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七章 善後的麻煩

由於空降旅攜帶了一部遠距離電台,所以在得知空降旅與新四軍軍部已聯係上之後,謝昌雲便發了一封電報,讓空降旅轉交給項英、葉挺和新四軍政治部主任袁國平。

袁國平在長征時先任三軍團政治部主任,後來代理過一段時間一方麵軍政治部主任,那時正值一方麵軍剛翻過雪山、謝昌雲卸任先遣隊指揮員職務在總部無事可做,所以兩個人之間雖然沒有過多交往,但也不算陌生。

謝昌雲在電報中告訴項英等,由於國民黨方麵的嚴密布置,目前新四軍軍部已無成建製突圍出去的可能,為了保存基本力量和避免更多犧牲,下一步皖南的新四軍人員可能會由第四戰區接管,並移駐四戰區的防區。如果國共雙方最後確認了這一方案,他將收繳新四軍的大部分武裝,主要是為了防止轉移途中再發生意外,待進入四戰區轄區安頓之後,便可重新進行補充,並且不會打亂部隊建製和幹預部隊管理,保證共產黨所領導的部隊這一基本性質不會改變。希望新四軍領導把這當成是特殊情況下的一次移防,不要因交出了武器和暫時受到監管而產生誤解,並協助四戰區順利完成移防任務。

在與謝昌雲多次交道的過程中,項英知道謝昌雲的性格是說到就會做到,做不到的絕不會空口許諾,所以對謝昌雲電報中所說這些項英還是完全相信的。

而且到了這個時候,項英等新四軍領導人也對謝昌雲之前宣布凍結新四軍經四戰區的物資人員往來的舉動有了一定的理解。

現在看來,謝昌雲那樣做一方麵是對新四軍可能會遇到國民黨的極端行動進行提醒,一方麵也是為這次公開救護行動埋下了伏筆。

可惜包括中央在內的各級領導人都錯誤的估計了形勢,而沒有領會謝昌雲的意圖。

在破例吸收了葉挺列席參加的新四軍軍分會和東南局會議上,項英宣讀了中央和謝昌雲的電報,並在眾人意見趨於一致的基礎上結論道:“大家分頭下去做好部隊的穩定工作,如果中央的決定與謝昌雲電報的內容基本一致,我們就立刻集結部隊向四戰區轉移。”

十一日中午,四戰區的幾十名醫護人員、八十餘輛卡車和救護車經晝夜兼程,於十一日中午趕到了茂林地區,與新四軍醫務人員一起開始了對傷員的進轉運工作。

在重慶,從十日下午到十二日,周恩來連續幾次麵見蔣介石和何應欽等,同時還打電話給第三戰區的顧祝同,並發動了重慶的一些知名人士出麵,要求立刻解除對皖南新四軍的包圍、撤銷對葉挺、項英和袁國平的通緝、允許新四軍通過三戰區防區繼續向長江以北轉移。

可是蔣介石等對中共的要求一概給予了拒絕,並反提出了軍事委員會將宣布新四軍為叛軍、準備撤銷新四軍番號的處置辦法,讓中共予以承認。

眼見這次國民黨態度堅決,在大的方麵一步不讓,周恩來隻得暫時擱置其他問題,把交涉的重點轉到了新四軍的人員去向方麵。

由於蔣介石與謝昌雲事先有了約定,所以國共雙方在這個方麵立刻進入了實質性的談判。

其實在對整個事件的處理上,毛澤東等中共領導人已經想通了並做出了決定。

毛澤東在給周恩來的電報中指出:“我黨與國民黨頑固勢力的鬥爭,最根本的就是堅持我黨的獨立性,國民黨可以作出決定,但我們也可以不承認這些決定。國民黨要宣布新四軍是叛軍,我們就要宣布新四軍是抗戰的隊伍;國民黨要撤銷新四軍,我們就要以江北部隊重新組建新四軍軍部,形成更有利發展的統一領導。談判桌上不能獲得的結果,並不代表在實際鬥爭中不能夠得到。談判時間拖得過久,對我們采取新的方針策略多有不利,所以你們的任務是在完成人員移交的談判之後,盡快將工作重點轉移到在國統區廣泛揭露國民黨破壞團結坑日、壓製抗日力量發展的罪行上來,以為我黨爭取政治上的主動。

這封電報表明,中共已確定重新組建能堅決貫徹中央意圖的新四軍領導機構了。

從這一點來說,不管蔣介石還是謝昌雲,其實都自覺或不自覺的為中共解決了一個幾年懸而未決的大難題,使中共得以輕裝上陣。

在這種情況下,周恩來與何欣怡的談判很快有了最後結果,其所依據的藍本都是謝昌雲和蔣介石所劃定的那些,其中明確了皖南新四軍人員於一月十四日晚二十點由四戰區正式接管,何應欽口頭表示將不追究處葉挺和項英以外其他人的抗命責任。

十四日上午,項英等接到了中共中央的最新指示,要求新四軍軍部接受謝昌雲的直接指揮,以第四戰區皖南縱隊的名義,於十五日淩晨起開始分批向四戰區轉移,不得有任何遲疑和延誤。

而第四戰區已於前一晚接到了軍事委員會對皖南新四軍予以監督放行的命令。

顧祝同由於已經達不到以武力消滅新四軍的目的,又鑒於謝昌雲允諾了三十萬元的補償,於是幹脆就人情做到底,派出了五十台車輛,與四戰區的一百餘輛汽車一起協助新四軍的轉移,以便把新四軍這個雞肋盡快甩出三戰區。

