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江湖不遠
二鄧留下來的潰物實是大有分量了,沉重的讓林二洪有一記火把絲絹燒成灰燼的衝動。
畢竟這個東西本身太危險了,要是被人發現,肯定是要抄家滅族掉腦袋。可這畢竟是郭弗烈的遺物,而且林三洪也知道郭四妹把這個玩意留給自己的用意,雖然確實是有點危險的過了頭,可是隻要妥善保管不被其他人發現。也就不會有什麽麻煩。
小心翼翼的把絲絹塞回腰帶裏頭,妥善保管起來”
要是照這麽看,鄭和下西洋的舉動當中或許真的有尋找建文皇帝的因素也說不準,按照林三洪的推算,朱捷肯定已經發覺了建文皇帝還人世,並且多多少少找到了一點蛛絲馬跡,所以才不遺餘力的一次又一次派遣船隊下西洋”,
難道建文皇帝真的躲到了海外?
雖然說朱豬的鏑治已經穩固的如同鐵桶一般,可他的皇位終究來路不正,而且無數次宣揚建文因為誤會了靖難之師的好意而自。這種情況下,要是哪天忽然又個建文皇帝冒出來,朱林就是有一百張嘴也說不清楚了。
名分和大義這兩樣東西是朱林的軟肋。
這麽些年以來,永樂皇帝不斷的擴充皇權,把中樞和地方的權利收歸到手中,甚至連各地的藩王也能了象征性的存,所作所為比當初的太祖朱元璋都有過之而無不及。現看來,朱林如此瘋狂集權的背後也有可能出自一種擔憂:
擔憂忽然有一天皇位的正統性受到挑戰之時,保證沒有任何一股勢力可以真正抗衡皇權,隻要形不成強有力的勢力,朱林就勝券握。
耗費如此大量的人力物力。為了皇帝一個人”,
收拾去所有的心思,帶著對徐皇後表示哀悼之意的折子,林三洪動身前往京城。
這是自“封”安北位以來,林三洪首次進京。
封這個侯爵,其實就是為了把林三洪“扔”出官場,所以一直以來林三洪都表現的很謹慎,量避免和官場上的接觸,也可以算是深居簡出了。
不過這一次是國喪,按照慣例,他這個有侯爵身份的人就算沒有資格到北平去吊唔一番,也應該親自去京城一趟,以寄哀思。
到禮部專設的衙門遙祭之後小走完了程序之後,這個事情也就算完了。
網從禮部出來,還沒有上車呢,迎麵就碰到了幾騎,騎馬上之人遙遙的拱手為禮:“這不是安北侯麽?真是難得一見呐”
騎馬上的是一身皂袍的魏成棟。
魏成棟很利的跳下馬來,裝出很親密的樣子挽著林三洪的手臂:“當年我與林侯爵共事的時候可不少呢,一晃已經這麽多年過去了,真是歲月如織啊。今日故人重逢,當擺酒闊話。走。走,到我家裏去喝一杯如何?”魏成棟和林三洪一樣,都是早期的漢王係人馬,都是朱高煦的心腹之人。自從林三洪被變相的罷官之後,無論是林三洪本人還是其他的漢王係人馬,都會刻意的保持距離,一來是防止言官們說閑話,再著就是防範朱豬的耳目,若是留下朱高煦和林三洪“往來甚密”的把柄,雖然不算什麽大事,終究對朱高煦和林三洪二人都極為不利。所以正常情況下,魏成棟和林三洪就算是見了麵。多也就是寒暄幾句,至於邀請林三洪回家敘舊的舉動。顯然是熱情的有點過頭了。
“何事?”
肯定是有事。要是沒有事,魏成棟可不會真的邀請林三洪回家去敘什麽舊情。
魏成棟也不言語,有點誇張的大笑著,挽著林三洪的胳膊就往外走:“前些日子,有一至交好友送了我五斤紹興花雕,洪武十七年的泥封都沒有開過呢,如此美酒自然要於故人分享,”
魏成棟一邊說著一邊小聲說道:“太子我府中等候安北侯隨我來!”
林三洪愕然。
現的朱高煦已經是太子了,完全沒有必要見他這個無知無權的老舊漢王嫡係。尤其是當年的情況之下,為了避人耳目還要專門跑到魏成棟的家裏,見一麵搞的象做賊一樣,難道真的有了什麽大事?
