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王劉賜病體康複,讓所有朝臣都鬆了口氣。這段時間以來,他們夾在世子、王後和大王三者之間過的的確難受。有些人選擇觀望,有些人選擇投靠。觀望者這時候心中冷笑,慶幸自己的選擇無比正確;投靠者幾家歡喜幾家愁,支持王後的被劉爽清理,支持劉爽的被劉賜清理,隻有玩無間道如張廣昌者逃過一劫。

為了防備劉爽在暴怒之下做出過激舉動,劉賜連夜與張廣昌、奚慈動手,將劉爽的黨羽處理的幹幹淨淨。當劉爽帶著衛慶在南北市表演微服私訪的時候,他已經成了孤家寡人。

十幾天沒議事,一大早劉賜坐在主位,稍稍一動右臂,肩頭的酸麻就讓他心中一陣顫栗:“本王病了這麽多日,諸位臣屬兢兢業業,本王甚慰,從今日起各位各司其職不可懈怠,本王宣布一件事情,等過完年本王決定親往長安覲見,國中事務交予孝兒處理,諸位當輔佐孝兒,不可荒廢政務。”

“父王放心,孩兒定當用心,不敢有絲毫倦怠。”劉孝喜氣洋洋。劉爽卻愁眉苦臉。

“六安縣,本王側妃之死還要加緊調查,定要抓住賊人,你可明白?”

新上任的六安縣令慌忙跪倒:“諾!下臣自當竭盡全力!”

劉賜點點頭:“明年是我衡山國覲見之年,也是淮南國覲見之年,本王決定派使者聯絡王兄,爾等都說說,何人可為使?”

眾人一時沒有反應過來,劉賜突然放出來的消息讓所有人都很驚訝。去長安覲見是個風險很大的活,因為沒人有梁王的後台。梁王有竇太後寵溺,又有景帝兄終弟及的金口玉言,所以梁王巴不得待在長安不回來。即便是這樣,還是死在去長安的路上。

除早死的梁王外,其他諸侯王對去長安覲見諱莫如深,不說去就是想想都讓他們緊張。衡山王劉賜這次不僅親口聲明自己要去長安,還要拉上淮南王。這是什麽意思?找個墊背的還是找自己這位親兄長抱團取暖,一起共度難關?

所有文臣望向奚慈,奚慈手捋須髯站在隊首閉目養神。武將們看向張廣昌,張廣昌目不斜視,似乎這是和他沒有任何關係。幾個善於察言觀色的立刻明白過來,看來是劉賜已經打定主意,就是不知道是誰說動劉賜。這些人心中猜測也不開口,因為他們知道誰第一個開口,就很有可能被大王點名。衡山王是想通了,淮南王誰知道怎麽想的。

劉賜等了半天,沒有一人吭聲,大家都是聰明人都知道其中利害。迫不得已,劉賜輕咳一聲:“國相,你對諸位臣屬比較了解,你可推薦一人?”

眾人一下緊張起來,連忙避開奚慈的目光。

“諾!”奚慈起身,給劉賜施了一禮,轉過頭來,用目光從在場的所有人臉上掃過。奚慈看見的全都是擔心、焦慮、和諂媚。他是國相,站在自己下手的這些人他非常熟悉,就連對麵那些五大三粗的軍卒都了解的清清楚楚。

從頭看到尾,又從尾看到頭。這一次的衡山動蕩雖沒傷及元氣,還是讓衡山官場經受了一次血與火的考驗。不少人因為選錯了陣營站的離劉爽、劉孝和徐來太近,被一輪接一輪的處理。如今站在這裏的要不就是一根筋,要不就是牆頭草。若要去聯絡淮南王沒一個合適的。

“大王,下臣有個提議!”站在隊伍末的衛慶第一次在大堂議事的時候說話。大家都快忘了這個人,今日忽然看見他,並沒有怎麽奇怪,詫異的是他竟然說話了。衡山國一場接一場的風暴吹倒了不少人,唯獨衛慶在風暴剛起的時候不見了人影,劉賜病好之後又突然冒了出來。

“衛先生說!”劉賜立刻道。

“下臣以為,我衡山國官吏都不適合!”此言一出,大堂裏立刻起了議論聲,有幾個禦史一下子活躍起來,紛紛指責衛慶看不起衡山國,看不起衡山王。衛慶一聲不吭的站在中間,任憑那些人對他指指點點。

“啪啪啪……”劉賜把幾案拍的山響,眾人這才安靜下來:“看看你們,哪還有臣屬的樣子?剛才一個個愁眉不展,一聲不吭,衛先生剛說了一句,你們就變成這個樣子,成何體統!”看了衛慶一眼:“衛先生繼續,既然我衡山國朝堂上沒人,衛先生知道哪裏有賢達,本王一定登門求賢。”

衛慶道:“此人到不一定是賢良,但真的需要大王登門不可,旁人無論哪一個都請不動。”

