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血沃三千裏江山

1950年10月19日,彭德懷率領中國人民誌願軍雄赳赳、氣昂昂地跨過鴨綠江,奔赴朝鮮戰場。10月25日,中國人民誌願軍到達朝鮮戰場後,抗美援朝戰爭正式打響。這是一場彰顯國際主義與愛國主義的偉大戰爭。中國人民誌願軍憑借著無比的智慧與勇敢,懷抱著大無畏的精神,浴血奮戰,最終取得了戰爭的勝利,粉碎了美國吞並朝鮮的企圖。

這場戰爭讓全世界都看到,“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隻要在東方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個國家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複返了”。

入朝第一戰——血戰雲山城

1950年10月19日黃昏,天陰沉沉的,一陣細密的冷雨伴隨著寒風而來。鴨綠江邊,聚集了幾十萬的中國人民誌願軍,他們同時從安東、長甸和輯安三個渡口,跨過鴨綠江,前往抗美援朝的前線。

這是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次出兵。擔任抗美援朝任務的誌願軍第39、40、42軍和3個炮兵師,在沒有人民群眾夾道歡送的情況下,仍舊雄赳赳、氣昂昂地跨過鴨綠江,進入朝鮮半島。抗美援朝之戰即將拉開帷幕……

原本,在彭德懷離京之前,中央軍委曾交代,先計劃兩個軍做一梯隊過江,頂住敵人後,再出兩個軍。不過,當彭德懷來到安東,了解到北朝鮮的局勢後,他考慮到連接中朝兩國的邊境的鴨綠江大橋一旦被美國的空軍炸掉,很有可能造成後續部隊過江的困難。光靠兩個軍的力量,在前線是支撐不了多少時間的。因此,彭德懷決定:所有的誌願軍部隊集結於鴨綠江南岸,全部過江。

10月11日,彭德懷發電報向毛澤東請示。結果,毛澤東也想到了這點,兩人不謀而合,故批準了彭德懷的計劃。10月18日晚,毛澤東電令第13兵團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鄧華:4個軍及3個炮兵師堅決按預定計劃進入朝北作戰,自明19日晚從安東和輯安線開始渡鴨綠江。為嚴格保守秘密,渡河部隊每日黃昏開始至翌晨4時即停止,5時以前隱蔽完畢並須切實檢查。

誌願軍正式入朝之前,彭德懷一個人單槍匹馬地率先入朝,與金日成在大榆洞第一次會晤。會談中,彭德懷從金日成的口中了解到,目前朝鮮人民軍僅剩三個多師。一個師守在德川、寧邊以北,一個師在肅川,一個坦克師在博川。另外,還有一個工人團和一個坦克團在長津附近。而“聯合國軍”則武裝到了牙齒,不光陸戰部隊人數多於朝鮮人民軍,還有大量的飛機和大炮。

為此,彭德懷心急如焚,他恨不得立即派遣部隊去滅滅美國人的威風。不過,誌願軍部隊仍在緊張地進入朝鮮。由於朝鮮北部山高路窄,白天又有美軍飛機的空襲,所以誌願軍們隻能利用晚上的時間入朝,故而前進速度較慢。除了第40軍的先頭兩個師和第42軍一部進到北鎮以東、雲山以內外,其餘各部仍距敵尚有20至50公裏地。

10月24日傍晚,誌願軍第40軍以左右兩路縱隊快速地向溫井、雲山、寧邊前進。左路第118師到達北鎮西北的梨川洞時,得知彭德懷總司令就在附近的大榆洞。於是,第118師師長鄧嶽和政委張玉華立即前往大榆洞,向總司令匯報部隊的情況。

見到鄧嶽,彭德懷一直懸著的心才落了地。他拍著鄧嶽的肩膀說:“太好了!終於把你們盼來了!”

見到總司令,鄧嶽的心裏也十分激動,他說:“司令,我們師共1300人,先頭部隊已到達大榆洞。因之前無法與軍部取得聯係,不清楚前線的情況,所以沒有作出行動。現在,請司令作指示。”

“好!現在的情況很危急。人民軍正在撤退,敵人緊追不舍。你們師趕快到溫井一帶占領有利地勢,埋伏起來,把敵人引進口袋陣裏,狠狠地打擊一下敵人的囂張氣焰。”停頓了一會兒,彭德懷接著說:“你們師是打頭陣的,即將迎接的是出國第一仗,一定要打漂亮!”

鄧嶽敬了一個軍禮,說:“請司令放心,我們一定打好!”

10月25日,彭德懷與第13兵團的領導組成了誌願軍司令部,並主持了誌願軍出國後的第一次會戰會議。不久,毛澤東發來電報指出,第13兵團的領導機關和誌願軍司令部合並,組成誌願軍領導機關。彭德懷提議,由鄧華任副司令兼政委,洪學智、韓先楚任副司令,解方任參謀長。此外,為了方便和朝鮮人民軍溝通、協調,彭德懷任命朝鮮外相樸一禹為誌願軍副司令員兼副政委。誌願軍司令部的首腦機關成立後,便開始了緊鑼密鼓地作戰會議。

通過一陣細致的研討,誌願軍司令部形成了最終的作戰方案:西線以第39軍集結雲山地區,第40軍集結於溫井以北、北鎮以東地區,待機殲滅南朝鮮軍第6師,調動南朝鮮軍第1師來援,再將其殲滅於雲山附近;第38軍並配屬第125師迅速集結於熙川及其以北地區。東線以第42軍的兩個師於長津以南的黃草嶺、赴戰嶺地區組織防禦,鉗製東線之敵,保障西線誌願軍主力側翼的安全。

彭德懷采取集中軍力,以利殲敵的戰略,展開了入朝的第一戰。

10月25日淩晨,鄧嶽、張玉受彭德懷的命令率誌願軍第40軍118師夜趕到北鎮東南兩水洞地區,並占領了溫井以北兩水洞之豐下洞東北側的高地,準備阻擊從溫井向北鎮前進的敵人。此時,南朝鮮軍並不知道誌願軍已經入朝,他們大搖大擺地按照事先的計劃推進。鑒於此,誌願軍第118師師長鄧華命令前衛354團停止前進,隱藏在溫井以北的豐下洞、富興洞一帶,伏擊進犯的南朝鮮軍。

許久,誌願軍第354團的陣地下方,突然響起了馬達聲,公路上開來了兩輛中型卡車。隨後,一輛接一輛的卡車接踵而至。這是南朝鮮第6師第2團第3營的一個加強炮兵連。看到敵人進了包圍圈,誌願軍戰士們內心躍躍欲試,恨不得馬上衝下陣地,對敵人狠揍一番。

待團長一聲令下,第354團的誌願軍戰士們一齊向敵人開火。突如其來的襲擊,打得南朝鮮軍有些暈頭轉向,紛紛跳下車,朝旁邊的一個小山坡上跑去。誌願軍戰士依托有利地形居高臨下,利用“攔頭截尾斬腰”的作戰方法,將南朝鮮軍打得落花流水。不少南朝鮮軍嚇得到處逃竄,動作稍慢點的就成了俘虜。

在溫井以北的兩水洞伏擊成功之時,雲山戰鬥也拉開了帷幕。

雲山位於朝鮮平安北道,是一個僅有千戶人家的小城。此時這座小城在美軍與南朝鮮軍隊聯合轟炸下已經麵目全非,幸免於難的百姓也隻能蜷縮在臨時的防空洞內艱難度日。當時駐守在雲山的,除了南朝鮮的第一師所屬第15團和第12團的一部分,還有一支王牌軍——美國陸軍騎兵第1師。

說是騎兵師,但這支部隊早已不再揮舞著馬刀,騎著戰馬作戰,而是搖身變為一支現代機械化步兵師。因這支部隊有著“自建隊以來從未失敗”的光輝戰績,其部隊為了彰顯這個常勝榮耀,就一直保留著“騎兵師”的番號,而且深受美國政府以及當時“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的青睞。

美國原本沒打算這麽快就將這支王牌師投入到戰場中,但因溫井等地區的南朝鮮部隊被誌願軍重創,美軍第八集團軍司令沃克便派出這支王牌師接替南朝鮮軍隊駐守雲山,企圖利用雲山重要的地理位置,迅速向鴨綠江進發。沃克天真地以為這支王牌軍定能迅速將誌願軍打得四處潰逃,但事實證明:他大大低估了中國人民誌願軍的戰鬥能力。

