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社會主義本質的基本內涵

本質是一事物區別於他事物的內在規定性。社會主義本質是社會主義區別於其他社會製度特別是資本主義製度的內在規定性,是對什麽是社會主義問題的科學解答。社會主義本質的內涵十分豐富,概括起來主要是以下幾方麵內容。

第一,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工人階級和人民當家作主的集中體現,是社會主義國家與資本主義和其他社會製度的本質區別,是從上層建築領域對社會主義本質的概括。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必須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和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堅持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把牢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這條主線,全麵加強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反腐倡廉建設、製度建設,增強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增強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提高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第二,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生產力是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根本力量,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物質基礎。但生產力的發展,除了受其勞動者素質、生產工具、科學技術、管理、信息等內在要素影響外,還受到生產關係、上層建築的影響。生產力與生產關係、上層建築之間一旦發生尖銳的矛盾,就需要打破舊的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把生產力從舊製度的束縛下解放出來,為生產力的發展開辟道路。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是這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代替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也是如此。也就是說,社會主義肩負著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的使命,是為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而誕生的。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是社會主義區別於資本主義的顯著標誌,是從生產力視角對社會主義本質的概括。生產力是不斷發展進步的,社會主義條件下仍然存在著解放生產力的任務,發展生產力對我國來說尤為迫切。堅持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就要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遵循生產力發展規律,全麵深化改革,簡政放權,把生產力從舊的經濟體製的束縛下解放出來;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科學發展為主題,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發展科學技術,提高勞動者的科學文化素質和能力,加強和創新企業管理,全麵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把生產力發展起來。

第三,消滅剝削。剝削是私有製社會的共同特征,是對別人勞動成果的無償占有。馬克思從商品出發,創造了勞動價值論和剩餘價值理論,深刻分析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剝削問題。他認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占統治地位的社會的財富,表現為龐大的商品堆積;商品具有使用價值與價值、具體勞動與抽象勞動、私人勞動與社會勞動的內在矛盾,抽象勞動創造價值,具體勞動轉移舊價

值,勞動是價值的唯一源泉;隨著簡單商品經濟發展為資本主義商品經濟,小私有製發展成為資本主義私有製,勞動力轉化為商品,貨幣轉化為資本,開始了資本主義生產過程;勞動力商品的價值取決於勞動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資料的價值,勞動者家庭所必需的生活資料的價值以及必要的教育和訓練費用。勞動者在生產過程中創造的價值大於自身價值的差額,就是剩餘價值。資本家對這種剩餘價值的無償占有,就是剝削。未來社會,消滅了資本主義生產資料私有製,建立公有製,就可以消滅剝削。可以說,消滅剝削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舊中國,存在著地主階級對農民階級、資本家階級對工人階級的剝削。新中國成立後,經過“三大改造”,建立社會主義經濟製度,我們已經從根本上消滅了剝削製度,這使得消滅剝削已經成為社會主義本質的重要內容。剝削是生產力有所發展而又不發展的產物。消滅剝削,從根本上說,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鞏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製度。

第四,消除兩極分化。兩極分化是資本主義社會的本質。馬克思在談到資本原始積累時指出:“貨幣和商品,正如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一樣,開始並不是資本,它們需要轉化為資本,但是這種轉化本身隻有在一定的情況下才能發生,這些情況歸結起來就是:兩種極不相同的商品所有者必須互相對立和發生接觸:一方麵是貨幣、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的所有者,他們要購買別人的勞動力來增殖自己所占有的價值總額;另一方麵是自由勞動者,也就是勞動的出賣者。自由勞動者有雙重意義:他們本身既不像奴隸、農奴等等那樣,直接屬於生產資料之列,也不像自耕農那樣,有生產資料屬於他們,相反地,他們脫離生產資料而自由了,同生產資料分離了,失去了生產資料。商品市場的這種兩極分化,造成了資本主義生產的基本條件。資本關係以勞動者和勞動實現條件的所有權之間的分離為前提。資本主義一旦站穩腳跟,它就不僅保持這種分離,而且以不斷擴大的規模再生產這種分離。”可見,兩極分化是資本主義社會存在的前提,即資本關係以勞動者和勞動實現條件的所有權之間的分離為前提。兩極分化是資本主義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即 “資本主義一旦站穩腳跟,它就不僅保持這種分離,而且以不斷擴大的規模再生產這種分離”。兩極分化存在於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各個環節:在生產環節,它表現為一極是生產資料的所有者即資本家,另一極是除了勞動力之外一無所有的雇傭工人;在交換環節,它表現為一極是勞動力的購買者——資本家,另一極是勞動力的出賣者——雇傭工人;在分配環節,它表現為一極是瓜分勞動者創造的剩餘價值的資產階級,另一極是隻能獲得勞動力價值的無產階級;在消費環節,它表現為一極是不僅購買生活必需品,而且購買奢侈品,過著紙醉金迷、花天酒地生活的資產階級,另一極是主要購買生活必需品,生活相對貧困甚至絕對貧困的無產階級。可見,兩極分化全麵地概括和反映了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各個環節,是資本主義社會產生、存在和發展的前提和基礎,是資本主義社會的本質。與資本主義社會不同,社會主義以生產資料公有製取代了生產資料私有製,廣大勞動人

民第一次真正成為生產資料的主人,消除了資本主義條件下存在的擁有生產資料的資本家與一無所有的勞動者之間的分化,從根本上消除了資本主義條件下勞動力商品的買方資本家與勞動力的賣方雇傭工人之間的對立,消除了資本主義條件下存在的資產階級的按資分配與無產階級的按勞動力價值進行分配之間的對立,消滅了資本主義條件下存在的資產階級的富裕與無產階級的貧困之間的分化。總之,消除兩極分化貫穿於社會主義生產關係的各個環節,是社會主義生產關係的全麵概括和內在要求,是社會主義本質的重要內容。消除兩極分化,關鍵是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製度,同時,對收入差距進行調節和控製。

知識鏈接

福利國家是瑞典學派提出的理論。其理論依據是:提高社會福利,就是增大社會產品總效用。在社會財富分配不均時,從富人手中拿出一部分物品給窮人,會增大社會產品的總效用,即社會福利。其政策主張是:通過稅收、調節價格、加大福利設施開支等方法,實現收入均等化。

第五,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如前所述,共同富裕是馬克思主義者的一貫主張,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不懈追求,是社會主義基本經濟製度的內在要求和必然反映,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實現共同富裕是一個漸進的不斷發展的過程。實現共同富裕,關鍵是堅持社會主義基本經濟製度和分配製度,解放和發展生產力,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調節力度,著力解決收入分配差距較大問題,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

第六,人的全麵發展。如前所述,人的全麵發展源於馬克思主義的人的全麵自由發展思想,是中國共產黨人從實際出發的偉大創造,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之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的建立,人的經濟主人、社會主人地位的確立,為人的全麵發展創造了條件。促進人的全麵發展,當前來看,要按照“四個全麵”戰略布局,全麵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依法保障人權,用全麵發展的社會,促進人的全麵發展。要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摒棄貨幣拜物教,使自己成為自己的主人。要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和科學文化建設,發展教育、科學、體育、醫療衛生事業,提高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促進人的素質的全麵提升。

第七,社會和諧。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從根本上來說,是相適應的、和諧的,不存在根本性矛盾,這是社會主義社會與資本主義社會的本質區別,因此,社會和諧是社會主義社會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促進社會和諧,一方麵,要全麵深化改革,解決生產關係與生產力、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矛盾,促進社會製度的和諧。另一方麵,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係,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增強社會創造活力,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國家長治久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