按說林三洪應該極力避免和已是太子的朱高煦有所接觸,免得讓人說閑話生出不必要的是非。可魏成棟已經做了如此安排,也隻要聽之任之,,
到了魏府之後,魏成棟立刻放下熱情好客的模樣,一道道命令布置下去:
“讓府中的弟兄嚴加防範。嚴密注意周遭有無可疑人等。”
“若有生人靠近,一律驅走。”
“任何下人非有我的命令。不得進出後宅。”
因為太子秘密到來,魏家的後宅之中如臨大敵一般,無論是丫鬟婆子還是魏成棟的親屬家眷,一律驅趕到了前頭,非有傳喚任何人不得靠近。
朱高煦果然魏成棟府中。
一身便裝的朱高煦正安坐魏府後廳之中,見到魏成棟領著林三洪進來。笑嗬嗬的起身相迎。
林三洪趕緊行君臣之禮:“臣安北侯林三洪見過監國太子”
現的朱高煦雖然不是皇帝小可儲君的身份已經等於是半個君主,禮數止也就跟著起了變化,這個時候是要用正經的君臣禮節。
朱高煦看起來和以前也沒有兩樣,依舊是一副豪爽的做派,能夠起身相迎也算是禮遇了。可朱高煦還是等著林三洪規規矩矩的把整套禮,節做完。這才伸手挽起林三洪:“林兄弟你也真是的,忒多的禮數,你與孤王乃是患難之交的兄弟”
現的朱高煦已經不是以前的朱高煦了。
“兄弟之言太子切莫再提。臣實不敢當
朱高煦還是朱高煦,可是做了太子和不做太子有很大的區別。至少現的朱高煦已經可以稱孤道寡,林三洪知道應該怎麽做。
現這種情形之下,無論朱高煦和林三洪是不是真的情同兄弟,訃二友下那份情感擺出君臣尊卑的樣子來六“太子實不該與臣相見”
“我知道,我知道,朱高煦不是很意的擺擺手:“安北侯你這也是為了孤王考慮嘛,再怎麽說你也是外臣,孤王和你相見確有不妥。不過這是魏詹事的私宅之中,想來也不會有哪些嚼舌頭的閑雜人等亂傳閑話。”
“太子放心。”魏成棟語氣森然的說道:“此事極秘,萬萬不會為外人知曉,剛才初見太子的那個丫鬟,臣已經派人料理了。”
魏成棟口中的料理是什麽意思,林三洪心裏清楚的很不管那咋。可憐的丫鬟是不是認出了朱高煦的真實身份。為了保險起見還是殺人滅口好。
這些帝國高層心目之中,為了自己的一點點方便,殺幾個下人根本就不算個事情。
朱高煦似乎對魏成棟的做法很滿意,虛指著旁邊的坐器說道:“安北侯且坐,孤王有事相詢。”
林三洪眼角餘光一掃,發現魏成棟還站立旁,遂道:“太子有事管吩咐,”
朱高煦似乎看出了林三洪的謹慎,哈哈一笑道:“魏詹事你坐。安北侯你也坐下吧。咱們都是自己人。就不必鬧這個生分了。”
看著二人坐下,朱高煦這才開門見山的說道:“兩位都是孤王的舊部,旁的廢話也就不多說了。今日費心思專門和安北侯見麵,就是為一個錢字。”
還以為是什麽大事呢,原來是為了錢。
這個時候,林三洪一點也不避諱和任何人談錢,也不怕太子朱高煦借錢一因為他根本就沒有錢。
現可比不得揚州任上的時候,動輒就是幾萬幾十萬的進出。如今的林三洪窮的,丁當爛響,開辦眾恩義學堂的錢都是象乞討一樣四處拚湊而來,正因為本身就沒有錢。所以也不怕別人借錢。
“前些日子,科道裏頭接連上了好幾道折子,都察院那邊也上了。都是為了要皇上下旨停了下西洋遠航之事。孤王也有此意。所以把這些折子發給了皇上,
鄭和的船隊一次又一次下西洋。確實要花費多的不可想象的銀錢。船隊遠航本身就是拿銀錢往水裏扔的舉動,何況是這種規模空前的大航海之舉?