雲山對誌願軍來說至關重要,因為它是朝鮮北部山區的入口和北部的交通樞紐。可以說,雲山一戰對誌願軍今後其他戰役的展開都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所以,不管駐守雲山的是不是所謂的常勝王牌軍,誌願軍都勢必要贏得此場戰役的勝利。這個艱巨的任務由誌願軍第39軍負責完成。誌願軍與美軍的第一場正麵對戰即將展開。

誌願軍第39軍的軍長是吳信泉,他當時並不知道美軍騎兵第一師第八團已經進入雲山,以為駐守雲山的敵人是南朝鮮第一師的兩個團。吳信泉非常清楚這次戰役的重要性,他深知這場入朝後的第一仗對誌願軍把握整個戰局有著怎樣的影響。所以,盡管關於敵方的情報並不準確,吳信泉仍果斷地指揮39軍進行戰鬥。

吳信泉把擬定好的進攻部署匯報給誌願軍司令部,司令部同意後,進攻雲山的時間被確定在11月1日晚7時30分。

11月1日中午,誌願軍第115師第343團偵察時發現一股敵軍正從龍山洞向雲山運動。一五一師的師長以為是南朝鮮的軍隊正在撤退,但其實是南朝鮮第1師第12團正在與美騎兵團換防,誌願軍的敵人已經從南朝鮮軍隊換成了美軍。吳信泉為了不讓敵人撤退,下令將原定的晚上7時總攻,改為下午5時。

在總攻正式發起之前,誌願軍已經開始對雲山以及周圍幾個高地進行炮擊,與一部分敵軍展開了小規模的激戰。也就是在這次激戰中,誌願軍才剛發現與之作戰的敵人早已換成了美國人。得知這個消息的誌願軍非但沒有退縮,反而越戰越勇。

值得一提的是,總攻進行至晚10時,誌願軍第116師346團5營4連利用夜色作掩護向雲山城挺進。驕傲自大、過分輕敵的美軍竟把誌願軍當成了南朝鮮軍隊,誌願軍沒費一兵一炮,輕輕鬆鬆地就走過了通往雲山城的公路大橋。當行軍至美軍第八騎兵團第3營的指揮所時,4連戰士們突然發起進攻,黑夜的平靜瞬間被槍炮聲打破,漆黑的夜幕頓時火光衝天。

美軍被“從天而降”的誌願軍打得措手不及,士兵慌作一團,緊急撤退。美軍本想利用先進的軍事武器掩護自己撤退,但他們沒有想到的是,英勇的人民誌願軍戰士“徒手”就可以解決掉他們的坦克。4連4班的副班長趙子林手拿爆破筒,在隊友的火力掩護下迅速衝向坦克,將爆破筒放置到坦克上,掩護敵軍撤退的坦克瞬間被炸毀。

依靠戰士們英勇、機智的作戰,到當晚11時30分的時候,誌願軍二營已經成功突破敵人防線,向雲山街區展開進攻。這時3營的7連、8連也分別從北、西兩個方向攻進雲山街,將撤退的敵人團團包圍,並展開激烈的對戰。不久,誌願軍347團1營和3營9連也攻入雲山街,加入對敵人的圍攻戰鬥中。

另一個方向,誌願軍第117師正以不可阻擋之勢向三巨裏進攻,並於11月2日淩晨,搗毀了三巨裏以西美騎兵第1師第8團1個迫擊炮連,成功占領諸仁橋,切斷了敵人的退路。

全麵陷入困境的美軍想讓美騎兵團第一師第五團進行增援,但這一想法被誌願軍第116師第343團徹底打破。343團1營1連的戰士們在激戰中英勇抗敵,殲滅美騎兵團第1師第5團的一個連,充分體現了誌願軍的強大戰鬥力。正如彭德懷司令員說的:“我軍戰鬥員指戰員的戰鬥素質與作戰精神比敵人強。”

中國人民誌願軍第39軍在雲山一戰中旗開得勝。此次戰役共殲滅美騎兵團第1師第8團大部分、第5團一部分以及南朝鮮第1師第15團,斃傷俘敵2000餘人,擊落、繳獲飛機7架,擊毀、繳獲坦克28輛、汽車170多輛,火炮119門。

從1950年10月25日至11月5日之間,中國誌願軍完成了入朝後的第一次戰役,並取得了重大勝利。除了誌願軍在雲山一戰中取得不俗的戰績外,其他幾個地方的戰鬥也獲得了不錯的戰績。像誌願軍第42軍與朝鮮人民軍在黃草嶺成功阻擊敵人,粉碎了敵人迂回江界的企圖,為第一次戰役的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

在第一次戰役中,誌願軍抓住敵人驕傲輕敵、分兵冒進的良機,利用敵軍怕近戰夜戰的弱點,采取隱蔽接近敵人,乘敵不備突然發起反擊的方式,殲滅敵軍1.5萬人。這大大加強了朝鮮人民軍隊以及中國誌願軍將士抗擊美帝國主義的信心。同時,此次誌願軍的勝利,也粉碎了“聯合國軍”於感恩節前占領全朝鮮的計劃,為扭轉朝鮮戰局創造了有利條件。

一夫當關戰美軍

中國人民誌願軍雖在第一次戰役中取得了勝利,但實質上並未對“聯合國軍”造成重創,整個戰場的形勢也並未發生根本改變。盡管如此,誌願軍仍占有一定優勢。第一次戰役中,誌願軍的出其不意,讓美軍混亂不堪,雖然其主力都成功撤退到安全地帶,但卻無法準確摸清誌願軍兵力虛實,這很容易讓他們再次抱有輕敵心態。根據這點優勢,彭德懷製定出新的作戰計劃:“擬采取鞏固勝利、準備再戰的方針。當前具體工作是消除疲勞,總結經驗,加強運輸,儲存糧食,利用在大山深溝處挖窯洞、打土炕、糊泥棚,解決住宿困難。在內線要點構築必要工事,如敵再進,誘其深入後殲滅之。”

為了具體實施這個方案,毛澤東委派宋時輪為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命其率領第九兵團12個師秘密入朝,負責東線作戰,以配合西線部隊共同進行“誘敵深入,各個殲滅”的計劃。

1950年11月6日,“聯合國軍”陸續開始對誌願軍進行試探性進攻。彭德懷趁此機會,於11月17日命令全軍停止反擊,開始向後方撤退。說是撤退,其實是迅速隱蔽於早就部署好的戰略地點,一邊休養生息,一邊等待敵人進入圈套。

“聯合國軍”的總司令麥克阿瑟果真上當。他看到誌願軍撤退後又露出了他狂妄自大的本性,認為誌願軍兵力大概隻有六七萬,並且這支“不足為懼”的軍隊已經被“聯合國軍”的強大火力嚇退。麥克阿瑟對“聯合國軍”的士兵們大言不慚道:“隻要(將誌願軍)趕到鴨綠江邊。我保證,你們都能夠同家人共進聖誕晚餐。”

在麥克阿瑟的鼓舞下,“聯合國軍”第9軍以鴨綠江為目標發起大舉進攻,而負責掩護其右翼側後任務的南朝鮮第7師和第8師進展緩慢,完全沒有追上“聯合國軍”的步伐。美軍的第8集團軍和東線第10軍之間的進展也相差懸殊,兩軍之間形成了一個相差數十公裏的缺口。

敵人的這個薄弱環節很快就被誌願軍發現。11月25日,誌願軍第38軍與第42軍在副司令員韓先楚的指揮下對南朝鮮第七師與第八師發起猛烈進攻。南朝鮮兩個師被誌願軍112師、113師、114師左、右、正麵三個方位包抄進攻。到了26日,南朝鮮軍隊不得不在美軍飛機的掩護下進行撤退。

誌願軍第38軍得知南朝鮮軍隊要撤退的消息後,當然不會輕易放走他們,連忙乘勢發起總攻。南朝鮮軍第七師受到誌願軍的攻擊後亂作一團,根本無法有效地實施撤退計劃。最後,南朝鮮軍第七師損失5000餘人,7名美軍顧問全部被誌願軍俘虜。42軍在寧遠地區的作戰也極為激烈,經過誌願軍英勇奮力的戰鬥,最終於26日攻克寧遠城,殲滅了南朝鮮第8師大部。

誌願軍在德川、寧遠地區殲滅南朝鮮兩個師大部,割斷了敵軍東西線的聯係,打開了美第八集團軍戰線的戰役缺口,其右翼被孤立。誌願軍西線的誌願軍趁機集中兵力,對敵軍展開猛烈進攻,掌握了戰場主動權。

美第八集團軍司令沃克此時非常迷茫,他不明白西線的誌願軍葫蘆裏賣的什麽藥,直到得知南朝鮮第二軍團受到重創時才如夢初醒。此時,他才終於知道自己首要任務是什麽,那就是盡快封堵戰役缺口!

