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四章 君子之死

黃歇死了。

以往被視為屈原支持者,在屈原離開之後,於大楚風雨飄搖之際撐起了即將崩潰的朝局,成功戰勝了大氏族、鄭袖等多方勢力,將楚國的力量重新凝聚一體的平原君,死了。

這位四公子中最年輕,也是最富文采的一位,就在立秋之後的淒風苦雨中,永遠地離開了。

對於大昭而言,這是自然而然的喜事。

這位堅定反昭三十年的楚國實權人物的過世,對於大昭朝野自然極大的利好消息。

不但如今的楚王熊橫失去了最強的助力而隻能選擇與親昭勢力妥協,日後任命熊啟作為大楚攝政,也將少了很大的阻礙。

而對扶蘇個人而言,雖然為不能再次得見黃歇而略感傷懷,但事實上,扶蘇同樣認為這是一個好消息。

因為可以想見的是,沒了黃歇在朝中支撐,公子蘭將無法保持在和談中的強硬態度。

而和談的順利,就意味著扶蘇接下來能夠盡快解決在楚國的事宜,回去朝中主持變法的後續工作。

大楚國上下,全民哀悼。

就連被黃歇在政爭中打敗,不得已而挾子潛逃到大昭的鄭袖,也同樣表達了哀思。

按照鄭袖的說法,若是敵人隻有黃歇一人,她是絕對不會潛逃,甚至還帶著剛出世未久的孩子的。

鄭袖所擔憂的,是壽春城內虎視眈眈的其餘老氏族勢力,以及潛藏在暗處,不知何時會突然咬上來的屈原。

對黃歇德行的認可,已經達到了不止於己方陣營,而讓敵對方都肅然起敬的地步。

無論是崇敬他的人,亦或是憎恨他的人,都不得不承認,黃歇是一位君子。

一位真正的君子。

是做到了知行合一,豁達於世的真正君子。

就扶蘇本人的觀感來看,相比於寫出《山鬼》、《九歌》等名篇的屈子,黃歇甚至更像是一位單純的浪漫主義者。

正因為他的單純和浪漫,黃歇甚至願意相信立場敵對的扶蘇口頭上的承諾。

或許是因為楚人天生的樂觀主義,結合自身久病之後,看透生死的豁達心態,才能讓黃歇在政壇的汙濁之中竟也保留了難得的赤子之心。

而屈原,在他那不食人間煙火的外表下麵,其實隱藏了一顆極為功利主義的內心。

沒有人能夠否認屈原對楚國的強烈熱愛。

但是這樣的熱愛太過炙熱,灼傷了他自己,也灼傷了所有與他逆行,甚至同行之人。

與之相對,黃歇的熱愛則帶有他獨特的清爽氣息。

如同清風拂麵,令人心折。

而這股濁世中的清風,終於也停下了吹拂。

黃歇的過世,絕不僅僅意味著一位前朝公子的離世,也不能僅以權臣落幕等閑視之。

他的離世,意味著楚國再也沒有一位能夠振臂一呼,將楚國上下所有力量擰成一股的號召者。

這位拖著已入膏肓的病體,強行承載著大楚於雙肩之上前行數十載之久的風月君子,在新黨黨魁屈原突然失蹤之後,已經成為了楚國朝堂最大力量的實際管轄人。

而其宗室身份,以及在國中的卓著威望,同樣是楚國政壇能夠不在熊槐離國之後四分五裂的重要粘合劑。

黃歇離世之後,楚國朝堂的各方力量便處於了互相不能信任的狀態。

因為他們之所以能夠放下分歧,勉強凝結在一起,就是因為都能夠信任黃歇。

而在黃歇不在之後,這種基於個人威望的信任,也便蕩然無存了。

對黃歇的突然離世感到最為難熬的人,應該就是公子蘭了。

作為屈原失蹤後被黃歇挑選作為與自己共同執掌朝政的令尹,公子蘭理論上應該在黃歇離世之後承擔起這份責任來。

然而實際執掌朝局的時日尚短,是公子蘭的致命缺陷。

未能形成自己的威望,就意味著公子蘭很難立刻負擔起黃歇的空缺,也沒人能夠信任他。

而另一位由黃歇延請入楚,為楚國解決危難的另一位同盟者,也同樣難熬。

那便是由趙入齊,後又奔赴楚國尋求職業生涯轉機的老將廉頗。

在經曆過趙國的方麵將領,以及齊國的短暫最高指揮之後,來到楚國的廉頗在對陣王翦、白起、蒙恬三將的過程中,展現出了此前幾乎從未有人看出的才能。

一人力扛大昭老中青三代大將的攻伐而不敗,廉頗所展現出來的,早已不能隻以將才稱之。

而是真正令人欣賞到了他的帥才。

借由對楚國整體戰局的支撐,廉頗也迅速獲得了軍中的各方支持。

可是廉頗也有著他致命的缺陷。

歸根結底,入楚時日尚短的廉頗對於楚人來說,仍是個外人。

楚人也沒有昭人那般,隻要你願意為大昭出力,那便與昭人無異的廣闊心胸。

楚軍能夠聽從廉頗的安排,廉頗本人的威望其實隻占了很小的方麵。

他能夠得到的支持,多數還是來源於黃歇一人而已。

那麽在黃歇突然離世之後,廉頗所要麵臨的窘境,便是肉眼可見了。

於是作為廉頗的下一位合作者,公子蘭需要盡快回國完成對黃歇過世之後,朝中權力真空的填補。

否則時間拖得越久,楚國的政局乃至於軍中,便會越崩潰。

而與各國的和談,便成了橫亙在公子蘭與壽春之間的一道大壩。

於是自然而然地,原本在不久前由楚人的有恃無恐而陷入僵局的和談,重新在楚人的各方懇請下重新展開了。

這一次,同樣不願意拖延的各方終於一致同意,加速了和談的進程。

對於鍾離的非分之想,楚使是再也不敢提了,連帶著對於上蔡的割讓,也變得痛快了許多。

畢竟相比於脫掉衣服,砍掉手足才是更令人痛苦的。

看來為了能夠盡快還朝,公子蘭並不介意稍微出賣一點國家利益。

得知了楚國發生的巨大變動,以及公子蘭的迫切心情,各國都在表達了對黃歇的哀思,送上“節哀順變”的或真誠或敷衍的言辭之後。

對楚國殘餘領土展開了毫不留情的撕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