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漢全席,滿清宮廷盛宴。既有宮廷菜肴之特色,又有地方風味之精華;突出滿族菜點特殊風味,燒烤、火鍋、涮鍋幾乎不可缺少的菜點,同時又展示了漢族烹調的特色,扒、炸、炒、溜、燒等兼備,實乃中華菜係文化的瑰寶和最高境界。滿漢全席原是清代宮廷中舉辦宴會時滿人和漢人合做的一種全席。滿漢全席上菜一般起碼一百零八種(南菜54道和北菜54道),分三天吃完。滿漢全席菜式有鹹有甜,有葷有素,取材廣泛,用料精細,山珍海味無所不包。

基本介紹

滿漢全席[1]菜點精美,禮儀講究,形成了引人注目的獨特風格。入席前,先上二對香,茶水和手碟;台麵上有四鮮果、四幹果、四看果和四蜜餞;入席後先上冷盤然後熱炒菜、大菜,甜菜依次上桌。滿漢全席,分為六宴,均以清宮著名大宴命名。匯集滿漢眾多名饌,擇取時鮮海味,搜尋山珍異獸。全席計有冷葷熱肴一百九十六品,點心茶食一百二十四品,計肴饌三百二十品。合用全套粉彩萬壽餐具,配以銀器,富貴華麗,用餐環境古雅莊重。席間專請名師奏古樂伴宴,沿典雅遺風,禮儀嚴謹莊重,承傳統美德,侍膳奉敬校宮廷之周,令客人留連忘返。全席食畢,可使您領略中華烹飪之博精,飲食文化之淵源,盡享萬物之靈之至尊。常見滿漢全席照片(19張)滿漢全席以北京、山東、江浙菜為主。後來閩粵等地的菜肴也依次出現在巨型宴席之上。南菜54道:30道江浙菜,12道福建菜,12道廣東菜。北菜54道:12道滿族菜,12道北京菜,30道山東菜。可惜的是當時川菜尚未流行。如果加入川菜,滿漢全席將錦上添花。

編輯本段起源簡介

滿漢全席起興於清代,是集滿族與漢族菜點之精華而形成的曆史上最著名的中華大宴。乾隆甲申年間李鬥所著《揚州書舫錄》中記有一份滿漢全席食單,是關於滿漢全席的最早記載。清入關以前,宮廷宴席非常簡單。一般宴會,露天鋪上獸皮,大家圍攏一起,席地而餐。《滿文老檔》記:“貝勒們設宴時,尚不設桌案,都席地而坐。”菜肴,一般是火鍋配以燉肉,豬肉、牛羊肉加以獸肉。皇帝出席的國宴,也不過設十幾桌、幾十桌,也是牛、羊、豬、獸肉,用解食刀割肉為食。清入關後,情景有了很大的變化。六部九卿中,專設光祿寺卿,專司大內筵席和國家大典時宴會事宜。清剛入關時,飲食還不太講究,但很快就在原來滿族傳統飲食方式的基礎上,吸取了中原南菜(主要是蘇杭菜)北菜(山東菜)的特色,建立了較為豐富的宮廷飲食。滿漢全席