盡管沃克意識到自己軍隊的問題所在,並開始著手補救,但也為時已晚,西線誌願軍戰士以排山倒海之勢向美軍發起猛烈進攻。早就被分散的敵人雖然擁有著強大的軍事武器,但也無法阻擋誌願軍的進攻,隻得利用飛機與坦克的掩護向南撤退。

根據彭德懷的命令,西線誌願軍6個軍對敵人展開大規模的圍殲戰鬥。“聯合國軍”為了成功突圍撤退,動用了100多架飛機、400多門大炮,妄圖殺出一條血路。誌願軍猶如鋼柱一般堅守在自己的陣地上,任敵人進行多麽瘋狂的攻擊,都堅守到底。整場戰鬥進行得異常慘烈。

12月1日,“聯合國軍”見突圍無望,便放棄重型裝備和傷員,在飛機的掩護下向西以及安州方向撤退。誌願軍看穿敵人的企圖,乘勝追擊,迫使“聯合國軍”不得不退向平壤。

“萬歲軍”對戰“王牌軍”

1950年11月25日,第二次戰役打響。此次戰役的勝負關鍵取決於左翼能否迅速突破和橫向的穿插是否按時到位。所以,對於敵人左翼的進攻至關重要。誌願軍司令部經過商議,決定將這一重要任務交給誌願軍的主力軍38軍和42軍。

38軍是誌願軍威名已久的隊伍,曾參加過二萬五千裏長征,經曆過八年抗戰,之後到了三年解放戰爭時期,38軍從東三省一路打到廣西,將機械化的國民黨軍隊打得四處潰散。不過這支戰功赫赫的軍隊到了朝鮮戰場後表現欠佳,第二次戰役打響前剛剛犯了嚴重錯誤,被彭德懷司令員狠狠地通報批評了一頓。

38軍軍長梁興初剛聽完彭老總的訓斥,一心想要再打一仗,證明自己的軍隊絕不是一群“烏合之眾”,而是一支優秀的主力軍、王牌軍!梁興初接到進攻敵人左翼的任務後很激動,他等的就是這一仗。

起初,司令部決定讓42軍配合38軍發動進攻,但是梁興初拒絕了這個提議,他跟司令部的各首長打包票要“單幹”,放出豪言說不需要42軍的配合。

梁興初不是光說不做的人,他不打沒把握的仗。梁興初在接到任務之後就想出了一個大膽的作戰計劃:準備從南朝鮮第七、第八兩個師的接合部插進去,包圍德川的敵人,再派113師、112師、114師分別由西向東、由南向北以及德川正麵發起進攻,包抄敵人後路,圍殲敵人。這個計劃被上級司令部認可了。

為了響應25日的正式進攻,38軍於24日晚開始調集部署,展開作戰前的戰略活動。38軍三百多名偵察兵作為先遣隊,準備打入敵人陣地內部進行偵察活動。這支先遣隊想要到達敵人陣地區域就需要渡過大同江,但過江的主要橋梁已經被美軍炸毀。幸好當初人民軍曾經在江上修了一條藏在水麵下的“水中橋”,這才讓先遣隊找到渡江的方法。先遣隊員很聰明,沒有發動任何軍事行動,而是堂堂正正、大大方方地從橋上列隊走過。南朝鮮的哨兵非但沒有發動進攻,反而把他們當做了南朝鮮軍隊,特意讓出大道讓誌願軍先遣隊通過。

到了26日,這支已經潛入南朝鮮陣地的先遣隊見時機成熟,便將敵人逃跑的必經之路——武陵裏大橋炸毀,斷絕了敵人的退路。38軍的第一步棋走得極為精彩。

25日的正式進攻中,113師負責向德川之敵南麵穿插,斬斷另一條退路。113師是38軍受批評的主要對象之一,所以極為有榮譽感的113師的全體將士都非常重視此次任務,誓要完滿完成,給上級一個滿意答複。113師經過勇猛奮戰,晚上9點時就打到了大同江邊。大同江上的橋大多數都被炸毀,沒被炸毀的橋也被敵人安排了火力密集的防禦點,從橋上硬拚闖過不是明智之舉。

113師的師長薑潮、政委於敬山看著麵前漆黑又冰冷的江水,二話不說就率先跳入了江中,向對岸衝去。當時朝鮮正值冬天,溫度在零下十幾度,江水刺骨冰涼。但是,113師的戰士們看到政委和師長的行動,也都紛紛走進寒冷異常的江水之中,不論是男兵還是女兵,全體戰士沒有一個人被寒冷與江水打敗,他們懷著滿腔熱血,涉水向江岸衝去。

駐守在江邊的南朝鮮軍根本沒料到誌願軍會從江水中突然降臨,麵對這支猶如天降的隊伍,南朝鮮軍隊頓時亂作一團。113師一路勢如破竹,迅速占領了德川南麵的遮日峰、葛洞等地,順利切斷了敵人的又一條退路,完成了上級交給他們的任務。

與此同時,112師與114師也分別完成了任務。11月26日下午,38軍的總攻開始了。總攻發起4個小時後,南朝鮮七師就被打敗。38軍繳獲了大量美國製造的先進武器,這對武器裝備簡陋的誌願軍來說猶如久旱逢甘霖,最令人欣喜的是他們還能獲得大量食物補給,全軍上下都為此振奮不已。狡猾的美國人為了不讓中國人民誌願軍獲得物資補給,派飛機將全部物資炸毀。當時誌願軍沒有製空權,38軍戰士隻能眼看著大量的裝備與食物在熊熊大火中消失殆盡,每個人心中都燃燒起更高的鬥誌。

敵人對於誌願軍從右翼的打擊雖然萬分震驚,但驕傲自大的本性讓他們並沒有正確估量誌願軍的實力,隻派出了騎兵第一師的一個團以及一個土耳其旅去填補右翼被誌願軍打開的缺口。

此時,38軍已經成功穿插到了軍隅裏,截斷了西線美軍的最便捷撤退路線。接下來,38軍就要進行他們最艱巨的一項任務。眼下誌願軍麵臨的客觀情況是敵強我弱,但弱有弱的打法,所以上層決定采取將敵人打散,各個擊破的方法。誌願軍已經成功在敵人右翼上打出了一個缺口,下麵就是重頭戲“擊破”了。這猛烈一擊非常重要,42軍在外層與敵人迂回的同時,38軍必須在內層也與敵人展開有效迂回,迅速占領重要軍事陣地,阻截敵人援軍以及截斷敵人的逃跑路線,以此來達到“圍殲”的目的。

38軍的主力在前往軍隅裏的必經之路上與前來填補缺口的土耳其旅相遇了。土耳其旅的士兵雖然驍勇善戰,但是他們不懂朝鮮語,分不清中國人、南朝鮮人和北朝鮮人。他們剛剛結束了一場戰鬥,並且取得了勝利,此時正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之中。

38軍主力決定趁敵人麻痹大意,剛剛結束戰鬥疲憊之時進行突襲。這次突襲非常成功,整場戰鬥隻用了20分鍾誌願軍就取得了勝利,占領了嘎日嶺主峰的陣地。這之後,不死心的土耳其人又發動了猛烈的反撲戰鬥,但依舊被誌願軍戰士成功擊退。戰鬥到最後,土耳其旅滿員5000人的隊伍隻剩下不到一個連的兵力。

與此同時,38軍的113師也在完成艱巨的任務。113師的任務是攻占三所裏,堵住南逃的美軍3個師。113師的師長江潮接到命令後,立刻率軍展開行動,急速向三所裏行進。為了第一時間搶占住三所裏,113師的戰士沒有時間休息、吃飯,馬不停蹄地前進。即便這樣,113師還怕不能按時趕到三所裏,他們不顧身體的疲勞,全軍開始跑步向三所裏進發。期間他們還要與小股阻擊敵人交戰,戰鬥打完繼續前進。每個戰士都疲憊不堪,有的人甚至體力不支,暈死在路邊。但是,隻要還有一絲力氣,戰士們就不會停下腳步,他們的心中隻有一個信念——完成任務,搶占三所裏!

