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 五四新文化運動(1/3)

五四運動是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發的中國人民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五四運動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結束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起因

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勝國在法國巴黎召開”和平會議”,中國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協約國之一,參加了會議,中國代表在和會上提出廢除外國在中國的勢力範圍、撤退外國在中國的軍隊和取消”二十一條”等正義要求,但巴黎和會不顧中國也是戰勝國之一,拒絕了中國代表提出的要求,竟然決定將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此消息傳到中國後,北京學生群情激憤,學生、工商業者、教育界和許多愛國團體紛紛通電,斥責日本的無禮行徑,並且要求中國政府堅持國家主權。在這種情況下,和會代表提交了關於山東問題的說帖,要求歸還中國在山東的德租界和膠濟鐵路主權,以及要求廢除《二十一條》等不合法條件。但結果,北洋政府屈服於帝國主義的壓力,居然準備在《協約國和參戰各國對德和約》上簽字。最終,英、美、法、日、意等國不顧中國民眾呼聲,在4月30日還是簽訂了《協約國和參戰各國對德和約》,即《凡爾賽和約》,仍然將德國在山東的權利轉送日本。在巴黎和會中,中國政府的外交失敗,直接引發了中國民眾的強烈不滿,從而引發了五四運動,在這樣強大的壓力下,中國代表最終沒有出席巴黎和會的簽字儀式。

過程

5月1日,北京大學的一些學生獲悉和會拒絕中國要求的消息。當天,學生代表就在北大西齋飯廳召開緊急會議,決定5月3日在北大法科大禮堂舉行全體學生臨時大會。

5月3日晚,北京大學學生舉行大會,高師、法政專門、高等工業等學校也有代表參加。學生代表發言,情緒激昂,號召大家奮起救國。最後定出四條辦法,其中就有第二日齊集*****的計劃。這四條辦法是:(一)聯合各界一致力爭;(二)通電巴黎專使,堅持不在和約上簽字;(三)通電各省於5月7日國恥紀念舉行遊行示威運動;(四)定於5月4日(星期日)齊集天安門舉行學界之大示威。

5月4日,北京三所高校的3000多名學生代表衝破軍警阻撓,雲集天安門,他們打出”誓死力爭,還我青島”、”收回山東權利”、”拒絕在巴黎和會上簽字”、”廢除二十一條”、”抵製日貨”、”寧肯玉碎,勿為瓦全”、”外爭國權,內懲國賊”等口號,並且要求懲辦交通總長曹汝霖、幣製局總裁陸宗輿、駐日公使章宗祥,學生遊行隊伍移至曹宅,痛打了章宗祥,並火燒曹宅,引發”火燒趙家樓”事件。隨後,軍警給予鎮壓,並逮捕了學生代表32人。

學生遊行活動受到廣泛關注,各界人士給予關注和支持,抗議逮捕學生,北京軍閥政府頒布嚴禁抗議公告,大總統徐世昌下令鎮壓。但是,學生團體和社會團體紛紛支持。11日,上海成立學生聯合會。14日,天津學生聯合會成立。廣州,南京,杭州,武漢,濟南的學生和工人也給予支持。5月19日,北京各校學生同時宣告罷課,並向各省的省議會、教育會、工會、商會、農會、學校、報館發出罷課宣言。天津、上海、南京、杭州、重慶、南昌、武漢、長沙、廈門、濟南、開封、太原等地學生,在北京各校學生罷課以後,先後宣告罷課,支持北京學生的鬥爭。

6月,由於學生影響不斷擴大,《五七日刊》和學生組織宣傳,學生抗議不斷遭到鎮壓。3日,北京數以千計的學生湧向街道,開展大規模的宣傳活動,被軍警逮捕170多人。學校附近駐紮著大批軍警,戒備森嚴。4日,逮捕學生800餘人,此間引發了新一輪的大規模抗議活動。

6月5日,上海工人開始大規模罷工,以響應學生。上海日商的內外棉第三、第四、第五紗廠、日華紗廠、上海紗廠和商務印書館的工人全體罷工,參加罷工的有兩萬人以上。6日、7日、9日,上海的電車工人、船塢工人、清潔工人、輪船水手,也相繼罷工,總數前後約有六、七萬人。上海工人罷工波及各地,京漢鐵路長辛店工人,京奉鐵路工人及九江工人都舉行罷工和示威遊行,自此起,運動的主力也由北京轉向了上海。

