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 藏友交流活動(上)

許韻寒最終將地點定在了一家私人會所裏,這是許叔推薦的地方。這家會所不算大,是由一個資深藏友開的,平時間來光顧的也大多是玩兒收藏的人。

清靜而且環境不錯,許韻寒專門預定了一間大包間,並且當天和許叔歐陽烈提前到了會所。作為籌辦這次活動的人,自然不能遲到的。而且這一天,許氏古玩店還暫時休業一天,由此可見他們對這次藏友交流活動的重視程度。

當然啦,這麽好的賺錢機會肯定不能浪費,許達特意將店裏收的幾件拿得出手的好東西都一並帶來了。既然是叫做藏友交流活動,自然不是隻有許韻寒那幅畫了。

來參與活動的藏家,每位都會帶上一兩件,不論真假,不論好壞,交流嘛,自然是互相取取經,說說帶來的東西的故事。

不過,今天的主角肯定是許韻寒那幅吳道子《孔子行教像》,毋庸置疑。

沒過多久所邀請的人陸陸續續到來,他們並沒邀請多少人,宋懷義以及他的那位朋友,索老也到場了景鑠隨著他一起來的,還有許達邀請來的一位吳老板和桑女士。

可以說這幾位都是古玩圈裏赫赫有名的大藏家,人都到齊以後發現竟然都是相互認識的,紛紛打起招呼。

“看來今天競爭不小啊”索允庸笑道,來的人都是經濟實力強的收藏家。

“不過大家都各自帶了好東西來的吧,那麽說不定大家都能有所收獲呢。”桑女士年過五十,但保養得當,氣質優雅也十分會說話,在圈子裏人緣一直不錯。

彼此之間問候閑聊幾句後,便依次落座,許達擔任此次的活動主持人,於是他就站在中間,麵帶微笑的說道,“首先要感謝大家賞光蒞臨,廢話我也不多說了,下麵各位就開始展示自己帶來的東西吧。不過壓軸的,相信大家都知道了,那幅畫咱們就放到最後來看。”

許達並非專業的主持人,作為一個古玩愛好者,自然是不想多說無用的客套話,而是讓大家直接亮出寶貝

在場的各位沒想到開場語如此簡短就結束了,都有些發愣,反應過來後倒是覺得這種直截了當的方式挺好的,直奔主題,節約時間提高效率。

於是大家都拿出自己帶來的東西,齊齊放在座位前方的桌上。

由於在場人士中,索老最為年長且聲望最高,因此便從他開始,索老帶來的是一個黃地粉彩纏枝燭台,“大家可以傳著看看,這是我最近淘到的,不過,這個我不打算出手,但是如果有合眼緣的倒是可以交換。”

這是一個立式燭台,由底座、中盤、立柱和燭盤組成。底座下為一覆式敞沿的深腹碗,上為一鼓腹收口的圓燈籠形柱座,上承中盤。一下粗上細的圓形立柱立於中盤正中,上置圓盤形燭盞,通體施黃地粉彩八吉祥紋。其製作精致,工藝精美。

大家安靜而有秩序的傳看完畢以後,宋懷義讚歎著說道,“索老這個黃地粉彩八吉祥紋燭台應該是清嘉慶年間的吧,保存得真是非常好。”

要說今天來的客人當中,就屬索老和宋教授在古玩鑒賞方麵的水平最為高超,在真正的大專家沒發話之前,其餘人自然沒有搶話刷存在感的想法,說錯了多丟人啊,而且難得遇到高手當然是想多聽聽高手的言論,順便從中學點東西。

“就是因為品相好而且工藝精美我才不舍得輕易出手,留著自己把玩也是很不錯的。”索老滿意的瞅了瞅那個燭台,笑著說道。

隨後就真的是藏友交流時間了,得益於兩大專家索老和宋教授的傾囊相授,在場的人對燭台的曆史發展以及鑒別燭台的幾個要點都有了新的了解。

燭台自明清兩代十分盛行,這與蠟燭工藝的改進提高分不開。我國在宋代以前,一直還在使用蜂蠟和白蠟作為蠟燭的主要原料。到明清時,我國南方因地製宜,首先使用植物油製作蠟燭。《天工開物?膏液》還詳細記載了用皮油製造蠟燭的方法,這種植物油蠟燭使燭台變得更為普及。

明代初年流行八方燭台,燭台上置蠟燭形插柱。這種燭台是明代早期根據國外市場的需求而生產的一種燭台樣式,造型仿自伊斯蘭金屬器皿。燭台口部和台座均設計成同形八棱狀,燭筒管呈深杯形,便於安放軟芯蠟燭;中有束腰,以承燭淚;下連一個八棱柱,柱下的燭座也有束腰

