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聽見第一滴水落下的聲音。
它落入茫茫的黑暗虛空,這裏或許將是地下巨大的空洞,地殼在這裏交錯,幾千裏長的岩山磨合著,發出宏大的聲響。群山在地下孕育著,滾動著,被驅趕著,等待破土而出的時刻。
火焰濺出來,在未有平原與高山之前,火與水直接的撞擊著,白霧騰起直達天外,在空中被暴風撕卷著,成為各種巨大離奇的模樣。
雨開始降落了,有誰看到過那世界上第二滴水,第三滴水是如何到來的。誰有幸在第一場雨落下的時刻抬頭仰望,因為從此雨水就不再停休,直下了數百萬年。
於是大海出現了,無邊無際,還沒有稱為陸地的這種東西。氣體從深海的峽穀中噴出,海麵上不斷形成一個又一個隆起,每一個有幾十裏高,然後爆開了,巨大的水浪崩塌下來,砸碎低移的烏雲。
海水沸騰了幾萬年才停息下來,終於世界陷入了一片沉寂。烏雲遮蔽了天空,大海一片陰暗,隻有在地心的最深處,才是通明的,熾熱的地核在翻滾著,完成它最後的形體。
而在遙遠的表麵,一切仍沉默著,沉默,沒有一絲風,烏雲山巍然不動,隻在不斷的堆積,堆積,一千年,直到天的頂端,五千年,直到把天穹整個填滿。
不知是誰輕咳了一聲。有嗎?沒有生命的存在才對,可是蓋住整個穹球的雲就那麽忽然間全垮了,風鑽了出來,雷電跑了出來,一切都放聲大笑著,把大幕撕成了碎片……
於是,大地——就那樣——顯現了出來。
這是我們的大地。它現在仍滾燙著,雨水潑在上麵冒起白煙,但隻要耐心等待,你會看到第一朵花開的時刻。花兒不會知道,為了這一刻,是誰分開了天與地,是誰從虛空中搬來了億萬的土壤與水。
這就是蒼茫。
……
是時候了,他展開了翅膀。
沒有上帝,沒有造物主,沒有神靈,有了光的那一刻,就有了歌唱。
偉大的創造,就此開始。”
地理總論
在無邊海洋中,有著諸多大陸,其中有一塊文明繁榮的區域,生活著不同的種族。
古代人族建立、由部族聯盟所轉化的那個古老晁帝國,古帝國按天空星辰映射劃分九州,將天空劃分為九個星域:殤闕(主極寒)、瀚闕(主博大)、寧闕(主高遠)、中闕(主繁衍)、瀾闕(主山海)、宛闕(主財富)、越闕(主生長)、雲闕(主熱旱)、雷闕(主水力),九個星域分別對應殤、瀚、寧、中、瀾、宛、越、雲、雷九個州,雖然這一大國早已消亡,但九州的區域卻一直留了下來。
因對蒼茫大地認識的有限,他們按環內海文明的中心點把這區域分為北陸,東陸和西陸。環繞大陸的是被統稱為浩瀚洋的廣大水域。同時,浩瀚洋在鄰近大陸的各處淺海也有不同的名稱。陸地之間是三個較淺的內海,分別稱為渙海,濰海和滁潦海。
在對陸地和海洋測量中,長度單位為裏和步,高度單位為尺,麵積單位為拓(百平方裏)。
東陸約為五十四萬拓,北陸約為三十六萬拓,西陸大約二十五萬拓。
(目前設定一九州裏與一華裏同,一拓為100平方裏等於現實中25平方公裏,九州總麵積不含地中三海約為一百一十五萬拓約為三千萬平方公裏,包括地中三海約為四千萬平方公裏)
東陸最高的山脈為雷眼山脈,位於東陸中南部,東西向。雷眼山脈以北的大陸被稱為中州,因為那裏是文明世界的地理大圓中心。南麵稱為越州。中州東麵的那一部分大陸稱為瀾州,因為那裏是所有大陸的最東端。雷眼山脈西盡,西南和西北兩個海灣在東陸的西部劃出了宛州,由大江與西陸分開。
北陸最東麵稱為寧州,名字來源於當地部族的各種祭祀。寧州北麵是烏揚大江和江北幾乎無法飛越的高聳雪山,僅在西北麵由狹長的地峽和瀚州相連,瀚州有廣闊平原。瀚西麵是殤州,兩者間是北陸最高的蠻古山脈。
西陸中部是被稱為沉沙海的海灣,其北是雲州,因此沉沙海南方的雷州是一片長年綠色的溫暖土地。兩州麵積近似。
北陸
殤州
殤州位於北陸西部,這裏生活的種族是誇父,殤州二麵臨海,向北是茫茫雪山冰原的寒冷大陸。東部與翰州以火雷原為界。麵積約十萬拓。殤州主要分為三大地形帶:北部為殤州高原,東起蠻古山脈,西至天池山脈,其中蠻古山脈為東陸最高部分,平均海拔超過1萬尺。中部和東部地區地勢趨於平緩,長期的剝蝕作用形成了數片廣闊而起伏平緩的平原,其間分布有一些小山和丘陵。西南部地區是一條火山帶,統稱為冰炎地海,分布有數十座較大的火山和更多小型或休眠的火山。更西麵在浩瀚洋中分布有火山島群。