航海本身並沒有帶來商業上的利益,完全就是硬拿錢去墊。現的大明帝國經曆了一係列的戰爭,對於國力的消耗極大,維持鄭和船隊也成了不小的負擔。鄭和的第三次遠航已經回來了。船隊還港口裏停泊著,要是有錢的話,肯定又要揚帆出海了。
現的朱高煦有監國的職責小必須為整個帝國的全盤做出考慮。財政越來越緊張的情況下,也知道了“柴米之貴”所以有心停了下西洋這個花費太大而又沒有多少實際意義的舉動。
朱林當然不會停止下西洋。因為他有別的心思。
果然不出林三洪所料。
“皇上申飭了都察院和幾個科道官員,說他們目光短淺是書生之見”
朱豬是這個帝國的真正決策者,監國的朱高煦多算是執行者而已。眼看著皇上鐵了心的要航海,眼看著反對者都挨了罵,肯定不會繼續找朱林的不痛快現把朱豬伺候高興了才是他這個太子的主要任務。
輝煌鼎盛的帝國其實已經很空虛了,尤其是財政方麵,都是寅吃卯糧的支撐著。
西北方麵的主要戰事雖然已經結束,可對於帖木兒帝國的軍事打擊必須形成持續性。以完成朱豬的《大明國》夢想。南邊也時常出現一點不大不小的亂子,需要軍隊去彈壓。大航海也要堅持下去,這些都是要花銀子才能辦得到的事情。
尤其是徐皇後的逝世,讓朱高煦為難了。
因為徐皇後的陵墓要北平另建,而朱豬對這個事情也十分上心,不斷的擴大規模,順便把自己的陵墓也建設起來,”
現大明帝國的所有三個皇子,都是徐皇後親生的子嗣,母親死,了,陵墓的修建和擴建似乎都是一種必要。哪怕是明明知道財政已經不允許了,就是打腫臉充胖子也得朝著加龐大的規模和加奢華的程度這個方向繼續下去。為了給母親修建千秋萬代的寢陵,朱高熾和朱高接這兄弟二人接連“孝敬”了一點東西,身為太子的朱高煦自然也不能落後頭,攀比一般敬獻奇石巨木。
大肆修建皇陵是不得不做的事情,不管有沒有錢都要完成,別人可以兩手空空的唱高調,朱高煦可不行。因為他是監國的太子,後所有的花銷都要從他這裏出。
皇家陵墓可不是簡簡單單的堆砌一個墳頭那麽簡單,動輒就要發動幾十萬人力,綿延幾十年的工期,花費的銀子絕度是一個無法想象的天文數字。曆朝曆代,為了修建皇家陵墓而出了大事的可不少數。
尤其是朱林這個時候擺出了十分明顯的遷都架勢,並且已經開始正式著手,無論是行政中心的轉移還是配套設施的修建,都需要多的錢財。
以前不做太子的時候,還感覺不出這樣的壓力。若是沒有財力,大不了把要做的事情延後一下,等到有錢的時候再辦。可是做了太子之後才發現,手邊的這些事情都是急切需要辦理的,哪一個也能落後了。
遠北平的朱豬可以大筆一揮就決定了某個事情,但是後的執行者還是要落到太子朱高煦的頭上。
有錢走遍天下,無錢寸步難行這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財政日益捉襟見肘的時候,朱高煦加深刻體會到了執掌一個帝國的艱難。
怨不得父親朱摶那樣的雄才大略之人都要三不睡無鼓不眠的操持國事,怨不得父親的脾氣越來越壞,原來國家大事真的很難處理。
“加稅如何?”朱高煦問林三洪道:“孤王於諸部諸科都商議過了。似乎隻有加稅,可是
增加賦稅是解決財政窘迫的有效手段。也是曆朝曆代常用的一個操作手法。朝廷沒有錢了,就通過加稅的形勢刮民間。
“不行林三洪當即就否定這種想法,很快就又意識到自己麵對的是帝國儲君,再也不是以前的漢王,趕緊調整了一下語氣說道:“加稅實為飲鴆止渴,萬萬不可取
“孤王也是這麽想的朱高煦說道:“加稅確實可以緩解財政,可父皇登基之初就已經做出了“輕猛薄役”的允諾,如今父皇剛一離京,我這個做太子的就要增加稅賦。到時候收上來的銀錢都進了國庫肥了官吏,惡民惡政的名聲肯定落我的頭上。若是再有人趁機鬧事。說不準會生出什麽樣的事端,”
這就是朱高煦的為難之處了。
因為朱林的皇位來路不正。當初為了爭取民心,朱林確實曾有過輕浮薄役的許諾。如今到了太子監國的時候,立刻就要增加賦稅,老百姓和工商百業肯定會跳著腳的罵娘,當然不是罵曾經留下輕猛薄役諾言的皇帝朱林,而是罵這個刮民間的太子朱高煦。如果僅僅是幾句來自民間的謾罵那也就算了,朱高煦並不是很乎這些一皇家何曾真正將百姓的利益置於高過?