十九日下午,皖南新四軍先頭人員乘火車抵達樟樹,最後一批一千餘人則於二十日晚在江西鷹潭登上了列車。

曆時六天多的轉移行動,第四戰區共從涇縣茂林地區接應出新四軍人員七千四百三十六名,另有二百餘人在轉移途中失蹤,二十五人因傷勢不治而死亡。

二十一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宣布新四軍為叛軍,並於即日起撤銷新四軍的番號,將新四軍軍長葉挺和副軍長項英拘押候審,令原屬新四軍的所有人員一律原地聽候編遣。

而共產黨則於二十二日發表通電,揭露了國民黨的反共陰謀,宣布不承認國民黨的一切反共和破壞團結坑日的決定,並發布了重建新四軍軍部的命令,由陳毅任代理軍長,劉少奇任政治委員。

第四戰區發言人何欣怡也韶關召開了記者招待會,向中外記者介紹了第四戰區製止皖南國共衝突的過程,並再次申明了第四戰區堅決反對一切內戰行為的決心。

在國共雙方激烈的輿論大戰中,謝昌雲於二十二日下午五點在樟樹麵見了葉挺和項英等負責人。

兩個小時前,項英已接到了中共中央關於免除他的中央軍委新四軍軍分會書記、中共東南局書記職務的決定。但由於項英仍是中共政治局委員,而且在新四軍的影響力很大,所以謝昌雲還是把他請來了。

謝昌雲對葉挺和項英等道:“鑒於目前局勢的複雜,葉軍長和項副軍長轉移至另外的地方滯留,對新四軍和東南局的高級幹部,我們將按照中共中央的通知,將你們盡快送往延安或蘇北地區。對其他人員,如有自願離開的,在四戰區內可予以通行,但四戰區之外我們無法保證其安全。所以我的意見是既然來了,就在這裏安心學習訓練一段時間,我們會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將他們逐步交還給中共方麵。留下來的帶隊人員由你們自己決定,由四戰區暫時給予任命,電台也可與外界繼續保持聯係,四戰區除了協助軍事方麵的學習和訓練之外,對其他事務一律不進行幹涉。對以上方案,各位如果有不同意見和不清楚之處,可向中共中央反映或由我進一步解釋。”

項英此刻又回想起了當年在油山與謝昌雲談判時的情景,不由感歎兩者間竟有及其相似之處,於是便道:“我雖然在新四軍問題上已經沒有了表態的權力,但是我還想提問一下,我們留下的部隊的黨的組織任然可以繼續保留嗎?”

謝昌雲笑道:“項英同誌,你們在三戰區都可以做的事,在四戰區當然就更不成問題了。隻不過你們的附屬機構和人員太多,這方麵需要重新整頓一下。你們這含傷員在內的七千多人,最好是編成一個支隊轄幾個步兵團和一個輔助團的編製,以便能夠有針對性的進行管理和訓練。我可以給你們三天的時間對人員進行重新安排,然後再離開部隊。對了,如果除高級幹部之外還有需要帶走的特殊人員,你們也可以提出一個名單,總人數······就限定在一百······一百人以內吧!現在我也不便多放人,等過了這個風聲之後,可以將你們編製以外的營級以上幹部全部送回去。”

謝昌雲話音剛落,袁國平就接著道:“謝參謀長,我們政治部係統有大量的宣傳和文藝人員,其中女同誌很多,如果按你提出的整編方案,這些人很難編入部隊中去,最好能另有一個穩妥的辦法進行安置。”

對袁國平用紅軍時的職務稱呼自己,謝昌雲不但不介意,反而倒有一種親切感,於是便對袁國平道:“袁主任,您是老首長了,對您提出的問題我當然要盡力考慮。不知這方麵的人有多少?”

袁國平道:“有六百多人,其中有近三百女同誌。”

“這麽多?”謝昌雲不由失口叫了出來。

“謝參謀長,司令部和供給部管轄的勤雜人員也不少,要超過一千三百人,裏麵許多是年齡偏大和體弱人員,還有不少是中高級幹部的親屬,長期在你這裏安置也是個問題。”

說話的是新四軍副參謀長周子昆,原是紅五軍團副參謀長,過金沙江時負責五軍團部隊的調度,與渡江司令部參謀長謝昌雲打了一天多的交道。

在這裏都能碰到長征時的兩個熟人,可見謝昌雲與紅軍的淵源之深。

謝昌雲想了一想道:“袁主任、周副參謀長,我對新四軍人員的安排原則是不讓其脫離共產黨組織的領導,以避免這些同誌今後受到各種審查,同時更想為共產黨訓練出一支具有很強戰鬥力的骨幹部隊。可是現在你們人員的結構情況超出了我的預想,看來對這些人員,我們隻能是依照自願的原則遣散一部分、整編一部分,剩下不願走又不能編入部隊的,隻能是在四戰區範圍內給予安置,但一是要能夠自食其力,二是不能有共產黨員在其中。如果你們不同意這樣做,那我就費些事,過幾天就派車派人把他們送到陝北去,不過這要事先獲得延安的允許。才行。”

“這整個就是一個根據地機構的大搬家呀!”

剛才還對自己拿出的方案沾沾自喜的謝昌雲,現在不由對花費了如此大的力氣,竟然救出了一大堆的婦弱老病而感到了懊喪。

謝昌雲還不知道,新四軍的政治和後勤人員已經在十二月份先期轉移到了江北一千多人,否則他更承受不了了。

為此謝昌雲在樟樹又停留了兩天,直到確定了最後的方案才返回了贛州。

在贛州謝昌雲還要處理一件事。因為國民黨已經宣布了撤銷新四軍番號,所以新四軍在國統區的所有機構都不能存在了,謝昌雲必須安撫一下姐姐謝昌敏才行。

在謝昌雲的爭取之下,新四軍贛州辦事處最終被允許改為了八路軍辦事處,但其他的新四軍機構都免不了被取締的結果。

這也算是蔣介石對謝昌雲給予的一點特別照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