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兵臨(一)

南昌城外,黑壓壓的清軍從遠方的各處營寨中洶湧而至,槍戈森立如林,車馬絡繹如川,在城外有條不紊地布置陣地。前後各軍連綿不絕,旌旗如海,遮天蔽日。雖是晴天,但這一幕肅殺哀壯的景象卻給人透心的涼。

各麵城牆上、牆根下,刺眼的血汙、火燒後的黑色痕跡一片連著一片。城頭駐防的官牟士卒,多有帶傷,或絕望或驚慌地看著城外蜂擁而至的清軍。

“他娘的,真是一天都不安生!”王得仁一掌拍在血跡猶存的垛口處,卻不小心震到了胳膊上的傷口,疼得齜牙咧嘴,狠狠地朝城外吐了口唾沫。

在他身旁不遠處,同樣甲胄齊全的金聲桓柱著一把長柄大刀,看著城外,麵沉如水。

今日是八月十三,自六月底清軍對南昌完成合圍以來,至今已有一個多月。這一個多月裏,清軍的大規模攻城不下二十次,有好幾次幾乎都險些破城。

已毫無退路的金聲桓和王得仁也是破釜沉舟,幾乎每戰都是以身作則、親臨陣前,這才穩住了軍心,守住了城池。

但接下來還能再守多久?

城中的糧草有限,用一天就少一點,總會有窮盡之日。

軍心雖尚能維持,但在這持續不斷地猛攻下,恐怕也遲早有徹底崩潰的那一天。

至於其它的辦法,金聲桓不是沒想過。

曾試圖主動出城迎擊清軍、往別處突圍,但多次嚐試都是大敗而歸,損兵折將,得不償失。

也曾多次派出信使,往各處求救。從最近的贛州、南安到西邊的長沙、衡州,甚至最南邊的廣州,都派過信使前往。但直到今天,卻一個援兵的影子都沒有出現。

雖然之前也曾有消息傳來,隆武帝已下詔調湖廣鎮兵馬來救援南昌,但誰也敢保證他們不會像郝永忠、張先壁一樣遠遠地作壁上觀。

難道就真的要命喪此地?金聲桓心中充滿了不甘。

就在數月前,他還在攻城略地、揮斥當遒,千裏江山任其指點。那時候他又何曾想過自己會落到今日這般田地。

更讓他想不到的是,所謂的大明朝廷竟是這樣一個圖有其表的空架子。如果說圍城之初,他對大明朝廷還有點指望的話,那現在無疑就是徹底的失望了。

什麽大明、什麽道統、什麽漢家衣冠漢家發,都去他*的吧。到了今天這一步,這些東西在金聲桓眼裏跟狗屁也沒什麽區別了,他之所以還死戰到底,僅僅是因為他很清楚城破之後等待自己和家人的將是什麽。

城外,清軍爆發出一陣陣山呼海嘯般的歡呼,有滿語蒙語,也有漢語。站在城頭能聽個大概,其大意無非就是城破之後屠城多少多少日、財帛婦女盡歸有功之臣之類的。

“老王,你說,龐瘋子會來救南昌嗎?”金聲桓麵無表情地朝城外看了一會兒,轉頭朝王得仁問道。

“龐瘋子?”王得仁遲疑了片刻,有些不確定地說,“去年王光恩兩兄弟在襄陽反清被圍,他倒是也去救了。如今又有天子下詔,他應當不會不來。隻是……”

“隻是什麽?”

“隻是我等在兩年前曾與他在吉安血戰過,兩邊都死了不少人,他會不會為這事記仇?再說,就算他來了,又能不能真的擊退韃子?就算最後真的擊退韃子,解了南昌的圍,到那個時候,這兵馬、這城池還會是咱們的嗎?”

金聲桓默不作聲。

王得仁說的似乎也沒錯。遠的不提,王光泰、鄭四維的例子可就擺在那兒。兵馬雖表麵上保留,但已全部改編,他們個人恐怕早已指揮不動。官位爵位雖然還有,權力卻已大大縮水,和閑人無異。

最後真要落得這麽個結果,那當初又何必要孤注一擲反清歸明,留在滿清那邊踏踏實實地當官不就成了?

可眼下還有更好的選擇嗎?南昌城破,則抄家滅族。若南昌圍解,或許不再有之前的權勢,至少自己的腦袋和全家人的腦袋是可以保住了。

兩者相害取其輕。到了今天這一步,盡管前途難料,金聲桓也隻能寄希望於援軍及時趕到、解了這南昌之圍。至於以後的事情,得先把命保住才有機會去想。

城外清軍陣中,鼓聲大作,攻城在即。看那旗號,正黃旗滿洲固山額真譚泰、鑲白旗滿洲固山額真何洛會仍如往常一樣親臨陣前。

王得仁看得分明,再次大罵:“這倆驢日的瓜慫,當真是王八吃秤砣鐵了心了!要是城裏有紅衣大炮,非得先轟了這兩個慫貨,看看到底是誰要誰的命!”

金聲桓揮了揮手:“快去準備吧,先把城池守住,再想其他的。”

王得仁領命而去。

城頭的官牟士卒一片忙碌。和金聲桓一樣,他們也都清楚一旦城破、等待自己的將會是什麽。雖難免驚慌,卻也毫無退路,隻能背水一戰。

血戰即將再次拉開序幕,金聲桓看了一眼西南方向,神情複雜。

…………

南昌城下,清軍攻城不止。

吉安城中,劉武元也已接連得到南邊的警訊。

今年五六月間,譚泰、何洛會率領的南征清軍主力進入江西,金聲桓、王得仁倉惶撤回南昌,吉安之圍也得以解除。

固守吉安數月,一直堅持到南征清軍到來,劉武元、胡有升無疑是為清廷守土的大功臣。譚泰、何洛會率軍進入江西之後,也派人前來表示,等拿下了南昌一定向清廷如實稟明兩人的功績。同時,給兩人下達了新任務:繼續堅守吉安,阻止贛州郝永忠以及其他各路明軍救援南昌。

死裏逃生又立下大功,前程一片光明。劉武元和胡有升可謂意氣風發。

隻可惜好景不長,安穩的日子才過了沒多久,危險的氣息便再度降臨。

就在一天前,劉武元得到南邊的探馬回報:明軍龐嶽部數萬大軍抵達南安,會和了張先壁部之後已向贛州進發,估計不日便能北上直抵吉安。

若是換了他人領兵前來,劉武元還真不大放在眼裏,本就是遼東明軍出身的他對明軍徒有其表的虛弱本質可謂再清楚不過。這種兵馬來得再多又有何用?

但這一次,僅僅是“湖廣鎮”、“龐嶽”兩個詞便讓他如臨大敵,不敢再有絲毫懈怠,緊急召集麾下諸將商議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