朱高煦內心之中真正顧忌的是大王爺一黨。
大王爺極其門人實力不弱,按照大明的體製,隻要太子確定下來,其他的皇帝就應該分藩到外地了小除非是特旨奉詔,否則不能進京。可一直到現,朱林也僅僅是把不意的兒子朱高凝封到外地為藩王。對朱高煦威脅大的大王爺朱高熾根本就沒有分封,而是繼續留京中。
這一手的用意明顯得很,對於朱高煦這個太子,朱摶時候還沒有完全放心。留下朱高熾作為牽製,時時刻刻都盯著太子的一舉一動。
增加賦稅這種事情,和容易鬧起來。若是有一些“有心人。暗中挑撥或者是直接插手,隨隨便便就可以鬧出一些“朝野震驚”的大事來。到時候第一個吃掛落的就是太子了。
監國監成了天下大亂民怨沸騰,估計連睡覺都睜著一隻眼睛尋找太子破綻的朱高熾一定會笑的跳起來。隻要聯合幾個官吏往朱豬那邊說點什麽,這咋。太子的位置還說不定是誰的呢,,
所以來說,管朝廷已經做出了增加賦稅的決定,準備奏請皇上同意。作為監國的太子卻沒有輕易同意,怕的就是被“別人”給算計了。
財政問題其實很簡單,歸根到底隻有兩個途徑:一曰開源,一曰截流。
開源就是增添賦稅了,這個事情太危險,不到萬不得已不能輕用,而且朱悚也未必會同意加稅一宣揚的鼎盛之世忽然就毫無征兆的加稅了,這不讓朱林自己抽自己的耳光麽?
再就是截流了,也就是減少開支。可是朝廷裏的這些事情哪一個是可以削減的?
西北方麵保持軍事上的主動是國家戰略,絕對動不得。下西洋和遷都是朱摶鐵了心要做的,就是想動也動不了,至於削減皇陵方麵的開支一想也不要想,那可是太子的親娘,就是砸鍋賣鐵也得修建。
既不能增加收入,又不能減少支出,偏偏還的拿出錢來,這就是朱高煦的根本矛盾了。
“凡內務財事,無出安北侯之右者,所以孤王準備給皇上上增加賦稅的奏請之前,想問問安北侯的意思,這個局麵還有沒有別的辦法破解
當年揚州任上,一咋。小小的府治衙門。呼啦一下子就報效了朝廷兩百萬兩,讓天下人無不膛目結舌,這還不計算單獨報效給朱高煦本人的那五十萬。是打造出了金山銀海一般的揚州府,疏通運河修建碼頭等等一係列的基礎建設下來,沒有拿朝廷一個銅錢,這就是實實的本事。揚州知府林三洪也因為這個被官場中人稱為“財神搞的那些揚州官吏千方百計的要留任下來,就是有升遷的機會也不想去了,
“太子謬讚了,臣實不敢當林三洪微微起身說道:“無論開源無論截流,都是堂堂正正的手法,這個時候當用奇而不是用正”
“讚!”朱高煦麵色頓時一緩,高興的撫掌大笑:“我”孤王就曉得安北侯胸有妙計。安北侯素為孤王之臂膀,這財務之事又是安北侯的專長,自然是會迎刃而解
能夠想也不想就說出“這不是什麽大事僅僅憑借這一點。就讓朱高煦心花怒放了。或許是因為太高興,連稱孤道寡都是直接省略了。而是象以前那樣直言你我:“林兄弟趕緊說說,看看是怎麽樣玄妙的手段
“改官辦為商辦
林三洪看來,朱高煦所麵臨的這些難題根本就機遇,是好事,哪裏用得著為難了?
