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讓領導的眼光放在你身上

1、聰明的下屬不犯這種錯

是人就難免會犯錯,但不是所有的錯誤犯了才知道不能犯。犯錯會產生成本的,而一旦這個錯誤的成本過高,你再想彌補,可能就非常難了。在與領導的相處上也是這樣,聰明的下屬會謹言慎行,並且知道哪些錯誤絕對不能犯的,你可以做錯事,不是不能不會做事。

聰明的下屬不會和領導頂撞。人都是情緒的動物,“愛”和“恨”正是情緒中最複雜的名詞,在這兩種情緒下,再大度的人都可能過會做出讓人出乎意料小氣的事。而頂撞領導,直接刺中了人的尊嚴,在領導這樣有很強的尊嚴感的人看來,頂撞他幾乎等於侮辱和蔑視他,這樣的下屬領導怎能不恨?恨意難平,除了給你穿小鞋,除了發泄在你身上,否則他如何能消弭?

大部分的領導喜歡聽自己命令的下屬,這與很多領導也要求下屬在工作上有創意並不矛盾,相反,越有創意的人就越應該聽命領導,否則領導無法掌控你,所謂創意,也不過是戴著腳鏈跳舞罷了。領導與下屬的上下級組織關係就必然決定了下屬必須聽命與領導,這樣領導才能行使權力,使事情往預計的方向發展。此外,身居高位讓領導潛意識地覺得自己比下屬優秀,對自己有很高的自信和很強的優越感,這也是為什麽大部分的領導的自尊心看起來以外的脆弱。

很多時候下屬的頂撞讓領導麵子難堪。特別是在公開場合,領導雖然表麵微笑著說會考慮你的意見,但是絕不等於你可以對他的權威提出挑戰,尤其是頂撞這樣充滿敵意的方式。當人在激動處說了一些傷感情的話,那就更加覆水難收了。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和麵子,領導會想方設法來證明自己是對的,而證明自己是對的有一種簡單的方法,那就是給別人挑毛病,隻要挑出別人是錯的地方,大家都覺得自己是對的,雖然這其實本質上沒有必然的聯係。這也就是為什麽聰明的下屬不會去頂撞領導,頂撞領導等於將自己放在槍口上,哪有十全十美的事,即使這件事是對的,方向是對的,也經不起雞蛋裏挑骨頭。在古代,抗上者被以各種各樣的罪名處死已不是什麽稀奇事,現代的職場上,東家不打打西家,沒有誰離不開誰,領導和下屬往往更缺乏古代群臣之間那種唇亡齒寒的相依的信任基礎,雖說不能處死你吧,但是讓你過不下去的辦法有千千種。所有說領導的自尊傷不起啊。

聰明的下屬不會恃才傲物。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你可能在工作上有兩把刷子,但你不應該有“沒有你就不行”的想法,即使領導很平庸,似乎所有大小事情都離不開你,但是他到底是你的上級,不怕現官,就怕現管。當你以傲上的態度對待領導,工作上少請示少回報,甚至不請示不匯報,往往隻服從各方麵都比自己優秀的領導的時候,實際上就是在有意無意地扮演著“反對派”的角色,讓上級難堪。再平庸的領導,手中握有的都不單單是個人的力量,而是組織的力量

,當你與組織對抗時,其成功幾率可想而知。你可以因為自己很有才幹而很瀟灑地離開這家公司,但是隻要你在職場這個圈子裏,傲上的態度會讓再民主的領導也無意重用你,遇到專製的領導更隻能卷鋪蓋了。自古以來讓領導感到“功高蓋主”的下屬好日子都不會長久。《三國演義》中的楊修,“博學能言,智識過人”,最後卻死在他過人的智識上。建安二十三年,曹操率領軍隊在漢中與劉備兩軍對峙,陷入了進退維穀的境地:進攻,擔心被馬超拒守;退兵,則顏麵無存,被敵軍恥笑,曹操心中猶豫不決,難下定論。一天夜裏喝雞湯的時候看到碗裏的雞肋,感慨不已。正在這個時候夏侯淳詢問曹操夜間的口號,曹操隨口回答說“雞肋,雞肋”,楊修聽到了口號後,隨即命令隨行的士兵收拾行裝,準備打道回府。夏侯淳驚訝地問楊修,為什麽要做這樣的準備?楊修說:“看今晚的口號就知道魏王要退兵了,雞肋,不就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嗎?現在我們進攻也不能取勝,撤軍又擔心別人笑話,在這裏沒有什麽好處,還不如早點班師回朝。魏王遲早都會撤軍,現在就可以開始收拾行李了,以免要走的時候兵荒馬亂的。”夏侯淳覺得很有道理,也收拾行李去了。等到曹操出來散步的時候,看到的就是軍中士兵收拾的場景,一問之下才知道是楊修說的話。曹操大怒,將楊修斬首。想想楊修那麽聰明的人,就是不懂尊重領導的道理,麵對曹操這種多疑的性格,不但不夾著尾巴做人,還賣弄才學,拆領導的台,“恃才放曠”的結果就是命都沒了。滿招損,謙受益,對同事都尚且如此,何況領導?

