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登臨雁塔

煙雨蒙蒙。

長安的細雨,很久沒有這麽清新過了。

唐玄宗和楊天霸等人,一同回到了長安。

長安大街,寬敞而悠遠,大街兩旁,除了夏日的垂柳,整齊的房舍,一個歡迎的人也見不到。

太子李亨已經稱帝了。那是李隆基親自授意李亨稱帝的。李隆基西逃了,國家沒有皇帝主政,那可怎麽行。

可是,現在,老皇帝回來了,新皇帝卻沒有來迎接。

李隆基沒有責怪他。兒子已經是皇帝了,他應該有屬於自己的威嚴,即使是老皇帝也不可蓋過的威嚴。

李隆基的手中,捧著一隻錦盒,盒子裏,是他的那一縷頭發之下,楊貴妃所變成的那條被斬斷的蚯蚓。

城門開了。

李隆基乘在大馬車裏,進了大明宮。大明宮宮內分三個區域,依各區域的功能又分為前朝和內庭二部分,前朝包括外朝、中朝兩區。外朝以宏偉高大的含元殿為主體,是大明宮第一大殿,重要的國家慶典都在此舉行。中朝以宣政殿為主體,位於含元殿之北。

李亨有聖旨,太上皇的辦公地點,在宣政殿。宣政殿是唐長安城大明宮中的第二大殿,位於含元殿後,紫宸殿前。是皇帝平日朝見群臣、聽政及舉行朔望冊拜等大典的地方,也是皇帝常朝和百官辦事的行政中心。皇帝經常在這裏召見朝集使、貢使與策試舉人之處。殿基東西長約七十米,南北寬四十多米。殿前一百三十米處為三門並列的宣政門,東西則有橫亙全宮的第二道橫牆。東廊之外為門下省、史館等,西廊之外為中書省、殿中省,都是中央官署。宣政殿四周有廊廡圍成寬約三百餘米的巨大殿庭。東廊之外為門下省、史館等,西廊之外為中書省、殿中省,都是中央官署。

李隆基心中鬱悶。自己不知不覺之中,已經成了大唐的第三位太上皇了。第一位,自然是他的高祖,開國皇帝李淵臨,第二位則是自己的父親唐睿宗李旦。當初,李隆基被封為淄王,韋後毒死唐中宗李顯,李隆基在太平公主的幫助之下,起兵殺掉韋後,擁立父親李旦即位,是為唐睿宗。睿宗知道自己的皇位是兒子為自己爭得的,三年後便知趣地傳位於兒子李隆基,是為唐玄宗。李旦做了五年太上皇,在孤寂中死去。李隆基讓父親做了太上皇,沒有想到時隔四十五年,他兒子李也亨如法炮製,也讓他做了太上皇。李隆基心中不平,可是,又有什麽辦法呢?時局不饒人,歲月也不饒人,畢竟,李亨再怎麽不受他待見,畢竟是自己的親生兒子。七十幾歲的人了,再難以忍受,也得忍受啊。

楊天霸道:“陛下,宣政殿到了。”

李隆基道:“到了就到了吧。我已經不在乎什麽國家、人民了。這些,都交給新皇帝去做吧。”

楊天霸道:“陛下,那你還有什麽打算呢?”

李隆基道:“頤養天年吧。我生了二十七個兒子,二十五個女兒,他們都是真的骨肉,會好好照顧我的。”

藍海心和杜詩心想:那就要看你的造化啦。

楊天霸道:“安祿山已經被兒子安慶緒所殺,安慶緒又被部將史思明暗害,史思明也被剿滅了。戰亂已經結束了。陛下該是頤養天年的時候了。”

覃明、藍海心和杜詩三人離開了大明宮。李隆基賞賜給了他們很多的金銀珠寶、玉器古玩,以感謝他們對大唐的恩德。

郭子儀回京之後,新皇帝李亨也給了他很多的賞賜。

李亨問道:“郭愛卿,聽說愛卿曾經派遣了一名叫做楊天霸的校尉到馬嵬坡,誅殺了奸相楊國忠,以及虢國夫人等五楊的家族,才鼓舞了士氣,我大唐的軍隊,才起死回生,剿滅了叛軍。怎麽不見那位楊天霸楊將軍呢?”

郭子儀道:“陛下,臣不曾見過此人,更沒有派遣此人去馬嵬坡。陛下明察。”

郭子儀軍中的部將們也紛紛出來證實,沒有見過此人,但是卻確確實實聽說有這麽一位將軍去過馬嵬坡,領著十萬天兵,將朝中的奸佞亂臣,都一股腦兒清除了,還把楊貴妃也給清除了。

李亨道:“此人如此神通廣大,莫非是神?”

眾臣都心中疑惑。

軍城裏,到處在傳說著楊天霸的故事。

眾人都不知道,這個故事到底是不是真的。而最為堅信不疑的,則是一個瘸子,人家都叫他“馬大瘸子”,每次有人疑問:“這是真的嗎?”他總會點頭肯定地說:“是,我親眼見過他,他……”可是,沒有人願意聽他的任何解說。“你連婆娘的屁股都沒有見過,怎麽會見過那樣的大英雄呢!”