幾百年之後的後世,無論是地方政府還是民間資本,甚至是街頭百姓,都等著盼著能有這樣的機會呢。讓一個大工程,完全有可能盤活一個地方的經濟,帶動區域的經濟發展,不管的官員的政績還是百姓的實惠。都能找補出來。
有機會要上項目,沒有機會創造機會也要上項目,曾經是無數地方政府奉行的金科玉律。要是有修建皇陵搬遷國家都城這樣的大工程,各地方政府和商業力量還不都得瘋了?就是抱著大筆的錢幣給中樞送禮到處找關係走門路,也要先拿下這樣的項目,能不能做有沒有實力做等等問題根本就不考慮範圍之內,總之就是先拿下再說。
大明朝雖然沒有後世那樣的經濟規模和經濟環境,但是萬變不離其宗。隻要把根子上的東西改變一下,立刻就是一樁好買賣。
“西北戰事乃是軍國要務,這個誰也碰不得。至於下西洋的寶船船隊,為什麽一定就要國庫出錢呢?”
“國庫不出哪裏出?”
“隻要朝廷允許,根本就不需要經業口二,集合民間商業力量。就足以變撐下西洋的壯舉了朱高煦沉吟道:“這些年來工商百業確實發展的極快,可是一下子要那些商賈報效這麽多銀子出來,”
“不,不是報效!而是交易。”
終於說到根子上了。
一直以來,封建高層就認為有權利刮底層的財富,尤其是商業範圍之內的財富,因為商人的社會地個很低,要他們“報效”一下似乎也可以。全然沒有想過要形成商業交易,林三洪特意加重了語氣提醒道:“是交易不是報效,寶船船隊規模宏大置製齊全,適合做遠航之用。而民間的商號雖有遠航銷售貨物的心思,卻僅僅把銷售範圍局限於東洋一帶,無力組建遠航船隊小如果”
航程距離的遠近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船隊的規模,如果要到達傳說中的“昆侖海”除非是鄭和這樣的寶船船隊,否則根本就不可能。傳說當中,那裏有無數的香料、象牙和黃金,有無數珍禽異獸和稀罕物件,隻是因為煙波浩渺的茫茫大海阻隔,很難到達大海西邊的頭。如果能夠“摻和”進寶船的航行之中,就可以把享譽東方的精致瓷器和華美絲綢帶到神秘的西洋頭,不管產生什麽樣的財富傳奇都很正常。
林三洪的意思很明白,就是利用鄭和船隊的優勢,為商業開路。為想發財而又準備冒險的商業力量提供基本的安全保證和遠航能力,隻要第一批人發財了,財富效應會象鞭子一樣驅趕著商業力量去繼續遠航的壯舉。
利益可以讓人們度過重重大海,可以改變很多看起來無法改變的東西。
這個事情從操作上來說,已經是監國太子的朱高煦並沒有多大的困難。他隻耍把大航海的鄭和送到海麵上就行,至於是用誰的錢送上去,那是他自己職權範圍之內的事情。如果能夠不花錢就完成此事,想來朱林不會反對。
鄭和的船隊就是一咋。吞金子吃銀子的龐大怪獸,到了林三洪這裏,卻成了惠而不費可以繼續宣示大明國威和雄厚實力的小事,舉重若輕到了這種地步,實當得起“官場財神”的美譽了吧?
“以商業資材支撐航海,這個不難做到。給北邊,”朱高煦糾正了一下自己的語病繼續說道:“給皇上的陳請折子裏提一下也行,不提也可,反正皇上要的是遠航,實現皇上的心願也就行了。”
“至於修建皇陵,也可以采用這樣的手法。”林三洪侃侃而談:“隻不過皇陵事關國體,不能這麽輕易的交到商人手中。若是如此,恐怕皇上也不放心”
皇上不放心就等於是不同意。所以一定耍讓朱林放心。
“太子殿下可以先奏請皇上成立專門的監管衙門,然後把修建皇陵的事情分成一咋。又一咋小的小塊兒小采辦、運輸、修建等等各司其職,然後招收報價低的商戶承建。如此一來,不僅少了和地方官府扯皮的繁瑣,不用出各式各樣的開支,商辦和官辦差出來的銀子想來也不會太少!”
