化,俘虜蜀將句安。

[250年],郭淮因前功升為車騎將軍,儀同三司,持節、都督如故,並進封陽曲侯,食邑共2780戶,分出300戶,封其一子亭侯。

[255年],郭淮去世。

曆史評價:

曹睿:昔漢川之役,幾至傾覆。淮臨危濟難,功書王府。在關右三十餘年,外征寇虜,內綏民夷。比歲以來,摧破廖化,禽虜句安,功績顯著,朕甚嘉之。

陳壽:郭淮方策精詳,垂問秦、雍。

人物之徐邈

字:景山

時間:172——249

籍貫:燕國薊

官職:司空

諡號:穆侯

家庭成員:子:徐武

曆史評價:

曹睿:顯賢表德,聖王所重;舉善而教,仲尼所美。故司空徐邈服職前朝,曆事四世,出統戎馬,入讚庶政,忠清在公,憂國忘私,不營產業,身沒之後,家無餘財,朕甚嘉之。

盧欽:①徐公誌高行絜,才博氣猛。其施之也,高而不狷,絜而不介,博而守約,猛而能寬。聖人以清為難,而徐公之所易也。②徐公雅尚自若,不與俗同,故前日之通,乃今日之介也。是世人之無常,而徐公之有常也。

陳壽:徐邈清尚弘通,可謂國之良臣,時之彥士矣。

人物之胡質

字:文德

籍貫:楚國壽春

官職:陽陵亭侯

諡號:貞侯

家庭成員:父:胡敏,子:胡威、胡羆

曆史評價:

蔣濟:質,規模大略不及於父,至於精良綜事過之。

陳壽:①性沉實內察,不以其節檢物,所在見思。②胡質素業貞粹,掌統方任,垂稱著績。可謂國之良臣,時之彥士矣。

人物之王昶

字:文舒

時間:?——259

籍貫:太原晉陽

官職:司空

諡號:穆侯

家庭成員:子:王渾

曆史評價:

陳壽:王昶開濟識度,掌統方任,垂稱著績。可謂國之良臣,時之彥士矣。

杜恕:王昶,信有兼才,高官重任,不但三州。

人物之王基

字:伯輿

時間:190——261(壽72)

籍貫:青州東萊曲城(今山東招遠)

官職:征南將軍

諡號:景侯

家庭成員:子:王徽

人物傳記:

王基是魏國後期的奇才之一。軍事上王基最擅長的就是對戰局的準確分析,甚至出現過因為反複請戰以至對上抗命違詔,對下力排眾議的奇事。同時王基非常善於用兵,曾以奇兵奪取孫吳糧倉,俘獲大量敵軍及軍事物資,也曾協同領兵粉碎毌丘儉、諸葛誕的叛亂。內政上,王基具有優秀治理能力,青州刺史王淩因為有王基的幫助得以收到青州人士的稱讚,以致發生王淩堅決不把王基放回中央的怪事。王基治理的州郡號稱“為政清嚴有威惠,明設防備”,以至“敵不敢犯”。王基治理的江夏,號稱“明製度,整軍農,兼脩學校,南方稱之”。學術上,王基深通鄭玄之學,並敢於與當時以經學知識豐富著稱的王肅辯論。王基又是一位孝子,自小與叔父相依為命,而以孝順著稱,在其功成名就後,還特意分出自己的封邑給自己的堂兄弟以報答叔父的養育之恩。王基還是一位正直清廉的臣子,他長期擔任要職卻治身清素、不營私產,死後家無私財。他在目睹魏明帝大興土木後敢於上疏直諫。而他的上級曹爽專製導致國內風化大壞,王基也敢於不畏強權撰寫《時要論》加以譏諷。綜上所述,王基是一位內外兼修、德才兼備的三國人物。

曆史評價:

司馬炎:故司空王基既著德立勳,又治身清素,不營產業,久在重任,家無私積,可謂身沒行顯,足用勵俗者也。

陳壽:王基學行堅白,掌統方任,垂稱著績。可謂國之良臣,時之彥士矣。

王朗:基宿衛之臣,秘閣之吏。

司馬昭:①將軍深算利害,獨秉固誌,上違詔命,下拒眾議,終至製敵禽賊,雖古人所述,不是過也。②基確然共盡理實,誠感忠愛,每見規示。

人物之王淩

字:彥雲

籍貫:太原祁

官職:車騎將軍

家庭成員:叔父:王允

曆史評價:

陳壽:王淩風節格尚,以顯名,致茲榮任,而心大誌迂,不慮禍難,變如發機,宗族塗地,豈不謬惑邪!

