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會盟諸侯洛陽舉鼎,封王台上魏王禪冠

公元前319年春(楚懷王十年),楚懷王移駕新城郡(現河南伊川縣),君臨洛陽封王台,接受魏惠王禪讓的霸王冠,天下諸侯也都前來恭賀。無外乎是說說幾句恭惟的話,行行一些繁文縟節。按照慣例,要當天下霸主,不僅要國力強盛,威懾諸侯,而且自身要有德有能,如何衡量自身的能力呢?那就是問鼎洛陽。春秋五霸和戰國初霸魏惠王都不例外,楚懷王當然也得照此慣例進行,方能得到諸侯的承認。那麽,花了這麽大的氣力,付出這麽多將士的**命,爭來一頂霸王冠,高戴頭上,僅僅是為了“霸主”這一虛名嗎?

其實不然。周室到了春秋,諸侯坐大,周姬王室已無力控製諸侯,管理天下。而天下有那麽多諸侯國,經濟文化往來和人際交往、日常生活常生磨擦,這個說這個有理,那個說那個有理,變成沒個公正的裁決和說法。這就在客觀上需要有人來主持和裁決,就象聯合國需要有個總裁。同時,若是有人肆意破壞約定的製度和秩序,霸主便可率諸侯討伐,這叫做什麽以有道而伐無道。因此,天下霸主自然有諸多特權和榮譽,有諸多特權自然有諸多利益。同時,各諸侯國要向霸主進貢和向霸主國交納費用,美其名叫做什麽“行業管理費”或者“社會管理費”或者“國家管理費”。這就是為什麽各個爭戰國,幾十萬**爭生打死都是為了最後的衝刺,那就是“會盟諸侯,問鼎洛陽”。

楚懷王在他繼位的第二、三年,率軍西進打擊蜀國、於奉節大敗蜀軍、平定了巫巴,建立了巫郡。楚懷王的第四年,又在漢**大敗秦、蜀聯軍,平定褒漢,建立了七百餘裏的漢中郡。楚懷王的第五年,北上討伐魏國,大敗韓師。於古城、陘山一帶,大敗魏、韓二軍,打得魏惠王倉逃偃師,有如驚弓之鳥,建立了新城郡。楚懷王的第六年,又繼續討伐魏國,大敗齊師。襄陵、杞縣一戰,大敗魏軍,攻取魏國的八個縣。荷澤一戰,大敗齊軍,奪得齊國的荷澤、濟寧等八個縣。至此,天下的三大強王魏惠王、齊威王、秦惠文王無一不被楚懷王打得丟盔棄甲、潰不成軍,試問還有哪個諸侯王國敢與楚國正麵爭鋒了。

而這次魏惠王為什麽會主動向楚懷王禪讓霸王冠呢?因為古城、陘山和襄陵、杞縣一戰,魏軍被斬殺了二十五萬軍,魏軍已**我**河邊的一條狹長地帶,隻剩孟津、偃師、滎陽、中牟和大梁等的一條皮帶之地。魏惠王這時已經深深知道,現在的魏國已經不是二十年前的魏國,而現在的楚軍又比楚威王時期強大很多,別說是一對一,就是合韓國之力,也不是楚軍的敵手。那怕是聯合齊軍,也遏製不住楚軍飲馬**河。怎麽辦呢?唯一的辦法就是向楚懷王進獻霸王冠,奉楚為尊,以緩解楚軍北上進攻中牟和大梁之危,這無疑是高明之舉。於是,魏惠王拿著金光十足的霸王冠,雙眼落淚地看了又看,無可奈何地拱手讓與楚懷王。

而韓王在古城、陘山之戰中,不僅損兵折將,而且丟失了禹州、汝州、伊川等地,楚軍一,便是長葛和新鄭了,自然不敢再正麵與楚軍作對了。至於齊王,合大梁的魏軍,都被楚軍打得大敗而逃,丟失八縣四百裏之地,還敢率軍南下與楚軍一較高下嗎?就是那秦惠文王,一心想問鼎中原,會盟諸侯,可漢中一戰,已經知道,現在的秦軍根本不能拉出關外和楚軍對抗,雖然心裏不忿,可也不敢出來叫板,與楚軍正麵為敵。