據《大清會典》和《光祿寺則例》記,康熙以後,光祿寺承辦的滿席分六等:一等滿席,每桌價銀八兩,一般用於帝、後死後的隨筵。二等席,每桌價銀七兩二錢三分四厘,一般用於皇貴妃死後的隨筵。三等席,每桌價銀五兩四錢四分,一般用於貴妃、妃和嬪死後的隨筵。四等席,每桌價銀四兩四錢三分,主要用於元旦、萬壽、冬至三大節賀筵宴,皇帝大婚、大軍凱旋、公主和郡主成婚等各種筵宴及貴人死後的隨筵等。五等席,每桌價銀三兩三錢三分,主要用於筵宴朝鮮進貢的正、副使臣,西藏達賴喇嘛和班禪的貢使,除夕賜下嫁外藩之公主及蒙古王公、台吉等的饌宴。六等席,每桌價銀二兩二錢六分,主要用於賜宴經筵講書,衍聖公來朝,越南、琉球、暹羅、緬甸、蘇祿、南掌等國來使。光祿寺承辦的漢席,則分一二三等及上席、中席五類,主要用於臨雍宴文武會試考官出闈宴,實錄、會典等書開館編纂日及告成日賜宴等。其中,主考和知、貢舉等官用一等席,每桌內饌鵝、魚、雞、鴨、豬等二十三碗,果食八碗,蒸食三碗,蔬食四碗。同考官、監試禦史、提調官等用二等席,每桌內饌魚、雞、鴨、豬等二十碗,果食蔬食等均與一等席同。內簾、外簾、收掌四所及禮部、光祿寺、鴻臚寺、太醫院等各執事官均用三等席,每桌內饌魚、雞、豬等十五碗,果食蔬食等與一等席同。文進士的恩榮宴、武進士的會武宴,主席大臣、讀卷執事各官用上席,上席又分高、矮桌。高桌設寶裝一座,用麵二斤八兩,寶裝花一攢,內饌九碗,果食五盤,蒸食七盤,蔬菜四碟。矮桌陳設豬肉、羊肉各一方,魚一尾。文武進士和鳴讚官等用中席,每桌陳設寶裝一座,用麵二斤,絹花三朵,其他與上席高桌同。當初,宮廷內滿漢席是分開的。康熙年間,曾三次舉辦幾千人參加的“千叟宴”,聲勢浩大,都是分滿漢兩次入宴。滿漢全席其實並非源於宮廷,而是江南的官場菜。據李鬥的《揚州畫舫錄》說:“上買賣街前後寺觀,皆為大廚房,以備六司百官食次:第一份,頭號五簋碗十件——燕窩雞絲湯、海參燴豬筋、鮮蟶蘿卜絲羹、海帶豬肚絲羹、鮑魚燴珍珠菜、淡菜蝦子湯、魚翅螃蟹羹、蘑菇煨雞、轆轤錘、魚肚煨火腿、鯊魚皮雞汁羹、血粉湯、一品級湯飯碗。第二份,二號五簋碗十件——卿魚舌燴熊掌、米糟猩唇、豬腦、假豹胎、蒸駝峰、梨片伴蒸果子狸、蒸鹿尾、野雞片湯、風豬片子、風羊片子、兔脯奶*房簽、一品級湯飯碗。第三份,細白羹碗十件——豬肚、假江瑤、鴨舌羹、雞筍粥、豬腦羹、芙蓉蛋、鵝肫掌羹、糟蒸鰣魚、假斑魚肝、西施乳、文思豆腐羹、甲魚肉肉片子湯、繭兒羹、一品級湯飯碗。第四份,毛血盤二十件——炙、哈爾巴、小豬子、油炸豬羊肉、掛爐走油雞、鵝、鴨、鴿、豬雜什、羊雜什、燎毛豬羊肉、白煮豬羊肉、白蒸小豬子、小羊子、雞、鴨、鵝、白麵餑餑卷子、什錦火燒、梅花包子。第五份,洋碟二十件,熱吃勸酒二十味,小菜碟二十件,枯果十徹桌,鮮果十徹桌。所謂滿漢席也。”這是揚州“大廚房”專為到揚州巡視的“六司百官”辦的。從現在可得的文字資料分析,滿漢全席應源於揚州。此種滿漢全席集宮廷滿席與漢席之精華於一席,後來就成為大型豪華宴席之總稱,菜點不斷地予以增添與更新,又成為中華美食之縮影。六種宴席

滿漢全席(一)

蒙古親潘宴此宴是清朝皇帝為招待與皇室聯姻的蒙古親族所設的禦宴。一般設宴天正大光明殿,由滿族一、二品大臣坐陪。曆代皇帝均重視此宴,每年循例舉行。而受宴的蒙古親族更視此宴為大福,對皇帝在宴中所例賞的食物十分珍惜。《清稗類鈔*蒙人宴會之帶福還家》一文中說:“年班蒙古親王等入京,值頒賞食物,必之去,曰帶福還家。若無器皿,則以外褂兜之,平金繡蟒,往往湯汁所沾,淋漓盡,無所惜也。

滿漢全席(二)

廷臣宴廷臣宴於每年上元後一日即正月十六日舉行,是時由皇帝親點大學士,九卿中有功勳者參加,固興宴者榮殊。宴所設於奉三無私殿,宴時循宗室宴之禮。皆用高椅,賦詩飲酒,每歲循例舉行。蒙古王公等皆也參加。皇帝籍此施恩來攏絡屬臣,而同時又是廷臣們功祿的一種像徵形式。

滿漢全席(三)

