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九章 漢唐

衝擊那是必不可少,如今的漢國也隻有讓阿拉伯文化進行衝擊,盡管兩者的文化有著差距,千年的華夏古國並不是阿拉伯這種拿來主義文化所能相比的。

可是那又什麽辦法,四大文明古國兩個文明古國已經衰落,另外一個幹脆就已經玩完了,古文明也在一次次變遷之中玩完。

整個世界如今唯一有資格和華夏相提並論的也隻有阿拉伯文明,盡管他們的文明是借來的,也太過虛華,可不得不肯定的是,那是唯一的幾乎。

文明既然已經衰落那就難以崛起,漢國不可能也沒有世界去等待其他文明的複興,先不說那是不切實際,就算行,可是哪來的這麽多時間。

漢國亦或者劉宇根本就等不及,大漢帝國如今看似處於良『性』發展,其實內部環境也十分的不穩定特別是儒家獨尊儒家以來,造成的不良後果真的很多,如果不在這關鍵時期進行衝擊,恐怕墮落是遲早的事情。

所以麵對這樣的情況劉宇不得不防,畢竟亡羊補牢恐怕為時已晚,事情發生再去解決那問題就大了,還不如把問題扼殺在搖籃裏。

所以劉宇來了,帶著十萬大軍而來了,十萬大軍也是劉宇極限,無論他劉宇再怎麽牛『逼』,可是大漢帝國的國力限製在哪裏,一般情況下根本就無法彌補。

西征說起來那是熱血沸騰,可是西征也要有實力。這萬裏的征程可不是什麽人,什麽國家都能承受的。曆史之上也隻有三個民族三個國家完成,可是結果都不是那麽美好。

昔日亞曆山大東征,盡管他從歐洲打到了亞洲來,可是結果呢,亞曆山大一死,一切所有的榮譽所有地盤都分崩離析,一切化為夢幻。

蒙古人的由於遊牧民族的原因結果好點,可是也差不多。不過蒙古人也隻是停步在多瑙河,再也無法前進了,難道西歐的國家這麽牛『逼』。

顯然不是,西歐國家的實力在如今恐怕隻能夠墊底,這也是悲哀,不過蒙古人卻停步了,原因就在於。蒙古人根本已經把實力消耗殆盡,沒有實力在前進。

西征亦或者東征這些玩意可不是普通人能夠玩的轉的,消耗那是一個恐怖的數字,也並不是什麽國家能夠承受得起的。

哪怕以如今幾倍於蒙古人的漢國,劉宇也隻能發動十萬大軍,而且還是後勤不是隨時能夠保障的十萬大軍。不過這已經足夠了。

中亞歐洲甚至可以說整個世界如今都處於最為虛弱的時候,當然華夏如果沒有劉宇突然崛起,那也差不多,這也是蒙古人能夠橫掃天下的原因。

不然以蒙古人那隻能稱之普通的戰力又怎麽可能橫掃天下,恐怕全盛的時期的遼金就能打的他屁股『尿』流。全盛時期的阿拉伯帝國也拿下他絕對不在話下,根本就不可能輪到一個不到千萬。甚至隻有一兩百萬人口蒙古來囂張。

要知道阿拉伯帝國的恐怕那可不是說著笑的,那是麵對大唐唯一一個竟然沒有潰退的國家,盡管處於下風,可是卻沒有敗不是嗎?

