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謙於書齋

第二日,陳堯谘早早的就起床,在丫鬟秋蓉的服侍下很快的就洗漱完畢。這廝現在對這樣的待遇,簡直就是享受的不想再拒絕。

本來他是不到日上三竿不起床的主,可是,自從被這個丫鬟秋蓉照顧而起,他每天最幸福的時刻,就是睡覺和起床時刻,自然早早的就爬起來了。這廝之福,還真不一般。

在這個年代,武俠故事都充滿這神奇,絕對不是電影裏記載的潺潺弱弱之體。據史料記載,宋代曆史上柳永、蘇軾這些文人都是身負武學。他年紀小,父母都由得他玩耍,但大哥、二哥已經年歲長大,尤其大哥、已是年及弱冠,每日早晨都比修習武藝強身健體,看著大哥那展翅亂舞的樣子,他拚命的忍住,沒有笑出聲。這是什麽武學嘛,以前看電視上,還認為古代的武學已經失傳了,現在看,整個就是現代武學的翻版嘛。

“我豈不是也要和他們這樣,一陣的迎風擺柳似的亂舞。”

他心裏暗自想著,

“不行,絕對不行,唉,還是那些大俠似的武藝比較瀟灑。”

“後市不是有很多武藝都很精髓嗎,何不拿來自己練練,強身健體。”

對啊,這些總比眼前兩個白癡好,難怪古時候練武都在家裏不出去,原來是怕出醜。想想看後世的那些人,公園裏隨處可見,動作瀟灑,身形流暢,惹人羨慕啊。

“自己現在才十歲,從小練起,豈不是對以後大有裨益。”

他由眼前的場景有所觸動,在心裏暗自盤算。

“後世自己最了解什麽武學呢,大力金剛掌,是什麽玩意;易筋經,都是金庸害的;降龍十八掌,好似太抽象了——最後盤算了一下,後世流行最多的就是太極拳了,容易學,動作瀟灑,於身心有益,還可以到外麵去揮舞,果然一舉多得。太極拳是中國的文化拳、文人拳、秀才拳。拳理完全根源於中華傳統文化哲理,太極拳的一舉手,一投足,都以中華傳統文化為依歸,而拳法的每一個動作也都符合這些哲理。所以練太極者武功文練、武者文相。”

打定主意,便在腦海盤算了起來。陳堯谘是敢說便做的主,就在陳府院子裏,雙手後插,雙腳微分,全身鬆開,兩臂一起一落。

“伴隨著兩臂的起落,兩腳也同時有雙沉或雙輕的變化。不能浮,也不能重。從腳底的鬆緊分布來看,同一隻腳在沉時或輕時,還有陰陽之分。起則升於九天,落則沉於地獄!”

他心裏邊想著邊開始了練習。以前體育老師和體育老師搞好關係,現在終於拿上了用場。

慢慢的的,進入了招式之境,一招“太極起式”從他的身影上展現開來。接著“攬雀尾”、“摟膝拗步”、“手揮琵琶”、“肘底看錘”、“白鶴亮翅”等招式從一招一式的演化過來,自然之中,不覺得進入了忘我之境。

在院子裏飛舞的陳堯叟、陳堯佐兩兄弟也慢慢的停下了手中的招式,開始覺得很奇怪,接著便是被這些招式吸引,渾身一股吸收自然之氣,兩足浮起,浮遊水中,能自如運動。看著看著,便直直的被這些拳式吸引。

待到陳堯谘“如封似閉”、“抱虎歸山”、“十字手”、“收式”住拳。兩兄弟還在回味,站在那裏木癡似的,仿似在回味書中的聖人玄奧。

陳堯佐最先醒悟過來,便笑著開口道:

“三弟,你這套拳法是父親什麽時候教授給你的,往日叫你練習,你便懶睡不醒。今兒個怎麽這麽早,難道是被秋蓉告到娘親那裏了。”摸摸陳堯谘的頭,開心的調笑道。

“這不是父親叫我的,是我跟別人學的。”陳堯谘回頭跟二哥說道,這二哥還夠情義的,幫助自己討回麵子。

“三弟,你跟誰學的,我們可不可以跟你一起去拜訪。”

大哥陳堯叟也笑著說話問道。還是一副老成持重的樣子,將近弱冠的人就是不錯,不學二哥機靈。

“這個一時半會也說不清楚。你想學我可以教你們,但記住,不能給外人說,說是我交給你們的。”

陳堯谘怎麽能說的清楚太極拳,這拳法在後世就有幾個流派,分好多流宗,他一個二把手水平怎麽能懂太極那麽深奧玄學。

“真的,你能教我們,你這麽小,能記得住?”

陳堯佐有些疑問。

但陳堯叟開口說話了,“二弟,你不要小瞧人,你的字有三弟寫的好麽?寫那麽好的字,練那麽好的拳,定是高人,這得講求緣分。三弟肯教我們,已經是福了。那我們明日開始就和你學,你看如何,三弟?”

陳堯叟這人還真有禮賢下士的風度,據史實記載,他真有大度之風。

“無妨,我們明日開始,便一起出去練拳如何?”

陳堯叟、陳堯佐聽聞,頓時喜出望外。“好,明日咱們三兄弟便如此,可好?”

陳堯佐又發話了,“

這拳既是好拳,我倒想到一個練拳的好去處,縣城東北有一處小山灣,此地茂林修竹,清幽絕俗,灣內邊有一天然洞,夠寬敞,以前咱三兄弟玩耍去的,正是在小山之上。咱們兄弟三人即練拳,又登山,豈不美哉?”

“對對對,此乃絕妙好處,早日起來,如臨仙府,不是正合這拳之意境。三弟,你看可否?”陳堯叟也問道。

“對啊,我怎麽忘記這麽一處地方,咱三兄弟還曾言要給那洞去一儒雅名字的。咱們明日便聞雞起舞,如何?”陳堯谘問道。

陳堯叟二人立即讚成。三人打定主意,便一起走向正堂吃早餐,。早飯過後還要去學堂,雖說學堂不遠,但他們還沒有遲到的經曆。

……

……

謙於書齋是劉夫子的私人書齋。劉夫子也是年輕就州試考取的秀才資格,出生於沒落的書香門第,倒也是飽讀詩書的文學才士,。但為人也古板有餘,變通不足,仕途不順之下,老來回鄉便在家裏做起這私塾。曾經對李公子、陳堯谘之類的頑劣子弟做出過正麵引導似的教育,連那戒尺都為他們二人一人準備了一支。

……

……

謙於書院書院,也就是在劉夫子的家裏,也就在城裏不遠處的淩雲山上,走著這林蔭的小道繞道不遠,一座微顯落魄宅邸就展現在眼前。宅門上掛著的牌匾上寫著風雅的行書“謙於書院”四個大字,陳堯谘三兄弟一路上也會同了幾個書院的玩伴,便一同便走進這古樸的宅子。

書齋不大,學子也就那麽幾十人。陳堯谘跟著兩個哥哥很快的就找到了書齋的正堂。隻見門前匾額從右而左上書“謙於書齋”二字,門下右上一聯曰:

“大學釋格物致知,天下家傳戶頌。”

左邊邊下聯曰:

“半畝尋源頭活水,賢輩道立德明。”

看此情景,陳堯谘不住稱歎:好一派風情奇秀之書齋,果真求學之地,書卷講經之處。能在如此聖地求學,也不枉此生走一遭了。

正是:淩雲高山隱才學,萬夫風流於斯生。畢竟這文雅之地,也算人傑地靈了。

<ahref=http://www.>起點中文網www.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