人物之毋丘儉

字:仲恭

籍貫:河東聞喜

官職:鎮南將軍

家庭成員:父:毋丘興,子:毋丘甸,弟:毋丘秀

曆史評價:

陳壽:毋丘儉才識拔幹,以顯名,致茲榮任,而皆心大誌迂,不慮禍難,變如發機,宗族塗地,豈不謬惑邪!

人物之諸葛誕

字:公休

時間:206——258

籍貫:豫州琅邪陽都(今山東臨沂)

官職:大司徒

家庭成員:子:諸葛靚

曆史年表:

▓正始元年【公元240年】,夏侯玄等並在職。複以誕為禦史中丞尚書,出為揚州刺史,加昭武將軍。

▓嘉平三年【公元251年】,王淩之陰謀也,太傅司馬宣王潛軍東伐,以誕為鎮東將軍、假節都督揚州諸軍事,封山陽亭侯。

▓嘉平四年【公元252年】,諸葛恪興東關,遣誕督諸軍討之,與戰,不利。還,徙為鎮南將軍。

▓正元二年【公元255年】,毌丘儉、文欽反,遣使詣誕,招呼豫州士民。誕斬其使,露布天下,令知儉、欽凶逆。大將軍司馬景王東征,使誕督豫州諸軍,渡安風津向壽春。儉、欽之破也,誕先至壽春。壽春中十餘萬口,聞儉、欽敗,恐誅,悉破城門出,流迸山澤,或散走入吳。以誕久在淮南,乃複以為鎮東大將軍、儀同三司、都督揚州。

▓正元二年【公元255年】,吳大將孫峻、呂據、留讚等聞淮南亂,會文欽往,乃帥眾將欽徑至壽春;時誕諸軍已至,城不可攻,乃走。誕遣將軍蔣班追擊之,斬讚,傳首,收其印節。進封高平侯,邑三千五百戶,轉為征東大將軍。

▓甘露元年【公元256年】,冬,吳賊欲向徐堨,計誕所督兵馬足以待之,而複請十萬眾守壽春,又求臨淮築城以備寇,內欲保有淮南。朝廷微知誕有自疑心,以誕舊臣,欲入度之。

▓甘露二年【公元257年】,司馬昭既秉朝政,長史賈充以為宜遣參佐慰勞四征,於是遣充至壽春。充還啟司馬昭:“誕再在揚州,有威名,民望所歸。今徵,必不來,禍小事淺;不徵,事遲禍大。”乃以為司空。書至,誕曰:“我作公當在王文舒後,今便為司空!不遣使者,健步齎書,使以兵付樂綝,此必綝所為。”乃將左右數百人至揚州,揚州人欲閉門,誕叱曰:“卿非我故吏邪!”徑入,綝逃上樓,就斬之。魏末傳曰:賈充與誕相見,談說時事,因謂誕曰:“洛中諸賢,皆原禪代,君所知也。君以為雲何?”誕厲色曰:“卿非賈豫州子?世受魏恩,如何負國,欲以魏室輸人乎?非吾所忍聞。若洛中有難,吾當死之。”充默然。誕既被徵,請諸牙門置酒飲宴,呼牙門從兵,皆賜酒令醉,謂眾人曰:“前作千人鎧仗始成,欲以擊賊,今當還洛,不複得用,欲蹔出,將見人遊戲,須臾還耳;諸君且止。”乃嚴鼓將士七百人出。樂綝聞之,閉州門。誕曆南門宣言曰:“當還洛邑,蹔出遊戲,揚州何為閉門見備?”前至東門,東門複閉,乃使兵緣城攻門,州人悉走,因風放火,焚其府庫,遂殺綝。誕表曰:“臣受國重任,統兵在東。揚州刺史樂綝專詐,說臣與吳交通,又言被詔當代臣位,無狀日久。臣奉國命,以死自立,終無異端。忿綝不忠,輒將步騎七百人,以今月六日討綝,即日斬首,函頭驛馬傳送。若聖朝明臣,臣即魏臣;不明臣,臣即吳臣。不勝發憤有日,謹拜表陳愚,悲感泣血,哽咽斷絕,不知所如,乞朝廷察臣至誠。”斂淮南及淮北郡縣屯田口十餘萬官兵,揚州新附勝兵者四五萬人,聚穀足一年食,閉城自守。遣長史吳綱將小子靚至吳請救。吳遣將全懌、全端、唐谘、王祚等,率三萬眾,密與文欽俱來應誕。以誕為左都護、假節、大司徒、驃騎將軍、青州牧、壽春侯。是時鎮南將軍王基始至,督諸軍圍壽春,未合。谘、欽等從城東北,因山乘險,得將其眾突入城。

