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邵武風雲(下)

首戰銀坑礦場後,第三旅官兵連續作戰,太平寨、江源銀礦、泰寧金礦…幾千兵馬神出鬼沒,像長了翅膀一般,一擊便退。一個多月來,凡是能產金銀的地方,被他們抄了個遍,得到了大批金銀和軍械材料。害得汀州、邵武兩地的守將大折錢財,黃去疾派兵征剿,又被他們在蜈蚣嶺設伏,一舉擊潰了五千餘新附軍。前次圍攻戴雲山時,黃去疾元氣大傷,好容易七拚八湊了兩萬人馬,又去了四分之一,嚇得黃去疾龜縮在城內,再不敢輕動。

第三旅越戰越勇,越打越強,已經發展到六千多人。張天河根本沒打算把蒙古軍當作自己的對手,他們的主要打擊目標是邵武周邊的新附軍和投降了的豪強勢力。這些屈膝投降戰力低下的軟骨頭抵擋不住光複軍鋒芒,隻能困守在城市中,不斷向附近的蒙古軍告急。而當蒙古軍趕到時,光複軍早已將豪強們的倉庫劫掠一空,不知去向了。在遭受了連番打擊,發現蒙古軍並不能切實地保護自己的財產後,各地豪強的態度漸漸發生了變化。蒙古軍收到的告急信依然向雪片一樣接連不斷,但水分也是越來越大。被賊寇打劫,已經成了各地豪強拖延給蒙古人交納錢賦和軍資的最合理借口。而那些物資,很大一部分流失到光複軍第三旅手中。

用搶劫和敲詐手法募集到充足資源的光複軍第三旅,將帶不走的糧食和物資都分發給了當地百姓。而那些得到了光複軍好處的百姓們,又成了光複軍的眼睛,幫助他們在各地如魚得水地折騰元軍。

阿嚏!黃去疾打了個噴嚏,眼淚鼻涕一塊向下流。想著心事,他愈發覺得寒冷。火盆裏,添滿了上好的香炭,依然壓不住空氣中的寒意。

高日新被頁特密實打敗了,原計劃跟在蒙古人後邊,撈些戰功,讓朝廷裏瞧不起自己的人就此刮目相看,順便在邵武這地兒的金坑銀礦之間撈上一票,將來好打點上司。誰知又冒出了如此凶悍的賊寇,四處打搶,惹得朝廷震怒。

這賊寇是越打越大,匪患是越來越多,想到自家五千人馬讓這股賊寇打得潰不成軍,隻跑回來寥寥幾人,黃去疾便心裏發寒,聽敗兵說,這夥賊寇也有光複軍那樣會爆炸的玩意,還有比光複軍更威猛的巨炮,真是太可怕了。

想想福建參政知事王積翁的那副嘴臉,黃去疾就覺得頭疼。瞎子都看得出來這個姓王的家夥在幸災樂禍。他是要把我向火坑裏送啊。這福建路上,除了蒲壽庚,就是黃去疾對他王積翁的前途威脅大。現在蒲壽庚完了,所以明知黃去疾沒能力剿滅賊寇,王積翁還是命令黃去疾三個月之內消滅匪患。

看來也隻能再請福安的頁特密實這個莽夫帶著蒙古兵到邵武駐紮了,雖然要屈居人下,當不得土皇帝,可也比讓朝廷震怒,讓賊寇砍了腦袋要好啊!

“你們下去吧,讓師爺和王將軍來我書房,商討剿匪事宜。”黃去疾思慮已定,揮手斥退了婢女和書童。

………

山雨欲來風滿樓,隨著幾路元軍慢慢地向泉州方向壓來,大戰的陰雲籠罩了整個剛剛平靜一個多月的光明之城。

在一個多月的時間裏,按照許漢青的布置,幾萬光複軍士兵和召集的民夫把泉州建成了一座鋼鐵堡壘,本來就很堅固的城牆又進行了加高加固,為了減少元軍弓箭的傷亡,在城牆上建立了很多拱形帶頂蓋的藏兵處,外城牆進行了加高,城牆後增設了一層防衛,這樣爬城上來的元軍就要承受上下兩層的攻擊。而且每隔一段距離便建一個突出城牆的小堡壘,裏麵有很多射擊孔,能裝十個人,這樣便形成了側打火力,能對城牆外的敵人予以多方位的更大的殺傷。城牆外遍布木樁,用來遲滯騎兵和步兵的衝擊,這樣緩慢推進的攻城敵人就成了城上的活靶子。