馬大瘸子卻在心中暗暗地說:“見過的,見過的。”

在沒有人的角落,他總是喃喃自語:“我親眼看見,他擰下了安祿山的腦袋,像球一樣踢。我親眼看見,他一刀砍死了安慶緒,分屍二十四塊。我親眼看見,他把史思明活埋在地下,讓萬千毒蟲,將史思明的屍體吃盡,隻剩下一堆白骨。這些,我都看見,親眼看見。我看見他在天空像一隻大鳥一樣飛來,又像一隻大鳥一樣飛去。我看見他在天空之中,一聲怒號,就有成千上萬的軍隊潮水一般撲向叛軍,他們有的像是飛龍,有的像是蜈蚣,有的像是獅子,有的像是麒麟,有的甚至看不出像什麽動物,反正,他們以一敵百,把叛軍數十萬人,風卷殘雲一般殺死。幸虧我沒有參加大戰,否則,我也死定了,他們是無敵的,他們所向披靡,不可戰勝。”

長安。大雁塔下。大雁塔又名大慈恩寺塔,在長安城南郊大慈恩寺內。因坐落在慈恩寺西院內,大雁塔原稱慈恩寺西院浮屠。是中國唐朝佛教建築藝術傑作。大雁塔是樓閣式磚塔,塔通高64.5米,塔身為七層,塔體呈方形錐體,由仿木結構形成開間,由下而上按比例遞減。塔內有木梯可盤登而上。每層的四麵各有一個拱券門洞,可以憑欄遠眺。整個建築氣魄宏大,造型簡潔穩重,比例協調適度,格調莊嚴古樸,是保存比較完好的樓閣式塔。在塔內可俯視整個長安。

杜詩道:“我來過西安很多次了,可是,還是第一次看到這麽高大、神駿的大雁塔。”

藍海心道:“那當然了。你見到的,是以前三百年後的大雁塔,已經飽經滄桑了,可是眼前的大雁塔,卻還是新的呢。”

覃明道:“唐太宗為求佛經,給唐三藏專門修建了這座大雁塔,讓他一心鑽研。就是在這座寶塔裏,玄奘法師翻譯出了數百卷的經文。眾所周知的《譚晶》《金剛經》等經卷,就是在這裏翻譯出來的了。”

杜詩道:“我記得唐代詩人有很多寫大雁塔的詩歌,覃明,你背來我聽聽。”

覃明道:“這有何難,先來一首岑參的《與高適、薛據同登慈恩寺浮圖》:‘塔勢如湧出,孤高聳天宮;登臨出世界,磴道盤虛空。突兀壓神州,崢嶸如鬼工;四角礙白日,七層摩蒼穹。下窺指高鳥,俯聽聞驚風;連山若波濤,奔湊似朝東。青槐夾馳道,宮館何玲瓏;秋色從西來,蒼然滿關中。五陵北原上,萬古青蒙蒙。淨理了可悟,勝因夙所宗;誓將掛冠去,覺道資無窮’。怎麽樣,有錯嗎?”

杜詩道:“我也會。我來一首高宗皇帝寫的《謁大慈恩寺》:‘日宮開萬仞,月殿聳千尋。華蓋飛團影,幡紅曳曲陰。綺霞遙籠帳,叢珠細網林。寥闊煙雲表,超然物外心。’再來一首上官婉兒寫的《九月九上幸慈恩寺登浮屠群臣上菊花酒》:‘帝裏重陽節,香園萬乘來。卻邪萸入佩,獻壽菊傳杯。塔類承天湧,門疑待佛開。睿詞懸日月,長得仰昭回。’覃明,你知道這兩首詩嗎?”

覃明道:“自古以來,讚頌大雁塔的詩歌,汗牛充棟,數不勝數。我隻知道三五首,未必能夠背得。高宗和上官婉兒的詩歌,我就更不知道了。杜詩,你是大詩人杜甫、杜牧的傳人,我可不能和你比。”

藍海心道:“你們可算是在嘲笑我不懂得詩歌嗎?”

杜詩道:“哪敢啊,這不是來到大雁塔了嗎?心裏頭一高興,就想起了幾首故事來。這可不是我們的原創,不敢炫耀。海心,你也可以的,你醫藥科學方麵那麽厲害,文學方麵隻要稍稍下點功夫,絕對要超過當下好多美女作家的。”

覃明道:“美女作家也算是作家嗎?”

杜詩道:“既然已經成為美女作家,那麽,就已經是作家了。”

藍海心道:“刻別提什麽作家了,我受不了。”

覃明突然咳嗽了幾聲。

藍海心忙問道:“怎麽樣?是不是這幾天著涼了?”

覃明道:“可能是感冒了。”

杜詩道:“哎呀,這可怎麽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