就在離三所裏還有15公裏的地方,美軍的飛機突然在天空中出現。113師首長急中生智,果斷下達命令,讓戰士們丟掉偽裝,不許防空,不許躲避,沿著公路繼續前進。113師這種“光明正大”的做法把美國空軍唬住了,他們以為這是撤退而歸的南朝鮮軍隊,非但沒有襲擊,反而讓三所裏駐紮的軍隊準備好食物迎接他們。

113師就在毫無阻攔的情況下到達了三所裏。整個過程,誌願軍用14個小時,徒步邊打邊走,行進了72.5公裏。這是步兵史上的奇跡,是隻有英雄的中華兒女才能創造的奇跡!

到了三所裏,並不代表任務已經結束,他們還要殲滅這裏的敵人,徹底占領三所裏。三所裏的敵軍有一個“漏洞”在龍源裏小鎮。這個小鎮有一條公路,如果敵人被阻,肯定會從這條公路逃跑。113師發現了這個漏洞,並派出一個團前去。

就這樣,三所裏、龍源裏、鬆骨峰阻擊戰打響了。

困守在三所裏的“聯合國軍”為了突圍,使出渾身解數與38軍的戰士展開殊死戰鬥。“聯合國軍”調用了幾百架飛機、幾百輛坦克,以及上千門大炮對誌願軍進行了大麵積猛烈轟炸。113師的所有陣地都變成了一片焦土。麵對敵人猛烈的炮火和不斷的衝鋒,火力明顯弱於敵軍的誌願軍戰士隻能用十幾門大炮、幾百挺機槍、幾千支步槍和刺刀與之抗衡,不顧疲勞地奮勇與之抗擊。

駐守在鬆骨峰陣地的是335團的3連。他們剛趕至這塊陣地,還未來得及休整和建築工事,大批的“聯合國軍”就向他們的陣地襲來。這場戰鬥異常慘烈,敵人利用先進武器對陣地展開了猛烈的火力攻擊。3連戰士不怕犧牲,奮勇殺敵,抵抗住敵人一次又一次衝鋒,沒有子彈,就用刺刀與敵人進行肉搏戰。等戰事進行到中午時,3連隻剩下了不到一半的人。如此嚴重的減員,並沒有讓3連的戰士們退縮。活著的戰士讓敵人一直處於分裂狀態,無法與援軍相遇,他們就像一顆鋼釘,死死地釘在陣地之上,沒有任何力量可以撼動他們。

敵人又聚集火力發動第五次衝鋒。3連戰士此時已經傷亡過半,沒有多少可以繼續戰鬥下去的戰士了,而陣地下麵是一波又一波蜂擁而至的敵人。3連的戰士緊握手中的武器,他們知道隻要堅持到黃昏,38軍的大部隊就可以成功發起猛烈進攻了。戰士邢玉堂被汽油彈擊中後不顧一切地向敵人衝去,抓住一個美國兵死死不放,最後與敵人同歸於盡;身負重傷的戰士張學榮,即使雙腿已經不能站立,仍舊向敵人爬去,用鐵一般的信念一直爬到了敵人身邊,拉響手榴彈……

在3連戰士頑強、英勇的阻擊下,敵人的第五次衝鋒失敗了。3連隻剩下7名戰士,這7名戰士成功地完成了任務,守住了鬆骨峰,為整個戰場創造了極為重要的條件。

黃昏時刻到來,38軍展開了猛烈的進攻。誌願軍戰士從各個方向圍殲敵人,被圍困的“聯合國軍”被分割成一個個小股,每一股都被38軍的誌願軍猛烈追擊。夜幕降臨時,戰鬥進入白熱化。擅長夜間作戰的誌願軍戰士將機械化的“聯合國軍”打得潰不成軍,再也無心戀戰。38軍副軍長江擁輝曾回憶道:“敵我雙方在公路沿線犬牙交錯的激烈戰鬥,那是我從戎幾十年,從未見到過的雄偉、壯闊的場麵。敵人遺棄的大炮、坦克、裝甲車和各種大小汽車,綿延逶迤,一眼望不到頭,到處是散落的文件、紙張、照片、炮彈、美軍軍旗、偽軍‘八卦旗’以及其他軍用物資……”

至此,此次戰役38軍獲得全麵勝利,對美二師以及美國“王牌軍”騎兵一師造成了沉重打擊,為第二次戰役的勝利創造了決定性的優勢。

當誌願軍司令部得知38軍勝利完成任務後,都激動得無以言表。副司令員鄧華激動得親自起草了一份嘉獎電報。之前狠狠批評過38軍的彭德懷也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在這份嘉獎電報上又加上了一句:“中國人民誌願軍萬歲!38軍萬歲!”

從此,38軍就有了“萬歲軍”之稱。在之後的各場戰役中,這支“萬歲軍”繼續發揮他們英勇、頑強、不怕流血、不怕犧牲的鋼鐵精神,為正義、為祖國浴血奮戰!

殘酷的“冷戰”——長津湖戰役

西線誌願軍誓死守衛陣地的同時,東線的誌願軍也在進行著勇猛的戰鬥。其中,以長津湖戰役最為著名。

長津湖位於朝鮮北部赴戰嶺山脈與狼林山脈之間,該地區寒冷異常,經常風雪交加,最低氣溫可達到零下30攝氏度。負責長津湖地區的誌願軍就是在這種艱苦惡劣的環境下奮勇抗戰的。“其艱苦程度超過長征!”多年後,9兵團司令員宋時輪將軍回憶這些往事時,依然老淚縱橫。

誌願軍第9兵團由20軍、26軍和27軍組成,司令員宋時輪、副司令員陶勇,共15萬人。由於朝鮮戰事緊急,原本作為攻台軍的主力的3個軍,來不及整訓和作好在高寒地區作戰的物質心理準備,就接到了直接入朝命令,成為在東線作戰的誌願軍。

1950年11月7日、12日、19日,20軍、26軍和27軍分別悄悄渡過鴨綠江。慶幸的是,隨即倉促投入了自然條件異常惡劣的東線戰場,如此龐大規模的部隊調動和集結,美國航空兵偵察部隊竟一點也沒有察覺。

9兵團久戰南方,奉命來到風雪連天的高寒地區,他們遇到的第一個敵人就是天氣。1950年的冬天,朝鮮迎來了50年中的最低氣溫。9兵團的棉被少得可憐,十多個人隻有一兩床棉被。夜間,戰士們將這一兩床棉被攤在雪地上,十多個人擠在棉被上互相摟抱取暖以抵禦零下30度的酷寒。入朝第一天,9兵團中就有800名戰士被凍傷。

雖然遭遇極度的酷寒,9兵團入朝後還是按照預定部署,向長津湖地區開進。部隊嚴格執行隱蔽要求,夜行曉宿,嚴密偽裝,悄然進入戰區,聯合國軍雖然每天都派出飛機對該地區進行空中偵察,卻絲毫沒有發現9兵團的行動蹤跡。

為了隱藏十多萬人的行蹤,9兵團的兩個軍在沒有卡車的情況下,穿過覆蓋著厚厚積雪的山脈和樹林。在嚴寒中行軍是極其耗費體力的,更大的苦難還在後麵。由於是隱蔽轉移,後勤補給根本不能保障。天上到處是美國飛機,27軍40多輛滿載物資的卡車被凝固汽油彈燒了個精光。戰士們不得不自己背著所需的彈藥和用品。沒有食物就拿毛毯、毛巾,甚至藥品,和當地的朝鮮老百姓換大米和蔬菜。

入朝時9兵團的戰士每人背一個幹糧袋,大約有五六斤的高粱米,等戰士們到戰場時已經所剩無幾了。戰士們實在餓得難受,就伸手抓把雪吃。

後來,部隊指揮員開始想辦法籌糧。有一天,一名指揮員帶著兩名戰士走到很遠的一個山溝裏麵找糧食。當他們找到一家老百姓的房子時,已經人去屋空。他們在裏麵找到了一袋稻草和一袋土豆。