▓甘露二年【公元257年】,六月,車駕東征,至項。大將軍司馬昭督中外諸軍二十六萬眾,臨淮討之。大將軍屯丘頭。使基及安東將軍陳騫等四麵合圍,表裏再重,塹壘甚峻。吳將朱異再以大眾來迎誕等,敗走。城中食轉少,外救不至,眾無所恃。將軍蔣班、焦彝言於諸葛誕曰:“朱異等以大眾來而不能進,孫綝殺異而歸江東,外以發兵為名,而內實坐須成敗,其歸可見矣。今宜及眾心尚固,士卒思用,並力決死,攻其一麵,雖不能盡克,猶可有全者。”文欽曰:“江東乘戰勝之威久矣,未有難北方者也。況公今舉十餘萬之眾內附,而欽與全端等皆同居死地,父子兄弟盡在江表,就孫綝不欲,主上及其親戚豈肯聽乎?且中國無歲無事,軍民並疲,今守我一年,勢力已因,異圖生心,變故將起,以往準今,可計日而望也。”班、彝固勸之,欽怒,而誕欲殺班。二人懼,且知誕之必敗也,十一月,乃相攜而降。司馬昭乃使反間,以奇變說全懌等,懌等率眾數千人開門來出。城中震懼,不知所為。

▓甘露三年【公元258年】,正月,誕、欽、谘等大為攻具,晝夜五六日攻南圍,欲決圍而出。圍上諸軍,臨高以發石車火箭逆燒破其攻具,弩矢及石雨下,死傷者蔽地,血流盈塹。複還入城,城內食轉竭,降出者數萬口。欽欲盡出北方人,省食,與吳人堅守,誕不聽,由是爭恨。欽素與誕有隙,徒以計合,事急愈相疑。欽見誕計事,誕遂殺欽。欽子鴦及虎將兵在小城中,聞欽死,勒兵馳赴之,眾不為用。鴦、虎單走,逾城出,自歸大將軍。軍吏請誅之,大將軍令曰:“欽之罪不容誅,其子固應當戮,然鴦、虎以窮歸命,且城未拔,殺之是堅其心也。”乃赦鴦、虎,使將兵數百騎馳巡城,呼語城內雲:“文欽之子猶不見殺,其餘何懼?”城內喜且擾,又日饑困,誕、谘等智力窮。大將軍乃自臨圍,四麵進兵,同時鼓譟登城,城內無敢動者。誕窘急,單乘馬,將其麾下突小城門出。大將軍司馬胡奮部兵逆擊,斬誕,傳首,夷三族。誕麾下數百人,坐不降見斬。

曆史評價:

《魏書》:誕賞賜過度。有犯死者,虧製以活之。

習鑿齒:自是天下畏威懷德矣。君子謂司馬大將軍於是役也,可謂能以德攻矣。夫建業者異矣,各有所尚,而不能兼並也。故窮武之雄斃於不仁,存義之國喪於懦退,今一征而禽三叛,大虜吳眾,席卷淮浦,俘馘十萬,可謂壯矣。而未及安坐,喪王基之功,種惠吳人,結異類之情,鴦葬欽,忘疇昔之隙,不咎誕眾,使揚士懷愧,功高而人樂其成,業廣而敵懷其德,武昭既敷,文算又洽,推此道也,天下其孰能當之哉?

陳壽:諸葛誕嚴毅威重,以顯名,致茲榮任,而皆心大誌迂,不慮禍難,變如發機,宗族塗地,豈不謬惑邪!

