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根基之地
這自然就是金子煥的那份“投名狀”了。
知州看罷之後臉色青白不定幾度變化,全身如篩糠一般哆嗦個不停。這份文告已過去多年,本也不算個什麽,當年用“燕逆”稱呼朱棣的人也不知道有多少,可江山易主之後就是鐵定的大罪了。知州大人看了看身邊的金子煥,頓時就明白過來,肯定是被金子煥暗算了,破口大罵:“金子煥,你個無恥小人,當年你還貼過這份文告,現如今……”
當年貼過這份文告的官員多了去了,可關鍵是不能站錯了隊。
知州還要大罵,早有漢王親衛過來,掄起刀鞘抽在知州的臉上,很有技巧的把其頜骨打脫了臼,再想罵人也罵不出聲了。
“明日就給朝廷文,緝拿叛逆家眷親朋屬黨!”
朱高煦麵色扭曲的大叫著,看這個架勢,是要大肆株連了。
大明朝株連的事情很多,尤其是靖難之後,株連的風潮可以算是達到一個**。株連三族一點也不新鮮,株連九族的事情都時有生,方孝孺還被弄了個“株十族”的大罪呢!
林三洪的屁股上還帶著傷,眼看著剛才還威風八麵的州官被一網打盡,曉得事情鬧的太大,扯了扯朱高煦,示意到後堂說話。
二人到了後堂,朱高煦呼一口長氣,哈哈大笑著說道:“兄弟受苦了,我已經拿了這些不知死活的東西,也算是給你出了口惡氣……”
林三洪小聲道:“請漢王屏退左右,三洪有話要講。”
林三洪的戰略眼光絕對沒得說,至少在朱高煦看來,林三洪對大局的洞察力絕對要比自己強的多。在很多時候,朱高煦的行動都深受林三洪的影響,甚至會成為戰略性的指導思想。尤其是現如今,大王爺和姚廣孝等人倚仗身後的實力積累,已經有所動作了,就更加需要林三洪的眼光。
朱高煦大聲命令:“所有人等,後退三十步,非有命令,不可靠近後堂。”
“左右已無亂耳之人,兄弟你什麽話就直說吧。”
林三洪給朱高煦行了個淺禮:“先感激朱兄施以援手,要不然我就真的要遭大罪了。”
“哈哈,兄弟你就別給我弄這個虛套子話了,你我心裏都清楚的很,動你就是為了動我,你的事情我能不管?”朱高煦大笑著說道:“咱們兄弟不講究這些虛辭,說你想說的吧。”
“朱兄,此次行事太大意了,不該呀。”
“為何?”
“朱兄大可以運用其他手段,最好是利用吏治整頓的機會解決這個事情,退一萬步,也可以遣人來此辦理,”林三洪說的很慢:“朱兄親自前來,又傷了人命,其實是得不償失,正中某些人的下懷啊。”
“哈哈,我就是要你說的那些人看看,我就是要回護我的人,若是連自己的兄弟都護不住,以後誰還敢為我辦事?”朱高煦說的很直接,也不知道是真的沒有心機,還是對林三洪絕對信任,開門見山的說道:“王兄那邊其實就是想試探一下而已,你我都明白這其中的道理,現如今我已經做給他們看了,以後再有類似的事情,他們也會顧忌一下的。”
“錯了,”林三洪很果斷的否定了朱高煦:“我曉得朱兄不把一個小小的知州放在眼中,其實某些人也沒有把知州看成是什麽重要的棋子,隻要試探出了朱兄的態度,他們以後做事就方便多了。以我來看,此事最為穩妥的處理方式是視之以弱,通過宮裏的力量解決之……”
知州大人說起來是個大人,無論是對朱高煦還是對大王爺朱高熾來說,都不是什麽重要角色,隨時都可以拋出來犧牲掉。但是通過一個無關緊要的棋子,就摸清楚了朱高煦的態度和做事的方法,以後會更加容易對付他。林三洪的意思就是要朱高煦表現的軟弱一點,最好是去宮裏通過皇帝或者幹脆就象個無助的孩子一樣去皇後那裏哭訴,做一個軟弱無力的樣子給對方看,而不是如現在這樣通過強力手段解決。
