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女子怎麽好像有心事?”

“哦?你莫非有了憐香惜玉的心思?要不然怎麽看出人家有心事?“葉大誠笑道。

“葉都司休得胡言,俺家裏可是有婆娘的!”阿桂有些窘迫的答道。

“有婆娘又如何?這裏哪個家裏沒有婆娘?”葉大誠笑了起來:“眼看就要和東虜見仗,誰也不知道能不能活著回去,誰不是打了能快活一日便快活一日的心思?兄弟你若是看上這個女子,俺就替你向祖總兵開口,憑你出生入死的功勞,總兵大人絕不會拒絕!”

阿桂正想開口拒絕,卻聽到祖大壽在上首大聲喊道:“阿桂千總,葉大誠都司到了嗎?“他趕忙站起身來,上前兩步跪下道:”末將參見總兵大人!“

“嗯!“祖大壽已經與身旁的幾個副總兵、參將喝了幾杯,臉上已經有了幾分酒意,他捋了捋頷下的胡須笑道:”今天你們兩人領兵擊敗了東虜的伏兵,是有功之臣,本總兵要賞你們,說吧,這堂上什麽你們兩人看上了,盡可開口!“

阿桂對於這種場麵他非常生疏,以至於有些笨拙的答道:“稟告祖帥,小人方才已經領過賞了。”

祖大壽聞言一愣,旋即大笑起來:“你倒是個老實人,你方才領的是公家賞的,現在是本總兵自己要賞你的,是兩件事,你隻管開口便是。“

一旁的葉大誠見狀,唯恐阿桂又說出什麽蠢話來,趕忙搶著接口道:“祖帥,這廝倒是對那位綠衣美人兒頗為有意。“

“哦?“祖大壽隨著葉大誠手指的方向看去,笑了起來:”阿桂你過的了韃子的圍城,卻過不了這美人兒,果然是英雄難過美人關呀!好,本總兵今日便成人之美,將其賜給你。阿桂,你可要好生看待於她呀!“

阿桂剛想開口分辨。卻被葉大誠一把扯住,低聲道:“總兵大人都開口了,你還不謝恩!”旁人也紛紛開口讚歎祖大壽揮金如土、禮賢下士,有古之良將之風。祖大壽被圍在當中,阿桂想要再說也來不及了。不一會兒,那個綠衣女子便換了一身衣服,捧著包裹站在阿桂的身旁,一副為君妾婦的模樣。

“葉都司。你這是叫我如何是好?”阿桂頓足道。

葉大誠笑道:“嗬嗬,美人在抱你也不謝我,阿桂你真是忘恩負義之徒呀!”

“城外的韃子可是圍了幾重,性命攸關的時候,圍城之中,你還說啥美人?”

“阿桂!“葉大誠:”祖總兵在城內,孫督師肯定會起大兵來援的,咱們裏應外合,一定能打破韃子的包圍的,你想的太多了。還是得開心處且開心吧!“

阿桂看到堂上諸將飲酒作樂的樣子,歎了口氣:“這幅樣子,哪裏是打仗的樣子呀!”

出得祖府,阿桂對身後那女子道:“你城內可有可以投奔的親眷,我送你回去。”

“你要放我走?”那女子的眼中現出一絲不敢相信的神色。

“那是自然?”阿桂苦笑了起來:“我家中有婆娘的,方才是我那朋友胡言亂語,得罪之處姑娘莫怪!”

“我不是什麽姑娘,叫我阿碧好了!”那女子臉色微微一紅,低聲道:“我雖然在城中還有親眷,卻已經回不得了。“

“為何這麽說?”

阿碧臉色頓時變得慘白。牙關緊咬,過了一會兒才答道:“現在城中這般模樣,讓我如何回得去?“

阿桂立即就明白了對方的意思,的確眼下城內這種樣子。她一個弱女子即使被送回家裏隻怕也沒有生路,還不如跟著阿桂這個丘八,說不定還有一條生路。饒是他身經百戰心腸早就如鐵石一般,阿桂也不由得心中一軟,低聲道:“也好,那你就跟著我吧!“

後金軍營地。汗帳。

範文程邁著急匆匆的腳步來到汗帳前,隻見兩名巴喇牙護兵持刀站在帳篷門口,當值的侍衛頭領遏必隆正來回巡視,範文程趕忙停住腳步,壓低聲音問道:“大汗休息了嗎?”