6日,上海各界聯合會成立,反對開課、開市,並且聯合其他地區,告知上海罷工主張。通過上海的三罷運動,全國22個省150多個城市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6月11日,***等人到北京前門外鬧市區散發《北京市民宣言》,聲明如政府不接受市民要求,”我等學生商人勞工軍人等,惟有直接行動以圖根本之改造”。***因此被捕。各地學生團體和社會知名人士紛紛通電,抗議政府的這一暴行。麵對強大社會輿論壓力,曹、陸、章相繼被免職,總統徐世昌提出辭職。6月12日以後,工人相繼複工,學生停止罷課。6月28日,中國代表沒有在和約上簽字。

大事記

3月6日,梁啟超致電北京政府總統外交委員會委員長汪大燮、事務長林長民,報告他從和會上獲知的段祺瑞與日本借款和山東問題。

4月24日,梁啟超致電國民外交協會,發布歸還青島通電。

4月29-30日,巴黎和會代表參加會議,凡爾賽和約關於山東問題條款【第156、157、158條】,德國在山東權益讓與日本。

5月1日,中國談判代表、外交總長陸征祥將此事電告北京政府,並稱如不簽約,則對撤廢領事裁判權、取消庚子賠款、關稅自主及賠償損失等等有所不利。上海《大陸報》”北京通訊”:”政府接巴黎中國代表團來電,謂關於索還膠州租借之對日外交戰爭,業已失敗。”

5月2日,北京政府密電中國代表可以簽約。外交委員會事務長、國

民外交協會理事林長民在《晨報》、《國民公報》撰文:”山東亡矣,國將不國矣,願合四萬萬眾誓死圖之。”

5月3日下午,以林長民為首的北京國民外交協會召開會議,決定阻止政府簽約。國民外交協會協會理事、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將外交失敗轉報學生。當晚北大學生在北河沿北大法科禮堂召開學生大會,並約請北京13所中等以上學校代表參加,大會決定於4日(星期天)天安門舉行示威遊行。

5月4日上午10時,各校學生召開碰頭會,商定遊行路線。下午1時,北京學生3000餘人從匯集天安門,現場懸掛北大學生”還我青島”血書。隊伍向使館區進發,受到巡捕阻攔,學生代表求會見四國公使,僅美國使館人員接受了學生的陳詞書,英法意使館均拒絕接受。隨後發生學生大規模遊行。

5月5日,北京各大專學校總罷課。清華學生宣布”從今日起與各校一致行動”。蔡元培為首的校長團斡旋,被捕學生返校,學生複課。

5月7日,上海60多個團體舉行國民大會。

5月9日,蔡元培出走。上海各學校全部罷課。

5月11日,上海學生聯合會成立。 北京各大專學校教職聯合會成立。

5月13日,北京各大專校長遞交辭呈。

5月19日,北京25000名學生再次總罷課,之後開展演講、抵製日貨、發行愛國日刊等活動,組織”護魯義勇隊”。

6月1日,政府查禁聯合會。

6月3日,北京學生因政府為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辯護,舉行大規模街頭演講,當日170多名學生被捕。

6月4日,北京學生出動比昨日多一倍的人數上街演講,當日700多名學生被捕。

6月5日,全國各大城市罷課、罷工、罷市,聲援北京學生的愛國運動。被監禁的學生獲釋。

6月6-8日,罷工規模擴大。

6月9日,南京路工人示威。

6月10日,北京政府撤銷曹、章、陸職務。

6月11日,徐世昌總統谘參眾兩院請求辭職,未被接受。

6月12日,商人開市。錢能訓內閣全體請辭。

6月13日,準錢能訓辭職,特任龔心湛兼代內閣總理。

6月17日,北京政府致電專使在和約上簽字。

6月22日,國務院通電全國,徐世昌總統打消辭意。

6月23日,徐世昌會見山東各界代表,表示政府已電令中國全權代表陸征祥從緩簽字。

6月27日,京津學生,留日留美學生請願。

6月28日,原定簽約之日,中國代表團駐地被留學生包圍,代表團發表聲明,拒絕在和約上簽字。

後期

1921年召開華盛頓會議期間。1922年2月4日,中國和日本還在華盛頓簽訂了《解決山東問題懸案條約》及其附約。條約規定,日本將德國舊租借地交還中國,中國將該地全部開為商埠;原駐青島、膠濟鐵路及其支線的日軍應立即撤退;青島海關歸還中國;膠濟鐵路及其支線歸還中國等。附約中規定了對日本人和外國僑民的許多特殊權利,但是中國通過該條約收回了山東半島主權和膠濟鐵路權益。

