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雪馨一開始也接受不了舞女的開放,可後來她發現很多洋人都在跳舞,而且衣著暴露,但衣服特別的好看。
陳蘭芳對沈雪馨說:“要不,你上去演奏一曲?”
沈雪馨驚訝道:“我?”
陳蘭芳說:“對啊!”
沈雪馨看了一眼悅兒,說:“這都是些西洋樂器,我可玩不了。”
陳蘭芳笑著說:“別忘了,咱舞廳之前可是戲館啊,曾經的老玩意都在。”
沈雪馨鼓了鼓勇氣說:“那讓夥計給我拿琵琶來吧。”
夥計很快把琵琶拿了上來,沈雪馨上了台。有些洋人目瞪口呆地看著沈雪馨,見沒什麽動靜,都開始找地方做,喝起了酒。
沈雪馨不急不慢地調了會音,然後彈了一首《春江花月夜》。舞廳漸漸地靜了下來,都在全神貫注地聽沈雪馨彈奏。
一曲作罷,全場響起了掌聲。她的演出更引起了高曉濤的注意,自打戲館改成了舞廳,高曉濤就經常出入舞廳,見到沈雪馨彈琵琶也是異常的驚訝,他完全沒有想到,曾經溫文爾雅的繡娘,能彈出這麽好的一曲子。
沈雪馨也走下台去,和陳蘭芳對麵而坐,說:“手生了。”
陳蘭芳說:“彈的不錯。”
沈雪馨喝了一口清酒,說:“我有個事,想……”
話還沒說完,就有幾個人來敬沈雪馨酒。他們也被剛才的演出折服了。沈雪馨反而有些不好意思,但她注意到了一個女人身上穿的旗袍,是紮染製品。紮染有著悠久曆史。起源於黃河流域。起源於何時尚無定論。現存最早的紮染製品,是出於西部地區。據記載,早在東晉,紮結防染的絞纈綢已經有大批生產。公元408年東晉時期的作品,紮染這種工藝早在東晉時期就已經成熟了。當時絞纈產品,有較簡單的小簇花樣,如蝴蝶、臘梅、海棠等;也有整幅圖案花樣,如白色小圓點的“魚子纈”,圓點稍大的“瑪瑙纈”,紫地白花斑酷似梅花鹿的“鹿胎纈”等。
紮染已有數千年曆史,這支古代染纈中的奇葩,一直以自己獨特而奇妙的美姿根深蒂固生長在人民中間,點綴、美化人民的生活。紮染獨特的手工紮結,染色形成的痕跡美。自然過度的色暈美,是紮染的獨特所在,也由此使紮染具有跨世紀的旺盛藝術生命力。樸實無華,天然成趣的紮染這支古老的染纈奇葩,必將在中原大地重放光彩,更加絢麗。
紮染顯示出濃鬱的民間藝術風格,1000多種紋樣是千百年來曆史文化的縮影,折射了人民的民情風俗與審美情感,與各種工藝手段一起構成富有魅力的織染文化。
唐代紮染發展到鼎盛時期,貴族穿絞纈的服飾成為時尚。北宋時期因紮染製作複雜,耗費大量人工,朝廷曾一度明令禁止,從而導致紮染工藝衰落,以至消失。但西南邊陲的少數民族仍保留這一古老的技藝。除Z國外,Y國、J國、T國等國也有紮染手工藝。
浸染的染料為點蒼山上天然生長的蓼藍、板藍根、艾蒿以及核桃皮、黃梨皮等植物的藍靛溶液。以上天然植物原料按一定的比例配方,用蒼山的山泉水浸泡,待其色素充分溶解後便成為藍靛冷溶液備用。浸染采用手工反複浸染冷加工工藝。首先,將紮花完畢的布匹用清潔的泉水反複浸漂後,浸入染缸。又根據對花色、圖樣明暗的藝術需要,進行不同層次的多次浸染。經反複多次浸染後,取出漂洗、晾幹,拆去纈結、整合熨平,便成為各具花色的紮染布了。
布帛上被縫綴的部分以及因縫綴而折疊的部分,在浸染中染料無法滲入染色,它與染了色的部分形成反差,根據縫綴者構思的花紋圖樣便完全顯現了出來;又因在縫綴時針腳不一、染料浸染次數和染料的濃度不完全相同,縫紮花紋圖案的邊緣部分受到藍靛溶液的浸潤程度不一,圖案便產生了自然暈紋、洇浸、潑濺、滲透、淡入或淡出的藝術效果,使整幅紮染布帛的圖像色調呈現出青靛閃翠的印象派風格,藝術畫麵有若國畫潑墨大寫意般藝術效果,意境若隱若現、如夢如幻,給人們留下了巨大的藝術想象空間。
沈雪馨趕緊和前來敬酒的幾個人喝了酒。
陳蘭芳說:“估計你要一曲成名了。”
沈雪馨見敬酒的人走了,便說:“我是想說能不能讓舞廳的舞女穿上玉春坊刺繡的服飾。”
陳蘭芳有些疑問。
沈雪馨解釋道:“現在繡坊不景氣,而這些舞娘穿的服飾,基本上人們都會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