“大膽衛慶,竟然胡言亂語,衡山國乃是大王的衡山國,誰人不聽大王宣召?竟然有此等刁民,當抓起來問斬!”剛剛被劉賜罵了一通的禦史們,聽到了衛慶話中的漏洞,一個個再次蹦躂出來,想要展現自己對衡山王的忠心。

劉賜也是一皺眉:“衛先生說的倒地是何人?該不會……”

奚慈連忙道:“不可,萬萬不可,此人乃是朝廷官吏,豈能做我衡山國的使者,即便他願意,朝廷也不會同意,天下從來沒有這樣的先例。”

有幾個想明白的連忙閉嘴,那些沒想明白的依然在咆哮:“還是朝廷官吏,那就更不能做使者了,此次乃是大王的使者,豈能讓朝廷的官吏做?那樣豈不是讓淮南王笑話我們衡山國無人乎。”

“正是,萬萬不可!”一堆人口誅筆伐。衛慶始終一聲不吭,靜靜的站在堂下等著劉賜再次發問。

沒等多久,劉賜很配合的再次道:“若以此人的智慧,本王倒是對其信心滿滿,然此人身份特殊,如今又有朝廷要務在身,恐難脫身。”

這幾句話一出口,再想不明白衛慶口中的那人是誰,就是純粹的傻瓜。就連劉爽都驚訝的長大嘴巴,一個勁的衝著衛慶搖頭。對此,衛慶視而不見,對劉賜道:“南方諸侯朝廷憂慮者莫過於大王與淮南王,既然大王主動覲見,想必朝廷也不會為難,所以就隻剩淮南王一人,隻要大王向朝廷奏報,言明淮南王的不法之事,再表明讓蘇任為使的想法,朝廷肯定答應。”

蘇任,果然是蘇任!大堂裏沒了任何聲響。劉賜掃視一眼,忽然笑了:“怎麽?聽見蘇任的名字,你們就不出聲了?”

奚慈歎了口氣:“若如此,淮南王也必定會知道,到時候大王該如何自處?”

衛慶道:“其實大王也不需要對朝廷言明,隻要對蘇任言明便是。”

“何意?”

“蘇任乃是陛下心腹,此等機密自然稟報陛下,隻要陛下來一封密詔則可!”

“父王三思!衛慶包藏禍心,當誅之!”劉孝突然搶上前,跪倒在劉賜麵前:“淮南王與父王乃是兄弟,淮南國與我們衡山國更是唇齒,若淮南王有個閃失,淮南國自然分崩離析,反而替朝廷謀了好事,唇亡齒寒呀!”

劉賜欣賞的望了劉孝一眼,臉色緩和不少:“我兒所言正是,起來!既然本王已經準備覲見,其餘的事情也就不重要了,此事交予衛先生處理,隻要蘇任答應出使淮南國,本王絕不吝惜任何東西。”

衛慶唱了一聲諾,慢慢的退了回去。劉賜一錘定音,旁人自然沒有異議。在場的除了劉賜還有奚慈、張廣昌這些心腹,他們都沒有反對,想必此事人家已經商議妥當。劉孝雖然表示了自己的意見,實際上是在向劉賜表忠心,和真的阻攔沒有任何關係。

散朝後,衛慶走的很快,劉爽小跑著才追上來,伸手拉住衛慶的胳膊:“隨我來,有話問你!”

衛慶沒有執拗,跟著劉爽鑽進了劉爽的馬車。身後的朝臣看的一愣一愣,一個個大眼瞪小眼,不明白從來低調的謁者衛慶怎麽就投靠了世子這個冷灶,難道說……?各人懷著各人的心思上了自家的馬車往回走,想必一路上都在琢磨這件小事。

馬車穿過集市和街道,慢悠悠的朝著世子府來。劉爽和衛慶對麵而坐,劉爽看了半天:“你是何意?為何要推薦蘇任出使淮南國?”

“世子放心,此事對世子有百利而無一害!”

劉爽皺起眉頭。衛慶接著道:“您乃是衡山國世子,而大王卻讓二公子在他離開期間監理國政,這事朝廷決不允許,但是我衡山國地處偏遠,隻要大王不說旁人絕不敢多言,此次保舉蘇任就是要讓大王將此事稟報朝廷,隻要朝廷知道,絕不會同意由二公子監理國政,如此一來世子便可名正言順監理國政。”

劉爽想了想:“可萬一蘇任不說呢?”

衛慶道:“大王將此事交予下臣,下臣自有辦法讓蘇任對陛下明言。”

劉爽的臉色由陰轉晴,一長身斜靠在馬車上:“先生果然大才,若不說明,本世子還真想不到,有先生襄助本世子還怕誰?此事辦成重重有賞!”

衛慶施禮相謝:“賞賜不敢當,下臣對世子忠心耿耿!”

“好,他日若我成事,你便是國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