皇家工程是天底下肥的肥差,經一次手就扒一層皮,養肥了無數官吏和衙門,等到一步一步一級一級到了朝廷手裏的時候,價值和價格已經懸殊到了讓人不敢相信的地步。明明一貫錢就可以辦成的事情,到了後,國庫裏支出了三貫錢都不一樣夠堵窟窿的。既然各級官、吏、差、辦都上下其手的從中撈錢,幹脆就不給他們做了。轉而交給商人去做。商人為了得到修建皇陵的機會,會報出合理的價格。因為需要自己下本錢,所以會一切可能的減少浪費和一切不必要的開支,一個銅板都能掰成兩半花。無論是價值還是花費和官辦完全不同。因為皇陵的影響太大。可以派遣皇家信得過的人去監督,以防商人為了過分的商業利益而偷工減料以好充次。
修建皇陵這麽大的事情,一般而言,諸如偷工減料以偽冒優這樣的商業惡行出現的機會不大,因為一旦查出來就是抄家滅族的罪過。所以也不必過分的監督,之所以這麽幹完全是為了讓皇家放心而已。
“這咋這咋,北邊,,皇上那裏肯定要奏請的,而且科道裏頭肯定也會有人反對”
林三洪笑道:“皇上不會不知道國庫的虛實,國家沒有錢,用這樣的法子也不為過,想來皇上不會反對,就算是反對也是一些細節問題罷了。至於科道”要是總聽那些言官的話語,除非是什麽事情都不做,要不然永遠都有犯錯的可能”
言官就是靠著指摘別人吃飯的,不管什麽事情也不管是對是錯。這一大批人總是能從雞蛋裏挑出骨頭來。
這麽多年以來,什麽事情也不做什麽話也不少說,已經成為言官當中的一種風氣了。
聽到這裏,朱高煦也是哈哈大笑:“說的也是,前些日子有言官說西北的軍資消耗太大。要孤王徹查前線軍官有無糜廢之舉,真他娘的胡說八道。打仗打的就是銀錢,開一炮出去就等於撒了很多銅錢。軍資的消耗怎麽可能查的清楚?難道就因為後方一個閑官的一句屁話,就讓我去查整個前線有無糜廢?我真想讓他自己去查,好是被前線的將士打個半死再送回來給那些說空話的閑官們看看,”
眾人哈哈一笑,林三洪心裏也有一種輕鬆的感覺:剛才朱高煦一點太子的風度也沒有,而是象十年前一樣豪爽,確實顯得親近了許多。
“至於遷都”我認為皇上已經定下來了,不過京城中反對的聲音太大。想來皇上會有一咋小比較折中的方略出來,然後一步步慢慢進行著
還不等林三洪把話說完,太子朱高煦已經樹起了大拇指:“高明,魏詹事,我是怎麽對你說來著?要說看大局的眼光,還是林兄弟呀。當初我走投無路之時遇到
魏成棟笑道:“太子殿下說的不錯,安北侯眼光如炬,想不服都不行啊。皇上那邊已經有了關於遷都的定論,北平那邊隻是行。南京已經是國都。就算以後朝廷搬遷到了北平,也不算是遷都,僅僅是將太祖皇帝的多都想法稍微改動而已。”
明朝的雙都製度罷了,南京為留都,保留各部職能,從大局上判斷。等於是北京這個傳統的明朝國都之外又多了一個南京的都城。既然是兩個國都,也就談不上一咋。“遷”字了。
反正無論南京還是北京,都是國都,都有行政體係和行政職能,絕對是一個非常折中的方案了。
林三洪自然知道終的結果。聽到魏成棟的稱讚也不感覺如何。
可是魏成棟卻是加佩服林三洪了:“當初湖廣的時候,我還以為安北侯僅僅是膽識過人而已。今日算是親眼見識到了。怨不得殿下一再盛讚安北侯的眼光呢。皇上關於遷都的定論不過剛剛發過來,我也是聽過殿下之言以後才知道。安北侯不朝中就已經早早就料到了。果然是智慧過人眼光獨到,”
朱高煦笑道:“其實我也想讓林”安北侯孤王身邊,辦事情也會方便很多。隻不過皇上那裏似乎對安北侯頗有成見
