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 火炮釋兵權

哦?”朱駿明白了,方才他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了新式倒是疏忽了這三個藩王藩將,想來火炮的威力也被這三人看在眼裏,如今犀利的火器恐怕這些人一輩子都不曾見過,趙福也不是傻子,自然明白不聽話的下場,要嘛在海都被大明方麵羈押,就算是放他回貴州反抗,恐怕也害怕被這種火炮炸成稀巴爛,他剛從滿清投叛而來,再要回去是不可能的,沒有了退路,反倒不如封侯享樂實在一些,因此才願意交出貴州的軍政大權,以此來保全身家性命。

趙福確實是這樣想的,起先朱駿提出封侯時他就怦然心動,雖然沒有實權,卻也能封蔭妻子,子孫富貴,他畢竟和耿精忠尚之信不同,在滿清時隻是個子爵,官最大也不過是個提督,若不是平西王死了,他也不可能大權獨攬貴州一省的軍政,因此,在他看來,有個侯爵世襲倒也不錯。

“皇上,末將已到了知天命的年紀,若是再掌管貴州的軍政實在不合適,還請皇上另擇賢明,末將寧願在海都安享天命。”趙福的話音中帶了一絲苦澀,畢竟一朝放權,雖能世襲侯爵,但是從前那種大權獨攬的時代就要過去了:“隻是貴州軍中還有許多末將的老兄弟,他們與臣一樣,原先都是明將,隻因受了吳三桂的蠱惑,這才做出了侮辱門楣的事,請皇上大發慈悲,饒恕他們以往的罪行,給他們一個安生立命的機會。”

朱駿連忙將趙福扶起:“這是自然的,懸崖勒馬,為時未晚,朕不會刻意留難他們,你起來吧,貴州的高級軍官都會有賞賜,人人都可以在海都做個富家翁,朕絕不會加害。”

趙福放心了一些,朱駿方才大剌剌的直接提出削藩,反倒讓趙福相信朱駿不是一個反複無常的人,隻要皇帝不變卦,就什麽都好辦了。

耿精忠尚之信兩個人更加踟躕起來,趙福突然給他們來這麽一下讓他們感覺到從所未有的壓力,既然降了大明,再想回去已沒有可能,更何況就算回去也難逃削藩的命運。若是不從,新始帝難免會對他們動手,不說他們現在就在海都,就算讓他們回廣州福建,恐怕在大明的火鐃大炮之下也早晚會成為階下囚,如今他們的眼前隻有一條路——交出兵權。

朱駿篤定的瞥了一樣耿精忠尚之信,如今三藩再也不是鐵板一塊,雲貴舊將的屈服代表了三藩的聯合被撕開了一道缺口,朱駿不怕他們不同意,就算不同意,也有的是辦法治他們。

“皇上,微臣願效仿趙福將軍例,微臣世襲福建,憑的是祖上的蔭庇,無德無能,實在慚愧的很,還請皇上另擇他人,統調福建軍政。

”耿精忠匍伏跪下。

尚之信心如死灰的也連忙跪倒:“微臣願交出廣東軍政。”

能夠和平的削藩,正是朱駿喜聞樂見的事,畢竟這三人在三省的勢力根深蒂固,就算朱駿將他們扣留在海都,他們的舊將也不會願意明軍入境幹涉,屆時難免還要再打一場。

“都起來吧。朕立即敕命工匠在海都為三位愛卿督造府邸。並讓禮部特製丹書鐵卷。你們好好安享富貴吧。”朱駿原想杯酒釋兵權。如今倒是火炮助他釋了兵權。實在是意想不到。

三人屈服之後。立即給藩地地舊屬去信。明令藩鎮放明軍進入。進行整編。禮部也在最快地速度擇好了三司地人選。朱駿親自下旨讓李定國率軍入貴州。沐劍銘率軍入廣東。李霄率軍入福建。暫代三省軍政。如今北方三省地總兵一人統轄兩省地軍事。朱駿生怕他們地兵力不夠。又急令海都新招募訓練地數千新兵北上。並且下令三藩所有舊將全部進行安置。中高級將領賞賜金銀。但不能統兵。基層將領以及士兵可以抽調一批精壯適齡地運回海都進行新兵訓練。之後再分別調配到三個軍區。

安置費是一筆龐大地費用。畢竟三藩地舊兵足有十萬人。朱駿最多留下三萬精壯。其餘地七萬人統統都要裁撤。若是安置地不好。很容易出亂子。

好在商人們購買了國債。國庫豐盈。為了防止夜長夢多。頒旨地欽差立即乘船前往瓊州。再由瓊州在北部灣登岸。統一調度削藩事宜。李定國。李霄。沐劍銘紛紛接到調令。除了一部分軍隊留守之外。迅速帶兵進入藩地。有了耿尚趙三人地信箋。再加上皇帝頒旨安置。藩地內群龍無首。隻能放任明軍入境。把持各個重要關口要塞。一場削藩足足耗去了三個月地時間。不但明軍要接手三藩舊部地防務。新到任地三司還要就地安置舊屬。一些被挑選好地精壯全部由東洋水師營分批運往海都進行新兵訓練。再拆散分別

