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壹秒記住『→網.』,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楊嗣昌冷笑了一聲,對於兵部打製的軍器質量如何他也心裏有數,心知曹文詔說的並非虛言。可是兵部打製的不好莫非你私底下就打製的好?再怎麽說兵部也有數百年來留下的法式可以借鑒,民間打造的差以毫厘謬以千裏,隻怕差的更遠了。

“督師大人,末將以前也以為兵部打製的雖然也有粗劣的,但挑挑也能將就用,總比民間的強上百倍。可今年年初得了一副甲仗,乃是上好的鐵甲,一問才知道是陝西朝邑那邊流出來的。本將一開始還不信,就派了幾個親信讓他們再去買一副來,卻不想那幾個該死的當真買了一副回來,果然是上等好甲,遠勝兵部打製的,這半年來末將陸陸續續也弄了二三十副來,給隨行的親兵們都用上了,這次大破西虜,這些甲仗也有與力。”

“陝西朝邑?鐵甲?”楊嗣昌皺起了眉頭,作為兵部右侍郎,他對兵器打製的難易也有了解。相對於刀劍、箭矢來說,鐵甲的技術含量要高得多,而且自古以來,朝廷都是禁弩不禁弓、禁刀不禁甲的。民間技藝高強的鐵匠能打製出超過兵部匠戶的刀劍長矛不稀奇,可能製造出連曹文詔這等將門子弟都稱讚不已的鐵甲來,那就是兩碼事了。他想了想,問道:“曹將軍,你可有樣品?”

“督師大人請稍候!”曹文詔向楊嗣昌欠了欠身體,退了出去,不一會兒他便拿著一副鐵葉甲回來。楊嗣昌看了看,這鐵葉甲使用牛筋串聯而成,片片鐵葉閃著寒光,在鐵葉的末端有一點突出的地方,閃著寒光。曹文詔見楊嗣昌看的認真,便趕忙解釋道:“聽那賣甲的店鋪說這鐵甲是依照西夏國時的遺法所製,每片鐵葉都是三寸厚的熟鐵餅鍛打到隻有一寸多厚,去除雜質,留下的都是上等的精鐵,刀箭不傷。您看這末端的像瘊子的那塊,便是沒鍛打時的厚度,那商鋪說就是用來證明工匠沒有偷工減料的。”

楊嗣昌沒有說話,他隨手拿起一片甲葉,用力一掰,果然掰不動反而弄得手指有些生疼。他讓曹文詔將那鐵葉甲套在一張椅子上,拔出牆上懸掛的寶劍,先砍了兩劍,果然都給彈開了,他又用力刺了一劍,卻隻覺得劍尖一滑,刺了個空,最後他用力猛地一刺,才從肋部透入,想要拔劍卻拔不出來,一看發現那一劍其實隻是從正好從兩片鐵葉中間的縫隙透入,結果被卡住了拔不出來。【△網WwW.】

“大人請小心,讓末將來吧!”曹文詔趕忙上前,將寶劍從那鐵葉甲中拔了出來,雙手呈上。楊嗣昌接過寶劍,卻發現劍刃上有了一道不明顯的缺口,顯然是方才試甲時劃傷的,他走到那鐵葉甲旁,細細查看,卻隻發現那甲葉上有幾道白痕,用手一抹便不見了。

“果然是好甲!”楊嗣昌歎了口氣:“這一領甲要多少銀子?”

“五十兩雪花紋銀,連頭盔、胸甲、裙甲、臂甲、脛甲一起,還送一副鐵手套。”曹文詔歎了口氣:“少一分也不行,東西是好東西,就是貴得很。”

楊嗣昌卻沒有答話,他想了想,心中便有了計較。裝出一副不以為意的樣子笑道:“這等好甲,若非身兼百人的勇士,隻怕也配不上,這般算來也不貴了。對了,連這等軍國之器都能公然售賣,莫非朝邑那邊官府就不管嗎?”