“不過眼下有咋。機會,安北侯不是揚州任上做出了好大政績的麽?自從安北侯去職揚州之後。王同彥為揚州知府,也算是謹小慎微,可再也沒有建樹。多就是守著咱們的安北侯踢打下來的那點家業過日子,雖然無功卻也無過,休仕之後告老還鄉也算是風光體麵。可他一下來,任的揚州知府可就不行了,”
也怪不得朱高煦提起揚州。就林三洪做出成績的這個地方,現雖然已經繁華鼎盛,可再也沒有了林三洪治揚州之時的那種局麵。
作為林三洪的繼任者,王同彥王老綰還算不錯,揚州任上等於是徹底的閑人一咋”可以算是什麽事情都沒有做過,安全按照林三洪遺留下來的那點家底和製度來治理揚州府,用朝廷的話來講,就叫做無為而治。
就是因為無為,沒有對林三洪製定的各種製度作出任何改動,雖然無法超越林三洪時代的鼎盛,卻也依靠林府台遺留下來的那點本錢繼續了揚州的繁華。王同彥揚州任上基本就是修養了三年,或者吟詩作畫或者觀景賞花,屁大一點的事情都沒有做過。
好不容易到了任期,王老綰風光體麵的休仕退出官場了。他的下一任躊躇滿誌年輕氣盛,看到揚州已不如往昔,立刻就進行大刀闊斧的改製:大力發展工商,獎勵絲織。
官上任三把火,這個嶄的揚州知府的本意絕對是好的,看著揚州已經不如以前,心裏也很著急小所以才用了這種手段希望能夠把揚州“工業化”。
至於後果”林三洪不用問也能知道,肯定是勞民傷財一事無成,努力費勁還不如什麽都不做呢。林三洪的治理下,揚州就是一個消費型的城市,依靠江南淮揚的消費帶動起來的繁華局麵,怎麽能夠這麽快就會被工商所取代?
就算是發展各種各樣的作坊小就算是獎勵耕織,可他動手已經太晚了。兩淅、兩江和江南的大型織造作坊已經形成了氣候,甚至聯合成了統一價格統一銷售的局麵,揚州再想起來分一杯莫,和已經勢大財雄的整個行業競爭,擺明了就是自找苦吃。連級絲行業都出現了豐隆昌這樣的巨無霸,需要很多同行聯合起來才能和春桃抗衡,揚州剛剛起步就想這麽幹,完全就是急功近利損人不利己的莽夫,必然會被南北的大商號聯合起來擠壓的喘不過氣”,
以奢治政才是林三洪治理揚州的根本訣竅,通過消費的方式把各地富人的財富聚集起來,提倡消費鼓勵消費,從中漁利這才是根本。主要目的就是財富的再流通和再分配,從來也沒有提過一句和生產有關的話語。
林三洪為揚州知府的時代,揚州的繁榮不是因為生產,恰恰相反,正是因為消費才鑄就了揚州“宇內形勝。的地個。這種手法其實就是轉移財富而不是產生財富。一上來就雷厲風行的大興生產之路。肯定是出力不討好。
“這一任的揚州知府不行。孤王想著可以讓安北侯去揚州府台衙門隨便掛個什麽職位,哪怕是不當官也好,。小朱高煦笑道:“以安北侯對揚州的了解和手段,以淮揚對安北侯的信賴之深,肯定可以再造揚州宇內形勝,隻要這一任熬下來,”
朱高煦的意思很明顯,先讓林三洪去揚州府台衙門隨便掛個什麽可有可無的職務,因為揚州官場和民間對於林三洪這個人已經有了一種迷信。必然會受到現任知府的倚重,就算不能瞬間再現揚州的繁榮,起碼可以讓現這種一年不如一年的情況得到極大改觀。
稍微做點成績出來之後,所有人都會明白是因為林三洪背後出力的結果。
外部的輿論有了,監國太子背地裏稍微一挺,再任揚州知府完全就是水到渠成之事了。當然揚州知府僅僅是林三洪再次踏足官場的跳板。一任之後就會調到中樞,而且很可能是太子身邊”
這也是一種迂回之道。
“我任揚州知府時候,已經做到了極致。再做下去也難有什麽超越林三洪起身,恭恭敬敬的行了個禮,正色說道:“憂國憂民者,未必就一定要居於廟堂之高。身鄉野也能做出為國為民之事。我看來。興辦義學為民啟蒙也是大事,臣感謝殿下厚愛,實是不想為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