“嗯!“遏必隆點了點頭,他是後金開國五大臣之一的額亦都的第十六子,其母便是努爾哈赤的女兒和碩四公主,論親戚關係是皇太極的侄兒,又是來自大汗親領的鑲黃旗。他清楚範文程雖然是個漢人,當時的官職也不算高,但卻是大汗極為信任的心腹,便頗為禮貌的答道:“範先生,大汗今天一大早就去巡視西邊的壕溝和壁壘了,剛剛才回來,隨便吃了幾口東西就躺下休息了,你晚些再來吧!”

“那可有些不湊巧了!”範文程歎了口氣,正準備轉身離去,卻聽到帳篷裏麵傳出皇太極的聲音來:“外邊是範先生嗎?有要緊軍情嗎?”

範文程聞言大喜,趕忙恭聲道:“大汗,正是微臣,城內明軍有動向!”

“那進來說話吧!”

“喳!”

範文程朝遏必隆拱了拱手,進得帳來,隻見皇太極剛剛從榻上坐起身子,臉色蒼白,看上去極為疲倦的樣子,趕忙躬身下拜:“大汗,您如此辛苦,還是再歇息一會,將養些精神吧!”

這時一名婢女送了一碗馬**上來,皇太極喝了一口,笑道:“如今正是打江山的時候,辛苦也是應該的,來,給範先生也拿一碗來,坐下好說話!“

“多謝大汗賞賜!“範文程躬身拜了一拜,雙手接過碗,放到一旁,沉聲道:”大汗,方才鑲藍旗的佐領圖魯什領兵伏擊時遇到一件事情,微臣覺得有些蹊蹺,便來稟告大汗!“

“哦?怎麽說?“皇太極將碗放了下來,他兩條細長的眉毛緊皺了起來,他很清楚範文程是一個極為精細的人,若非是有了十足的把握,絕不會這樣跑來打擾自己的。

範文程先將圖魯什伏擊出城打糧的明軍軍民,先勝後敗的事情簡單的敘述了一遍,然後低聲道:“按照圖魯什所說,那個在陣前刺殺他的並非真正的索倫人,而是一個明軍的細作,微臣以為其中頗有蹊蹺。”

“哦?範先生你以為那圖魯什是在撒謊。為自己的敗仗尋找借口?“

“那倒不是!“範文程搖了搖頭:”微臣已經詢問過了與那個刺客交過手的侍衛,他們所說的與圖魯什相符,而且我還察看了被那刺客殺死的侍衛身上的傷痕,確實是明軍中倭刀。這些都是做不得偽的。“

“哦?會不會是那些索倫裏有哪個用的是從明軍哪邊繳獲來的軍器?”

“微臣已經查問過了,圖魯什佐領帶去伏擊的那隊索倫所用的陣上使用的尋常軍器,像倭刀這樣的上等兵器不會發放給他們。“說到這裏,範文程從懷中取出一個物件雙手呈上:”大汗,我還從圖魯什佐領身上找到了這個!“

皇太極從婢女手中接過。卻是一枚鏟子狀的箭頭,他很仔細的看了看,低聲道:“是齊鈚箭?“

“正是!“範文程點了點頭:”是明軍的齊鈚箭!“

皇太極的臉色變得凝重了起來,雖然後金建國以後,便幾乎將為數不多的工匠都投入在兵器的製造上,但在兵甲數量上還是無法與明軍相比,尤其是箭矢這種消耗品,後金還沒有奢侈到能夠將齊鈚箭這種打製十分麻煩的破甲箭頭配備到索倫這種炮灰兵身上。

“能夠有這種膽識和武藝,肯定不是尋常的明軍士卒,至少是百裏挑一的勇士。可既然是明軍遭到伏擊。那這就是一個偶然,那個明軍勇士一開始混入那隊索倫的目的並不是為了刺殺圖魯什,而是為了別的目的。”皇太極從榻跳了下來,就這樣一邊赤著腳在鋪了獸皮的地上來回踱步,一邊自言自語道,這是他思考問題的習慣。

範文程擊掌讚道:“微臣方才想了好久才有點頭緒,大汗不過轉眼之間便明白了,大汗果然明見萬裏!”