萬壽宴萬壽宴是清朝帝王的壽誕宴,也是內廷的大宴之一。後妃王公,文武百官,無不以進壽獻壽禮為榮。其間名食美饌不可勝數。如遇大壽,則慶典更為隆重盛大,係派專人專司。衣物首飾,裝潢陳設,樂舞宴飲一應俱全。光緒二十年十月初十日慈禧六十大壽,於光緒十八年就頒布上諭,壽日前月餘,筵宴即已開始。僅事前江西燒造的繪有萬壽無疆字樣和吉祥喜慶圖案的各種釉彩碗、碟、盤等瓷器,就達二萬九千一百七十餘件。整個慶典耗費白銀近一千萬兩,在中國曆史上是空前的。

滿漢全席(四)

千叟宴千叟宴始於康熙,盛於乾隆時期,是清宮中的規模最大,與宴者最多的盛大禦宴。康熙五十二年在陽春園第一次舉行千人大宴,玄燁帝席賦《千叟宴》詩一首,固得宴名。乾隆五十年於乾清宮舉行千叟宴,與宴者三千人,即席用柏梁體選百聯句。嘉慶元年正月再舉千叟宴於寧壽宮皇極殿,與宴者三千五十六人,即席賦詩三壬餘首。後人稱謂千叟宴是“恩隆禮洽,為萬古未有之舉”。

滿漢全席(五)

九白宴九白宴始於康熙年間。康熙初定蒙古外薩克等四部落時,這些部落為表示投誠忠心,每年以九白為貢,即:白駱駝一匹、白馬八匹。以此為信。蒙古部落獻貢後,皇帝高禦宴招待使臣,謂之九白宴。每年循例而行。後來道光皇帝曾為此作詩雲:四偶銀花一玉駝,西羌歲獻帝京羅

滿漢全席(六)

節令宴節令宴係指清宮內廷按固定的年節時令而設的筵宴。如:元日宴、元會宴、春耕宴、端午宴、乞巧宴、中秋宴、重陽宴、冬至宴、除夕宴等,皆按節次定規,循例而行。滿族雖有其固有的食俗,但入主中原後,在滿漢文化的交融中和統治的需要下,大量接受了漢族的食俗。又由於宮廷的特殊地位,逐使食俗定規詳盡。其食風又與民俗和地區有著很大的聯係,故,臘八粥、元宵、粽子、冰碗、雄黃酒、重陽糕、乞巧餅、月餅等儀器在清宮中一應俱全。