曆史背景

新思想的傳播與社團的發展

西方思想在晚清尤其甲午戰爭之後大量傳入中國並影響年輕一族,而在民國初年這種影響隨著《新青年》等刊物的發展以及白話文運動的推展,自由、反抗傳統權威等思想,影響了學生以及一般市民。

新文化運動高舉民主、科學、人權、自由等大旗,從思想、文化領域激發和影響了中國人尤其是中國青年的愛國救國熱情,從根本上為五四運動的出現奠定了思想基礎和智力來源。

社團組織在民國的發展,包括少年中國學會、工學會、新民學會、新潮社、平民教育講演團、工讀互助團等等,為五四運動在全國的開展奠定了組織基礎。

中國的教育製度在清末的新政中,學習西方及日本學製而改革。到了民初,高等教育獲得進一步的發展。尤其是北京大學,在校長蔡元培的領導下,引進了開放的學風,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並包”辦學方針,***、***、章士釗、胡適、辜鴻銘、劉師培、魯迅、錢玄同(教音韻學)、吳梅(教戲曲史)、劉半農等被聘請於北大任教,同時培養學生獨立自主開放進步的思想和精神,這種思想和精神成為五四運動的重要動力。

民國初年以來的反日以及國恥情緒

1914年8月23日,日本對德國宣戰,經70多日激戰,於11月7日全部占領德國租借地膠州灣。1915年1月,日本向中國提出二十一條,北洋政府在5月9日,接納了其中大多數的要求,這原本日方要求保密的協定,為新聞界所得知,並發布該協定,激起了民族主義的情緒,使中國知識分子及民眾對於日本以及”賣國”的政府強烈的不滿,被認為這是國恥,同時也引發了不少反日的活動,這種情緒在五四運動中進一步發展而發揮作用。

1917年8月14日,北京政府向德國宣戰,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參戰國”。1918年初,日本向段祺瑞控製下的北京政府提供了大量貸款,並協助組建和裝備一支中國參戰軍,其貸款還被用於安福國會龐大的賄選開支。同年9月,北京政府與日本交換了關於向日本借款的公文,作為借款的交換條件之一,又交換了關於山東問題的換文,其主要內容為: 1、膠濟鐵路沿線之日本國軍隊,除濟南留一部隊外,全部均調集於青島。2、關於膠濟鐵路沿線的警備:日軍撤走,由日本人指揮的巡警隊代替。 3、膠濟鐵路將由中日兩國合辦經營。 北京政府在換文中,對日本的提議”欣然同意”。駐日公使章宗祥向日本政府親遞換文,後被北

京學生痛毆。在中國對德宣戰,與日本同為戰勝國,但德國在山東的權益沒有收回,反而被日本擴大了,這一換文成為巴黎和會上日本強占山東的借口。

一次大戰期間工商階層的發展

清末以來,中國的工商業雖有所發展,但在西方產品的輸入情形下,中國本土工商業的發展仍然有限,一次世界大戰的發生使歐洲各國產業無力東顧,中國的工商業獲得很大的發展,參與工商業的人口持續增加,民族工業,尤其是輕工業得以巨大發展,城市中的工商階層在中國社會中的地位也更顯重要,在五四運動中,他們成為聲援愛國學生的主要力量。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借口對德宣戰,攻占青島和膠濟鐵路全線 ,控製了山東省,奪取德國在山東強占的各種權益。1918年大戰結束,德國戰敗。1919年1月18日,戰勝國在巴黎召開”和平會議”。北京政府和廣州軍政府聯合組成中國代表團,以戰勝國身份參加和會,提出取消列強在華的各項特權,取消日本帝國主義與袁世凱訂立的”二十一條”不平等條約,歸還大戰期間日本從德國手中奪去的山東各項權利等要求。巴黎和會在帝國主義列強操縱下,不但拒絕中國的要求,而且在對德合約上,明文規定把德國在山東的特權,全部轉讓給日本。北洋政府竟準備在”合約”上簽字,從而激起了中國人民的強烈的反對。 從而激起青年們的”五四運動”。