那時,一袋土豆對於誌願軍戰士來說就是美味佳肴了。他們心裏想著,不能白拿老百姓的一粒糧。於是決定留下一條軍毯和一個繳獲的美軍鴨絨袋作為抵押,換走了那一袋土豆。有了糧食,卻不能在軍隊隱蔽的地方生火。於是,隻好派戰士把土豆背到遠離軍隊隱藏的地方,找一處人家幫忙煮熟。

天寒地凍,路途遙遠。當戰士們把煮好的土豆帶回部隊的時候,本該糯軟的土豆卻成了冰疙瘩。餓極了的戰士們隻好把冰涼的土豆放到腋下,待稍稍化一點再吃。土豆硬得根本咬不動,每次隻能熔化薄薄的一層。戰士們就這樣化一層吃一層。

除此之外,誌願軍戰士們還想盡辦法從敵人那裏獲取食物。在一次戰場休息期間,連裏的一名通訊員脫下了陣亡美軍的一個背囊——裏麵全是吃的,餅幹、罐頭、香腸什麽都有。從此以後,戰士們就從不放過敵人的一個背包。就是在零下30度的氣溫下,誌願軍戰士也時刻牢記戰鬥任務,條件越是艱苦,越是要打硬仗。

11月27日傍晚,誌願軍10萬大軍已經隱藏在朝鮮北部廣袤的山地和叢林當中了,20軍位於長津湖西側;27軍位於長津湖北部和東北部。兩軍分別以陸戰1師兩個團和第7師的31團級戰鬥隊為主攻目標,後對下碣隅裏進行圍攻,繼而在從下碣隅裏至興南的一條被稱為“長隘路”的通道上展開圍追堵截。

入夜後,西北風卷著刀片般的雪花刺向空中。美軍“王牌”軍陸戰第1師和美步兵第7師,當時正沿著一個山間的小路行進,整個隊形成柱狀,延伸達50公裏。這時,山林中忽然傳出驚天動地的軍號聲和呐喊聲,宋時輪、陶勇指揮20軍、27軍向美軍發起猛攻,10萬誌願軍將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撲向美軍,美軍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遭遇到意想不到的攻擊。

被圍困的美軍想利用坦克與飛機的強大火力殺出重圍,但在誌願軍戰士的頑強阻擊中,突圍計劃一直沒有成功。

29日上午,被圍困在古土裏地區的美軍陸戰第1師第1團中的一萬多人組成德賴斯代爾特遣隊,在密集火力的掩護下向誌願軍攻來。麵對美軍的強大火力,誌願軍將士團結一心,巧妙布局,成功將這支特遣隊分割包圍。最終,德賴斯代爾特遣隊於30日上午繳械投降。

德賴斯代爾特遣隊戰敗的消息傳到美國,讓美國高層震驚不已。美國當局認為,不能再讓誌願軍有機會采取“分割包圍”的戰略。按照上級指令,美第十軍軍長阿爾蒙德決定將東線部隊全部收縮於元山、興南地區,進行從長津湖地區大規模撤退的計劃。美軍分三個小地區進行撤退,分別是:新興裏、柳潭裏和下碣隅。誌願軍針對美軍的撤退計劃也做出了相應的阻擊計劃,決定集中兵力從敵軍薄弱地區新興裏開始阻擊。

說是薄弱地區,要麵對的也是有著各種先進武器的強大對手,但誌願軍戰士從不畏懼,他們拚死頑強地阻止美軍的撤退步伐,使這些擁有強大武器做後盾的美軍幾乎寸步難移。因長津湖地區極為寒冷,有的誌願軍戰士甚至被凍結在土地上。為了勝利,戰士們克服寒冷等困難,堅守在自己的陣地上,隻要發現敵軍來襲就撕扯開被凍住的衣服勇猛作戰。

美軍揚言不再讓誌願軍“分割包圍,各個擊破”的作戰計劃得逞,但是由於疏忽大意,他們的部隊在不知不覺中又被誌願軍分割成數段。這可急壞了美軍,他們知道:如果他們再推遲幾天發現自己的處境,後果將不堪設想。美軍高層連忙調集兵力,派出飛機、坦克,發動大規模的反撲進攻,誓要殺出一條血路。

誌願軍戰士勇猛頑強,機智勇敢,不斷擊退攻上來的敵人,但誌願軍畢竟武器裝備落後,在殲滅了眾多美軍之後,還是讓一部分美軍逃脫。這場戰鬥異常慘烈,誌願軍中也湧現出眾多戰鬥英雄,像楊根思、孔慶三等,許多戰士為了祖國、為了朝鮮人民奮勇殺敵,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美國老兵回憶起這次戰役,也不得不被誌願軍戰士不怕犧牲、奮勇作戰的精神所震懾:“他們冒著嚴寒和陸戰隊的炮火源源而來,其視死如歸的精神令陸戰隊員們肅然起敬!”

到了12月10日,負責長津湖的誌願軍第9兵團已經在零下40度的惡劣自然環境中與敵人殊死奮戰了半個多月,誌願軍傷亡十分嚴重。盡管如此,為了扭轉戰爭局麵,給西線作戰的誌願軍做好後方保障,第九兵團的將士仍舊不顧疲勞與傷亡,堅持與美軍作戰。

直到12月12日,美軍才依靠飛機與援軍的幫助下逃脫全軍覆沒的厄運。第九兵團雖然沒有將美軍全部殲滅,卻憑借著他們頑強的毅力、英勇的作戰表現,保障了西線誌願軍的側後安全。至此,美軍在東、西兩線戰場都慘遭失敗。

從12月6日起,誌願軍相繼收複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臨時首都平壤、興南地區等“三八線”以北國土。麥克阿瑟的“總攻勢”非但沒有成功,還被誌願軍逼迫得撤出“三八線”以北地區,而“聯合國軍”的主力部隊也必須依靠300艘戰艦保護才得以成功轉移。截至12月24日,第二次戰役以誌願軍的勝利告結。

第二次戰役中,中國人民誌願軍共殲敵3.6萬餘人,東、西線全麵獲勝,收複了三八線以北除襄陽以外的全部失地,並解放了三八線以南的甕津半島和延安半島,迫使“聯合國軍”轉入防禦,從而扭轉了朝鮮戰局,是抗美援朝戰爭中戰略意義最重大的一次勝利。麥克阿瑟於12月3日在向美國總統的報告中承認:美國是“在完全新的情況下,和一個具有強大軍事力量的,完全新的強國進行一次完全新的戰爭。”

一場跨年的戰鬥

第二次戰役沉重打擊了美軍士兵的作戰信心,再加上“聯合國軍”第八集團軍司令沃克車禍喪生,整個軍隊都沉浸在悲觀、懈怠等負麵情緒中,這其中以南朝鮮軍隊表現最為明顯。南朝鮮軍隊完全處於沒有領導、沒有紀律、沒有鬥誌的狀態。美國當局隻好一邊打著停戰的幌子,一邊為接下來的戰鬥展開積極籌備工作。

美國政府派陸軍助理參謀長李奇微接替沃克的工作,擔任第八集團軍司令官。同時,麥克阿瑟還將“聯合國軍”的指揮權全部交給了他。這是一個極為有才幹、難對付的強大對手。此後,李奇微將與誌願軍展開多次較量。

美國政府聯合英國等國家主張“停火談判”,中國政府當然不會信以為真。當初中國國共內戰的時候,美國也曾使過“談判”的招數。美國的談判目的隻有一個:拖延時間,進而休整軍隊,撕毀和談,大舉進攻。對美國了解至深的中國政府決定趁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軍心渙散、士氣不振的時候先下手為強,率領誌願軍隊伍向“三八線”以南推進。

1950年12月31日,在一陣短促而猛烈的火炮轟擊後,中國人民誌願軍與朝鮮人民軍隊向“聯合國軍”在“三八線”的防禦陣地發起了進攻。當天異常寒冷,戰士們有的踏著凍成冰的河麵,有的幹脆涉水向對岸進攻。敵人的防禦陣地以炮火猛烈回擊,但這根本無法阻止英勇向前的誌願軍戰士。

