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日,天氣晴朗,冬初的太陽灑落一地輝煌。

祈福的福袋都已做好,全由皇後的宮女佩兒收著帶在身邊,“各位小主放心,皇後娘娘一定會把你們的心願帶到菩薩麵前。”

這福袋隻有安才人沒有做,她對皇後依舊心懷不滿,蘇清瑤和高貴妃假人之手,讓身邊宮女們縫了一個。

然而蘇晚秋是自己做的,雖然她不信菩薩有靈,但不能現在就拂了皇後的麵子,也不必什麽交給底下人做,何況皇後對昭陽宮盯得緊。

蘇晚秋微笑,她目下需要扮演與皇後關係要好,畢竟皇後對她說了一席虛假的掏心窩子的話,假裝把她當了自己人,她怎麽能不聞不問聊表關切?

“佩兒姑娘,就勞煩你和皇後娘娘幫忙祈福了。”

“蘇才人哪裏的話,不麻煩不麻煩,皇後娘娘是個熱心腸的人,她樂意之至,隻要能幫到各位小主,她多把手又算得了什麽。”佩兒話中不忘褒獎皇後。

仿佛皇後一頭沒有心機,為後宮和睦付出太多的勤勤懇懇老黃牛。

隻有蘇晚秋清楚皇後的真麵目,饒是偽裝得再好,總有一天也會脫下麵具。

皇後與穆禎同乘一車,兩人在眾妃嬪的目送中,離開了皇宮。

隻挑了幾個武藝高強的侍衛隨從,理佛最忌諱人多,尤其是皇帝帶堆奴仆妻妾前去,更是有違佛寺的條例。

帝後前腳才走不久,宮裏就鬧起來了。

高貴妃在宮中遭受冷落的事,寫信告訴了高義山,那幾年長年戍守邊關的高義山本就不服當朝皇帝,自認國泰民安是他的功勞。

沒有高家軍在邊關浴血奮戰,皇帝如何能高枕無憂的穩坐龍椅?

穆禎不在宮中,高家餘黨便趁機鬧騰起來找事,無人能主持大局的朝廷,此刻風聲鶴唳。

“陛下還能心安理得的去理佛,靠的是我家老將軍換來的。”冷哼聲響徹宮殿。

高亮叫囂著,他是高家留在朝廷裏的後輩,因致仕走的文官一途,因此沒被皇帝弄到邊塞去。

當初此舉意在安撫高義山,把在朝堂中的高家人全都送去充軍,高義山不僅不服,不然早就造反了,也不會等到他來收拾。

這個高亮其實是高義山留在朝中的眼線,亦是留來照應高貴妃的人。

高義山如今不在廟堂之中,高貴妃不如從前風光。

秦肅見高家大勢已去,方敢跳出來質問,“高亮,你這話什麽意思?”

無人坐鎮朝堂,高亮愈發的肆無忌憚,他本就對穆禎心有不服,高貴妃亦不受寵,高家崛起之事越來越無望,不由氣急敗壞。

“我能有什麽意思,不過是讓陛下記住咱們高將老軍的豐功偉績,他的江山有高老將軍一半的功勞,你以流放之刑對待高老將軍,你良心不會不疼嗎?”

高亮手指著蒼天,口口聲聲覺得穆禎待高義山不公,鬧事也有部分高貴妃授意,因為她在後宮中得不到皇帝的寵愛。

“若非高老將軍功高蓋主,仗著自己那幾分功勞,行貪墨之事,陛下又豈會處罰他?陛下對高老將軍處以流放之刑已是額外開恩,高大人莫非要江山易主,你才能心悅誠服?”

秦肅眉眼冷冽,死死盯住高亮,高家已無餘力東山再起,皇帝又不傻,讓高家倒台就不可能讓高家再起。

皇帝不寵幸高貴妃是對的,假如高貴妃誕下龍嗣,高家餘黨會順理成章擁皇孫為未來儲君,保他高氏一族幾十年的昌盛。

“姓秦的你少血口噴人了,你一味的護著陛下,是想靠陛下升官吧?眼見我們高家勢不如前,你就倒戈了風向,枉費貴妃娘娘跟你一起長大,同你朋友一場,你對高家就這麽不爽?”

高家今非昔比,虎落平陽被犬欺,就連秦肅這等皇帝身邊的狗也敢出吠兩聲了,他氣得吹胡子瞪眼。

“幾位大人消停消停吧,陛下過幾日就會回宮,你們有什麽要啟奏的,等陛下回來再說。”王福海在宮殿門口大聲勸道。

高亮完全沒把王福海放在眼裏,“你這閹人算個什麽東西?也配跟我說話!”

“這是太後娘娘的意思,娘娘是女人,自知不能幹政,但陛下不在宮中,她又是陛下的母親,不能眼睜睜看著諸位吵架。”王福海沒把高亮的出言不遜放在心上,他以大局為重。

畢竟穆禎不在宮內,這朝廷中的事,他一個太監隻能傳達旨意。

秦肅笑著反問:“太後娘娘都發話了,高大人還要繼續嗎?”

在朝為官,不幫穆禎說幾句,他立場上過意不去,就怕穆禎懷疑他別有居心,跟高家有所牽涉,不重用他,他的仕途也就走到底了。

他跟高貴妃是一起長大的,穆禎在高貴妃入宮時便打聽得清清楚楚,高家的人他隻會多加留意。

高義山沒倒台前,在塞外獨據一方,對他虎視眈眈,拔掉高義山,穆禎可是費了好大的勁兒,雖然高義山也是咎由自取。

高亮又見其餘的大臣皆對他言談意見頗多,似乎都不認可他的說法,各人皆認為功不能抵過。

“行啊,你們這群忘恩負義的東西,高老將軍而今在苦寒之地受流放之刑折磨,你等卻在朝中安穩度日!”高亮怒氣衝衝的指著朝中的大臣們,怪他們不向著高家。

被高亮這一頓斥責,大臣們紛紛對他更沒好臉色,高亮拂袖大步離開了宮殿。

“多謝秦大人解圍,您的仗義執言,咱家必會如實稟告陛下。”王福海急得汗水都出來了,這宮裏沒有皇帝看來是真不行。

高家餘黨還敢出來蹦躂,如非及時搬出太後來,這高亮不知還會說些什麽煽動人心的話,也幸虧秦肅挺身而出。

“王公公不必言謝,這是秦某身為陛下臣子應為之事,秦某一介小官,人微言輕,沒有太後娘娘的震懾力。”秦肅義正辭嚴,一副秉公辦事的態度。

並且還一點不把功勞往自己身上攬,反是全部讓給了太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