許漢青還把八十多門火炮都留在了泉州,主要用來克製蒙古人的攻城利器“回回炮”。

蒙古騎兵之所以無敵天下並不隻是靠刀槍,還有弓箭和回回炮。回回炮那是從西域“進口”的回回巨炮,在這種超大型投石機投出的巨型彈丸麵前,再堅固的城牆也和紙糊的沒兩樣。史書記載,這種巨炮“機發,聲震天地,所擊無不摧陷,入地七尺。”蒙古人就是靠它,在公元1273年攻下強攻數年而不克的襄陽城,所以蒙古人亦稱此炮為“襄陽炮”。在12世紀,全世界隻有蒙古人才把回回炮大規模應用在戰場上。蒙古人南征北討,幾乎百戰百勝,除了騎兵之外,擁有巨炮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而光複軍中的青銅直管炮在射程上要超過回回炮,並且發射爆炸彈丸,而投石機的束索、機械軸以及絞盤都是易於破壞的部位,刀砍斧劈都能造成極大的損傷,更別提炮彈的傷害了。

大量的投石機被安置在城牆內側,它們的任務是集群發射手雷或者是拳頭大的被燒紅的石頭,想一想,被高空中沿拋物線雨點般墜落的仿製烙鐵砸中,其威力可想而知了吧。許漢青還特地為攻城的蒙古人準備了無數生石灰包,靠,到時候不弄瞎你們也弄點水燒壞你們的腳丫。

在城門的兩側,許漢青壘起了兩道牆,形成了足有五百米長的兩道曲曲彎彎的長廊,這樣即使有敵人破門而入,也將遭受牆兩側的密如雨點的攻擊。在城門的上端城樓上又加了一道鐵製吊門,平時看不出來,如果萬一原來的城門被攻破,這道門便可以從上麵落下,徹底隔絕城內和城外。

對於城門的布置,眾人都是大惑不解,等許漢青給他們解釋清楚後,更讓眾人對許漢青刮目相看,大人實在是太狠毒了,這樣都行啊。

軍械物資源源不斷地從戴雲山運進泉州,十幾個新建造的軍火庫都裝得滿滿的,糧食等日常用品也備得足足的,打下泉州,可讓光複軍發了一筆大財,光是蒲壽庚的私財就有幾百萬,再加上官庫裏的,現在可是財大氣粗了。

以流求方麵的水手為主力,組建的近海艦隊已經開始加緊訓練,船隻的改裝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船的樣式是許漢青提出的依照明朝朝鮮的龜船建造。

龜船原是朝鮮人發明的戰船,船身裝有硬木製成的形似龜殼的防護板,故叫龜船。後朝鮮名將李舜臣改進了龜船的結構和設備,把船身造得更大。每艘船身長十餘丈,寬一丈多,甲板之上有厚木製成的頂蓋,並且裹上鐵板,可以掩護船上水軍避免敵人火器投射,頂蓋上和甲板旁,裝著許多尖銳的大釘和鐵鉤,使敵人不敢攀登,船頭上安裝著一個大龍頭,上穿兩個大炮眼,頭尾都裝有金屬尖杆,必要時可用來衝擊敵船。船身前後左右有74個槍眼,射手可以伏在內部施放火器。船身兩則又各設10隻大槳,全部劃動,急馳如飛。加上船身很大,可以裝載很多飲水和糧食,這使龜船更適於水麵久戰了。

龜船結構簡易而堅固,船速快,火力大。這也是許漢青看重它的原因,在現在這種條件下,建造龜船確實是一種經濟實惠,而又見效快速的成軍方法。而且許漢青還把這種龜船分成了兩種型號,一種為威武型,長十餘丈:一種為精巧型,長隻有六丈。這種船關鍵還可以在江麵上作戰,這對許漢青以後的戰略是一個不可缺少的條件。

就這樣,流求主要建造遠洋海軍,泉州主要發展近海或江河水師,兩者互不幹擾,相得宜彰。

看到泉州的防務在按正常的規劃進行,許漢青惦記著戴雲山幾萬新兵的訓練和改編情況。留下陳複文、許漢文、陳瓚和參謀部坐鎮泉州,自己帶著許夫人,在騎兵旅的護衛下,去戴雲山巡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