“如今天下初安,削藩一事已箭在弦。朱兄身為皇子,此處隻有你我二人,這個太子的位置……”
朱棣還沒有立太子,若是換做別人,給他天大的膽子也不敢當著朱高煦的麵說任何和太子有關的話題。即便是為了避嫌,朱高煦也會把說這話的人交給朝廷,定個妖言惑眾的罪名都不算重。
朱高煦根本就想惺惺作態的隱瞞什麽,很直爽的說道:“兄弟你好大的膽子,敢說這種話,哈哈,你說的不錯,我想的就是太子這個位子。”
作為皇子,尤其是國家未立儲君的情況,要說不想爭一爭太子的位置,就顯得太矯情了。雖然朱林二人交情深厚,可太子一事實在是太重大了,即便二人心知肚明,可從來也沒有象現在這樣直接的說出來,這也是朱高煦次明確承認有染指太子之位的意思。
“大王爺之勢早已根深蒂固,急切之間難以動搖。”林三洪說道:“朱兄根基淺薄恐非其對手,爭的太甚恐會適得其反呀。”
“不爭?那豈不是任人拿捏了?”
“爭還是要爭的,不過不是現在。”林三洪微微頓了一下,緩緩說道:“今天的事情,擺明了就是有人投靠了大王爺。想我那地皮的報備文的?府裏的官員可不小了,連他們都投靠了大王爺,朱兄還怎麽爭?”
知府那個級別的官員都投靠了朱高熾,這對整治京樞吏治的漢王是一個不小的打擊,因為可以從這件事情看出,地方上的實力人物並不看好他。
“京樞一帶,除了幾個微不足道的小魚小蝦之外,朱兄得到的實惠並不多,也沒有多少人願意燒您這個冷灶火……”林三洪笑了笑,很輕鬆的說道:“其實這也未必就是壞事了……”
“什麽意思?”
“自我朝立國以來,京城附近從不為藩王染指,絕對是由太子或者太孫執掌,這也是為了以後的穩定著想。想來大王爺對京樞力量的爭奪會日趨激烈,以朱兄目前的實力,是爭不過的,不如索性放任京樞收入大王爺囊中……”
“那豈不是……”朱高煦一時情急,本想說出“那豈不是咱們就沒戲唱了”的話語,話到嘴邊卻終於沒有出口,而是靜待林三洪的下文。
“嘿嘿,今日之京樞未必就是明日的帝都。”
此語一出,朱高煦還真的大為震動:“賢弟你給我細細的說說,我好似明白了點什麽,可又不怎麽清楚你的意思……”
“經過此輪吏治整頓之後,緊接著必然削藩,到時候執掌天下權柄者為誰?”不等朱高煦回答,林三洪就指著北邊說道:“必為靖難勳臣!”
“靖難勳臣多出北地,其根基在北方。”林三洪遙指北平方向:“殘蒙勢力雖大不如前,終究是有蒙元的底子,急切之前難以蕩平,為鞏固邊防,為後世百年的安危,北方尤其重要,北方者……我這麽說朱兄明白了沒有?”
“你……賢弟你是說……”朱高煦心中震撼,遙指北平的說道:“你是說北平……都城?”
“哈哈,我什麽也沒有說,朱兄自己領會吧。”若是不知道未來幾百年的政治中心在哪裏,林三洪就真的該買塊豆腐撞死了。
“應天府還真的那麽重要麽?”林三洪嘿嘿的笑著:“若是大王爺爭勢爭的太狠,恐怕也會適得其反,到時候……”
“我明白了。”林三洪說的很有道理,雖然還不然確定他說的就一定會成為現實,可也不失為一條可行的路子。如果真的是這樣,太子的位置也就不那麽重要了,當今萬歲也不是什麽太子出身,這說的已經很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