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題中之義全麵從嚴治黨

營造良好政治生態,是全麵從嚴治黨的題中應有之義。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誌為總書記的黨中央製定實施八項規定,部署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弘揚新風正氣、滌蕩歪風邪氣,政治生態得到明顯改善。

虞雲耀:把握全麵從嚴治黨的特點和規律

“四個全麵”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全麵深化改革、全麵依法治國都要靠全麵從嚴治黨作為根本保障。認真研究和深刻把握新形勢下全麵從嚴治黨的特點和規律,對於我們黨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協調推進“四個全麵”戰略布局,帶領人民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曆史特點的偉大鬥爭,具有重要意義。

把握新特點,提高管黨治黨成效

從嚴治黨是我們黨加強自身建設的一貫要求和優良傳統。建黨90多年來,正是因為始終把黨的建設放在重要位置,從嚴管黨治黨,我們黨才始終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斷取得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的偉大勝利。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曆史新征程。在黨的領導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廣,但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和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險、脫離群眾危險、消極腐敗危險也更加尖銳地擺在全黨麵前。一些地方和單位管黨治黨不嚴,一些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理想信念動搖、思想道德滑坡、消極腐敗嚴重,形勢非常嚴峻。全麵從嚴治黨的實質,就是以高標準嚴要求全麵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純潔性,全麵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全麵增強黨的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回顧黨的十八大以來加強黨的建設的曆程,新形勢下全麵從嚴治黨呈現許多新特點。

內容更加全麵深入。從嚴治黨從來都不是一個單項工作,而是一個係統工程。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思想建設方麵,我們黨強調堅定理想信念,補好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在組織建設方麵,強調培養選拔黨和人民需要的好幹部,整頓軟弱渙散的基層黨組織;在作風建設方麵,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在反腐倡廉方麵,抓“老虎”、打“蒼蠅”,以零容忍態度反對腐敗;在製度建設方麵,積極推進黨的建設製度改革,強調把權力關進製度的籠子裏;等等。從嚴治黨的全麵性、係統性、長期性、複雜性越來越為人們所認識,黨的各項建設需要同向發力、同時發力越來越受到重視。

要求更加嚴格具體。黨的十八大以來,針對一些地方和單位管黨治黨失之於寬、失之於軟的狀況,中央政治局作出表率,中央領導同誌帶頭嚴格執行“八項規定”,為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幹部樹立了榜樣;以整風精神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堅持高標準、嚴要求,解決了一些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在反腐敗鬥爭中,堅持有腐必反、有貪必肅,不管是誰,不管地位多高、權力多大,隻要觸犯國家法律和黨的紀律就一查到底,決不手軟、決不姑息;把“嚴”字作為管黨治黨的主基調,製度約束越織越密,監督措施越來越嚴,黨風建設越抓越緊,管黨治黨鬆、軟、散的現象得到有效糾正。

重點更加突出鮮明。堅持問題導向,聚焦黨的建設熱點難點問題,確立從嚴管黨治黨的重點任務。比如,在幹部隊伍建設領域,著力破解“唯票、唯分、唯GDP、唯年齡”問題;

在作風建設領域,聚焦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進行集中整治;在反腐倡廉領域,正確處理治標與治本的關係,狠抓治標,為治本贏得時間;在製度建設領域,聚焦黨的建設製度改革和製度執行,提高製度的係統性和執行力;等等。由於堅持問題導向,全麵從嚴治黨指向明確、靶向精準,問題解決到點子上,得到黨內外的廣泛認同。

決心更加堅定不移。從嚴治黨是攻堅戰,也是持久戰。習近平同誌指出,“這麽多年,作風問題我們一直在抓,但很多問題不僅沒有解決、反而愈演愈烈,一些不良作風像割韭菜一樣,割了一茬長一茬。症結就在於對作風問題的頑固性和反複性估計不足,缺乏常抓的韌勁、嚴抓的耐心,缺乏管長遠、固根本的製度。”事實告訴我們,必須充分估計問題的嚴重性、頑固性和反複性,把從嚴治黨具體地而不是抽象地、認真地而不是敷衍地落實到位,必須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持續加力,久久為功,善作善成。

按規律辦事,抓住管黨治黨關鍵

善於認識和把握規律,按規律辦事,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特征和本質要求。全麵從嚴治黨同其他事物一樣,也有其規律。我們黨在長期實踐中管黨治黨,積累了豐富經驗,認識並掌握了諸多規律。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進一步深化了對新形勢下全麵從嚴治黨規律的認識,在實踐中的運用也更加自覺。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六條。

堅定理想信念是全麵從嚴治黨的核心和關鍵。堅定理想信念對於加強黨的建設具有根本性意義和不可估量的作用。正因為有堅定的理想信念,我們黨才有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強大力量。現實生活中,一些黨員幹部出問題,歸根到底是理想信念出了問題。全麵從嚴治黨,必須牢牢抓住堅定理想信念這個核心和關鍵。應抓住思想理論建設這個根本,不斷加強理論創新和理論武裝,真正做到知之深、信之篤、行之實;抓住黨性教育這個核心,教育引導黨員幹部自覺加強黨性修養,挺起共產黨人的精神脊梁;夯實道德建設這個基礎,教育引導黨員幹部認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新的曆史條件下,堅定理想信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的黨員路走遠了,忘記了自己是從哪裏出發的,忘記了將向哪裏去,也忘記了當年在黨旗下的宣誓。新形勢下,每個黨員都要堅持讓理想信念的火炬照亮前行的路,保持正確前進方向。