人物之秦朗

字:元明(小字阿穌)

籍貫:新興

官職:驍騎將軍

家庭成員:父:秦宜祿,母:杜,子:秦秀

人物傳記:

宜祿,為呂布使詣袁術,術妻以漢宗室女。其前妻杜氏留下邳。布之被圍,關羽屢請於太祖,求以杜氏為妻,太祖疑其有色,及城陷,太祖見之,乃自納之。宜祿歸降,以為銍長。及劉備走小沛,張飛隨之,過謂宜祿曰:“人取汝妻,而為之長,乃蚩蚩若是邪!隨我去乎?”宜祿從之數裏,悔欲還,飛殺之。朗隨母氏畜於公宮,太祖甚愛之,每坐席,謂賓客曰:“世有人愛假子如孤者乎?”魏略曰:朗遊遨諸侯間,曆武、文之世而無尤也。及明帝即位,授以內官,為驍騎將軍、給事中,每車駕出入,朗常隨從。時明帝喜發舉,數有以輕微而致大辟者,朗終不能有所諫止,又未嚐進一善人,帝亦以是親愛;每顧問之,多呼其小字阿穌,數加賞賜,為起大第於京城中。

曆史評價:

《魏氏春秋》:四方雖知朗無能為益,猶以附近至尊,多賂遺之。

人物之孔桂

字:叔林

籍貫:天水

官職:駙馬都尉

人物傳記:

建安初,數為將軍楊秋使詣太祖,太祖表拜騎都尉。太祖愛之,每在左右,出入隨從。桂察太祖意,喜樂之時,因言次曲有所陳,事多見從,數得賞賜,人多餽遺,桂由此侯服玉食。太祖既愛桂,五官將及諸侯亦皆親之。其後桂見太祖久不立太子,而有意於臨菑侯,因更親附臨菑侯而簡於五官將,將甚銜之。及太祖薨,文帝即王位,未及致其罪。黃初元年,隨例轉拜駙馬都尉。而桂私受西域貨賂,許為人事。事發,有詔收問,遂殺之。

曆史評價

《魏氏春秋》:桂性便辟,曉博弈、蹹鞠。

魚豢:為上者不虛授,處下者不虛受,然後外無伐檀之歎,內無屍素之刺,雍熙之美著,太平之律顯矣。而佞倖之徒,但姑息人主,至乃無德而榮,無功而祿,如是焉得不使中正日朘,傾邪滋多乎!以武皇帝之慎賞,明皇帝之持法,而猶有若此等人,而況下斯者乎?

人物之郝昭

字:伯道

時間:176——229(壽54)

籍貫:並州太原(今太原市西南)

官職:雜號將軍

人物傳記:

先是,使將軍郝昭築陳倉城;會亮至,圍昭,不能拔。少入軍為部曲督,數有戰功,為雜號將軍,遂鎮守河西十餘年,民夷畏服。亮圍陳倉,使昭鄉人靳詳於城外遙說之,昭於樓上應詳曰:“魏家科法,卿所練也;我之為人,卿所知也。我受國恩多而門戶重,卿無可言者,但有必死耳。卿還謝諸葛,便可攻也。”詳以昭語告亮,亮又使詳重說昭,言人兵不敵,無為空自破滅。昭謂詳曰:“前言已定矣。我識卿耳,箭不識也。”詳乃去。亮自以有眾數萬,而昭兵才千餘人,又度東救未能便到,乃進兵攻昭,起雲梯衝車以臨城。昭於是以火箭逆射其雲梯,梯然,梯上人皆燒死。昭又以繩連石磨壓其衝車,衝車折。亮乃更為井闌百尺以射城中,以土丸填塹,欲直攀城,昭又於內築重牆。亮又為地突,欲踴出於城裏,昭又於城內穿地橫截之。晝夜相攻拒二十餘日,亮無計,救至,引退。詔嘉昭善守,賜爵列侯。及還,帝引見慰勞之,仍欲大用之。會病亡,遺令戒其子凱曰:“吾為將,知將不可為也。吾數發塚,取其木以為攻戰具,又知厚葬無益於死者也。汝必斂以時服。且人生有處所耳,死複何在耶?今去本墓遠,東西南北,在汝而已。”

曆史評價:

曹睿:“卿鄉裏乃有爾曹快人,為將灼如此,朕複何憂乎?”