這是一場跨年的戰鬥,從1950年的最後一天開始,持續到1951年的第一天。

在新的一年到來之時,誌願軍第39軍已經突入南朝鮮軍防禦區內10公裏,占領了多個地區。之後,成功深入到防禦區的39軍又從內部接應第50軍攻入敵人防禦區。有“萬歲軍”之稱的誌願軍第38軍,在炮兵的支援下也成功突破敵人防禦陣地,並殲滅南朝鮮軍隊千餘人。

與此同時,在炮兵的掩護下成功深入敵人防禦區的還有第40軍,第40軍迅速展開攻勢,於新年第一天順利拿下多個重要地區。負責攻陷永平至馬坪裏地段防禦區的是第42軍與第66軍。這裏的敵防禦區周圍都是白雪皚皚的森林峻嶺,易守難攻。

突破任務由第42軍先行發起。經過一夜激戰,第42軍的戰士們占領兩處軍事要地,並將四處潰逃的敵人圍殲。同時,第66軍在與南朝鮮軍隊交戰中成功攻下敵人兩個陣地。第42軍與66軍的戰略任務都進展得極為成功,兩支軍隊按照原計劃成功匯合後,共同協作,殲滅南朝鮮敵軍3200餘人,繳獲火炮30門,順利完成任務。

1951年元旦,誌願軍的六個軍在人民軍三個軍團的協助下,迅速地向敵縱深發起進攻,“聯合國軍”固守“三八線”的計劃徹底被打破。

南朝鮮在“三八線”的第一道防線已經徹底被誌願軍擊垮。剛剛上任的李奇微麵對此種困境憂心忡忡。李奇微一邊對總是潰逃的南朝鮮士兵失望,一邊又極為擔心誌願軍對自己的右翼軍隊進行圍殲,使第八集團軍陷入危險境地。為了確保主力不受威脅,李奇微隻好於1月3日下達南撤命令,第八集團軍開始浩浩蕩蕩地退出漢城。

狡猾的李奇微為了不讓誌願軍獲得情報和資源,他下命令對漢城進行徹底破壞:糧倉、機場、醫院,甚至是學校、民房都沒能幸免於難,整座城市淪為一片廢墟。

同日,誌願軍司令員彭德懷與副司令員韓先楚得知“聯合國軍”開始撤出漢城的消息後,進行緊急商討,最後決定:迅速向敵軍展開追擊,進攻漢城,擴大戰果。

追擊行動受到各方阻撓。誌願軍第50軍第149師第446團在追擊過程中受到美軍的各種攻擊,但誌願軍戰士英勇作戰,不僅擊退了一個營的阻擊,還俘獲了20多名俘虜。

當天夜裏,446團遭遇了英第29旅的一個坦克群的攻擊。龐大的坦克群呼嘯著四處掃蕩,轟隆聲不絕於耳,將夜的靜謐徹底吞噬。

446團的戰士麵對“機械怪物”毫不退縮,他們運用自己的智慧、勇敢,用炸藥包與一輛輛坦克進行較量。446團5連的副班長李光祿,一個人炸毀了三輛坦克:他冒著槍林彈雨,奮勇衝到坦克邊上,把炸藥包塞到坦克的履帶上,隻聽“轟隆”一聲,坦克停止了運作。李光祿也被炸暈過去,等醒來,他拿著炸藥包繼續衝向另一輛坦克……

戰鬥中,像李光祿一樣的戰士數不勝數,他們不怕流血,不怕犧牲,用自己的身軀與先進的武器戰鬥。經過這一天的英勇作戰,446團不僅消滅了英國坦克群,繳獲了31輛坦克,還殲滅了英軍皇家奧斯特來複槍團第一營,取得了可喜的戰果。

同樣英勇的表現也在誌願軍第39軍116師347團上演。347團的任務是殲滅英第29旅的兩個連。為了保證順利完成殲滅任務,347團第7連負責在外圍阻援。敵人的援軍源源不斷地向7連所負責的陣地襲來,妄圖突破陣地增援英29旅。7連戰士以全局為重,麵對火力強大的敵人毫不畏懼,打退敵人數次攻擊。在艱苦的戰鬥中,該連的幹部全部陣亡,整個陣地隻剩下7名戰士。敵人還在向陣地不斷發起進攻,7名戰士沒有畏懼,仍舊堅守在自己的陣地上。司號員鄭起急中生智吹起衝鋒號,7名戰士瞬間展示出百萬大軍的衝鋒氣勢。這股氣勢成功地將敵軍嚇退,7連戰士勝利完成了阻援任務。

1月4日,誌願軍第39軍第116師、朝鮮人民軍第1軍團以及誌願軍第50軍相繼進入漢城。當誌願軍進入漢城後發現,漢城已經遭受美軍的狂轟濫炸,成為一片廢墟。為了確保主力安全,誌願軍司令部決定在漢城隻留下一個師,幫助當地幸存老百姓恢複建設,其餘部隊繼續追擊南逃的敵人。

誌願軍司令部考慮到“聯合國軍”可能據守漢江南岸,利用當地的機場與港口對漢城發起攻擊,便命誌願軍主力軍隊向漢江南岸發起進攻。通過多方努力作戰,誌願軍第50軍與朝鮮人民軍第1軍團主力,於1月5日渡過了漢江。而後,除第50軍繼續追擊敵人外,其餘部隊均留守待命。第50軍在追擊過程中,相繼收複了楊平、利川、梨浦裏等城鎮。

誌願軍一路順利收複失地,幾乎沒有遇到太大阻礙,但也沒有有效地消滅敵人。此時誌願軍因為長期作戰損失很大,戰士們都疲憊不堪,後方補給也沒有及時到位。彭德懷由此考慮到:敵人似乎在有計劃地撤退,繼續追擊下去有可能會中敵人的誘敵之計。為了確保戰爭優勢不會丟失,彭德懷下令結束此次戰役,全軍進行休整,養精蓄銳,為下一戰做準備。

再看“聯合國軍”方麵:1月8日,“聯合國軍”已經全部撤退到北緯37度線附近地區,進入休整期,部署下次戰役計劃。

1950年12月31日至1951年1月8日,中朝人民軍隊聯合發起的進攻戰役,這也是中國人民誌願軍進行的第三次戰役。這次戰役,共殲滅“聯合國軍”1.9萬餘人,成功突破了“聯合國軍”在三八線的防禦,解放了漢城及三七線以北較大的地區,進一步擴大了中國在國際上的威望與影響。此後,“聯合國軍”的內部矛盾逐漸顯現出來。英國對美國的做法感到不滿,作戰情緒低迷,而中朝兩國人民則對抗擊“聯合國軍”侵略的信心更加堅定。

以空間換時間——耗時最長的防禦戰

第三次戰役結束後,美國非常不甘心。他們不僅被誌願軍打退到“三八線”以南,還丟了漢城,狼狽敗退至“三七線”。上任不久的李奇微當然不會任由這種敗績繼續下去,他利用兩軍休整時期,對誌願軍展開了全方位偵察。不久,李奇微發現了中國誌願軍最大的弱點——補給運輸線過長,即前線戰士無法及時得到食物、武器等資源補給。針對這個弱點,李奇微設計了一個“磁性戰術”,也就是利用美軍先進裝備的優勢,采用消耗戰的方式製約中國誌願軍,直到進一步拉長誌願軍的運輸線與前線的距離,造成前線空虛,美軍便可趁此時機進行大規模進攻。

中國人民誌願軍司令部的各位將領也非常清楚自己隊伍的弱點,並猜測出李奇微心中所打的如意算盤。麵對後方種種困境,誌願軍隻能暫時按兵不動,休整軍隊,竭盡所能縮短運輸補給線與前線的距離,爭取到3月時可以發起有效的進攻。但有著補給充足、裝備先進等優勢的“聯合國軍”不會給誌願軍太久的喘息時間。從1月15日開始,李奇微就不斷地對誌願軍發起小規模進攻,意圖消耗誌願軍戰鬥力。1月25日,已經休整好的“聯合國軍”向誌願軍發起了大規模進攻。

抗美援朝戰爭中,耗時最長的防禦戰就此打響。

此次戰役,“聯合國軍”不再采用以前分兵冒進的打法,而是針對誌願軍擅長的“分割包圍殲滅”的戰術製定出一種“集結主力,東、西線相互照應,齊頭並進”的作戰方案。誌願軍司令部從自身實力出發,決定西線戰場以防禦為主,鉗製住敵人主力攻擊,待敵軍軍力削弱,再從東線戰場實行突擊,製止其進攻。

