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老竹根壽星
在納吉和艾森聊得興起的時候,許韻寒左右瞄了瞄,這家店裏連著擺了一排玻璃櫃,櫃子裏麵和櫃子上麵都滿滿地放著很多各式各樣的東西。許韻寒隨意在離她距離較近的一個櫃子上漫不經心地翻看著,破舊的小人書、沾著印泥的圖章、甚至還翻出來一個印著紅星的民國時期軍用水壺。
許韻寒一樣樣捏起來看看,這個摸摸那個碰碰,很多東西都是近代清末民國時期。她心裏暗自嘀咕了句,這哪能叫做什麽古董店呀,不過倒是中文店名十分務實地叫雜玩小店。
“寒寒,你看這個耳墜漂亮不?”一向極為鍾愛飾品的溫如再次拿著一對由綠鬆石和蜜蠟串成的大環耳墜,湊到許韻寒身邊。
“不錯,挺漂亮,可以買來戴著玩兒。”許韻寒瞥一眼耳墜成色就知道頂多幾年時間的東西。不過因為藏銀本身顏色就偏深暗,在外行人看來就是舊舊的老物,但其實不是那麽回事兒。
“我本來就沒指望能隨手挑中個古董了。”溫如聽後仍聽高興地笑著說道,歡喜地擺弄著手中的耳墜,這個款式很獨特,顏色也搭配得很好看,取下耳朵上本來戴著的耳釘,換上這對耳墜,晃了晃,“小貝,你快幫我看看,漂亮不?”
“啊~在哪兒找到這個的,真漂亮!”戴小貝這朵女漢紙,在某些方麵也是很女人的,她雖然平常不怎麽戴飾品,但家裏就有好幾個專門用來放飾品的盒子,許韻寒幫她整理家的時候有幸見到過,整整四個大木匣子啊!裝得滿滿的啊!
在飾品這方麵許韻寒卻是沒什麽興趣,她現在渾身上下,連塊兒手表都沒有戴。瞅了眼正在那堆飾品中翻找地熱火朝天的溫如和戴小貝,許韻寒挪了幾步,換了個櫃台。
咦?!這雕成老壽星的根雕還挺好的,是由竹根雕成,高為四十多厘米,最寬處為十來厘米。她見過不少壽星雕件,但結構都過於普通,大致都差不多,而這件竹根雕複雜多了,外觀更有特色,除了壽星,還有五位倚在身旁的童子,童子神態各異,分布在壽星身上不同的位置,擺出各種姿勢,可愛極了,五位童子寓意五福祝壽。整個雕件雕工精細,線條流暢平滑,栩栩如生,竹根材質緊密,包漿老到,頗有韻味。
許韻寒還未上手單單一見就喜歡上了,心喜之下拿起這座老竹根壽星根雕,入手還挺沉,沒有溫度沒有異象,那麽可以肯定這個根雕的存世時間超不過百年。
雖然不是老物件,但許韻寒還是想買下來,這件的雕工尤其精湛,就算是一些細微難以注意到的小細節都處理得相當漂亮。她的爺爺許慶年就是個熱愛根雕的人,在閑暇之餘會雕些小物件之類的,許韻寒現在都愛能記起她爺爺靜靜地坐在屋簷下,全神貫注地拿著雕刀一點點琢磨時候的神態。
童年的成長背景,長輩的影響下,許韻寒對根雕藝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她爺爺還在世的時候,她還跟著她爺爺學了一段時間,至今仍保存著許慶年當年常用的那套工具。
是以許韻寒對這工藝出色精細的根雕愛不釋手,正當她手移到壽星後背一處,卻好像突然感受到一絲異樣。許韻寒驚訝之餘,將根雕翻到後麵那側,右手覆蓋上去,細細地感受著每一處。
果然……在根雕背麵中間靠上方的位置,有一個小小麵積的地方散發出的溫度不同於其他部位,剛開始她以為是自己的錯覺,但再三比較之後確實溫度要高一些。
這個發現要許韻寒很是納悶,這個根雕明顯是由一個完整的竹根雕成的,怎麽會出現這種情況?不可能就唯獨那個小小的部分的竹根年紀是超過百年吧。
莫非……讓她的手察覺到有溫度的並不是那個根雕引起的?而是別的東西?根雕裏麵的?許韻寒想到此處,舉起竹根壽星仔細查看了它底部,沒有填充的痕跡,又用力晃了晃,並沒有感覺到裏麵有異物晃動的動靜。
不過……許韻寒試著掂了掂手裏的根雕,這個體積大小的竹根應該不會有這麽沉的。她眼睛一亮,這麽看來這個根雕裏麵一定另有玄機,用手挨著撫摸其表麵,各個部位一個不落都查看了個遍,但最終卻沒有發現有任何縫隙。
這個根雕表麵通體都上了一層厚厚的**蠟層,原本許韻寒還不明白有著如此精湛的雕刻師傅怎麽會如畫蛇添足似的上蠟。大多數根藝雕刻師傅都隻在表麵磨光什麽都不上,隻為保留其天然本色特征。這種方式,深為根藝收藏家們所喜愛。
也許這厚厚的蠟層就是為了遮蓋掩飾住當時為了將裏麵東西填充進去時候,撬開根雕的時候上麵留下的縫隙,不然哪有上這麽厚蠟層的。
“艾森,這個根雕賣多少錢?”許韻寒迫不及待地想買下來,回去之後想辦法弄清楚裏麵填充著什麽東西。
正和納吉聊到他和朋友在深山絕壁攀岩時候的驚險經曆的艾森,正講到故事**部分,聽見許韻寒的問話,隨意地看了眼她手裏拿著的竹根壽星,
“哦,那個根雕老人家,五千塊人民幣。”順手伸出一個巴掌比了個五,其實那個根雕他是在藏區一個小鎮閑逛的時候看著挺有意思買的,當時似乎也是花了個五,不過不是五千,而是五十塊人民幣。
五千塊……這老外手真黑,許韻寒雖然不知道艾森是隻花了五十塊買的,但也知道大概行情,這種根雕的大小僅算得上小件。雖然工藝挺好但不是名家出品且表麵那層厚蠟也讓這個根雕掉了個檔次,絕對值不了千元,頂多幾百。
“不行不行,太貴了,一百。”許韻寒伸出一根手指。艾森漫天要價,她也能坐地還價。
“什麽?一百?你這砍價也太厲害了,最少你要給個一千塊的。”艾森一臉的驚訝,隨後態度堅定地說了個所謂的一口價。在中國生活了三年,他早已練就一身討價還價的本事。最初剛到中國的時候,他可是被當肥羊宰地不輕。而如今他也能亮亮小刀,能多賺點就賺點,這種賺錢的樂趣在英國可是從沒體會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