《魏略》:昭為人雄壯。

人物之鄧艾

字:士載

時間:197——263

籍貫:荊州義陽棘陽(今河南信陽)

官職:太尉

諡號:壯侯

家庭成員:子:鄧忠

曆史年表: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隨母至穎川。讀故太丘長陳寔碑文,言“文為世範,行為士則”,艾遂自名範,字士則。後宗族有與同者,故改焉。

▓正始二年(公元241年),開廣漕渠,每東南有事,大軍興眾,泛舟而下,達於江、淮,資食有儲而無水害,艾所建也。出參征西軍事

▓嘉平元年(公元249年),與征西將軍郭淮拒蜀偏將軍薑維。得以不敗。賜爵關內侯,加討寇將軍,後遷城陽太守。

▓正元元年(公元254年),高貴鄉公即尊位,進封方城亭侯。

▓正元二年(公元255年),毋丘儉作亂,艾兼道進軍,先趣樂嘉城,作浮橋。文欽以後大軍破敗於城下,艾追之至丘頭。欽奔吳。吳大將軍孫峻等號十萬眾,將渡江,鎮東將軍諸葛誕遣艾據肥陽,艾以與賊勢相遠,非要害之地,輒移屯附亭,遣泰山太守諸葛緒等於黎漿拒戰,遂走之。其年征拜長水校尉。以破欽等功,進封方城鄉侯,行安西將軍。

▓甘露元年(公元256年),艾與維戰於段穀,破之。以艾為鎮西將軍、都督隴右諸軍事,進封鄧侯,分五百戶封子忠為亭侯。

▓甘露二年(公元257年),拒薑維於長城,維退還。遷征西將軍,前後增邑凡六千六百戶。

▓景元三年(公元262年),又克維於侯和,維卻保遝中。

▓景元四年秋(公元263年),艾險渡陰平,入成都,降劉禪,滅蜀。以艾為大尉,增邑二萬戶,封子二人亭侯,各食邑幹戶。

▓景元四年末(公元263年),艾薨。

曆史評價:

鄧艾:①薑維自一時雄兒也,與某相值,故窮耳。②諸君賴遭某,故得有今日耳。若遇吳漢之徒,已殄滅矣。③艾忠臣也,一至此乎!白起之酷,複見於今日矣。④艾雖無古人之節,終不自嫌以損於國也。

陳壽:鄧艾矯然強壯,立功立事,然暗於防患,咎敗旋至。

曹髦:艾曜威奮武,深入虜庭,斬將搴旗,梟其鯨鯢,使僭號之主,稽首係頸,曆世逋誅,一朝而平。兵不逾時,戰不終日,雲徹席卷,蕩定巴蜀。雖白起破強楚,韓信克勁趙,吳漢禽子陽,亞夫滅七國,計功論美,不足比勳也。

段灼:艾心懷至忠而荷反逆之名,平定巴蜀而受夷滅之誅,臣竊悼之。惜哉,言艾之反也!艾性剛急,輕犯雅俗,不能協同朋類,故莫肯理之。臣敢言艾不反之狀。昔薑維有斷隴右之誌,艾脩治備守,積穀強兵。值歲凶旱,艾為區種,身被烏衣,手執耒耜,以率將士。上下相感,莫不盡力。艾持節守邊,所統萬數,而不難仆虜之勞,士民之役,非執節忠勤,孰能若此?故落門、段穀之戰,以少擊多,摧破強賊。先帝知其可任,委艾廟勝,授以長策。艾受命忘身,束馬縣車,自投死地,勇氣陵雲,士眾乘勢,使劉禪君臣麵縛,叉手屈膝。艾功名以成,當書之竹帛,傳祚萬世。七十老公,反欲何求!艾誠恃養育之恩,心不自疑,矯命承製,權安社稷;雖違常科,有合古義,原心定罪,本在可論。鍾會忌艾威名,構成其事。忠而受誅,信而見疑,頭縣馬巿,諸子並斬,見之者垂泣,聞之者歎息。陛下龍興,闡弘大度,釋諸嫌忌,受誅之家,不拘敘用。昔秦民憐白起之無罪,吳人傷子胥之冤酷,皆為立祠。今天下民人為艾悼心痛恨,亦猶是也。臣以為艾身首分離,捐棄草土,宜收屍喪,還其田宅。以平蜀之功,紹封其孫,使闔棺定諡,死無餘恨。赦冤魂於黃泉,收信義於後世,葬一人而天下慕其行,埋一魂而天下歸其義,所為者寡而悅者眾矣。

