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2,聯姻風波(7)

(兩更合二為一)

看起來楊誌似乎是被說服了,不過話既然已經說到這裏了,今天人又比較齊,鄭飛決定把話再說開一些,鄭飛所做的一切努力的最根本目的是保衛華夏,避免靖康之恥及以後中原大地的那些悲劇再度發生,但有一個問題卻也在困擾著鄭飛,自己現在可以努力使漢族避免一場浩劫,但如何才能永遠的避免類似浩劫的發生呢?

公孫勝今日的話就等於給自己找到了一個新的努力的方向,那就是想辦法促進民族大融合!將現有的各民族融入進華夏民族的大家庭中去,大家都成為了一家人,自然就不存在民族分歧的爭鬥了。

漢族在這方麵無疑具有先天的優勢,因為漢族的文化本身就具有強大的同化力,曆史上攻入中原的民族,隻要敢在中原久住下去,其結果往往是逃脫不掉被漢人,或者說被漢族文化同化的結果。

同時,這也與鄭飛一直想采取的對外策略不謀而合。

從古至今,若隻籠統的劃分,那國與國、勢力與勢力彼此之間的防禦都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被動防禦,一種則是主動防禦。

被動防禦很好理解,顧名思義,就是在自己的地盤上不斷發展壯大自己,等到別人進攻自己的時候才進行反擊。被動防禦的關鍵是自己要足夠強大,越強大,外部的敵人就越不敢輕易招惹自己,甚至等自己強大到天下無敵的程度時,自己不去進攻外部的那些敵人就足夠他們為之燒高香了。反之,自己如果不夠強大,那早晚還免不了被人進攻,或者將麵臨無休無止的騷擾。

被動防禦的優點是可以在下一次戰爭來臨前有充足的時間發展自己,缺點也很鮮明,就是“被動”這兩個字,就算是自己再強大,老虎也有打盹的時候,並且在敵人進攻才會做出反應,在戰爭初期難免會落人之後,甚至可能被敵人抓住己方出現某些重大問題導致實力大損的空子突然發動進攻,導致嚴重的後果。

中原曆代王朝在大多數時候大多是采取的這種防禦策略,等開國的頭幾代君主去世,國家的疆域基本上穩定之後,後麵的幾代君主就會漸漸失去開疆擴土的雄心,將軍隊隻放在國境線以內做防禦,迎接塞外遊牧民族的輪番攻擊和騷擾。

現成的例子就是北宋,自從與遼國簽訂澶淵之盟,後麵的幾代皇帝就鬆弛了下來,搞得天下百萬軍隊隻有否則防禦宋國的西北軍還剩點戰鬥力,其餘的幾十萬大軍如一盤散沙,被金國輕易滅了國。

所謂主動防禦,就是主動的采取某些帶有主動性的措施去代替被動的防禦,可以近似的理解為“以攻代守”,即主動走出去攻擊敵人,把敵人消滅、趕走或統治起來,消除一切隱患,等打的周邊沒有敵人了,當然就再也不需要擔心了。這種策略的代價很大,比如會因連年征戰、窮兵黷武阻礙自身的發展,但如果成功了的話,所取得的收益也是顯而易見的。

曆史上中原王朝皇帝中的佼佼者很多都是采取的這種策略,比如漢武大帝和唐太宗。漢朝在成立初期一直飽受北方匈奴族的侵擾,漢武帝在繼位後就開始著手以軍事手段代替帶有屈辱性質的和親政策來徹底解決匈奴的威脅,他派名將衛青、霍去病發動了三次針對匈奴的大型戰役,收河套地區、奪河西走廊,征服西域,將匈奴族一舉趕到了漠北,從此匈奴一蹶不振,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解決了塞外遊牧民族對中原的威脅,所以後來的漢朝雖經曆過嚴重的國家內亂,卻也沒同時遭遇外族的入侵,與漢武帝對匈奴的打擊是分不開的。

唐太宗比之漢武大帝有過之而無不及,唐太宗李世民剛繼位時也是突厥族最強大的時期,突厥人建立了一個強大的突厥帝國,他們與曾經的匈奴一樣,突厥也是時刻不忘覬覦中原,不停的騷擾進攻大唐,甚至在李世民剛剛繼位時,突厥頡利可汗竟率軍二十萬攻到了長安邊上,距離長安不過四十裏,差一點把大唐給滅了,無時無刻不在威脅著大唐!

