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遠在數千裏之遙的鄭國,京城皇宮大殿內,群臣列位,森嚴肅殺,正在商討國事。

鄭國東有朗鳴關,對宋國抗衡,西至榆錢郡,與陳國相交,南鄰長江,與蜀劃江而治,北越邙山,與趙國接壤。縱橫約三千萬裏地。

在十大諸侯國中,排名靠前,是中原的超級大國。

去年夏末,鄭國與蜀作戰,在軍事上取得了重大勝利,依仗鐵騎軍連克數州,一舉奪下蜀國長江以北兩郡十五州,與蜀國劃江而治,分清抗衡。

不過,軍事上重大勝利,經濟上卻遇到麻煩。經過蘇秦主持變法後,長久以來,鄭國經濟多以百姓稅收為主,除去農戶繳納錢糧租稅,其中很大部分,來自釀酒商提供的稅收,及酒水銷售的利潤。

而鄭國酒銷往各諸侯列國,為保住這個香餑餑,鄭國在政策上,保護酒商利益。

可去年夏末,一種來自燕國的新酒,在市場上大行其道,憑借出色酒香,純度和口感,迅速打入鄭國酒的傳統市場宋國。

經過燕國酒商半年耕耘,鄭國酒根本無力與之抗衡,短時間內全部退出宋國,眼下燕國人,不滿足既得利益,酒商開始把手伸向趙國,這個北方鄭國酒最大的銷售市場。

麵對此事,鄭國上下大為惱火,損失巨大利益不說,錢糧減少,亦會引起軍中物資減少,畢竟,鄭國鐵騎軍多半錢糧來自酒商,況且打仗很耗錢,鄭國為爭霸圖強,必須有穩定的收入來源!

新年時,鄭國皇帝李釗,差人當眾毆打燕國使者,便是給對方教訓,希望對方知難而退,切勿利益熏心,侵犯鄭國利益。

可惜,燕國絲毫不顧及鄭國警告,在蜀國探子傳回消息顯示,蜀國溫家著手經營燕國,而燕國傳回的消息,年關時,段家商隊也進入燕國。

如此一來,八大門閥中,兩大門閥開始經略燕國,打破門閥獨占一國的傳統。

李釗聞訊憤怒,亦有幾絲危機感。楚國乃南方大國,鄭國有許多物品銷往楚國,更是鄭國酒在南方的最大購買諸侯國。鄭蜀兩國交戰不久,蜀國溫家前往燕國,恐怕多少與鄭國有關。

況且燕人素來作戰凶猛,北方列國皆知,當前燕國故土分裂,不少州並入趙晉宋鄭,或獨立城邦,但燕人作戰彪悍風格卻不曾改變,年前兩次對戰戎族,便是最好例子。

燕國小皇帝,又轉性開始勵精圖治,依照眼下情形,燕國實力會組建恢複,必然會成為趙國以外,鄭國在北方又一宿敵,如此,李釗不會給對方崛起時間。

眼下水軍鐵騎勇士吞並蜀國長江以北兩郡十五州,南方無後顧之憂,繼續南下,蜀國有長江天險做依仗,水師精良,戰鬥力不弱於鄭國水軍,雙方征戰,出力不討好。

李釗審時度勢不再南侵,正與朝臣商聯出擊北上,不過,大臣在襲擊燕國還是宋國上,出現了分歧。

有人以為,應該揮師北上,聯合晉國,雙方南北夾擊分寡燕國。畢竟,燕帝搶了鄭國與晉國聯姻的蘇浣晴,鄭國當時正在南方與蜀國作戰,無心北伐,故而始終未提及此事。

現在鄭國欲在中原稱王稱霸,晉國又是鄭國在北方傳統盟友,鄭晉兩國之大辱,豈能不報,皇帝陛下一聲令下,三十萬虎賁勇士,足以踏平燕國。

再者,當年晉國太子北辰穹帶兵征討燕國大敗,兩年來始終憤怒難消,傳言登基以來正在不斷秣兵曆馬,準備東進,以雪恥當年之辱。

若鄭晉兩個超級諸侯大國舉兵襲擊,南北夾擊,縱然燕軍作戰彪悍,也會讓燕國雙拳難敵四腳,短時間內分崩離析。

以刑伊柯為首的少壯派始終堅信,依照目前鄭燕兩國實力對比,鄭國理應先吞並燕國,擴大領土,人口,軍隊,方才揮師東進,兩麵夾擊宋國,此乃上次。

這樣做,鄭國有絕對性優勢,又有足夠能力吞並岌岌可危的燕國。

對宋國卻不同,兩國同為大國,宋國瘦死駱駝比馬大,現在吞並宋國有難度,況且,當年宋國機械兵大敗鄭國鐵騎,恥辱尚未洗刷,絕不可輕敵大意。

另一派,以朱亥為首的老臣,則以為鄭宋兩國乃世仇,現在鄭國強大了,理應先滅掉宋國,一報當年之仇。

宋國重文輕武,國內文人士子地位極高,武將待遇卻奇差,雙方實力著實不在同一檔次,在朱亥等人眼中宋國不過紙老虎。

燕國不同,自古多難興邦,在抵禦外敵方麵,燕國上下能做到同仇敵愾,善於苦戰,持久戰,否則,依照燕國國力,早在群雄紛爭時,被周邊大國吞並。

一旦滅掉宋國,鄭國依仗勝利之師趁機揮師北上,一鼓作氣吞並燕國。

刑伊柯,朱亥無不是與趙國封子修齊名的當世名將,兩人在軍中有著非同凡響的地位,刑伊柯擅長奇襲,穿插,野-戰,統領燕國三十萬精銳鐵騎軍,駐防在燕趙鄭三國交接的邙山平原,抵抗北方趙國南下。