從25日起,“聯合國軍”不斷調動飛機、坦克向誌願軍的防禦陣地進攻,整個陣地周圍硝煙彌漫,炮擊聲不絕於耳。誌願軍在如此危險與惡劣的環境下,寸步不離地堅守在自己的陣地上。27日開始,“聯合國軍”在飛機、坦克的掩護下,不斷調集兵力向誌願軍第50軍發起進攻。敵人牟足力氣對誌願軍陣地采用地毯式轟炸,轟炸結束後再派兵源源不斷地向陣地發起猛烈衝鋒。英勇的誌願軍戰士不怕犧牲,一次次將衝鋒的敵人打退,彈藥用完就用石頭砸,隻要還有一口氣,就堅守在陣地上一步也不退縮。

駐守於236.5高地的443團九連的戰士們,打退敵人六次衝鋒,死傷過半,子彈用盡。尚有戰鬥力的戰士就用槍托打,用刺刀刺,用石頭砸,誓死堅守陣地。9連的戰士在奮戰的同時,7連的戰士也打退了敵人八次猛烈衝鋒,頑強地堅守著陣地。443團各陣地上的誌願軍戰士大戰了八個晝夜,終於阻擋住擁有強大火力的敵人的進攻。

不僅是443團,其他部隊的戰士也都在為堅守陣地而殊死戰鬥。444團、447團都在極為艱苦的條件下,依靠頑強的毅力,奮勇作戰,最終守住陣地。誌願軍第38軍112師在敵人的狂轟濫炸下傷亡過半,但幸存的戰士仍舊拚死戰鬥,不顧敵人密集的火力,將湧上的敵人一次次打退,最終守住了陣地。

誌願軍司令部為了保持漢江南岸的橋頭陣地,縮小該軍防禦正麵,加強縱深的防禦,特別命令第50軍將南秦嶺、果川、軍浦場以西14公裏正麵防禦地段轉移給第38軍和朝鮮人民軍第1軍團防守。這樣做可以有效地利用地形,集中兵力阻擊敵人的進攻。

2月10日,美第1軍逼近漢江,占領仁川,開始向駐守漢江南岸的38軍發起了猛烈的攻擊。美軍在這場戰鬥中集結了英軍、希臘軍,動用了大量坦克、飛機,向誌願軍的陣地發起了規模空前的戰鬥。誌願軍修建的工事不斷被敵機炸毀,彈藥也極為緊缺。麵對如此的困境,誌願軍戰士仍舊保持著高漲的戰鬥信念,與敵人浴血奮戰。

13日清晨,美軍再次向38軍所駐守的350.3高地發起猛烈進攻。負責此高地的114師342團1營3連的戰士們頑強作戰,不給敵人任何靠近的機會。美軍見此情形,便派出20多架飛機對高地進行狂轟濫炸,轟炸後再次發動衝鋒。幾輪過後,3連戰士隻剩下四個人,其餘全部陣亡。但就是這四名戰士,仍舊堅守陣地,與敵人拚殺到最後,最終守住了陣地。

中國人民誌願軍第38軍,用鮮血與生命譜寫了一首悲壯的讚歌,每個戰士都用自己的行動展現了軍人最偉大的精神。美軍動用了大量先進武器向漢江南岸防禦陣地發起11晝夜不間斷的攻擊。麵對如此猛烈的炮火,38軍全體將士共同努力,奮勇作戰,陣地如鋼鐵城牆一般,屹立不動。38軍的成功防禦,為西線部隊進行轉移做出了重要貢獻。2月16日和18日,西線漢江南岸誌願軍和朝鮮人民軍隊全部撤至漢江北岸,成功轉移。

再看東線作戰情況。東線戰場的“聯合國軍”從1月31日起就開始向砥平裏以及橫城方向發起進攻。誌願軍以及北朝鮮人民軍司令部根據敵情,製定出了相應的作戰計劃,決定首先集中兵力向橫城地區的敵人發起反擊。

2月11日,誌願軍反擊開始。戰士們趁著夜色穿梭於山穀樹林間,在神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下,一夜急行30公裏,截斷了南朝鮮軍隊的退路,對他們形成包圍,而後發起突然襲擊。被包圍的南朝鮮軍隊麵對突然而至的誌願軍措手不及,連忙實施突圍,但數次突圍都以失敗告終。南朝鮮軍隻好求助總部,請求派飛機和坦克協助他們突圍。突圍與反突圍的戰鬥愈演愈烈,誌願軍麵對的阻力也越來越大。但艱難的困境並不能動搖誌願軍戰士戰勝敵人的信念,經過一天一夜的奮戰,負責此次圍殲任務的誌願軍第42軍117師取得了最後勝利。

南朝鮮第8師與誌願軍交戰後,戰鬥隊形已經完全混亂,隻得慌忙向橫城方向撤退。誌願軍早已有所準備,負責此次戰役指揮的副司令員鄧華命令第66軍主力向橫城進發,以切斷敵人退路。到12日,誌願軍殲滅了南朝鮮第8師的三個團。不過,令人遺憾的是,由於第66軍主力未能及時趕到戰略位置,橫城地區的部分美軍與南朝鮮軍隊僥幸得以逃脫。

橫城反擊戰還在繼續。誌願軍戰士熟悉了敵人的戰略部署,開始展開更有效的戰鬥,戰鬥態勢一片大好。誌願軍在這次反擊戰中殲敵1.2萬餘人,俘虜7800餘人,迫使東線的“聯合國軍”後退26公裏,取得反擊勝利。

橫城大捷後,誌願軍主力開始向砥平裏地區發動反擊。由於偵察信息不準確,對敵軍兵力判斷錯誤,這一戰雖殲滅了一部分敵軍,但終因火力不足、兵力不夠,未能撼動砥平裏地區的敵人主力。為避免不必要的傷亡,彭德懷下令停止對砥平裏地區的進攻。

李奇微在砥平裏一戰中擊退誌願軍,“信心大增”,開始製定新的進攻計劃。新的進攻計劃被他命名為“屠夫行動”,具體實施的方法是:強渡漢江,切斷誌願軍的補給線,給予誌願軍最大限度的殺傷。

2月19日,“屠夫行動”展開。“聯合國軍”在東線發起了猛烈進攻,動用了大量坦克、飛機、火炮。此時的誌願軍與北朝鮮人民軍經過長期作戰,運輸補給不能及時到位,食物與彈藥都極為緊缺。在這種艱苦的條件下,誌願軍與人民軍依舊積極抗戰,雖不能有效地擊退敵人,但仍極大程度上遲滯了敵人的進攻。

3月7日,“聯合國軍”又發起一場名為“撕裂者行動”的進攻。“聯合國軍”集中兵力,在飛機和坦克的掩護下,大舉向“三八線”推進。誌願軍為確保主力安全,退出漢城,開始向北轉移。3月15日,“聯合國軍”占領漢城。之後,“聯合國軍”繼續向北推進,加大火力,勢要殲滅誌願軍主力。

麵對種種困境,誌願軍依靠頑強的毅力抵抗住了敵人一次次的進攻,向北轉移。待到3月底4月初,誌願軍全線部隊已經成功轉移至“三八線”以北地區。“聯合國軍”也緊隨越過“三八線”,欲要深入北部擴大戰略優勢。在誌願軍頑強抵抗下,“聯合國軍”最終沒有北進成功,被誌願軍扼製在開城、長湍、高浪浦裏、三串裏、文惠裏、華川、楊口、元通裏、杆城一線。至此,誌願軍“以空間換時間”的戰役宣告結束。

1951年1月25日至4月21日,中朝軍隊在“三八線”南北地區進行防禦作戰,也是入朝後的第四次戰役。此次戰役是抗美援朝戰爭中規模罕見、耗時最長的一次以防禦為主的戰役。誌願軍與人民軍共殲敵7.8萬餘人。誌願軍雖對“聯合國軍”造成諸多重創,但麵對敵軍的強大火力,自身也損失傷亡不少,運輸補給問題也再次暴露。此次戰役雖沒有獲得全麵勝利,但誌願軍積累了豐富的作戰經驗,使誌願軍有信心更好地展開日後的防禦戰。