這一次的威脅也讓李世民痛下決心要解決突厥,在經過長期的準備後,李世民派大將李靖率領大軍突然出擊突厥,痛奸突厥主力,活捉了突厥的最高統治者頡利可汗,將其抓到了長安,取得了大唐外戰最輝煌的一戰!

活捉頡利可汗的意義非同小可,他是中原王朝曆史上第一次活捉草原超級大國的統治者,其效果基本等同於未來某國攻進美國活捉了美國總統一樣。此戰基本解決了來自突厥的威脅,為大唐後世的穩定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漢武帝和唐太宗都是實施主動防禦的成功案例,而宋朝在建國之初其實也曾實施過主動防禦,為了收回燕雲十六州,宋國曾主動發動過數次針對遼國的大型戰役,但很可惜,都以失敗而告終,從此才不得不轉為了被動防禦,可以想象,假若宋朝在建國初期真的收複了燕雲十六州,即便從那裏再開始實施被動防禦,也要比在失去燕雲十六州的情況下實施被動防禦要強得多,至少不會被金軍毫無阻礙的殺進中原,曆史也必然會改寫。

鄭飛決定效仿漢武帝和唐太宗,待到擊敗大宋統一中原之後,采取積極的防禦策略,將可能威脅到中原的三大勢利,遼金夏三國也徹底消滅掉,為中原掃除一切威脅!

不過,雖然漢武帝和唐太宗的主動防禦策略雖然都成功了,但事實證明,他們並沒有徹底成功,在他們之後,塞外勢利又逐漸複蘇過來,並重新對漢唐形成了威脅。究其原因,正如公孫勝所說,漢武帝和唐太宗隻是在分別戰勝了匈奴和突厥後統治了他們的子民,兼並了他們的國土,卻並沒有想辦法把那些塞外民族與漢族融合在一起,匈奴、突厥等塞外民族仍舊是獨立的民族,有自己獨立的文化、思想和信仰,通婚仍舊是以民族內為主,老一代人或許被漢唐給打怕了,但新一代人並不懼怕漢唐,一有機會,他們就會重新造反,趕走漢唐的軍隊,重新複國。

滿清在這方麵就很聰明,他們一入主中原就推行“剃發易服”,命令統治下的各個民族,尤其是漢族必須改穿滿服,該剃滿發,為的就是削弱漢族人的民族意識,方便統治,為了達到這個目的,甚至叫囂,“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此舉引起了漢族人強烈抵.製,但在滿清的血腥鎮壓下,漢族最終還是被迫接受了,其結果是才經過幾十年的時間,漢族就接受了滿族的統治,乃至到民國時,民國政府下令剪掉大辮子,大批的漢族還痛哭流涕不肯就範。

不過,滿族仍舊犯了一個錯誤,他們並沒有借機一起摧毀漢族的文化,甚至是大力推崇,結果是到了最後,滿族倒一個個比漢族還像漢族了,清朝初期,滿族內還是滿漢語通用,但到了乾隆中期,滿族內就出現了漢語要代替滿族的趨勢,乾隆四十年(1775年),盛京滿洲旗人果爾敏考取筆帖式補放戶部,由吏部引見時,乾隆帝因果爾敏是滿洲旗人又考取專事翻譯滿漢文的筆帖式,就用滿語同果爾敏交談。然而果爾敏除背誦履曆外,其他一概不知,乾隆帝深感“實出意外”,到乾隆末年,連盛京的滿族官員都不會寫滿文了。為此清廷趕忙下令采取措施挽救滿語和滿文,卻仍不能扭轉滿族人使用漢語文的趨勢。再到清朝後期,天下識滿字會說滿語者,已是寥寥可數。

這些都是寶貴的教訓,正如公孫勝所說,外戰同樣需要攻心,甚至比內戰的攻心更關鍵更重要,而這個攻心的最終目的,就是想盡辦法促進民族大融合!或者說,是對所有異族發動“文化大侵略”,消滅他們的信仰,消滅他們的文字,消滅他們的語言,消滅他們的習俗,消滅他們的服飾,總之,消滅他們除肉體之外的一切?東西!