編輯本段全席菜譜

滿漢全席一共有108道菜式:(一)蒙古親潘宴茶台茗敘:古樂伴奏、滿漢侍女、敬獻白玉奶茶到奉點心:茶食刀切、杏仁佛手、香酥蘋果、合意餅攢盒一品:龍鳳描金攢盒龍盤柱滿漢全席配菜照片(20張)(隨上幹果蜜餞八品)四喜乾果:虎皮花生、怪味大扁、奶白葡萄、雪山梅四甜蜜餞:蜜餞蘋果、蜜餞桂圓、蜜餞鮮桃、蜜餞青梅奉香上壽:古樂伴宴、焚香入宴前菜五品:龍鳳呈祥、洪字雞絲黃瓜、福字瓜燒裏脊、萬字麻辣肚絲、年字口蘑發菜餑餑四品:禦膳豆黃、芝麻卷、金糕、棗泥糕醬菜四品:宮廷小黃瓜、醬黑菜、糖蒜、醃水芥皮敬奉環漿:音樂伴宴、滿漢侍女敬奉、貴州茅台膳湯一品:龍井竹蓀禦菜三品:鳳尾魚翅、紅梅珠香、宮保野兔餑餑二品:豆麵餑餑、奶汁角禦菜三品:祥龍雙飛、爆炒田雞、芫爆仔鴿禦菜三品:八寶野鴨、佛手金卷、炒墨魚絲餑餑二品:金絲酥雀、如意卷禦菜三品:繡球乾貝、炒珍珠雞、奶汁魚片禦菜三品:幹連福海參、花菇鴨掌、五彩牛柳餑餑二品:肉末燒餅、龍須麵燒烤二品:掛爐山雞、生烤麅肉、隨上荷葉卷、蔥段、甜麵醬禦菜三品:山珍刺龍芽、蓮蓬豆腐、草菇西蘭花膳粥一品:紅豆膳粥水果一品:應時水果拚盤一品告別香茗:信陽毛尖(二)廷臣宴麗人獻茗:獅峰龍井乾果四品:蜂蜜花生、怪味腰果、核桃粘、蘋果軟糖蜜餞四品:蜜餞銀杏、蜜餞櫻桃、蜜餞瓜條、蜜餞金棗餑餑四品:翠玉豆糕、栗子糕、雙色豆糕、豆沙卷醬菜四品:甜醬蘿葡、五香熟芥、甜酸乳瓜、甜合錦前菜七品:喜鵲登梅、蝴蝶暇卷、薑汁魚片、五香仔鴿、糖醋荷藕、泡綠菜花、辣白菜卷膳湯一品:一品官燕禦菜五品:砂鍋煨鹿筋、雞絲銀耳、桂花魚條、八寶兔丁、玉筍蕨菜餑餑二品:慈禧小窩頭、金絲燒麥禦菜五品:羅漢大蝦、串炸鮮貝、蔥爆牛柳、蠔油仔雞、鮮蘑菜心餑餑二品:喇嘛糕、杏仁豆腐山珍刺五加清炸鵪鶉、紅燒赤貝餑餑二品:絨雞待哺、豆沙蘋果禦菜三品:白扒魚唇、紅燒魚骨、蔥燒鯊魚皮燒烤二品:片皮乳豬、維族烤羊肉、隨上薄餅、蔥段甜醬膳粥一品:慧仁米粥水果一品:應時水果拚盤一品告別香茗:珠蘭大方(三)萬壽宴麗人獻茗:廬山雲霧乾果四品:奶白棗寶、雙色軟糖、糖炒大扁、可可桃仁蜜餞四品:蜜餞菠蘿、蜜餞紅果、蜜餞葡萄、蜜餞馬蹄餑餑四品:金糕卷、小豆糕蓮子糕、豌豆黃醬菜四品:桂花辣醬芥、紫香乾、什香菜、暇油黃瓜攢盒一品:龍鳳描金攢盒龍盤柱隨上五香醬雞鹽水裏脊、紅油鴨子、麻辣口條桂花醬雞蕃茄馬蹄、油燜草菇、椒油銀耳前菜四品:萬字珊瑚白、壽字五香大蝦、無字鹽水牛肉、疆字紅油百葉膳湯一品:長春鹿鞭湯禦菜四品:玉掌獻壽、明珠豆腐、首烏雞丁、百花鴨舌餑餑二品:長壽龍須麵、百壽桃禦菜四品:參芪燉白鳳、龍抱鳳蛋、父子同歡、山珍大葉芹餑餑二品:長春卷、菊花佛手酥禦菜四品:金腿燒圓魚、巧手燒雁鳶、桃仁山雞丁、蟹肉雙筍絲餑餑二品:人參果、核桃酪禦菜四品:鬆樹猴頭蘑、墨魚羹、荷葉雞、牛柳炒白蘑燒烤二品:掛爐沙板雞、麻仁鹿肉串膳粥一品:稀珍黑米粥水果一品:應時水果拚盤一品告別香茗:茉莉雀舌毫(四)千叟宴麗人獻茗:君山銀針乾果四品:怪味核桃、水晶軟糖、五香腰果、花生粘蜜餞四品:蜜餞桔子、蜜餞海棠、蜜餞香蕉、蜜餞李子餑餑四品:花盞龍眼、艾窩窩、果醬金糕、雙色馬蹄糕醬菜四品:宮廷小蘿葡、蜜*汁辣黃瓜、桂花大頭菜、醬桃仁前菜七品:二龍戲珠、陳皮兔肉、怪味雞條、天香鮑魚、三絲瓜卷、蝦籽冬筍、椒油茭白膳湯一品:罐燜魚唇禦菜五品:沙舟踏翠、琵琶大蝦、龍鳳柔情、香油膳糊肉丁、黃瓜醬餑餑二品:千層蒸糕、什錦花籃禦菜五品:龍舟钁魚、滑溜貝球、醬燜鵪鶉、蠔油牛柳、川汁鴨掌餑餑二品:鳳尾燒麥、五彩抄手禦菜五品:一品豆腐、三仙丸子、金菇掐菜、溜雞脯、香麻鹿肉餅餑餑二品:玉兔白菜、四喜餃燒烤二品:禦膳烤雞、烤魚扇野味火鍋:隨上圍碟十二品一品:鹿肉片、飛龍脯麅子脊、山雞片野豬肉野鴨脯魷魚卷、鮮魚肉刺龍牙大葉芹刺五加、鮮豆苗膳粥一品:荷葉膳粥水果一品:應時水果拚盤一品告別香茗:楊河春綠(五)九百宴麗人獻茗:熬乳茶乾果四品:芝麻南糖、冰糖核桃、五香杏仁、菠蘿軟糖蜜餞四品:蜜餞龍眼、蜜餞萊陽梨、蜜餞菱角、蜜餞檳子餑餑四品:糯米涼糕、芸豆卷、鴿子玻璃糕、奶油菠蘿凍醬菜四品:北京辣菜、香辣黃瓜條、甜辣乾、雪裏蕻前菜七品:鬆鶴延年、芥茉鴨掌、麻辣鵪鶉、芝麻魚腰果芹心、油燜鮮蘑蜜*汁蕃茄膳湯一品:蛤什蟆湯禦菜一品:紅燒麒麟麵熱炒四品:鼓板龍蟹、麻辣蹄筋、烏龍吐珠、三鮮龍鳳球餑餑二品:木犀糕、玉麵葫蘆禦菜一品:金蟾玉鮑熱炒四品:山珍蕨菜、鹽煎肉、香烹麅脊、湖米茭白餑餑二品:黃金角、水晶梅花包禦菜一品:五彩炒駝峰熱炒四品:野鴨桃仁丁、爆炒魷魚、箱子豆腐、酥炸金糕餑餑二品:大救駕、蓮花卷燒烤二品:持爐珍珠雞、烤鹿脯膳粥一品:蓮子膳粥水果一品:應時水果拚盤一品告別香茗:洞庭碧螺春(六)節令宴麗人獻茗:福建烏龍乾果四品:奶白杏仁、柿霜軟糖、酥炸腰果、糖炒花生蜜餞四品:蜜餞鴨梨、蜜餞小棗、蜜餞荔枝、蜜餞哈密杏餑餑四品:鞭蓉糕、豆沙糕、椰子盞、鴛鴦卷醬菜四品:麻辣乳瓜片、醬小椒、甜醬薑牙、醬甘螺前菜七品:鳳凰展翅、熊貓蟹肉蝦、籽冬筍、五絲洋粉、五香鱖魚、酸辣黃瓜、陳皮牛肉膳湯一品:罐煨山雞絲燕窩禦菜五品:原殼鮮鮑魚、燒鷓鴣、蕪爆散丹、雞絲豆苗、珍珠魚丸餑餑二品:重陽花糕、鬆子海羅幹禦菜五品:猴頭蘑扒魚翅、滑溜鴨脯、素炒鱔絲、腰果鹿丁、扒魚肚卷餑餑二品:芙蓉香蕉卷、月餅禦菜五品:清蒸時鮮、炒時蔬、釀冬菇盒、荷葉雞、山東海參餑餑二品:時令點心、高湯水餃燒烤二品:持爐烤鴨、烤山雞、隨上薄餅、甜麵醬、蔥段、瓜條蘿葡條、白糖、蒜泥膳粥一品:臘八粥水果一品:應時水果拚盤一品告別香茗:楊河春綠報菜名裏麵的滿漢全席: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兒;燒花鴨、燒雛雞兒、燒子鵝;鹵煮鹹鴨、醬雞、臘肉、鬆花、小肚兒、晾肉、香腸;什錦蘇盤、熏雞、白肚兒、清蒸八寶豬、江米釀鴨子;罐兒野雞、罐兒鵪鶉、鹵什錦、鹵子鵝、鹵蝦、燴蝦、熗蝦仁兒;山雞、兔脯、菜蟒、銀魚、清蒸哈什螞;燴鴨腰兒、燴鴨條兒、清拌鴨絲兒、黃心管兒;燜白鱔、燜黃鱔、豆豉鯰魚、鍋燒鯰魚、烀皮甲魚、鍋燒鯉魚、抓炒鯉魚;軟炸裏脊、軟炸雞、什錦套腸、麻酥油卷兒;溜鮮蘑、溜魚脯兒、溜魚片兒、溜魚肚兒、醋溜肉片兒、溜白蘑;燴三鮮、炒銀魚、燴鰻魚、清蒸火腿、炒白蝦、熗青蛤、炒麵魚;熗蘆筍、芙蓉燕菜、炒肝尖兒、南炒肝關兒、油爆肚仁兒、湯爆肚領兒;炒金絲、燴銀絲、糖溜餎炸兒、糖溜荸薺、蜜絲山藥、拔絲鮮桃;溜南貝、炒南貝、燴鴨絲、燴散丹;清蒸雞、黃燜雞、大炒雞、溜碎雞、香酥雞、炒雞丁兒、溜雞塊兒;三鮮丁兒、八寶丁兒、清蒸玉蘭片;炒蝦仁兒、炒腰花兒、炒蹄筋兒、鍋燒海參、鍋燒白菜;炸海耳、澆田雞、桂花翅子、清蒸翅子、炸飛禽、炸蔥、炸排骨;燴雞腸肚兒、燴南薺、鹽水肘花兒、拌瓤子、燉吊子、鍋燒豬蹄兒;燒鴛鴦、燒百合、燒蘋果、釀果藕、釀江米、炒螃蟹、氽大甲;什錦葛仙米、石魚、帶魚、黃花魚、油潑肉、醬潑肉;紅肉鍋子、白肉鍋子、菊花鍋子、野雞鍋子、元宵鍋子、雜麵鍋子、荸薺一品鍋子;軟炸飛禽、龍虎雞蛋、猩唇、駝峰、鹿茸、熊掌、奶豬、奶鴨子;杠豬、掛爐羊、清蒸江瑤柱、糖溜雞頭米、拌雞絲兒、拌肚絲兒;什錦豆腐、什錦丁兒、精蝦、精蟹、精魚、精溜魚片兒;溜蟹肉、炒蟹肉、清拌蟹肉、蒸南瓜、釀倭瓜、炒絲瓜、燜冬瓜;燜雞掌、燜鴨掌、燜筍、溜茭白、茄幹兒曬鹵肉、鴨羹、蟹肉羹、三鮮木樨湯;紅丸子、白丸子、溜丸子、炸丸子、三鮮丸子、四喜丸子、氽丸子、葵花丸子、餎炸丸子、豆腐丸子;紅燉肉、白燉肉、鬆肉、扣肉、烤肉、醬肉、荷葉鹵、一品肉、櫻桃肉、馬牙肉、醬豆腐肉、壇子肉、罐兒肉、元寶肉、福祿肉;紅肘子、白肘子、水晶肘、,蜜蠟肘子、燒烀肘子、扒肘條兒;蒸羊肉、燒羊肉、五香羊肉、醬羊肉、氽三樣兒、爆三樣兒;燒紫蓋兒、燉鴨雜兒、溜白雜碎、三鮮魚翅、栗子雞、尖氽活鯉魚、板鴨、筒子雞。