軍各營。

而在南昌地鼇拜則是迎來了京畿神機、前鋒營、銳健營地大軍。加上原先地驍騎營。鼇拜已坐享了滿清最精銳地十三萬精銳布防於江西、兩江一線。再加上江南各府各道地綠營二十餘萬。四十萬大軍日夜操練。隻等籌足了糧餉隨時準備南下決戰。

突然崛起的強敵讓清廷不再是一盤散沙,不管是康熙或是鼇拜,他們的目光更多的關注到了海都,各種各樣的情報傳到南昌,鼇拜更是覺得大明的強大,再也不敢小覷南明,這幾個月下來每日都在軍營中督促練兵,訓練克製明軍火銃的戰法,又催促朝廷仿製南明的新式火器速速運來。

正當鼇拜臥薪嚐膽,準備一雪前恥的時候,北京卻傳來急報,由一隊荷蘭人與俄羅斯人組成的使團在京城覲見康熙之後,又轉道南下,前來拜會鼇拜。

荷蘭與俄羅斯的使團是在年初進京的,荷蘭人在南洋遭受重創,知道要想再派出遠征艦隊奪取南洋已不可能,可是作為海洋霸主,若是就此認輸,實在不甘心,荷蘭人已經感覺到了歐洲各國的態度逐漸冷淡,許多原本攝於荷蘭威勢的國家蠢蠢欲動,荷蘭的海洋地位讓所有的國家都垂涎已久,海洋貿易和霸權所帶來的財富是驚人的,足夠讓歐洲任何國家毫不猶豫的發動一場撼動荷蘭人的戰爭。

荷蘭的議會為此吵鬧不休,東印度公司在議會的代理人瘋狂的叫囂著戰爭,荷蘭的利益受到了嚴重的削弱,但是荷蘭人的力量並沒有因為遠征艦隊的覆沒而折損,東印度公司希望王國能夠孤注一擲,為他們的利益與大明水師決戰。荷蘭執政官拒絕了這個意見,原因很簡單,大明的水師再也不是從前的大明水師了,荷蘭人遠洋作戰,隨時都有覆沒的危險,一旦荷蘭在海戰中再次失敗,執政官相信,蠢蠢欲動的西班牙人,法蘭西人,還有英格蘭會毫不猶豫的對荷蘭人痛下殺手,荷蘭畢竟將主力艦隊布置在歐洲,以防止突如其來的危險。

一個計劃被提了出來,聯合滿清,削弱南明。這個提議曾經用過,爪哇總督曾派出一隊使團,可是被愚昧的滿清官府丟下海驅逐了。但是現在不一樣,提出這個意見的議員敏銳的提出,愚昧的滿清政府之所以驅逐使團,原因就在於根本不在乎南明的威脅,可是現在的形式不一樣了,議員拿出了一張最新情報的草圖,說明了南明發動了對滿清的戰爭,得出的結論是,荷蘭需要滿清,而滿清同樣需要荷蘭。荷蘭有犀利的火鐃和巨大的戰艦,而滿清幅員廣闊,擁有數千萬的人口和幾百個荷蘭加起來都不能媲美的廣褒領地,我們既然不能在海戰中獲利,為什麽不能聯合滿清在陸戰中獲得我們所要的一切呢?

這是一個看似不需要多少成本的計劃,議會很快通過了這個提案,一支代表團迅速的成立起來,他們由地中海乘船進入黑海在烏克蘭公國登陸,接著進入俄羅斯,經過為期半年的跋涉之後終於抵達了滿清帝國的心髒——北京。

這一次他們受到了隆重的禮遇,傲慢的滿人不再是將他們野蠻的驅逐,而是進行了接待,並且他們覲見了滿清的康熙皇帝,整個使團足有上千人,不但有各種工匠,還有各種戰術的專家,康熙對這些人極有興趣,而荷蘭人對康熙的大軍也有著相同的興趣,整個帝國有近百萬的大軍這是什麽概念?如果這支大軍能夠經過係統的訓練裝備足夠的武器的話,足夠橫掃歐洲征服全世界了。

使團與康熙一拍即合,荷蘭人為大清提供足夠的火銃技術,並且還可以讓一批工匠進入滿清的製造局鑄造火器,兩國共同分享戰艦技術,隻要滿清帝國付出足夠的白銀,荷蘭人的工匠會在天津幫助滿清的水師建造一批戰艦,而且荷蘭人願意將南洋的情報與滿清共享,荷蘭人的回報是在南明覆滅之後,繼續繼承南洋的產業。

“執政官閣下:我們的使團抵達了北京,這個帝國比我們預想的還要強大,他們迷戀陸地的權利,而我們更願意支配海洋的利益,我們之間沒有任何衝突,這是同盟的基礎,一個強大的陸地王國和一個強大的海洋王國的聯合,我非常榮幸的告訴您,我看到了,它行的通!”荷蘭特使科特勒寫到了這裏,放下了鵝毛筆,在寫完這封信之後,他將留下大批的工匠在這裏為滿清鑄造火器,而他將帶著十幾個人的使團前往帝國的南部,去拜會一個掌握著一支數十萬人組成的超級軍團的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