堅持思想建黨和製度治黨緊密結合,同向發力、同時發力。重視從思想上建黨,是我們黨的顯著特點和巨大優勢。堅持製度治黨,是我們黨對自身建設正反兩方麵經驗教訓的深刻總結,也是時代的要求。國家要依法治國,執政黨要靠製度治黨,這是現代治理的鐵律。新形勢下,我們要樹立法治思維,認認真真抓製度建設,努力形成一整套科學完備的製度體係,把黨的一切活動置於製度規範之中,並不斷增強製度執行力。要把思想建黨和製度治黨緊密結合起來,通過思想建黨使黨在思想理論上不斷保持生機活力,解決黨員幹部理想信念、價值追求問題;通過製度治黨解決行為規範、約束監督問題,以強製手段規範黨員幹部的行為。實踐證明,製度治黨離不開科學思想的引領,否則就會迷失方向、成效不彰;思想建黨的成果和經常性要靠製度治黨來保障和鞏固,否則就難以為繼,不能落地生根。堅持思想建黨和製度治黨緊密結合,二者一柔一剛,同向發力、同時發力,全麵從嚴治黨必將展現新的麵貌、顯示巨大威力。

緊緊抓住領導幹部這個“關鍵少數”,堅持從嚴治黨首先從嚴治吏。曆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黨要管黨

,首先是管好幹部;從嚴治黨,關鍵是從嚴治吏。黨員幹部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是治國理政的骨幹力量,對他們理應有更嚴格的要求。全麵從嚴治黨,必須把從嚴要求貫穿到幹部隊伍建設全過程和各方麵。要嚴格幹部選拔標準,真正把那些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於擔當、清正廉潔的幹部選準用好;嚴格選拔程序,緊密結合幹部工作實際,形成係統完備、科學規範、有效管用、簡便易行的製度機製;切實加強對領導幹部的監督,特別是對“一把手”的監督;始終保持懲治腐敗的高壓態勢,堅決查處領導幹部違紀違法案件,使幹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在從嚴管理的同時,完善幹部激勵機製,把對幹部的嚴格要求和激勵關心結合起來,充分調動廣大幹部愛崗敬業、幹事創業的積極性。

嚴肅黨內政治生活,營造良好政治生態。通過嚴格的黨內政治生活來抵製各種政治灰塵和腐朽思想的侵蝕,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實踐證明,黨內政治生活是黨組織教育管理黨員和黨員進行黨性鍛煉的主要平台,有利於營造良好政治生態。政治生態主要是指政治生活的環境和狀態,尤其是指從政環境。實踐證明,政治生態良好,風清氣正,就會出幹部、出人才;政治生態惡化,潛規則盛行,就會毀幹部、毀事業。營造良好政治生態,主要應從這幾個方麵著力:一是提高黨內政治生活的政治性、原則性、戰鬥性,黨內政治生活不能隨意化、平淡化,更不能庸俗化。二是嚴肅黨的紀律,特別是嚴肅政治紀律和組織紀律,全黨必須堅持“四個服從”,自覺維護中央權威。三是形成民主、團結、和諧的上下級關係和人際關係,決不能搞團團夥夥、幫幫派派,決不能搞庸俗的人身依附。四是用好批評與自我批評這個武器,開展積極健康的思想鬥爭。

依靠自身力量和人民群眾的監督幫助解決自身問題。我們黨是一個善於依靠自身力量和人民群眾的監督幫助解決自身問題,堅持真理、修正錯誤,始終走在時代前列的馬克思主義政黨。黨的十八大後開展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繼承和發揚以往相關活動的成功經驗,根據新的形勢任務要求進行創新,取得了明顯成效,是黨依靠自身力量和人民群眾的監督幫助解決自身問題的一次成功實踐。人民是黨的力量源泉,群眾滿意是黨做好一切工作的價值取向和根本標準。全麵從嚴治黨,必須緊緊依靠人民,發揮人民的監督作用,讓人民支持和幫助我們從嚴治黨。這個優勢是我們黨獨有的。運用和發揮好這個優勢,黨就會始終保持生機活力,團結帶領人民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任何困難和挑戰。

增強管黨治黨意識,落實全麵從嚴治黨責任。經過這些年的努力,各級都建立了黨建工作責任製。然而,一些領導幹部總認為抓黨建比抓發展要虛、要空,不容易出成績。還有一些人認為,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治黨過嚴會束縛手腳、影響活力。這些認識都是錯誤的。正如習近平同誌指出的:“如果我們黨弱了、散了、垮了,其他政績又有什麽意義呢?”落實全麵從嚴治黨責任,首先是各級各部門黨委(黨組)要樹立正確政績觀,把抓好黨建作為最大的政績,強化黨建主業意識,樹立抓好黨建是本職、不抓黨建是失職的理念,對全麵從嚴治黨工作主動擔責、認真履責、紮實盡責,堅持黨建工作和中心工作一起謀劃、一起部署、一起考核。各級黨委(黨組)主要負責人對黨建工作要親自抓、負總責,班子其他成員要切實落實黨建工作責任和工作部署,以良好的工作作風和實實在在的黨建工作業績凝聚智慧力量、贏得群眾信任、推動事業發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