皇太極笑道:“範先生那時是毫無頭緒,我這卻是沿著範先生探出的路往前走,這如何能比呢。不過以範先生所見,這個明軍勇士原本的目的是什麽呢?”

“以微臣所見,無外乎想要穿過封鎖線,溝通內外罷了。無非是從錦州前往大淩河還是從大淩河前往錦州而已。”

“嗯,不錯!”皇太極點了點頭,表示讚同範文程的推斷,對於被後金大軍分隔開來的明軍來說,眼下最要緊的便是內外信息互通。因為古代沒有無線電,無論是為了激勵圍城內明軍的士氣還是協同內外明軍的作戰。溝通信息都是必要的,而對於圍城一方的後金軍來說,為了防止城內外的明軍內外夾擊,隔絕內外的消息是極為必要的。

“範先生,你認為是哪一種呢?”

“應該是從錦州前往城內的!”顯然範文程在來皇太極這兒之前就對這個問題經過了認真的思考,所以回答的十分果斷:“如果是從城內想要混出去,肯定不會為了這一點小事而暴露自己的。“

“範先生說的不錯!“皇太極點了點頭,顯而易見相比起混出城外這麽重要的任務,一次搶糧這種小戰鬥的勝利根本就微不足道,那個信使是絕不會做出這種因小失大的蠢事來,而從錦州混進大淩河就不同了,當時他已經通過了後金的包圍線,襲擊圖魯什與他的主要使命並不矛盾,順便挽救友軍不過是舉手之勞罷了。

“這也是個難得的勇士呀,可惜沒有為我所用!“皇太極臉上露出了可惜的神色:”若是這麽說,城內的祖大壽就已經得到孫承宗的信箋了,孫承宗一定會告訴祖大壽讓其等待援兵,約定時間內外夾擊。“說到這裏,皇太極的臉色變得陰鬱起來,雖然他早已預料到這種情況發生的可能性,但看到戰局向自己所不願意看到的方向發展,皇太極的心情還是變得惡劣起來。

“其實這也沒有什麽!”範文程笑道:“大汗您知道孫督師是個君子,這種人若是讓他入閣拜相倒是不錯,但若是治軍打仗,恐怕就不行了,畢竟他的想法太容易猜到了!”

“哦?範先生又有了錦囊妙計,快快說來!“皇太極聞言精神一振,重新坐回榻上。

“大汗,您知道明國朝廷之上朋黨林立,相互攻訐不遺餘力,前幾日明軍鬆山、錦州兩次來援,都被我大金兵擊敗,孫承宗身為遼東督師,又是他力主進築大淩河城,您說明國朝堂之上會不會有人以此彈劾他呢?“

“應該是會有,不過臨陣換將乃是兵家大忌,明國皇帝不會連這個都不知道吧!“

“那是自然,這就好比伐木一般,欲伐大木者,必先去其旁枝,明國朝堂之上的都是些聰明人,自然不會以為僅憑兩次小敗就能扳倒孫督師這等大人物,他們會一開始彈劾一些小事,或者彈劾孫大人麾下將佐官員無能,將其得力部屬一一打倒,這樣一來,就算孫督師的聖眷再厚,時日久了天子也會生出疑心來,到時他也隻有掛印求去的份了。“說到這裏,範文程稍微停頓了一下,繼續說道:“孫承宗自然也知道這些,因此他接下來肯定會閉門不出,以免打了敗仗落人口實,同時從四處調遣援兵,直到覺得手中兵力的數量多到有把握打勝才會出兵,而這段時間就是我們做文章的時候。”

範文程說到這裏,才發現皇太極的臉上並無歡喜之色,還以為自己哪兒說錯了,趕忙低聲道:“大汗,微臣說錯了什麽嗎?”

“不,範先生你說的很好!”皇太極歎了口氣:“按你方才所說,明國朝堂之上可謂都是聰明人,個個學識廣博,滿腹韜略,若是能夠像範先生你這樣盡心國事豈不是很好?為何把心思都花在對付自己人身上呢?”

“大汗!“範文程聞言笑了起來:”這天下事壞就壞在這些聰明人身上了,若是明國的那些大臣們稍微笨一點,政事何至於弄到今天這般田地?“(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