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終戰 第三十章 大明最後的精銳
山海關其實並非隻是一個孤立的關城,而是由數座城池以山海關為中心,形成的一個整體防禦工事,相互之間互相依存,構成了一個完善的防禦體係。
所以對於守軍來說,要分兵駐防在各處要地,看似山海關守軍有兩萬官軍,可是要防守這麽一大片地方,倒是也攤薄了不少兵力,所以整體上顯得兵力有些薄弱,但是對於進攻一方來說,想要打下山海關也不容易,因為他們麵對的是一套完善的防禦體係,單單隻擊破一點,是無法攻破山海關整個防禦體係的。
山海關北依角山,南傍渤海,最東麵是老龍頭,長城延伸到了大海之中,而山海關則城高牆堅,在山海關之外還築有東羅城、西羅城以及北翼城、南翼城等衛星城環衛在山海關城周邊,互為犄角之勢,戰時可互相支援,可以說是易守難攻之地,這裏也是建奴軍此次入寇,所要必取之地,所以三方的主要兵力,便都集中在了山海關內外,整整集中起來了十幾萬兵馬,可謂是將這一帶給堵得是水泄不通。
在吳襄和馮衛漢達成協議之後,吳襄便下令“抵抗”大中軍對山海關一帶的進攻,說是抵抗,其實說白了就是換防,吳襄令幾個親信手下接管了東西羅城和南北翼城的防務,一方麵抵抗著關外建奴對這些要地的猛攻,一方麵卻做好了撤離的準備。
撫寧衛到山海關不過百裏左右,騎快馬的話,半天時間不用,便能趕到山海關,於是閻重喜為了防備夜長夢多,便先派出了王承平率領左路軍七千騎兵現行趕往山海關,至於其他步軍以及輜重炮兵等兵種,則隨後趕至。
吳襄在先前左右搖擺的時候,為了防備大中軍從背後進襲山海關,還從手頭有限的兵力之中,抽調出了近六千官兵擺放在了山海關以南的石河一線,試圖阻止大中軍進犯山海關,所以使得他手頭用來抵禦建奴大軍的兵力更是捉襟見肘,可是現如今吳襄投靠大中軍心意已決,這些放在石河沿線的官軍,天不亮便接到命令,撤回到了長城沿線,並且被派駐到了山海關長城沿線的敵樓之中,頓時便大大增強了長城一線的守禦力量。
天光一放亮,建奴方麵多爾袞也已經意識到想要再勸說吳襄投降於他們建奴一方,已經是不現實的事情了,考慮到另一麵還有一支大中軍在覬覦著山海關,他生怕大中軍搶在他的前麵進入山海關,和吳襄的明軍匯合,增強山海關一線的防禦實力,所以早早便命麾下諸軍起來埋鍋造飯,四更造飯,五更出發,天一亮便出動了大批人馬,開始對山海關沿線發動了極為猛烈的進攻,試圖搶先奪占山海關,即便是最不濟,也要先打開幾個缺口,使得他的優勢兵力可以先行入關,從長城內部對大中軍以及吳襄麾下的明軍發動進攻。
在這方麵上,多爾袞還是有一定的把握的,畢竟這些年的經營下來,山海關一帶的守軍之中已經有不少明軍兵將表示願意投降他們建奴一方,所以即便是打不下山海關,最起碼他也能打開長城上的幾處缺口。
但是多爾袞卻不知道,僅僅是一夜的時間過去,山海關的形勢便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在大中軍情報係統的幫助下,吳襄就在下定決心投靠大中軍的當晚,便在山海關守軍之中進行了一場空前的大清洗。
吳襄畢竟是關寧老將,控製兵將還是頗有一些手段的,而且他的性格也不乏殺伐果斷之處,先前隻是他沒有能下定決心,但是一旦他下定了決心之後,動起手來卻是毫不容情的,當晚便抓捕了幾十個暗中聯絡建奴試圖投降建奴的各級軍官,半夜時分便將他們盡數處決,人頭掛在了關城之上,以此來震懾諸軍,雖然個別的軍將發現勢頭不對,試圖反抗,但是他們身邊卻早有大中軍一方安插的細作和提前收買的內線,這些人不等他們興兵作反,便痛下殺手,在吳襄派人前來抓人的時候,很快便配合吳襄控製住了這些反將的兵馬,並且很快更換了主將,重新穩住了一些不太安分的部隊。
等到多爾袞興兵猛攻山海關一帶的長城沿線的時候,卻突然間發現,山海關沿線的明軍抵抗的都十分激烈,各種炮火此起彼伏,打的進攻的建奴軍傷亡慘重,沒有一處抵抗有明顯放水的跡象。