當這一切的目的都實現的時候,就算異族與漢族長著不同的容貌又有什麽用呢?

當然,外族人不是傻子,他們不會那麽容易接受來自外族的文化入侵,如同清初時漢人為抵.製“剃發易服”所做的流血抵抗,鄭飛當然也可以采取高壓政策,用屠刀逼迫外族人就範,但鄭飛不想那樣做,一來於心不忍,二來風險也太大,

所以,公孫勝的“聯姻之策”就顯示出了它的獨到之處,首先,在日後進攻遼金夏等國時,任命他們族人的公主為三軍主帥,則自己所發動的戰爭就不再是侵略戰爭,而是內戰,必然會減少來自族人的反抗。

隨後,在占領各個國家之後,任命公主們各為本國的女皇,然後通過以本國女皇的名義有步驟的下令本國國民一點一點放棄本民族的習俗,再大力推行國民教育,讓他們一點點的接受漢族的文化,如此不但能減少他們的抵觸,還能在潛移默化中讓改變他們,及至最終完成文化大侵略!

這將是一個需要長期努力才會實現的過程,但鄭飛有足夠的信心和耐心去做,當然,在整個過程中各種顯而易見的困難也是必須的,比如需要時刻提防皇族餘孽的反撲,比如也需要提防各個“女皇”的野心,這也正常,世上本就沒有一帆風順的事情,鄭飛也會為此提前做好萬全的準備。

雖然這一切看似還很遙遠,但其實卻已是迫在眉睫的事情,為了更好的實現他,最好就是從現在就開始準備。而首先要準備的第一步就是要統一全軍的思想,因為燕雲十六州的緣故,宋人猶恨契丹人,今日楊誌的反應就是一個證明,這些將領和他們手下的士兵在自己的領導下雖然都能做到愛民敬民,但這個“民”僅指的是漢族老百姓,等他們走出國界,若都以楊誌那般仇視契丹人,勢必會做出血洗契丹人的舉動,這是鄭飛極不願意看到的,也會對民族大融合的計劃造成嚴重的影響。

鄭飛想定,環視滿堂眾將一眼,隻見眾人似乎是被剛剛所發生的一幕觸動了,都正在凝眉若有所思著什麽,鄭飛開口道,“諸位兄弟,咱們天道軍自建立之初,我就要求大家不準做出任何禍害老百姓的事情,這一點大家做的很好,我也是心存感激!”

說到這裏,鄭飛站起身來,很認真的對滿堂所有人抱了抱拳,

眾將都趕忙站起身來,

鄭飛示意眾人重新坐下後繼續說道,“剛剛公孫勝問我,我誌在哪個天下。現在我可以明確的告訴你們,我誌在整個天下!待到小妹宋國,一統中原之後,我必帶著大家揮師塞外,重現漢唐版圖!”

重現漢唐版圖,這是漢人多少代的夢想!許多人都是第一次聽到鄭飛如此肯定的回答,禁不住心中熱血翻滾,剛有人要說話,卻聽鄭飛繼續說道,“到那個時候,在咱們的版圖內,將不隻有漢人,還會有契丹人、黨項人、女真人、奚人、室韋人等等各種異族,剛剛我給楊誌所說的大家也都聽到了,敵人是永遠也殺不完的,對待敵人最好的辦法是把敵人變成自己的人,我的目的也並不隻是要恢複漢唐版圖,還有就是要把在這個版圖上的所有人,都變成我們的一份子,唯有如此,才能永遠的消除我們子孫後代的危險,到時候,無論是契丹人還是女真人,亦或是黨項人、奚人,都將隻成為曆史的一個代號,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全新的民族,中華民族!都記住了嗎?”