“大人有所不知,聽說這家商號來頭甚大,您看這護心鏡上還有個標記!“曹文詔點了點那鐵葉甲護心鏡處,果然上麵有一個長矛與火繩槍交叉的標記,下麵有洪陽號三個字:”好像背後有寧夏總兵劉大人和巡撫呂大人兩人撐腰,當地官府根本就不管他們。而且朝邑那地方十分奇怪,管事的不是官府,而是一個叫做厘金局的,”

“劉大人和呂大人?你說的是劉成和呂伯奇嗎?“

“正是!”曹文詔笑道:“不過這甲也不是什麽人都能買的,當時為了買這些甲仗,我還用自家的官印蓋了公文,那店鋪才賣給我。”

“官印?公文?”

看到上司臉上露出不解的樣子,曹文詔趕忙解釋道:原來這紅陽號出售的東西頗多,盔甲、刀劍、弓弩隻不過是其中很小一部分,其中刀劍、強弓箭矢普通人有銀子便能買,盔甲強弩就有些管製了,像曹文詔手上這套鐵葉甲,若是沒有縣衙以上或者都司以上發出的公文,都是概不出售的。

“那你第一副甲是怎麽來的?”

“是從一個流賊身上扒下來的,當初是怎麽流出來就不清楚了!”

“既然如此,那就先去買三百領甲,用我督師的官印,看看能不能打些折扣!不知夠了嗎?”

曹文詔聞言大喜,他本來也就想說說試試,沒想到楊嗣昌竟然就應允他了,他趕忙跪下磕了個頭:“多謝督師大人,足夠了,末將一定多殺賊寇,為朝廷效力!”

“好,你先退下吧,這幅甲便留在我這兒!”

“是,督師大人!“曹文詔站起身來,躬身後退了四五步,退到門口方才轉身離去。聽著門外漸漸遠去的腳步聲,楊嗣昌走到椅子旁的鐵葉甲旁,伸手撫摸著冰涼光滑的甲麵,低聲自語道:“劉成、呂伯奇,你們兩個私造甲仗,無視國法,意欲何為?”

楊嗣昌在那兒想著心事,一名幕僚走到他身旁,低聲道:“督師大人,下一位是河東巡鹽禦史李東國李大人,是讓他再等會還是——?”

“李東國李大人?”楊嗣昌本想說再讓他再等一會吧,可想起方才在堂上此人第一個出來替自己解圍,話到了嘴邊主意就變了:“讓他進來吧,來人,把這甲拿到後屋去!”

“是,老爺!”一旁的家仆應了一聲,將那副鐵葉甲拿了出去。楊嗣昌回到自己的椅子上,看到李東國從外間進來,剛進門兩步便斂衽下拜道:“下官參見督師大人!”

“來人,給李大人看座,上茶!”

“多謝大人!”李東國向楊嗣昌欠了欠身子,坐下。家仆送了茶水上來,兩人喝了一口。楊嗣昌沉聲道:“李大人,我這次出京督戰,朝廷、天子寄望頗深。你巡察河東鹽務,銀錢方麵便要多多仰仗了!”

對於楊嗣昌的要求,李東國早有準備:“那是自然,下官這次來已經準備了三萬兩銀子,以供大人軍前差遣。”

“好!”看到對方如此識趣,楊嗣昌的臉上露出了笑容:“三軍未動,糧草先行,這軍國大事,錢糧是絕對少不了的,李大人這次可是立了首功!”

“下官不敢當!”李東國聞言暗喜,自從那次借劉成之兵擊破流賊,奪回平陽之後。他就與劉成在朝邑的工商集團拉上了關係,作為大明四大食鹽專賣區之一的河東區的最高巡查監督官員,李東國與當時著名的晉商、徽商等商人集團有著豐富的人脈,通過現成的物流係統,他向河南、北直隸、山西等地販賣朝邑出產的紡織品、皮革製品、肉幹、鐵器;向陝西販賣木材、幹果、糧食、藥材,獲利豐厚。金錢上的收獲反而更加刺激了他向上爬的欲望,此番楊嗣昌出任督師,李東國就意識到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無論是方才在堂上的出言支持,還是那三萬兩銀子,都是他的政治投資。

“李大人!你在山西任官已有數年,想必對三晉事務所知甚多,本督師初至,可有以教我?”

“督師大人言重了!”李東國笑道:“下官不過巡查鹽務,如何敢妄言,貽誤軍機!”

“李大人,這裏隻有你我兩人,並無第三人,直言無妨!”

李東國見楊嗣昌再三堅持,他也想在楊嗣昌麵前顯示自己的能力,為未來更近一步做準備:“那下官便鬥膽了,若是有不是的地方,還請督師大人包涵一二!”