立式燭台是明清時期燭台中最具特色的形製。清代以後,這種立式青花燭台極為盛行。譬如,南京博物院收藏的乾隆青花禦題詩紋燭台就是一件難得的精品。其三層圓盤,上盤直徑最小,呈折沿淺盤式,中心豎一根燭台以插燭,下伸小膽瓶式中柱,上部有凸棱,中盤直徑最大,折沿淺斜腹,下段中柱上細下粗,其間有一紡輪式的凸棱,下盤中部如覆盆式凸起,底亦隨式內凹,盤邊有一道凸沿。

明清瓷業高速發展,出現了粉彩、五彩、鬥彩等新品種,燭台也隨之出現新品,各種色地交相輝映,構成了五彩繽紛的燭台世界。並且由於宮廷裝飾的需要,出現了玻璃、掐絲琺琅等多種質地的燭台造型。但是這種燭台一般作為一種工藝品,以裝飾布置廳室。

索老的這個黃地粉彩吉祥紋纏枝燭台正是清中晚期的典型形製。

有了索老的帶頭作用,後麵的人也都將自己帶來的東西交給大家傳閱,宋教授帶的是一件明雙圈雲龍團花小罐,宋教授帶來的朋友俞老先生帶來的是一件元青花,桑女士帶的是一對青銅蓮瓣紋酒盞。

許達則帶來的三件,是全場帶的最多的一位,一件漢代雙耳陶罐,一件清乾隆時期嬰戲瓶,一件宋代龍泉小碟。

而在場人士帶來的所有東西當中,許韻寒覺得最有趣的要屬,那位吳老板帶來的一套保存完整的清時期的牛骨麻將,這種古董麻她還是第一次看到,新奇的拿著欣賞了好一會兒才放下。

這天估計是大家猜測了到場的都是名家專家級別的人物,所以帶的都是確定的真東西,沒有一件是贗品。而除了許達帶來的那三件古玩本來就作為待售品介紹以外,其餘人帶的東西都是恕不出售,但是可以交換。

以物換物是古玩收藏圈裏常見的一種方式,當雙方手中都有對方想要的東西,而大家都不願意直接賣的時候,就會商量著用交換的方式。

隻要彼此覺得,值得一換,那麽就能達成,但是換來的東西是真是假,價值高低全憑各人眼力,事後就算發現虧了也不能反悔的。

但很遺憾今天來的幾人之間沒有達成以物換物,倒是許達帶來的三件古董以雙方滿意的價格順利的賣出。

“看來今天最大的贏家是咱們的許家叔侄倆啊”索老嗬嗬笑道,其中那件宋代龍泉小碟就是被他買下來的

“可不是麽,不過沒想到許兄弟開的古玩店裏的東西都是難得一見的珍品啊,看來以後要常去你家店裏逛逛了,不然不就錯過了好東西麽。”買下漢代雙耳陶罐的吳老板歎道,一家古玩店若是賣的東西真且好,自然會大受歡迎而且能培養出不少熟客。

許達笑笑,朝大家拱手抬了抬,“多謝大家的捧場。”

“現在應該是壓軸戲上場了吧。”本就是衝著那幅吳道子的畫而來的俞先生等不及了,催促道。

“當然,現在就進入今天的重頭戲,小寒把畫拿出來吧。”許達轉頭對她說道。

許韻寒點點頭,將畫卷從盒子中取出,然後展開平鋪在包間中央的那張大桌子上,不待她提醒。在場所有人都不約而同的自動靠近桌邊,將那幅畫圍了起來。

“這是《孔子行教像》呀”桑女士說道。

來之前除了宋教授和他朋友俞先生清楚的知道是吳道子的什麽畫作以外,其它幾人都不曉得,僅僅知道是吳道子的真跡。

看了一會兒後,幾人都紛紛拿出慣用的工具,老花眼鏡、或者是放大鏡、以及手套等等。

在旁邊圍觀的許韻寒一陣汗顏,相比較下來,深感自己的不專業,她包裏似乎從來就沒有隨身攜帶過此類工具。

“這又是你撿漏來的麽?”湊近欣賞了會兒就退出來的景鑠,走到她麵前輕聲問道。

“你覺得呢?”許韻寒不作正麵回答,而是反問道。景鑠看著近在眼前的清麗容顏,心情非常愉悅,觀察著她的神情,隨後笑道,“肯定是你撿漏來的吧,不然不管是誰手上拿著吳道子的真跡,都不可能沒人知道,估計早就在古玩界掀起一陣大波瀾了。而且總覺得你特別有撿漏的運氣,之前你就撿過幾次漏,簡直運氣好的讓人羨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