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濟南,巡撫衙署,簽押房。

丁寶楨放下電話,滿麵笑容的道:“元奇要在北方各省大力推廣深井,以便於抗旱。”

聽的這話,幕僚薛福保也是喜上眉梢,“可是低息放貸以鼓勵打井?”

“不錯。”丁寶楨笑道:“元奇此舉大善,一旦所有州縣都普及深井,山東再無旱災之憂,據說可以采取蒸汽機從深井抽水,極為便利。”

頓了頓,他接著道:“行文各府州縣,山東十年九旱,且即將有大旱,為緩解朝廷賑濟壓力,朝廷與元奇擬聯手組織移民——向東北三省以及朝鮮、倭省移民,移民政策優厚,著他們先行摸摸底,統計登記一下有移民傾向之人口。”

遲疑了下,薛福保才道:“既是推廣普及深井能一勞永逸解除山東旱災,為何還要移民?”

“普及推廣深井需要時間,豈能一蹴而就?”丁寶楨緩聲道:“再則,移民充實邊疆亦是長期國策,大災之年自然要推行,山東是人口大省,須為各省表率。”

“大人說的是。”薛福保說著微微躬身準備退下,丁寶楨卻開口道:“還有,通知濟南府,北方各省會抽調人手前來濟南觀摩學習機器打井,著他妥善接待安排,相關費用,朝廷會劃撥。”

薛福保試探著道:“我省各府州縣是否也要抽調人手前來觀摩學習?”

“這是自然。”丁寶楨道:“即便是沒有遭災之州縣,也須派人前來,今年無災,難保日後也無災。”

山東、泰安府。

泰安府下轄泰安、東平、東阿、平陰、肥城五州縣,其中肥城自今年開春以來幾乎是滴雨未下,井幹田裂,河枯渠盡,糧價也不斷上漲,盡管有賑濟,但依然有不少人變賣家產,抵押農具、斬殺耕牛,而且陸續有人開始出外逃荒。

麵對如此嚴重的旱情,知縣洪仁壽急的是六神無主,一邊向上報災懇請更多的賑濟,一邊勒令地方富戶開設粥棚進行賑濟,同時還派人高價去請機器打井隊。

“大人。”師爺湯晟望一臉欣喜的跨進花廳,正苦口婆心遊說當地富商增大賑濟力度的洪仁壽不悅的皺了下眉頭,打住話頭,道:“打井隊到了?”

“打井隊到了,且另有好消息!”湯晟望邊說邊躬身見禮,“撫署來電,朝廷和元奇聯手組織向關東、朝鮮、倭省移民,且元奇為抗旱賑災,低息放貸以推廣機器打井......。”

“元奇出麵賑災了?”洪仁壽不由的喜出望外,元奇賑災的手筆可不是朝廷能比的,他連忙吩咐道:“馬上發布告示,四處張貼,將出外逃荒的全部攔截回來。”頓了頓,他接著道:“派轎子去請元奇孫掌櫃。”說著,他又覺的不妥,改口道:“備轎,本官親去拜訪。”

湯晟望連忙提醒道:“打井隊呢?”

被晾在一旁的當地縉紳宋有坤連忙道:“打井隊交由在下來招待。”

洪仁壽點了點,“據悉機器打井速度甚快,眼下旱情似火,容不的半點耽擱......。”

“太爺放心。”宋有坤連忙躬身道。

機器打井在大清還是個新鮮事物,而且數量也很少,雖然因為價格昂貴,尋常人家難以承受,但土地眾多的大戶人家在旱情嚴重時還是十分樂意請機器打井隊前來打深井保收成,今年遭災的州縣不少,機器打井隊也變的極為搶手。

機器打井隊一共十二個人,隊長是一個三十出頭,濃眉大眼,十分精幹壯實的中年人,叫田曉華,山東濟南府人,早年在南洋海軍陸戰隊,退役後分配到青島,元奇推廣機器打井優先挑選的就是山東籍的,畢竟山東旱災最為頻繁。

對於宋家的招待,田曉華沒有拒絕,安頓下來之後他也沒休息,徑直派人去地裏勘測打井的位置,隨後提出要見知縣大人,說是有要緊事相商,宋有坤是知道元奇低息放貸以推廣機器打井之事的,自然不會阻擾,連忙著人將他送往縣衙。