關寧諸軍到這個時代雖然已經沒落,但是畢竟是大明幾十年來,集天下之力,供養出來的一支人馬,現如今雖然凋零,但是鎮守山海關一帶的這些兵將的裝備質量放眼天下,還是數得著的。
更加上山海關乃大明京師之北門,又是抵禦建奴的最後一道防線,不管是哪一任薊遼總督上任,都不敢對山海關一帶的防禦掉以輕心。
早先長城上是沒有敵樓的,但是在戚繼光北上入主關寧一帶的防禦之後,便著手在長城上開始每隔三裏,便修起一座敵樓,除了可供守軍遮風避雨之外,還可以增強長城一線的防禦力量,所以山海關一帶的長城除了堅固之外,守禦功能十分完善,想要攻克這裏的長城,不流足夠的人血,是不行的。
現如今大部分關寧軍早已不存在了,抑或是被建奴所滅,抑或是被朝廷調入關內一支支的覆滅在了各地戰場之中,吳襄麾下的這兩萬多關寧軍可以說是整個關遼諸軍之中碩果僅存,但是這些山海關守軍手中掌握的武器質量,也可以說是諸軍之中最好的。
正因為山海關的重要性,使得明朝曆代都這裏的防禦都十分重視,最好的武器往往都先發放到山海關一帶,所以山海關一線的長城上,火炮密集度恐怕是這個世界上在這個時代最密集的地域。
這些火炮式樣繁雜,既有百年以上年齡的老家夥,也有近些年來新鑄成的紅夷大炮,這些炮之中,既有重達五百斤重的老式銅鐵大發熕,也有稍微新式一些的各型弗朗機炮,更有不少老掉牙的碗口銃、滅虜炮,以及不少戚繼光所創的虎蹲炮,總之林林總總,在這段並不算太長的長城沿線各處密密麻麻陳布了不少這樣的火器。
至於這些山海關守軍之中,也有大批操炮的炮手,雖說官軍訓練程度有限,但是相比之下,這些山海關守軍們,隔三差五還是要操練一番的,所以使用這些亂七八糟的火炮,也是沒有多大的問題的。
而且這些山海關守軍手頭上還有大批其它火器,最最普及的恐怕就算是三眼銃這種東西了,三眼銃在明朝普及起來,就是從關寧軍普及開來的,為了加強關寧軍的戰鬥力,從萬曆年間,到天啟年間,以及近十幾年的崇禎年間,大明為明軍打造出了大批的三眼銃,裝備到了諸軍之中,而關寧諸軍顯然裝備量遠超過其它地方的明軍,其次就是鳥銃這種東西了,在朝鮮戰爭之後,明軍便發現小鬼子手中使用的鐵炮身為犀利,在朝鮮戰場上,給明軍造成了很大的殺傷,而明軍的強項在火炮上麵,最終取得了朝鮮戰爭的勝利,但是也同時發現明軍的單兵火器,要弱於小鬼子不少,於是朝鮮戰爭之後,明朝便開始大批仿製小鬼子的鐵炮,並且加以改進,生產出了明朝的鳥嘴銃,也就是鳥銃,並且開始大量在軍中裝備,而裝備最多的自然也是關寧軍。
故此山海關的明軍,火銃手的比例之高,甚至可以說超出了大中軍之中的火銃手的比例,火力是相當旺盛的。
本來這支大明的兵馬,鎮守山海關,應該在曆史上對建奴入犯中原發揮重要的作用,但是眾所周知,由於原來曆史上李自成所犯的一連串的錯誤,最終導致吳三桂投降了建奴,這些吳三桂麾下的關寧軍,轉身便成為了建奴南下搶占中原的急先鋒,本來該發揮重要作用的山海關防線,也根本沒有起到任何作用,倒是吳三桂在山海關擋住了李自成的大順軍,並且聯合建奴大軍,打的李自成的大順軍落花流水,從此一蹶不振,一敗再敗,連李自成最後也稀裏糊塗的死在了湖廣山中,讓建奴鑽了一個天大的空子,才入主了中原。
可是現如今的情況卻不同於原來的曆史了,吳襄最終被逼得隻能投靠大中軍這一方,督率著這些關寧軍死守山海關,雖說多爾袞帶來了七八萬的建奴大軍,並且對山海關一線發動了凶悍的進攻,可是這一動起手來,多爾袞才領教到了山海關以及這一帶長城的厲害。
明軍在馮衛漢配合著吳襄清理掉了其中的那些試圖投降建奴的一批軍將之後,便等於是統一了思想,軍中雖然因為臨陣換將也造成了一些麻煩,但是這種影響卻是有限的,比起讓那些軍將們臨陣倒戈,所可能造成的危害,可以說是微不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