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零八章 愛國者

靳尚已經走了很久,陣雨也已經停了,艙內的氣氛卻還沒有恢複到雷霆之前。

或許是氣壓太低的原因,艙內比雨前更為沉悶了。

“雨停了,隨我出去走走吧。”

扶蘇當先而走,身後的張蒼與樗裏偲對視一眼,也跟了出去,蒙毅更是在扶蘇起身之時便走到了門前。

魏無月二人早已在雷雨落下之前躲回了艙中,此時甲板上除了忙碌著清掃打理的水手和零星幾個侍衛,就隻有扶蘇一行。

雨後新涼,扶蘇剛剛覺得有些冷意,身後便有人為他披上了披風。

果然是梅子酒。

薑崇也跟了出來。

輕笑謝過,扶蘇扶著船舷,輕聲道:“你們也都聽到了?”

隻隔了一層不算厚的艙板,梅子酒他們自然也是聽到了。

“嗯,太子打算如何,真要與魏國方麵配合嗎?”

扶蘇沉吟片刻,卻沒有立即回答。

視線中,已經乘坐小船重新上岸的靳尚等人換上了馬匹,正準備離開。

此時,頌芝也從艙內出來,為樗裏偲也披上了厚衣。

樗裏偲在懷中暖暖了手,“太子是正擔心王上此舉的意味嗎?”

隻留下張蒼在冷風中帶著羨慕的眼神吸溜了一下鼻子,“我倒覺得,此事未必就一定是壞事了。”

扶蘇搖了搖頭,“我更擔心的,是李清。”

之所以說起李清,是因為之前靳尚所帶來的消息,就是與李清有關的。

因為蜀中賑災有功,王上下詔,特將李清拔擢為中書郎衛。

一躍而為王上近臣,而且並非是有位無職的中書郎,而是有著正式職司的中書郎衛,這對於李清在蜀中的功勞而言,是恰如其分的獎賞。

然而能夠讓扶蘇擔憂的,自然是此舉背後的味道。

眾所周知,李清是扶蘇所看重的謀主,本身更是太子屬官一係。

而太子屬官,說白了就是將來為了替代某些肱骨之臣,而給太子留的預備役。

那麽始皇帝此時將李清拔擢到自己身邊,無疑就是在挖扶蘇的牆角了。

聯想到扶蘇近日裏要推行到減稅之舉,很難讓人不覺得這是昭王要以此來對太子扶蘇進行一定程度上的敲打。

在昭國,昭王的敲打,與方才的雷霆之威別無二致。

但扶蘇竟會將其排在對李清的擔憂之後,而樗裏偲二人並未如何驚詫。

這又是為何?

是扶蘇翅膀硬了,覺得自己有資格硬剛了嗎?

當然不是。

最為關鍵點,當然是太子這個,極為自然的同時,也極為別扭的位置的存在。

說它自然,是因為小到一家,大到一國,到了一定時期,必然會需要一個能夠將它繼承下去的繼承者的存在。

說它別扭,就是因為作為一個隨時能夠合法代替君王的存在,太子很難不被王上惦記上。

而對這個繼承人的培養,也是一個很難把握的東西。

太過弱勢的繼承人是不合格的。

在經過削弱氏族,以及加強中央集權之後,君王的權力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擴展。

但與此同時,這樣的政策削弱了君王的權力根基,將其架在了幾乎全部依賴於君王人身上的職業官僚的身上。

這樣的權力體係,在君王本人健康的情況下,是極為穩妥的。

但在君王年老體弱,或者年幼無知的情況下,是很容易淪落唯傀儡的。

而一個太過強勢的繼承人,就很難不會對君權產生一些若有若無的衝擊。

很顯然,扶蘇的問題就在於他太過強勢了。

縱觀大昭曆史,或者橫向對比列國,如扶蘇這般甚至還沒能受封,就已經得到了上下歸心的太子,都是獨一份的。

因此某些程度不重的敲打,自古以來都是不罕見的,並不值得如何手足無措。

縱觀曆史,殺掉一兩個太子的身邊人以作為對太子的警示的行為,根本屢見不鮮。

僅僅隻是提拔一個太子屬官而已,簡直可以稱得上是和藹可親了。

或許有人會問,李清如何,與靳尚有何關係,梅子酒所說的“與魏國合作”,又是什麽意思呢?

靳尚是魏國的說客。

眾所周知,扶蘇探訪陶城的舉動,是在拖延時間,讓趙魏之間的衝突持續,乃至於升級。

這對於兩國而言都不是好事。

但相對起來,國力和軍力更處在弱勢的魏國,所受到的傷害顯然更重。

這也是為何趙國在扶蘇出現調停之後,表現得更為配合的原因。

因為他們看到了“跑贏”同伴的機會。

隻要大昭將接下來的目標定到魏國,那麽對趙國而言就是賺了。

畢竟此時早已不是能夠通過合縱來繼續抗衡大昭鐵蹄的時代了。

那麽被逼到絕境的魏國有何作為呢?

他們選擇的,是抓住大昭國內的矛盾來轉移大昭的目標。

雖然不明白扶蘇為何會選擇在這個時候提倡減稅以及變法,但這不妨礙魏國抓住機會。

既然扶蘇想要推行減稅,那麽他必然希望來自於各方麵的阻力越小越好。

而最有可能給扶蘇的減稅帶來影響的,當然就如靳尚所言,是來自於西魏,以及新進歸屬到大昭的楚地。

對於楚地可能的叛亂,魏國自然無能為力,但是對於西魏,魏國表示自己有辦法。

而他們的方法,隻是一份名單。

一份寫有西魏抵抗組織——救國會成員,以及魏國派往東魏進行組織的密探的詳細名單。

“出賣愛國者,來與別國達成協議,魏王可真是下得了手啊。”

張蒼對此不無諷刺。

這份名單對於大昭任何人而言都沒有多少用。

因為百裏大夫,以及扶蘇的努力,救國會所能影響到區域隻能集中在遠離安邑等城市的鄉間。

但對於目前的扶蘇而言,卻大有作用。

隻要鏟除了這些影響西魏鄉間的反對者,扶蘇的減稅措施實行下來,就不會在西魏遭到太大的反對了。

而魏國所希望換取的,就是扶蘇放棄調查陶城,或者裝裝樣子,然後將矛頭調轉到趙國方向。

在這場交易中,獲益的當然是魏國和扶蘇。

而為此付出代價的,自然隻是區區幾個與扶蘇立場相對的愛國者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