聞報機器打井隊隊長求見,知縣洪仁壽倒也沒擺架子,壓下機器打井事宜直接關係到抗旱的成敗,他也想詳細的了解一下打井的情況,田曉華進的客廳,看了一眼端坐不動的縣太爺,不卑不亢的拱手道:“在下元奇茂源鑽進隊,山東支隊,副支隊長田曉華,見過大人。”

見他言行舉止從容,顯見的是退役軍人,且自報家門又是什麽副支隊長,洪仁壽不敢再端著官架子連忙起身迎了兩步,拱手笑道:“肥城闔城百姓可算是把田支隊長給盼來了。”說著,伸手禮讓道:“別拘禮,請坐。”

田曉華退役前是連長,麵對洪仁壽這位七品縣太爺絲毫沒有拘束的感覺,落落大方的坐下後便徑直道:“元奇發放低息借貸推廣機器打井以援助北方各省州縣抗旱自救,大人應該知道了罷?”

洪仁壽笑道:“本.....我也是才接到電報,田支隊長的信息倒是比我們靈通的多。”

“目前茂源鑽進隊一共就十二支打井隊,山東有六支,肥城是重災區,所以我親自帶隊前來。”田曉華不急不緩的道:“為了迅速推廣機器打井,我們需要大人的鼎力支持。”

洪仁壽不假思索的道:“有什麽要求,田支隊長盡管提,肥城上下傾力支持。”

“多謝大人。”客氣了一句,田曉華笑問道:“機器打井有快有慢,快慢的區別在於井橈,若是用鬆木雜木做井橈,打一口井可能需要十天半月甚至是二十天,但若是用混泥土澆築的成型的井橈,則隻須三五天......。”

三五天就能打一口七丈以上的深井?這怎麽可能?洪仁壽一臉不敢置信的看著對方,旋即他就激動起來,真要能有如此快的速度,旱情就能迅速得到控製,他急忙道:“就災如救火,自然是采取最快的辦法。”

“用混泥土澆築的成型的井橈價格貴,目前也隻有濟南有,須得從鐵路運輸到泰安再轉運過來。”田曉華說著又補充道:“價格公開透明,統一標準,這是賑災項目,不會借機牟利。”

“沒問題,當務之急的抗旱救災,貴點也無所謂。”洪仁壽幹脆的道,如果是之前,他可能還會猶豫,畢竟打深井的價格本來就昂貴,如今他倒是無須在意,有元奇放貸。

“還有個要求。”田曉華緩聲道:“還希望大人行文周邊州縣,抽調人前來觀摩學習機器打井,以便於盡快推廣開來。”

第二天一早,宋家地頭上就響起了機器的轟鳴聲,前來觀看西洋景的人們內三層外三層將諾大的工地圍的水泄不通。

雖說農村打井不是什麽稀罕事,但機器打井對於他們來說還是頭一遭,眼見的機器毫不費力的就在地上鑽出一個深坑,圍觀的人又是新奇又是震驚,隨即指指點點,議論紛紛。

機器打井十分快速,但是構築井橈卻是十分慢,所謂井橈就是井的裏邊鑲嵌的那層內襯,又用磚石砌的,也有用木頭構築的,為節約成本,大都是用木頭構築。

下井橈並不是打完井後才慢慢的下,而必須是與打井同時進行,木匠把事先鋸好的厚厚的木板,並在木板兩端刻上卯眼和榫頭,然後一層層下到井裏,再把木板按卯眼和榫頭一一扣好,最後再用重錘將井橈夯實。

因為下井橈的速度慢,嚴重的拖累了機器鑽井的速度,這令的來瞧熱鬧的人們多少有些失望,更令他們失望的是,隻鑽了三丈,出水之後就停工了。

淺水井在農村很常見,這種水井的水一般都有些苦鹹,不能飲用也不能澆地,隻能用來洗滌,沒什麽用,否則家家戶戶都會在地裏打水井,畢竟淺水井的造價並不高。

三天後,當用混泥土澆築的成型的井橈運來之後,人們才算是真正見識到機器鑽井的恐怖速度,一人多高的混泥土井橈下井的速度快的驚人,第二天中午,一口深達十一丈的8密深水井就大功告成。

當清澈的井水從深井裏被抽出來時,田曉華嚐試了一口,隨即示意接一桶水給前來觀看的肥城知縣洪仁壽及一眾士紳商賈富戶,看著嘩嘩流出的清澈的井水,圍觀的人們紛紛迫不及待的擠上前來嚐試。

井水清澈,入口甘甜,這是少有的好水!人群頓時忘情的歡呼起來,歡呼的聲浪一陣接著一陣!