曹奐:艾有功勳,受罪不逃刑,而子孫為民隸,朕常湣之。

人物之鍾會

字:士季

時間:225——264(壽40)

籍貫:豫州潁川郡長社縣(今河南省長葛市)

l官職:司徒

家庭成員:父:鍾繇,兄:鍾毓

人物傳記:

鍾會自幼才華橫溢,上至皇帝、下至群臣都對他非常賞識。在征討毌丘儉、諸葛誕其間,鍾會屢出奇謀。被人比作西漢謀士張良,又曾為司馬昭獻策阻止了曹髦的奪權企圖,鍾會得以成為司馬氏的親信。景元年間,鍾會獨力支持司馬昭的伐蜀計劃,從而發動伐蜀之戰。滅蜀後,鍾會大力結交西蜀名士,打擊鄧艾等人,打算自立政權,但由於手下官兵不支持鍾會的行動而發動兵變,鍾會與薑維等人皆死於兵亂之中。

曆史評價:

蔣濟:非常人也。

陳壽:①少敏惠夙成。及壯,有才數技藝,而博學精練名理,以夜續晝,由是獲聲譽。②會精練策數,鹹以顯名,致茲榮任,而皆心大誌迂,不慮禍難,變如發機,宗族塗地,豈不謬惑邪!③時人謂之子房。④會嚐論易無互體、才性同異。

辛憲英:會在事縱恣,非特久處下之道。

曹髦:會典綜軍事,參同計策,料敵製勝,有謀謨之勳,而推寵固讓,辭指款實,前後累重,誌不可奪。

司馬師:此真王佐材也。

裴楷:鍾會“如觀武庫森森,但見矛戟在前”

虞鬆:此真王佐材也。

夏侯霸:有鍾士季,其人管朝政,吳、蜀之憂也。然非非常之人亦不能用也。

人物之王弼

字:輔嗣

籍貫:山陽

官職:尚書郎

家庭成員:兄:王宏,父:王業

人物傳記:

弼幼而察慧,年十餘,好老氏,通辯能言。時裴徽為吏部郎,弼未弱冠,往造焉。徽一見而異之,問弼曰:“夫無者誠萬物之所資也,然聖人莫肯致言,而老子申之無已者何?”弼曰:“聖人體無,無又不可以訓,故不說也。老子是有者也,故恆言無所不足。”尋亦為傅嘏所知。於時何晏為吏部尚書,甚奇弼,歎之曰:“仲尼稱後生可畏,若斯人者,可與言天人之際乎!”正始中,黃門侍郎累缺。晏既用賈充、裴秀、硃整,又議用弼。時丁謐與晏爭衡,致高邑王黎於曹爽,爽用黎。於是以弼補台郎。初除,覲爽,請間,爽為屏左右,而弼與論道,移時無所他及,爽以此嗤之。時爽專朝政,黨與共相進用,弼通俊不治名高。尋黎無幾時病亡,爽用王沈代黎,弼遂不得在門下,晏為之歎恨。弼在台既淺,事功亦雅非所長,益不留意焉。淮南人劉陶善論縱橫,為當時所推。每與弼語,常屈弼。弼天才卓出,當其所得,莫能奪也。弼與鍾會善,會論議以校練為家,然每服弼之高致。何晏以為聖人無喜怒哀樂,其論甚精,鍾會等述之。弼與不同,以為聖人茂於人者神明也,同於人者五情也,神明茂故能體衝和以通無,五情同故不能無哀樂以應物,然則聖人之情,應物而無累於物者也。今以其無累,便謂不複應物,失之多矣。弼注易,潁川人荀融難弼大衍義。弼答其意,白書以戲之曰:“夫明足以尋極幽微,而不能去自然之性。顏子之量,孔父之所預在,然遇之不能無樂,喪之不能無哀。又常狹斯人,以為未能以情從理者也,而今乃知自然之不可革。足下之量,雖已定乎胸懷之內,然而隔逾旬朔,何其相思之多乎?故知尼父之於顏子,可以無大過矣。”弼注老子,為之指略,致有理統。著道略論,注易,往往有高麗言。太原王濟好談,病老、莊,常雲:“見弼易注,所悟者多。”然弼為人淺而不識物情,初與王黎、荀融善,黎奪其黃門郎,於是恨黎,與融亦不終。正始十年,曹爽廢,以公事免。其秋遇癘疾亡,時年二十四,無子絕嗣。