“督師大人,其實您此番來若是隻為了擊退破口的虜騎,倒也不難。畢竟冬天就要到了,虜騎破口已經有兩旬有餘,便是沒有王師,虜騎也會撤出口外回塞外過冬的!”

楊嗣昌點了點頭,當時無論是蒙古人還是後金,都還沒有能力在長城以內占領並控製大明的州縣,因此他們入侵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搶掠財富和人口,至多也就留守一兩個長城上的據點,為下次入侵做準備。這種入侵通常是秋天收獲時分開始,冬天結束,因為這樣可以在最短的時間裏獲得最大的收獲。而曆史上中原王朝在軍事力量弱於遊牧民族時通常會采取彈性防禦策略:在邊疆地區修建大量的設防據點,將主要的機動力量布置在二線,當敵人入侵時,被入侵區域的百姓帶著牲畜和可以帶走的糧食撤入據點之中,將無法帶走的糧食焚毀,盡可能減少敵人可能掠奪到的補給。位於二線的機動兵力則運動到所在區域,利用設防據點作為作戰基地,打擊撤退時人困馬疲的敵人。一般來說,如果連續兩到三年遊牧民族一方入侵獲得資源不及損失的人力物力,遊牧民族一方在接下裏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就都不會入侵這塊區域了,而選擇用貿易方式獲得必須的資源。但擺在楊嗣昌麵前的問題是,他對於山西明軍的兵力和素質很沒有信心,不知其是否能完成在彈性防禦中機動兵力所應該承擔的打擊任務。

“李大人,你應該知道虜酋皇太極已經被西虜各部擁立為汗的事情了吧?”

“有所耳聞。”

“那就好!”楊嗣昌的神色變得凝重起來:“這次虜酋從大同右衛破邊,不過是小試牛刀,如果不能予以痛擊,隻怕以後這邊就再無寧日了!”

“督師大人所言甚是!”李東國也是聰明人,立刻就猜到了楊嗣昌的心意:“若是下官猜的沒錯,大人您可是擔憂宣大兩鎮的兵將堪用的不多?”

“嗯!國難思良將呀!“

“督師大人,我倒是有個法子,不知道當講不當講。”

楊嗣昌聞言大喜:“李大人你有辦法,快請直言!”

“借兵!”

“借兵?”楊嗣昌聞言一愣:“向誰借兵?”

“自然是寧夏總兵劉成了,我聽說此人是由令尊從行伍中簡拔出來的,大人您若是向他開口,他定然不會拒絕!”

“他?”楊嗣昌的腦海中浮現出劉成的麵容,與這位青年武將半年多前的那次夜談給他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考慮到當時的文武關係、彼此間的地位差距、這個計劃給劉成帶來的各種好處以及自己父親與劉成的恩主關係,楊嗣昌在提議之前是覺得很有把握成功的,但出乎他意料的是,雖然態度委婉,但劉成還是十分堅決的拒絕了楊嗣昌提出的以虜騎入內地平賊的提議,並且還找了一堆理由反駁。這讓楊嗣昌下意識的想要避免與其過從太密,因此他此番督師宣大,卻完全沒有考慮過劉成這股力量。卻沒想到自己不找他,他卻找上門來了,曹文詔的甲,李東國的借兵,想躲都躲不過去了。

“李大人,據我所知劉成乃是寧夏總兵,那兒隔著大同鎮還好遠吧,你為何說他呢?”

“嗬嗬,督師大人這可就話長了,去年陝賊東渡黃河,攻破了平陽——”李東國將他向劉成借兵,趕走流賊奪回平陽之事複述了一邊,笑道:“不是我替劉總兵誇口,若論士馬精強,寧夏鎮天下莫及!察哈爾土默特兩部乃虜中貴胄,也投身與其麾下,兵鋒直抵西河,重建歸化城,降者如雲,杜如虎杜參將統領一營兵,屯紮在朝邑,與山西不過一水之隔,抵達大同也不過七八日功夫。”

“又是朝邑!”楊嗣昌心中一動,臉上卻並無什麽變化:“借兵的事情幹係甚大,我還是要斟酌斟酌!”(未完待續。)手機用戶請瀏覽m.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