編輯本段菜肴做法

·幾道“滿漢全席”典型菜肴的做法◇禦龍火鍋【製作及食用過程】1.用水將帶皮五花肉洗淨,刮去細毛。用水將香菜洗淨,切去根,切成2分長的段。用刀將水發香菇、水發黃蘑菇切成長1寸5分、寬6分、厚1分的片。將粉絲放入盆中,注入開水,浸泡10分鍾,漲發好後撈出,剪成長約4寸的絲。用水將酸菜洗淨,切去根,切成長1寸5分、寬8分的片。將大海米放碗中,注入開水浸泡20分鍾。2.鍋中注入清水,放入豬肉,上火燒開,撇去浮沫,在火上煮至六成爛時撈出,控淨水,稍涼後切成長2寸、厚1分的大薄片。3.火鍋中先放入粉絲和酸菜片,然後將豬肉片、幹貝、大海米、黃蘑菇片、火腿片、香菇片間隔順序地碼在酸菜粉絲上,注入清湯,加入料酒、精鹽對好口味,用炭火燒開,燒10分鍾。4.將醬豆腐放入小碗內,用涼開水研成鹵狀。將香菜末放入小盤內。將韭菜花、鹵蝦油、芝麻油、辣椒油分別放入小碗中,同白肉火鍋一起上桌。◇火烤羊肉串【製作及食用過程】1、羊後腿肉切成長方片,取十根銀釺,一根穿七塊羊肉。2、醬油內加調料拌勻3、把羊肉平排加在微火上烤,隨烤隨將醬油刷在肉上,並撒上椒鹽,3分鍾後,帶內呈醬紅色,用同樣的方法烤背麵,兩麵刷上麻油即成。特點:色澤醬紅,肉質鮮嫩,味麻辣而香。◇金錢吐絲【製作及食用過程】1.將鮮蝦去頭尾及外殼,挑去沙線,用水洗淨;將馬蹄拍碎,用刀剁成末;將鮮蝦肉及豬肥肉用刀背砸成茸;將麵包切成直徑1寸分、厚1分的圓形片,其餘剁成麵包粉。2.將蝦肉茸和豬肥肉茸放入碗中,加入精鹽、料酒、玉米粉攪拌上勁,再放入馬蹄末、雞蛋清攪拌成糊,用手擠成直徑1寸的丸子,放在麵包片上,四周用小刀抹齊。將切好的發菜旋轉式地碼在蝦丸子上。將麵包粉過細羅,然後將細麵包末撒在蝦托上麵,用手壓實。3.坐煸鍋,注入1公斤花生油,燒至六成熱時下入蝦托,炸至金黃色時撈出,控淨油,放在盤中即成,連同花椒鹽一起上桌。雙龍戲珠主料:大連鮑或珍鮑、刺參配料:土豆、食鹽、味精、植物油做法:將土豆磨成泥、然後將鮑魚刺參用上湯焗後,用小沙煲裝。營養價值:含有豐富蛋白質、高蛋白。

