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茶藝
索老抬手摸著自己下巴的山羊胡,緩緩道,“說得還算不錯,該說到的地方也都說到了,那我就來做個總結吧,這麵銅鼓年代久遠,我們管它叫‘年份好’,且紋飾精美奇特,保存完好無修無補,但是由於被多次擦搓,將青銅器原本的那層皮殼,熟舊感、滄桑的美感都給擦沒了,這使得價值上低了不少。小黎啊,你拿回去可不能這麽幹,糟踐好東西啊。”
“索老,瞧您說得,我黎錦石雖說是個粗人,但還是懂一些該怎麽保存這些好東西的知識的,放心吧您。”自己帶來的銅鼓被索老讚好,長臉兒啊,黎錦石樂嗬嗬地將銅鼓放回自己帶來的實木箱子,這次總是沒再打眼,不然可就丟人了。
“索老,像老黎這麵銅鼓,現在市場價是多少?您給估個價?讓我們也學學,以後要遇著這種物件心裏也好有個底。”一位中年男子說道。
“對啊,對啊,索老,我這銅鼓值多少錢?我可是花了十一萬買的,不會虧吧?像您剛才說的擦搓太過度,會不會……”剛隻顧著高興淘到個真物件,現在才想起問價錢,黎錦石有些忐忑,倒不是怕虧,這點錢他還不放在心上,隻是這誰不想撿個漏,淘到個物超所值的寶貝。
看著殷切望著自己的眾人眼神,索老笑眯眯地撫摸著胡須,半響才說道,“雖說,因為磨搓受了損害,至少要扣掉幾萬塊錢,那麽這麵銅鼓現在來看十**萬還是值得上,遇著喜好收藏青銅物件的藏家價格還能往上漲的。”
“恭喜你呀,老黎,這回你可是算撿漏啊,請客啊請客!”
黎錦石正高興,豪爽地揮揮手,“沒問題,沒問題。”
“行啦,咱們先喝喝茶,來了茶館不喝茶,這就是我這個主人的不是了麽。”翟譯民先是用一個實木茶盤端出一套茶具放在圓桌上,隨後又去取來一個紅泥小火爐,其特點是長形,高六、七寸,置炭的爐心深而小,這樣使火勢均勻,省炭,小爐有蓋和門,不用時把它一蓋一關,既節約,又方便,翟譯民將紅泥小火爐墊在一個圓圓的木墩子上放上了圓桌。
坐在許韻寒身旁的景鑠低聲對她說道,“翟叔可是茶藝高手,今天咱們有口福了。”
“今天索老大駕光臨,是我這小茶館的榮幸,正好前些日子淘到了點洞庭極品碧螺春,今兒我就請大家品品。”翟譯民一邊招呼著眾人,一邊將裝好水的水壺放在那小火爐上。
品茶鑒寶,好茶自是必不可少的,且古玩行大多人都對中國傳統文化傳統習俗依然很推崇,茶藝萌芽於唐,發揚於宋,改革於明,極盛於清,可謂有相當的曆史淵源,自成一係統。最初是僧侶用茶來集中自己的思想,唐代趙州從諗禪師曾經以“吃茶去”來接引學人;後來才成為分享茶的儀式。
在座的人都靜靜地等待著,欣賞著翟譯民泡茶的動作,紅泥小火爐小雖小但火力很足,很快水就沸騰了,翟譯民提下水壺,在許韻寒以為他要開始泡茶的時候,翟譯民卻又將另一壺水放上了小火爐。
“我這水壺裏的水取自天然山泉水,蘇東坡曾經提到,‘活水還須活火烹’,活火,就是炭有焰,其勢生猛之謂也,就是指要用旺火來煮沸壺中的山泉水,火爐剛開始的溫度不能達到,所以得等它先燒開一壺水才行。”翟譯民解釋道。
在等待過程中,翟譯民用茶匙取了一些茶葉放在上茶盤之中,端給眾人一一品鑒,並介紹了些關於碧螺春的野史趣聞。帶火爐上的水開了之後,翟譯民提起水壺,用沸水澆空壺,他解說道,這個動作的目的是給壺體加溫,即‘溫壺’。
其後,隻見翟譯民再次用茶匙取了適量的茶葉,把它倒在一張潔白的紙上,分別粗細,把最粗的放在罐底和滴嘴處,再將細末放在中層,又再將粗葉放在上麵,即‘納茶’。
首次注入沸水後,翟譯民立即傾出茶湯,以去除茶葉中所含雜質,這就是“洗茶”,傾出的茶湯廢棄不喝。然後再次注滿沸水,好茶壺水滿後茶沫浮起,決不溢出,提壺蓋,從壺口輕輕刮去茶沫,然後蓋定,即,‘刮沫’。
蓋好壺蓋,再以滾水淋於壺上。謂之淋罐。淋罐有個作用:一是使熱氣內外夾攻,逼使茶香精迅速揮發,追加熱氣;二是小停片刻,罐身水份全幹,即是茶熟;三是衝去壺外茶沫。
果然,此刻屋內的茶香已可聞,且愈來愈濃鬱,許韻寒默默算了下時間,都二十多分鍾了,還沒喝上一口,卻見翟譯民一手裏拿起兩個杯子,用開水淋杯,動作迅速,聲調鏗鏘,姿態美妙,行雲流水的動作堪稱藝術,此謂,‘燙杯’。
眾人不禁齊齊鼓掌,翟譯民將杯洗完了,把杯中,盤中之水傾倒到茶洗裏去,這時,茶壺的外麵的水份也剛剛好被蒸發完了,正是茶熟之時,幾經數度工夫,最後一手就是灑茶。
灑茶也有四字訣:低,快,勻,盡。‘低’,灑茶切不可高,高則香味散失,泡沫四起,對客人極不尊敬。‘快’也是為了使香味不散失,且可保持茶的熱度。‘勻’是灑茶時必須像車輪轉動一樣,杯杯輪流灑勻,檔可灑了一杯才灑一杯,因為茶初出色淡,後出,色濃。‘勻’字是委重要的。‘盡’就是不要讓餘水留在壺中。
在翟譯民整套流程完成之後,索老笑著出聲讚好,“譯民的茶藝又精進不少了啊,不錯不錯,老頭子我佩服,佩服。”說完,索老率先捧起小杯,慢飲細酌,啜畢還以杯口移近鼻孔,品其香味。
功夫茶因杯小,香濃、湯熱,故啜後杯中仍有餘香,這是一股比從茶湯上溢出的香氣更深沉、更濃烈的“山韻氣”,“嗅杯”因此為工夫茶所獨有的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