曆史評價:

陳壽:①弼好論儒道,辭才逸辯②性和理,樂遊宴,解音律,善投壺。其論道傅會文辭,不如何晏,自然有所拔得,多晏也,頗以所長笑人,故時為士君子所疾。

人物之司馬懿

字:仲達

時間:179——251(壽73)

容貌:狼顧鷹視

官職:太傅

諡號:宣皇帝

家庭成員:父:司馬防,兄:司馬郎,子:司馬昭、司馬師

人物傳記:

司馬懿世家豪族出身,早年在郡中作小吏,後被曹操辟為為文學掾。曹操稱魏王後,司馬懿為太子中庶子,佐助曹丕,與陳群等同列“四友”,是曹丕智囊團的主要人物。曹丕代漢後,司馬懿節節高升,開始掌握重權。曹睿繼位後,司馬懿坐鎮宛城,督荊豫二州軍事,主持荊州對吳攻戰,後接替曹真總管對蜀防禦工作,數次成功防禦諸葛亮北伐。曹芳繼位後,司馬懿、曹爽共同輔政。司馬懿受曹爽排擠,後發動政變誅殺曹爽一族,自此掌握魏國大權。司馬懿病逝後,魏國政權仍由其兒子把持,多年後導致晉朝代魏的發生。司馬懿被後代追封為晉朝皇帝。

曆史評價:

房玄齡:①少有奇節,聰明多大略,博學洽聞,伏膺儒教。漢末大亂,常慨然有憂天下心。②帝內忌而外寬,猜忌多權變。③有符於狼顧也。

製曰:夫天地之大,黎元為本。邦國之貴,元首為先。治亂無常,興亡有運。

是故五帝之上,居萬乘以為憂;三王已來,處其憂而為樂。競智力,爭利害,大小相吞,強弱相襲。逮乎魏室,三方鼎峙,幹戈不息,氛霧交飛。宣皇以天挺之姿,應期佐命,文以纘治,武以棱威。用人如在己,求賢若不及;情深阻而莫測,性寬綽而能容,和光同塵,與時舒卷,戢鱗潛翼,思屬風雲。飾忠於已詐之心,延安於將危之命。觀其雄略內斷,英猷外決,殄公孫於百日,擒孟達於盈旬,自以兵動若神,謀無再計矣。既而擁眾西舉,與諸葛相持。抑其甲兵,本無鬥誌,遺其巾幗,方發憤心。杖節當門,雄圖頓屈,請戰千裏,詐欲示威。且秦蜀之人,勇懦非敵,夷險之路,勞逸不同,以此爭功,其利可見。而返閉軍固壘,莫敢爭鋒,生怯實而未前,死疑虛而猶遁,良將之道,失在斯乎!文帝之世,輔翼權重,許昌同蕭何之委,崇華甚霍光之寄。當謂竭誠盡節,伊傅可齊。及明帝將終,棟梁是屬,受遺二主,佐命三朝,既承忍死之托,曾無殉生之報。天子在外,內起甲兵,陵土未乾,遽相誅戮,貞臣之體,寧若此乎!盡善之方,以斯為惑。夫征討之策,豈東智而西愚?輔佐之心,何前忠而後亂?故晉明掩麵,恥欺偽以成功;石勒肆言,笑奸回以定業。古人有雲:“積善三年,知之者少,為惡一日,聞於天下。”可不謂然乎!雖自隱過當年,而終見嗤後代。亦猶竊鍾掩耳,以眾人為不聞;銳意盜金,謂市中為莫睹。故知貪於近者則遺遠,溺於利者則傷名;若不損己以益人,則當禍人而福己。順理而舉易為力,背時而動難為功。況以未成之晉基,逼有餘之魏祚?雖複道格區宇,德被蒼生,而天未啟時,寶位猶阻,非可以智競,不可以力爭,雖則慶流後昆,而身終於北麵矣。

崔琰:君弟聰亮明允,剛斷英特,非子所及也。

孫權:司馬公善用兵,變化若神。

曹操: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汝家事。

楊俊:此非常之人也。

文欽:故相國懿,匡輔魏室,曆事忠貞,故烈祖明皇帝授以寄讬之任。懿戮力盡節,以寧華夏。[/size][/col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