奪取戰場主動權

第四次戰役結束後,為了不讓敵人進一步擴大戰略優勢,中國人民誌願軍司令部於4月21日,下達了展開第五次戰役作戰的命令。4月22日,中國人民誌願軍與北朝鮮人民軍對“聯合國軍”發起反擊,第五次戰役打響。

戰役剛開始沒多久,南朝鮮軍就被誌願軍打得四散潰逃。南朝鮮軍的表現讓李奇微大為惱火,因為南朝鮮軍不僅逃跑,而且唯恐跑不快似的,將大型武器、重要補給統統丟掉。這給“聯合國軍”造成了大量的資源損耗。李奇微曾回憶道:

隻是南朝鮮軍隊的所作所為使我感到苦惱。實施進攻的中國軍隊再次將一支又一支的南朝鮮部隊追趕得抱頭逃竄。退逃之中,這些部隊又丟棄了大量貴重且難以補充的武器裝備。

在誌願軍第40軍的猛烈反擊和南朝鮮軍四處潰逃的情況下,誌願軍成功占領了敵人的第一線主陣地。敵軍得知這一情況後,派遣英軍前去支援。為了阻擋英軍的支援,40軍118團旗下的3營戰士英勇奮戰,用自己的鮮血與生命鑄就了一道堅實的壁壘,成功阻止了敵人的支援計劃。

中朝軍隊奮戰三天三夜,按照最初部署打開了戰役缺口,但這並未給敵人造成有力殺傷,沒有達到預期的殲敵效果。對需要“速戰速決”的中朝軍隊來說,這種戰局不容樂觀。

為了長遠的戰略目標,28日,彭德懷宣布全軍停止進攻,轉入休整,開始進行新的戰略部署。司令部經商議決定,將南朝鮮軍隊定為主要殲滅對象,以此來孤立美軍,為之後繼續與美軍抗衡創造有利條件。彭德懷利用敵人不能掌握中朝軍隊真正意圖這一點,采取誘敵計劃,派出部分軍隊向漢城進發,讓美軍以為誌願軍的主要目標是攻占漢城。

果然如彭德懷所想,李奇微經過多方偵察,也沒摸清中朝軍隊的真正進攻意圖,他隻能根據現有資料猜測中朝軍隊的目的很有可能是進攻漢城。在中朝軍隊未行動前,李奇微就開始大舉對漢城進行封鎖,在漢城周圍放置大量地雷、炸藥,布置了一條密不透風的防線,等待著中朝軍隊的到來。

5月上旬,“聯合國軍”得到消息:中朝軍隊開始向漢城逼近。李奇微信以為真,開始部署漢城地區的作戰計劃。

李奇微忙著“保衛”漢城的時候,誌願軍第20軍已經開始向隸屬美軍第10軍的南朝鮮第5師和第7師發動攻擊。第20軍戰士分成幾股進行穿插、合圍,迅速將南朝鮮軍隊置於戰鬥劣勢一方。第二天,誌願軍第27軍的81師前來協助進攻,迅速截斷南朝鮮軍隊的退路。南朝鮮第5師與第7師徹底被擊潰。

中朝軍隊雖在這一階段取得勝利,達到了戰略目標。但因連續作戰,後方補給跟不上,戰士已經疲憊不堪,彈藥食物也極為緊缺,這種情況下並不適合再次開戰。彭德懷便下令全軍停止戰鬥,再次進入休整階段。

經過幾次交戰,李奇微再次審視起中朝軍隊的致命弱點——後方補給不及時。他發現:中朝軍隊每進行一次戰役,就會因為後勤問題進行軍隊休整。李奇微決定利用這一點,繼續實施他的“磁性戰術”,對中朝軍隊發動猛烈進攻。

5月23日,中朝軍隊正在進行軍隊休整,準備向北轉移。就在這時,“聯合國軍”集中大量兵力向誌願軍發起了猛烈進攻。這次的突然襲擊,破壞了誌願軍轉移的計劃,軍隊陣形也被打散。誌願軍又因聯絡通訊、後勤的落後,不能及時對軍隊進行調度,使隊伍造成了極大傷亡。

27日,中朝軍隊停止休整,全軍進入防禦狀態,集中兵力立即展開嚴密布防。從28日起,敵人不斷對誌願軍多個陣地發起猛烈進攻。誌願軍戰士除了要麵對武裝強大的敵人,還要麵對缺糧、斷水、彈藥緊張等等艱難困境。在這種嚴峻的形勢下,誌願軍全體將士懷抱高度的責任感與忠誠心,克服重重困難堅守陣地,與敵人殊死搏鬥。

防守在601.2高地的3連1排排長於泮宮,帶領全排戰士奮戰30個小時滴水未進。敵人將高地包圍,不斷發起衝鋒,勢要將他們全部殲滅。1排戰士們麵對不斷蜂擁而至的敵人,沒有膽怯、退縮,而是勇敢麵對,一次次擊退敵人。最後,1排隻剩下10枚手榴彈和45發子彈。即使到了幾乎彈盡糧絕的境地,於泮宮仍精心組織戰鬥,最終帶領戰士勝利突圍。

同樣的情況在第58師也在上演。第58師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不怕流血、不怕犧牲,與敵人展開一次次較量,有力地遲滯了敵人的進攻,為其他部隊變更部署、運輸傷員提供了重大幫助。

5月28日,敵人開始轉移攻擊目標,向西線展開全麵進攻。敵人的轉變,給位於鐵原以北後方的誌願軍基地造成了極大威脅。29日,“聯合國軍”不斷對西線的陣地發起猛烈攻擊。誌願軍戰士克服種種困難,與敵人展開激烈的陣地爭奪戰。陣地被攻克,就再反攻克回來,反反複複,即使彈盡糧絕,也絕不輕易放棄任何一個陣地。

5月30日,誌願軍開始化被動為主動,對敵發起反攻。敵人經過長久作戰,逐漸進入疲憊期。在同樣疲憊的狀態下,敵人顯然沒有誌願軍戰士的頑強奮鬥精神,陣地爭奪戰漸漸變為誌願軍的收複戰。31日時,誌願軍將美軍占領的陣地全部收複。這之後,美軍雖然也發動了多次反撲,但都被誌願軍戰士一一打退。

6月1日,誌願軍終於成功遏止了“聯合國軍”的猛烈進攻,構築了一條穩固的縱深防禦線。“聯合國軍”見誌願軍的防禦線日漸成熟,決定速戰速決,投入大量兵力、火力,向鐵原地區再次發起大規模進攻。當時“聯合國軍”不論是兵力、還是火力,都遠遠超過駐守於鐵原地區的誌願軍63軍,但誌願軍將士依然堅守陣地,拚死頂住了敵人的進攻。如187師561團3營,他們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殊死戰鬥,連續作戰四天三夜,頂住敵人10餘次攻擊,被63軍讚譽為“守如泰山”。

“聯合國軍”見一直攻克不見效果,決定再次加大火力,投入飛機、坦克為先導,同時加大兵力,再次對陣地實行連番轟炸和進攻。在猛烈的轟炸下,63軍傷亡慘重。麵對強敵,許多戰士為了給敵人以最大殺傷,手拿手榴彈撲向敵群中間,與敵人同歸於盡。其壯烈,讓敵人都為之震撼。

待到6月10日,曆時12晝夜,63軍終於取得了這次防禦戰的勝利,粉碎了敵人占領鐵原,破壞誌願軍後方基地和交通線,割裂誌願軍防線的企圖。同時,整個戰場的“聯合國軍”也被迫停止北侵的步伐,止於“三八線”附近,轉入防禦狀態。第五次戰役就此結束。

1951年4月22日至6月10日,中國人民誌願軍和朝鮮人民軍在“三八線”附近地區,對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進行的反擊戰役,這也是抗美援朝中規模最大的一場戰役。雙方均投入了大量兵力,連續激戰50多天。

這次戰役中,誌願軍共殲敵8.2萬人,粉碎了敵人企圖在中朝軍隊側後登陸、配合正麵進攻、在朝鮮蜂腰部建立新防線的計劃,擺脫了中朝軍隊在第四次戰役中的被動局麵。同時,經過這次戰役的較量,迫使敵人對中朝人民軍隊的力量重新作出估計,不得不轉入戰略防禦,並接受停戰談判。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