盡管沒幹贏唐朝,可是阿拉伯帝國的勢力卻毋庸置疑,至少在麵對唐朝之前,阿拉伯帝國可以說是橫掃歐亞無敵手,要知道之前的歐亞可不是如今歐亞。

那時候歐洲的文明並沒有沒落,中亞更是有著許多強大的國家,可是結果呢,麵對阿拉伯帝國他們唯一的結果那就隻是一敗再敗。

唐朝那根本就是無法觸及的巔峰,漢唐漢唐,為什麽華夏人總總是這兩個字,可不是沒什麽理由和原因,簡單點說這兩個朝代就代表著華夏的巔峰。

稱之世界的巔峰都不為過,因為在那個時候華夏就是第一,世界的第一,這不僅僅虛浮的gdp,而是鐵一般的實力,勢力還有的版圖。

漢唐兩朝的領土控製到底有多大後世已經不可考了,畢竟那是控製不是占領,你說是人家不承認,後世華夏也沒有絕對力量那是沒辦法的事情。

據曆史考證漢代的影響已經達到了北非,甚至北非國王都有著影響力,唐代的實力也差不到哪去,同為華夏的巔峰王朝其實力之恐怖已經無法猜測。

那是絕對的霸主,至少在那個時代唐就是無敵的代名詞,哪怕是最為強盛的阿拉伯帝國在他麵前也隻能勉強維持,這還是唐軍西征在他們本土作戰的原因。

三萬大軍就和人家三十萬大軍在人家的地盤幹起來了,如果不是安史之『亂』,恐怕還打贏了,哪怕是安史之『亂』也讓阿拉伯帝國不敢追擊。

(注:這句可以看出來,唐朝統治者也就是皇帝人品有夠差的,尼瑪到手的東西都丟了,人家秦始皇哪怕秦朝滅亡了鎮守邊界的士兵都沒有回來,當然盡管唐朝由於高仙芝那個蠢貨慘敗了一次,失去了西域可那未必不能奪回來,結果啥子都不要人直接回來了。)

唐朝的實力毋庸置疑,作為華夏最為強盛兩個時代之一那可不是吹出來,而是一刀一劍拚出來的,當然統治者水平有點不過關而已。

當然後期統治者還是有點用的,那就是打不死的程咬金,尼瑪長安都不知道丟了多少回,皇帝竟然還沒掛,真可以說曆史一大奇觀。

大唐強盛,整個東方都是唐朝附屬國,與七十多國家和上千部落保持朝貢關係,當然是他們給唐朝上貢。有任何國家敢鬧,立即出兵滅之。

甚至一人滅一國成為了傳說(注:漢臨發現一件十分無語的時期,漢唐兩朝都喜歡搞單騎滅國的傳統漢代班固,唐代王玄策,尼瑪都是猛人,班固幹掉了四大帝國的貴霜,王玄策更猛一個人直接把印度幹掉了。)

公元647年,唐太宗命王玄策為正使、蔣師仁為副使一行30人出使西域。其目的應該有三三:一是出使印度。二是拜會吐蕃王鬆讚幹布,睦鄰友好。三是看看文成公主。

可是萬萬沒想到印度發生了政變,可別忘了,那時候沒衛星,也沒手機,沒通訊手段,李世民再牛『逼』也算不到!於是悲劇上演,照常上路。路線那肯定從中亞進入印度,那時候不可能去翻越珠穆朗瑪峰。

纂位的新王阿羅順那聽說大唐使節入境,不知道是不是哪根神經搭錯了,竟派了2000人馬半路伏擊,除王玄策、蔣師仁外從騎皆遇難,王玄策被擒扣押。

後來,王玄策、蔣師仁尋機逃脫,這一逃脫,灰溜溜回去顯然不可能,李世民不把他們幹掉才怪,一尋思,就準備幹一筆大的,也就是所謂的發誓要滅絕印度,以雪使者被殺之恥!兩人於是策馬北上,渡過甘第斯河和辛都斯坦平原,以喜馬拉雅山脈為目標,一路來到了尼泊爾。

在尼泊爾,王玄策與尼泊爾王談判,以吐蕃王鬆讚幹布的名義,向尼泊爾借得7000騎兵,同時還檄召臨近處各大唐藩屬國,外加吐蕃鬆讚幹布派來了1200名精銳騎兵,人馬總數接近一萬。自命為總管、命蔣師仁為先鋒,直撲印度(至於當時到底咋情況那隻有天知道了,反正借到兵了)。

在北印度茶博和羅城外,王玄策用“火牛陣”一仗擊潰印度數萬象軍。阿羅順那大驚,守城不出,玄策一心報仇,拿出唐軍攻城的各種手段——雲梯、拋石車、火攻,那是啥子能用都用上,(反正又不是自己的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