五天時間就能打出一口深井!甚至可能更快,這意味著什麽?嚐試國井水之後,知縣洪仁壽激動的站起身來向著田曉華等人躬身一揖以表達心裏的謝意。

田曉華滿臉歡笑的回了一禮,這才吩咐道:“將淺水井的水與深水井的水按一比二的比例混合一下,澆地還是可以的,如此就不慮擔心供水量不足。”

看著一深一淺兩口水井同時嘩嘩的往外流水,宋有坤馬上就明白過來,兩口水井的水混合後澆地完全沒問題,他情不自禁的朗聲笑道:“這銀子花得值!如此大的出水量,半個時辰就能澆透一畝地,以後再也不用靠老天吃飯了!”

看著那嘩嘩的水流,旁邊一個士紳疑惑的道:“之前怎麽聽說這深水井取水不易呢?”

“十餘丈深井,用轆轤取水自然不易。”洪仁壽笑道:“這是用蒸汽機抽水,豈能相提並論?”

上海,鎮南王府,長樂書屋。

易正行滿麵笑容的道:“三天一口深水井,淺水井和深水井混合澆地,這田曉華倒是個可塑之才。”

確是個人才,易知足點了點頭,不過,對於深淺水井綜合後會不會有後遺症,他卻是有些拿捏不定,這玩意畢竟經過嚴格的檢測或者是長期的實踐檢驗,略微沉吟,他才道:“此舉頗有創意,能極大的減少深層地下水的用量,不過,這個混合比例是否合適,還需要進一步檢測驗證。”

頓了頓,他接著道:“回電,肯定他的這一想法做法,不過,淺水井苦鹹,即便是綜合後長期澆地,也難以保證對土地是否有危害,著他咱且降低混合比例,按照一四的比例混合,我派人去化驗檢測水質。”

見他如此謹慎,易正行不由的暗自敬服,轉而道:“深井抗旱之舉可謂是利在千秋,一旦推廣普及開來,北方各省將再無旱災,將會極大的促進北方農業的發展。不過,既有深井抗旱,這水利工程是否可以適當的削減?”

“不行。”易知足擺了擺手,“深層地下水一旦開采過度同樣會造成災難性的惡果,隻能在發生旱災之時抽取,地表水才是農業灌溉的主要源泉,水利工程不能因此而受到影響。”

“大掌櫃學識淵博,眼光長遠,學生實是心悅誠服。”趙烈文奉承了一句,話頭一轉,“此次旱災果真會延續數年之久?如此大範圍,如此長時間的旱災,可謂是聞所未聞。”

“正因為聞所未聞,所以才稱之為罕見奇災。”易知足緩聲道:“對於這場天災,我們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哪怕一場損失慘重,也不能心存半分僥幸。”

見他明顯是不想解釋,兩人自然也不好再追問,易正行當即將話頭拉了回來,“如果北方各省能在兩年之內普及深井,是否能結束這場罕見的旱災?”

“我說過,地下水是有限的,不可能無限製的開采。北方各省深井遍地,且持續數年之久,可能會產生更為嚴重的惡果。”易知足緩聲道:“況且,咱們也不能將所有的資金都用於這場災荒.......。”

聽的這話,趙烈文擔憂的道:“如此大災,若是不能妥善賑濟,會否出現大規模的暴動或是動亂?”

大規模暴動,動亂?曆史上這幾年似乎很太平,想到這裏,易知足不由的一愣,丁戍奇荒長達四年之久,死亡人數高達千萬,居然沒有發生有影響上規模的農民起義,這事倒是有些奇怪,太平天國、撚軍若是這幾年爆發,怕是大清早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