編輯本段其他說法

說法一近年來流傳“滿漢全席”之說,說它是清宮禦膳,甚至還有人列出滿漢全席的菜單。宣揚之不遺餘力;據說已傳到海外;其實這純屬虛構杜撰。“滿漢全席”這一名稱來源於一段相聲。20世紀20年代在北京和天津獻藝的著名相聲演員萬人迷編了一段“貫口”詞,羅列大量菜名,名為“報菜名”,頗受聽眾歡迎。30年代在北京與張傻子。高德名,緒德貴,湯瞎子一同登台表演的著名相聲演員戴少埔擅長這個段子(戴少埔於40年代初逝世於天津),當時仍稱這段貫口為“報菜名”。後來傳來傳去竟被訛稱為“滿漢全席”。清宮膳房根本沒有“滿漢全席”之說。當年在北海公園創麝設“仿膳”飯館的人,的確是曾在清宮膳房工作過的;那時仿膳的菜肴的確是清末宮廷膳房製品的樣子;但從未提過“滿漢全席”,而是老老實實地做炒肉末(夾燒餅);婉豆黃兒和芸豆卷等也是膳房製品樣子,這才是真的,仿膳菜肴和點心的做法,嚴格說,是同治光緒時代清宮禦膳的遺範,在很大程度上適應慈禧太後的喜好和口味;不但與道光時代的調製法有一定區別,與鹹豐時代的做法也不盡同。例如乾隆皇帝有專門烹調鴨子的廚師,鹹豐皇帝喜食鴨,這本是清宮菜肴的一項傳統,但因慈禧太後不大喜歡吃鴨,所以同治光緒時代膳房就不大講求烹調鴨子了;30年代仿膳的老師傅對作者說,早年膳房做“全鴨”有47種烹調法,後來半數都失傳了。總之,“滿漢全席”之稱是來自“萬人迷”的“報菜名”,本是相聲,這是老北京皆知道的,現在80歲以上的人聽過“萬人迷”;70歲以上的聽過戴少埔,皆可證此。

編輯本段菜單由來

久負盛名的名宴“滿漢全席”原來就是這位九省疆臣、三朝閣老、一代大儒阮元所創製的。孔小姐下嫁阮元時,隨孔小姐陪嫁過來的,還有四名廚師。這些廚師個個身懷絕技,深諳孔府烹飪之奧秘。阮元後來仕途一帆風順,做到如他自書的門聯那樣:“三朝閣老,九省疆臣”。由於曆任重臣,俸祿充裕,阮元重用著一大批清客幕賓。這些文人雅士除了幫助阮元翻古紙、究倉籀、勒金石外,亦有佳肴小樂。加之內有名師主廚,外有雅士品味,此時的阮元在飲饌上也就不斷花樣翻新。他在兩廣總督任內曾以府菜為基礎發展出一道席麵,雖不及府菜規模,但也遠遠超出一般市麵上的水平。由於這種席麵能兼顧滿漢人員的習慣,因此人們便稱之為“滿漢全席”。由此可見,而今流傳的“滿漢全席”,便始自阮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