五四新文化運動對後世的影響

五四運動從形式上是中國學生的愛國運動,但從整個社會背景社會發展來說,它的影響遠遠不止於此,除了波及中國思想文化,政治發展方向,社會經濟潮流,教育,亦對共產黨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作用,同時它對現時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社會亦有著不可低估之影響。

五四精神

五四的根本精神是什麽,有不同看法。一種看法:科學,民主。1949年後,中共闡述為:愛國,自救,科學,民主。 一說:不屈不撓、憂國憂民、敢於奉獻、敢於鬥爭的偉大愛國主義精神。

五四運動,其主力是學生和青年,他們的愛國精神、為真理和正義而戰的精神、不畏強暴和黑暗政治精神值得任何時代的青年和學生學習。

思想文化

在1919年10月,總統舉行秋定祭孔,同時組織了四存學會,以”昌明”“周公孔子之學”為宗旨, 五四運動時上海女學生遊行示威

1921年更修訂了《褒揚條例實施細則》,進一步強化封建禮教。梁啟超和梁漱溟則高唱中國文化優越論,反對學習西方的文化,反對中國革命派,同時抵製馬克思主義。而在五四運動中,反對中華道德思想文化的人士,推行了新文化運動,更提出”打倒孔家店”、”推倒貞節牌坊”等口號。五四運動進一步促進了反封建思想的發展,與尊重中華文化的複古思潮形成針鋒相對的局麵。中國的語言文字政策的思想淵源大部分都來自於五四時期的西化理論。

對外關係

中國代表沒有在巴黎和平會議上簽字,這並不代表中國的利益和權益能夠保留下來,相反,刺激了日本吞並中國,排擠其他列強的速度。由於北京政府的失敗,各地軍閥利用北京政府的無力,相互攻伐,加劇了中國的內亂。

1921年到1922年召開了華盛頓會議,中國代表提出”十項原則”,山東問題得到解決,日本把青島交還給中華民國政府但是膠濟鐵路仍由日本控製,山東實際仍由日本控製,中國權益沒有恢複。

社會經濟

學生和群眾的抵製日貨,一定條件下刺激了民族產業的發展,但是隨著一戰的結束,中國的社會經濟依然無法擺脫遭受日本欺淩的厄運。

教育方麵

杜威的實用主義教育思想和”自動主義”“自律輔導主義”等教育思想在五四推動下,教育界引起巨變,北京高等師範學校廢除學監製,在”開放女禁”呼聲下,1919年秋,北京大學、南京高等師範、嶺南大學開始招收女生,在教育製度上,婦女權利在五四影響下發生變革。1921年10月,北京政府頒布了《學校係統改革案》(壬戊學製),小學六年,初中四年,高中兩年,大學四至六年,以美國為藍本,教育得到革新。

文學藝術

五四運動開創了中國文學新時代。五四以後,中國出現了大小40多個文藝社團,如文學研究會和創造社,對中國文學發展影響深遠。這個時期,出現了大批文學巨匠,如沈雁冰、鄭振鐸、葉紹鈞、郭沫若、鬱達夫等。

政治方麵

五四運動使蘇俄在中國播下無產階級暴力革命的種子,共產黨的成立和國民黨的改組便充分顯示出當時布爾什維克革命是當時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國的唯一出路,但也有人認為當時對暴力革命的絕對化,對中國的長遠發展是一種破壞而非建設作用。五四運動以後,工人罷工和政治鬥爭依然不斷,1920年五一,北京學生聯合會散發《五一曆史》傳單,使馬克思主義,共產黨理論傳入工人階層,為共產黨誕生創造了群眾基礎。在共產黨黨史上寫下了重要篇章。

評價

五四運動直接影響了共產黨的誕生和發展,共產黨黨史一般將其定義為”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注意這裏的”封建”一詞是泛化的封建觀),並以此運動作為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分水嶺。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在中國的廣泛傳播,為共產黨的成立在思想上和幹部上作了準備。 中國大陸一直存在紀念五四運動的活動,尤其在黨活動中被視為重要紀念,各級黨組織、共青團組織、學校、機關都對其形式非常重視,每年都有大型的紀念活動。但是近些年來社會上也對於五四運動進行了種種反思。例如南懷瑾先生就批評五四運動”造成了對傳統文化的破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