隻見楚懷王手按楚王劍,雄赳赳地走上洛陽封王台。魏惠王手捧金光燦燦的霸王冠,對著各國諸侯老淚縱橫地說:“老朽昔日東征西戰,南侵北討,霸王天下二十年,而今老了,已經再無能力為諸侯主持大道了,隻好將霸王冠禪讓給當今最有資格的能君楚懷王。十多年前,老朽便有禪冠之意,無奈天下諸侯都想取老朽頭上的霸王冠。而霸王冠就一頂,不是人人都能得到。當年的齊威王算是文韜武略,有德的能君,奈何強中還有強中手,楚威王長槍一指,便將齊威王打敗。可是,齊威王不服,以致楚、齊大戰,致使霸王冠到了今日,還在老朽手中。今天,本王依照慣例,連喚三聲,若有不服,想奪冠者,大可上來和楚懷王及其楚軍一決高下,若是沒人站出來反對,自今日起,新一輪的霸主便是楚懷王”。

隻見楚懷王手按楚王劍,眼睛向下左右一掃,沒有人敢站出來作聲,魏惠王連喚三次,台下雖然有些交頭接耳,卻無人敢站出來應戰。楚懷王隨雙手接過霸王冠,回身交與昭睢。隻聽齊王說:“楚懷王英勇無敵,秦、齊、魏、韓等四國名將,都接不住楚懷王的三槍,相信燕、趙兩國也是如此。因此,楚懷王的槍法、劍道,無人能敵,楚軍至強,我等佩服。不過,依照慣例,要當霸王,必須洛陽舉鼎,以證明自身的能力,方能擔當天下霸主”。齊王一說完,宋國君偃隨之附和說:“對!強者才能稱霸,我聞當年魏惠王力舉二鼎,扛起一鼎,不知楚懷王能舉幾鼎,以正視聽”。各國諸侯一聽,隨都交頭接耳,嘀嘟個不停。

隻見楚懷王左手按著楚王劍,右手向前一揮說:“各位王侯,本王今日站於台上,自當接受各位挑戰。既然沒人上台,那麽,本王今日便率各國臨觀天下,問鼎東周”。台下諸侯又是一陣交頭接耳。楚懷王問東周王說:“我聽說周武王鑄有九鼎以鎮天下,鼎的輕重代表州的大小份量,如果本王把這九個鼎都帶到荊州,你看怎樣呢”?東周王說:“我周先王曾下詔說,要是有誰能舉起這九個大鼎,便能霸王天下而將其隨意搬走。春秋的五霸均舉過二鼎,三十年前的魏惠王曾經舉過三鼎,破了春秋記錄,便成為戰國的第一輪霸主”。

楚懷王說:“魏惠王舉過哪三鼎?請如實說來”。東周王說:“雍、冀、並三州鼎,故魏惠王能霸王天下並兼有三州之地”。楚懷王說:“哦!可現在魏惠王不見得擁有雍、冀、並三州地呀”!東周王說:“魏惠王舉起雍、並二州大鼎,冀州是扛起,雍州有失誤,故魏惠王鼎盛時期是地跨三州,擦邊轉”。楚懷王說:“哦!哪個鼎重,哪個鼎輕”?東周王東周王說:“荊州地闊無邊,是為最重,雍州地僻西戎,是為最輕。不信,你試試”。

楚懷王聽了隨將寶劍卸下,交與昭睢。走到九州大鼎,右腳用力一蹬,已知九個大鼎孰重孰輕。隻見楚懷王勒緊衣帶,雙手一抓,便是徐州大鼎,右手一舉,便將徐州大鼎單手舉於頭頂。看得天下諸侯大驚失色,為什麽呢?因為楚懷王隻用一隻右手便毫不費力的將徐州大鼎舉於頭上,怎能不令人驚歎呢?隻見楚懷王右手一放,左手一接,便將雍州大鼎放回地上。接著,楚懷王用腳一踹,便將荊州大鼎蹬出。隻見楚懷王雙手抓住鼎腳,一聲吼!便將最重的荊州大鼎穩穩地舉在頭上,並不費力地放下。看得東周王不禁豎起大拇指說:“壯哉!懷王好神力”。楚懷王雙手一拍,右腳一踹,便將揚州大鼎蹬出。隻見楚懷王雙手一抓,便將揚州大鼎穩穩地舉於頭上,左腳一挪,便將揚州大鼎放下。看得諸侯目瞪口呆,為什麽呢?這揚州大鼎鎮的是吳越之地,而現在的越國正是擁有揚州之地,尚有四、五十萬越軍,其軍事實力不在韓國之下,現在楚懷王輕輕一舉,便將揚州大鼎舉於頭上,難不成它日揚州之地也歸楚懷王麾下。正是,七年後,廣陵一戰,楚懷王便將越國連根拔起,難道這舉鼎還真有征兆麽?