朱亥善於攻堅,守城,苦戰,統領二十萬鐵騎軍駐防在鄭宋兩國邊境涼鳴關,阻擋宋國兵鋒。

兩位當世名將,幾乎瓜分了鄭國三十萬陸師虎賁,剩下的三十萬水師,則由不久前肅清蜀國長江以北城池的水軍名將韓先當統領。

鄭國有三人坐鎮,幾乎鐵桶一般穩固,不過,由三人統領的軍隊可以看出,權力瓜分容易在重大事情上引起利益分割不同,尤其鄭國兩位陸師名將,均想帶領旗下虎賁軍作戰,爭取更大利益,位極人臣。

故而,目前鄭國朝堂上,才會出現爭執,不同派係的人,正在為各自陣營爭取利益。

而且許多與鄭國交往的隱士,賢才,均以為鄭國朝堂上下,有股浮誇傲慢之風,急於求成,特別在蘇秦變法成功後,鄭國野心開始暴露,越發目中無人。

便是五年前敗於宋國之手,鄭國人也始終認為,非兵鋒不強,非戰士不勇,乃宋人狡詐陰邪,利用奇巧淫技,讓鄭軍著了道。

李釗掃了眼爭執的大臣,注意力轉移在朝堂左邊為首的大臣身上,道:“蘇太尉,你意下如何,攻宋伐燕你老心中肯定有想法。”

蘇秦為鄭國太尉,掌控八十萬鐵騎軍,在鄭國有著極大權力,除去門閥韓氏,皇族李氏,蘇家在鄭國排名第三。

故而,也出現了與晉國結親,韓氏,李氏不忍自家女兒北上,由蘇氏女子蘇浣晴代替。

李釗決定由太尉蘇秦定奪,除了蘇秦喪失女兒外,感情上擬補外,更重要蘇秦乃當朝權臣,鄭國數十年變法全由他負責。

在朝中,尤其軍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先南後北的軍事戰略就是由他提出的。而今攻下蜀國江北地區,是時候開始北上展示肌肉了。

蘇秦身高體寬,劍眉英挺,看起來威武不凡,想來年輕時也該是軍中好手,差人拿來列國地圖,屏風似地放在朝堂中央,眉宇深邃,指著地圖。

道:“陛下請看,從地理上來講,鄭燕兩國接壤之地僅有蘄州,慶州兩地,這兩地地勢平坦開闊,且由南到北地位增高,對鄭國騎兵而言大大不利。

鄭國鐵騎軍以水師和陸師為主,騎兵不過十萬,兩國騎兵作戰,鄭國毫無優勢,再者,臣聽說燕帝收服八萬戎族騎兵,其實力做事不可小覷。

不過,燕國國土麵積下,僅有五州,尚不低鄭國一道之廣。十八萬騎兵又分別駐守各地,距離慶州與蘄州最近駐防,為駐守在與宋國交接慶州的六萬戎族騎兵,也就是燕帝口中的羽林衛,攻之懸念不大。

陛下再看鄭宋兩國,鄭國的山南道,淮南道與宋國東林郡,千林郡接壤,鄭國分為三十六道,宋國卻也達到二十九郡,國土麵積兩國不相上下,宋國甚至更大。

兩國一旦燃起兵鋒,恐怕必是場曠日持久的戰爭。需知宋國把國內最精良的陸軍,二十萬步兵方陣和十萬機械兵,全駐紮在千林郡,東林郡,若雙方開戰,怕是曆史重演。

當前,鄭國在南方已經取得大勝,在北方也急需一場勝利,來鼓舞鐵騎軍士氣。故而,臣依舊堅持先南後北,先攻燕後伐宋的策略。”

作為鄭國百年來明君,李釗以為自己聽懂了蘇秦的想法,笑眯眯道:“太尉的意思,是該先攻燕,再攻宋。如此也好,正好可一雪前恥。”

蘇秦卻是搖搖頭,神色中帶著幾絲狡詐,道:“臣以為,先攻燕後攻宋,在時間不過相差數日,實則同時發動兩場戰爭!”

“此話怎講?”李釗懵了,太尉所圖甚大,他有點不解了。

在他看來,鄭國努力擴軍練兵,實力肯定超過五年來,專注經商的宋國,若此時一戰,肯定能洗刷當年恥辱,至於燕國,更是不足為懼了,可蘇秦說,發動兩場戰爭,他的確心中不解,以為太過冒險。

本書來自//.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