這是一片冰與火的大陸,相應的氣候分布也多變。殤州高原氣候寒冷,夏季普遍氣溫低,降水豐沛,無論冬季還是夏季,都是既能下雨,也能下雪。該地區不適於喬木生長,灌木叢和苔原是殤州高原的常見植被。西南部地熱資源豐富,可見到木本植物組成的小林,在背風的地方或熱泉附近分布著雜草草甸。中東部的平原區氣候狀況比瀚州平原略複雜,以森林植被為主,針葉林的分布最為廣泛,闊葉樹的種類較少,森林草原和草原分布在與瀚州的交界處。
瀚州
瀚州位於北陸中部,主要生活種族為蠻族,但是在彤雲大山以東有少量羽人生活,這裏東連寧州,西接殤州,總麵積約十五萬拓。西南是渙海,下端指向滁潦海。西部受到殤州高原地形帶的影響,平均海拔較高。中部地區地勢平坦,一馬平川。東部由極寬的天拓大江與中州隔開。西端由霍零江與雲州隔開。
瀚州大部分地區降水量不足,森林不能自然生長,以草原為主,自然植被主要是叢生禾草,並混生有多種雙子葉雜草。東部彤雲山地區則由森林草原逐漸向混交林區過渡。溟朦海位於翰州中部草原,是北陸最大的湖泊,周圍形成形成大片的綠州沃野。
寧州
寧州位於北陸最東部,主要是羽族生活,寧州三麵臨海,麵積約十一萬拓,其東南部為丘陵帶,分布森林和森林草原,烏鬼山橫越其北,三昧河自此向南入海口時,變成了三條縱橫交錯的寬闊河道,因為土質和藻類的不同,分別呈青綠,淡紫和絳紅三種顏色。寧州西部多為荒漠戈壁,眾多破碎的丘陵一路連向虎皮山脈。極西端與瀚州間隔勾弋山,勾弋山高萬仞,因為山峰終年積雪,雲開霧散之際銀光閃閃,又被稱為”月亮山脈”,其主峰為北陸最高山。寧州北部多為厚厚的冰川層覆蓋,這塊巨大冰原的麵積幾乎相當於四分之一的寧州,主要植被是在短暫的夏季中長滿苔蘚和草本植物。
東陸
瀾州
瀾州位於東陸東塊,胤朝以前是羽人生活,賁朝末期遭人族占據,此處東部臨海,西接中州,南部與越州為鄰。麵積約十五萬拓。整個瀾州形勢如弓,銷金河如弦橫跨南北,東陸最高峰的擎梁山就架在弓脊上。瀾州平均海拔超過3000尺,是東陸平均海拔最高的地區,地塹性的中央低地把瀾州分割為東北和西南兩部。東北的夜北高原是一個地壘性地塊,西南與越州交界處由於降水較多,是大片的沼澤地和森林。
整個夜北高原土地涼薄,兼之氣候不利,一年中冬季長達5個月,除了寒地的針葉林生長頗速,農作物生長卻非常不利,重要的糧食產區僅在西南小部分地域。沼澤地和森林帶人跡稀少,樹木林冠稠密,層次很多,且多藤本和附生植物。
中州
中州位於東陸的北塊,生活著華族,中州南接宛州,東靠瀾州。麵積約十五萬拓,是東陸第一大州。中州地形以山脈和平原為主,從瀾州夜北高原延伸下東西走向的兩條隆起帶和二條沉降帶,隆起帶主要為山地地形,沉降帶則形成為盆地和平原。
中州的風向、降水均隨季節而有明顯的更替,自然植被以森林為主,既有冷濕性森林、森林草原景觀,又有半濕潤半幹旱夏綠林、森林草原景觀,混有落葉闊葉林。
宛州
宛州位於東陸西塊,華族聚居地,北與中州交界,東與越州相鄰。麵積約十二萬拓。宛州地形受到建水與西江以及諸多小河流的切割,大部分呈丘陵狀,隻有與中州交接的平原才是宛州的平坦部分。宛州東部受到雷眼山脈和北邙山脈影響,地勢較複雜,雁返湖是宛州大部分河流的發源地。
宛州氣候溫和的,冬不太冷,夏不太熱,降水適中,大多數地區沒有幹旱的感覺。這種氣候條件適宜於木本植物的生長,闊葉林是本區的地帶性植被。
越州
越州位於東陸南塊,主要為河洛生存地,但也有一些人族漁民存在,這裏麵積約十二萬拓,在東陸四州中列於第三。越州中部和西部地區以丘陵和低山為主,雷眼、北邙山脈諸多延伸山脈呈綿延不斷的嶺脊,主要是塊狀山,峰巒聳立,山坡陡峭,岩石**,地形十分崎嶇,山嶺間錯縱地分布著麵積不大的山穀和盆地,盆地中水源豐富,東部和北部沿岸為海岸平原,沿海沙洲、潟湖較多,東南部還有珊瑚礁海岸。
越州的基本植被是硬葉常綠群落,不限於分布在沿海和平原地區,並沿河穀深入到山地內部,由於越州是人口最稀少的地區,全境森林覆蓋率達到60%至70%。
西陸
雲州
麵積均約十二萬拓,與雷州以中部被稱為沉沙海的海灣為界。由於雲州西部為高聳的赤華山脈,東部有丘陵群,地勢較高,天高雲遠,所以中部有連片沙漠,與山穀交錯著。
雷州
麵積約十三萬拓。與雲州截然不同,氣候調和,植物茂盛多樣,兩邊臨海,氣候多雨潮濕,森林茂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