中華民族……,眾人在心中默念幾聲牢記於心,齊聲道,“是!”

鄭飛滿意的點點頭,重新看向公孫勝,

公孫勝此時也已放下了心中所有的包袱,毫不猶豫的對鄭飛說道,“剛剛楊誌老弟問我要如何解決與契丹人‘聯姻’會對統帥造成的影響,在下也已考慮到了這一點,在下認為,此事絕不能特意加以隱瞞,原因很簡單,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這種事也根本隱瞞不下去,一旦傳揚出去,倒更顯得咱們是‘做賊心虛’,更容易被敵人利用大做文章。所以,與其隱瞞不下去,倒不如大大方方的直接承認,最好搞得從一開始就天下盡人皆知才好!”

眾人聽了都是一愣,林衝奇道,“若是這樣,天下百姓不仍舊會誤會咱們嗎?”

公孫勝一笑回道,“當然,若隻是簡簡單單的告訴他們倒還真不如不說,所以咱們得想個別的,讓百姓們都能接受的法子告訴他們。大家請想一想,宋國的百姓為什麽那麽恨契丹人?因為他們霸占了我們的燕雲十六州,宋國又打不過他們,還和他們簽訂了喪權辱國的澶淵和約,百姓們覺得屈辱!而我的辦法就是要從改變百姓們的這種屈辱感上下手,咱們不如廣告天下,就說宋廷被咱們打得毫無還手之力,為了對付咱們,他們竟向契丹人求援,請求契丹人派軍來攻打咱們,隻不過遼國不敢幫助宋國,為了不得罪咱們怕引起咱們的誤會,他們特意將一名契丹公主嫁給咱們統帥,以此來作為保證。如此一來,不但再一次打擊了宋廷的形象,也能讓這件事變得合情有合理,百姓不但更加厭煩宋國的無恥行徑,同時還會從此事中感受到我們的強大,竟嚇得遼國主動聯姻,真是揚眉吐氣呢!”

鄭飛聽了心中一動,看向了朱武和吳用,隻見二人在沉思片刻都一起朝著自己點了點頭,朱武笑道,“統帥,我認為公孫兄此計可行,老百姓哪有什麽機會分辨真假?而且宋國與遼國簽訂澶淵之盟之事天下皆知,宋國既然能做出此等喪權辱國之事,那他現在去他的盟友那裏尋求援兵也很說得通,百姓必定會相信!剩下的關鍵問題就是遼國的態度,遼宋之間因為宋國秘密結盟金國一事已是貌合神離,遼國也根本無需站出來反駁這件事,他們隻要做出一副沉默的態度,就等於默認了咱們的話,那宋國這個黑鍋就是背定了!而已那耶律淳如此迫切的請求統帥接受這門聯姻來看,要他答應配合咱們應該不是很難。”

鄭飛點了點頭,是時候做出決定了,雖然他一直很反對毫無感情基礎的各種形式的聯姻婚姻,但事到如今他才感覺到,有的時候這也是出於無奈的選擇,如果隻因自己接受了一樁婚姻,就能在日後避免幾十萬上百萬人的死傷,那這其實還是很劃算的一件事,自己又有什麽理由拒絕呢?

“好吧!”鄭飛對朱武說道,“朱兄,請你給耶律淳回封信,告訴他我可以接受他的所有條件,但前提是他也必須接受咱們的這個條件,否則,就不用談了。”

“哦對了,”鄭飛想了想補充道,“別忘了再告訴他,我要真正的公主,而且必須漂亮,若敢用個宮女或者醜八怪應付我,那這件事也不用談了。還有,陪嫁也不能少!三千……不,五千匹戰馬,少一匹的話人也不用送過來了!”既然接受聯姻已經是必然的選擇,鄭飛也不想吃暗虧,娶個貨真價值的漂亮公主總不過分吧?

眾人聽了都是一笑,鄭飛也笑了,但笑的有些苦澀,因為他不禁想起了家中的那三位夫人,

唉……,應該怎麽向她們解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