聰明的下屬絕不會對工作隨隨便便敷衍了事。上章提到領導的工作其實都是要依靠下屬展開的,下屬好比領導的手腳,對工作越盡職盡責,對領導的支持就越有力,越實在。口頭上的甜言蜜語能夠贏得領導一時的歡喜,卻不是長久之計,尤其是當你的行動遠沒有你口頭上承諾的那麽有力,領導對你的信賴就會大打折扣,甚至懷疑你不過是隻會阿諛奉承的人,難以賦予重任,最終失去了表現自己展露自己的機會。聰明的下屬知道領導布置的工作哪怕再小也馬虎不得。不少下屬剛到新公司,或者新崗位,總會抱怨領導給的責任太小,給的工作似乎太微不足道,所以常常敷衍了事,並總在等待領導給予自己所謂的真正的“大任務”,但是當你連這些小事都做不好,怎麽能讓領導相信你在大事上是可靠的呢?信任是需要積累的,當你在小事上展露的責任感讓領導信任時,所謂的“大事”、“大任務”自然水到渠成。

聰明的下屬絕對不會隻顧眼前的利益。有時常聽一些員工抱怨現在的工資太少,福利又太少,公司也不景氣,尤其是一些剛參加工作的員工,把薪水看得很重。這叫注重眼前利益,過分關注腳下,忽視對遠方的眺望。

有一本書,叫《自動自發》,裏麵有一個很鮮明的觀點——不為薪水而工作。不要為薪水而工作,因為薪水隻是工作的一種報償方式,雖然是

最直接的一種,但也是最短視的一種。一個人如果隻為薪水而工作,沒有更高尚的目標,並不是一種好的人生選擇,受害最深的不是別人,而是他自己。

如果把薪水看得太重,就不會好好工作,也不能好好發揮自己的特長,因為心思不在工作上,在錢上麵,這樣,工作也不會好到哪裏去。如果你隻考慮到薪水,你就會不斷地跳槽,跳來跳去,一晃就是幾年。

科龍出現危機的時候,很多人去了格蘭仕,去了TCL,現在他們都走了。一個去TCL分公司當總經理的,幹了一個月就走了,一個到格蘭仕分公司當產品經理的,不到兩個月就走了。為什麽走?因為去的時候對方給你承諾,去了之後沒有兌現,有一種受騙的感覺,所以就走了。

家電行業的利潤都看得見,別的公司不會好到哪裏去。在同一個行業跳來跳去,並不是一種值得推崇的選擇。

有時我們需要退一步想,想想那些農民朋友,一年辛辛苦苦,能掙多少錢,甚至那些昧心的包工頭還要拖欠工資,聰明的員工絕對不要因為現在工資太少,而選擇放棄。一份付出,一份收獲,或許你還沒到真正收獲的季節。

這裏主張退不是消極的退,而是以退為進,以守為攻。

要學會不向別人抱怨薪水如何低,要正確麵對領導,做到利益麵前先別那麽注重。但並不是說沒有理想沒有目標、態度消極,隻是目標的實現需要一個積累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淡薄的心態,需要平靜的心情,而不是浮躁。

不為薪水而工作,那我們為誰而工作,為什麽而工作?答案很簡單:為自己而工作。這是最標準的答案。在經濟學概念中,人都是自私自利的,正因為這樣,人類社會才會不斷地發展。那些偉人,其實也是為自己工作。其實是為自己工作嘛,他所做的一切就是為了實現他的偉大抱負——建立社會主義新中國。如果他做不到,就是失敗,他的目標沒有實現。從這個意義上說,人都是為自己工作,隻是每個人的目標不同罷了。

所以,作為聰明的下屬不為薪水而工作,不注重眼前利益,為自己工作,但要有目標和理想。

就比如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當過和尚,討過飯,後來參加農民起義軍,表現得很勇敢,被提升為排長。元璋做事小心謹慎,敢作敢為,得了命令,執行很快,辦理得很好,打仗時身先士卒,得到戰利品,不管是金銀、衣服、牲口糧食,全部交給元帥,得了賞識,又說功勞是大夥兒的,公平分給同出去的戰友,很快在軍中有了聲望:勇敢能幹大方,有見識,講義氣,人緣好。元璋這樣一步一步得到了提升,最後有機會成為農民起義軍領袖,繼而掌控天下。

如果朱元璋注重眼前利益,把戰利品據為私有,或者貪汙一部分,那麽整個中國的曆史就得改寫。朱元璋隻讀過幾個月的書,可深知這樣的道理,實在是偉大。

犯錯每個人都有可能,但是有些錯確實不能犯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