隻見楚懷王左腳往地用力一蹬,拉過豫州大鼎,一聲吼!便將豫州大鼎舉於頭上,並不怎麽費力便放於地上。哇!厲害!楚懷王一口氣已舉起四個大鼎,其中荊州和豫州在九鼎中重量第一和居二。這時,看得出楚懷王已有些喘氣。昭睢一見,隨說:“王已前無古,後無今,不如停下吧”。隻聽楚懷王一聲虎吼!雙腳往地一跺,身一蹲,手一抓,雙腿一伸,雙手一挺,便將兗州大鼎高高地舉於頭上,又聽楚懷王一聲吼,身體一轉,便將兗州大鼎猛力摔出三丈開外。碰的一聲!正打在封王台後麵高高的圍牆上。轟的一聲!七尺來寬的圍牆被打崩,塌下了一個大口,那個兗州大鼎的鼎腳都被撞斷了,看得場上諸侯都屏住了呼吸。

隻見楚懷王接過昭睢遞過來的巫山燕窩,一口喝完後,用手指著雍、並、翼、幽等四個州鼎,對著東周王說:“寡人隻要換一口氣,便將你這九個州鼎都甩到**河裏”。東周王急忙說:“懷王蓋世神力,能舉五鼎者,普天之下,唯懷王一人,就是今後,也不再有人能舉五鼎了。懷王蓋世英姿,它日必擁有徐、揚、荊、豫、兗五州之地。中國天下,從此將以楚國為界,劃分南北兩半。我聞荊州之南有長沙、黔中、南章,而長沙、黔中、南章之南又有蒼梧,百越,百越之南尚有南海,南海有鯤,扶搖幾萬裏矣!由此可見,荊州地大無邊,利盡南昆,不知幾萬裏了。誠如是,今後的南海,必定萬丈光芒,非雍、並、翼、青四州所能比了。今懷王霸王天下,當以造福蒼生,南統中國,無以殺戳為念,便是五大州的百姓之福了”。

楚懷王聽了笑笑說:“東周王!算你說得好。的確,寡人荊州的**金,若是用來鑄造大鼎,比你這九個鐵鼎大多了,拉你這九個鐵鼎到荊州,還不夠我的士兵一路上的吃飯錢,我才不做這種虧本的買賣,嗬嗬”!說得東周王慚愧不已,不過,東周王的話還真的有些靈驗,再過些年,這楚懷王果然擁有徐、揚、荊、豫、兗五州之地,相當於現在的**河以南的大半個中國。中國的南方兩千多年來的分界線不正是秦嶺和**河以南嗎?而這條分界線除了四川西北角一小塊的成都以外,不正是楚懷王時期的楚國嗎?以就東周王那時所說的荊州地屬,正是現在的湖北、安徽、江西、湖南、重慶、貴州、廣西、廣東、福建等八省之地,而雍、並、翼、青四州的地屬是便是現在的陝西、山西、河北三省。

公元前319年春(楚懷王十年)的這一次洛陽禪冠大會,越、蜀二國沒有到場。但是,齊、秦、魏、韓、趙、燕、宋、魯、衛、中山等十國都已到位恭賀,魏惠王也已經親手把天下盟主的霸王冠移交給了楚懷王,這秦惠文王再怎麽不忿,可也無可奈何了。這次大會以後,秦惠文王當麵不說,自己不出麵反楚,表現得和楚懷王很親熱,但在背地裏卻慫恿宋、越、蜀三國稱盟反楚,而宋君偃也還真以為有秦國做靠山,便可以稱起王來。

楚懷王冕冠回到楚都後,不久,秦惠文王便接著慫恿挑唆越國和宋國起來和楚懷王作對,隨後,就在這年的秋八月,秦國便兵攻打魏、韓二國,企圖迫使魏、韓二國倒戈,加入秦國的軍事聯盟。越國無強也開始移師北上,向淮北的楚軍起軍事挑釁。宋國君偃也自立為王,西攻魏國,東攻齊國,南攻楚國,占領了楚國淮北的3oo裏地方。楚懷王聞報,即令伊川的楚軍相助魏、韓打擊秦國,秦軍隨引兵撤退回關內;又令淮北的楚軍於廣陵修築土城並建立了昭關,以遏製無強的越軍北進,再令荷澤、濟寧的楚軍南下,徐州的楚軍西進,二軍合擊宋國國都商丘,於虞城和夏邑大敗宋軍,斬殺宋軍五萬餘。宋國君偃大恐,隨即取消王稱,並向楚懷王求和,退回所占淮北的3oo裏地,並保證從今以後不再侵犯楚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