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格說來,俄軍的反擊算不上十全十美。

首先在投入兵力上,俄軍就沒有嚴格按照前蘇聯時期製訂的戰術計劃,為執行突擊任務的轟炸機提供足夠的支援力量。要知道,按照前蘇聯海軍的戰術,在用Tu-22M攻擊美軍艦隊時,需要投入包括預警機、電子戰機、空中指揮機、戰略偵察機、護航戰鬥機在內的數十架支援飛機。這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戰略偵察機與空中指揮機,前者負責搜尋目標、為轟炸機提供攻擊數據,後者則負責協調攻擊行動,讓轟炸機在恰當的時機與恰當的地點發射導彈。如果突擊行動規模巨大、與海軍的巡航導彈核潛艇合作,還應該動用戰略偵察衛星與導彈製導衛星,讓轟炸機與巡航導彈核潛艇發射的遠程反艦導彈采用不同的飛行線路,在同一時間向目標發起攻擊。

顯然,以俄軍的實力,根本投入不了這麽多支援力量。

俄軍出動的,隻有一架由Tu-195改進而來的海上巡邏機。受此影響,在發起攻擊的時候很難獲取準確的目標信息。

為此,俄軍不得不做出一個重大冒險:讓一架Mig-31截擊機執行偵察任務。

其次就是在戰術準備上,俄軍沒辦法確定那艘攻擊核潛艇是否部署到位,也就無法確定準確的突擊時間。雖然俄羅斯空軍堅持認為能夠單獨發起反擊,但是俄軍最高指揮官仍然認為必須協同作戰,不然反擊效果難以得到預期目的,也就得盡可能的確保那艘攻擊核潛艇參與反擊行動。為此,俄軍不得不把反擊時間一再延遲。隻是俄羅斯海軍沒有被動,而是非常主動,用一艘常規潛艇就拖住了第二艦隊,為俄軍的大反擊創造了有利條件,也為隨後收獲戰果打下了基礎。

這兩個問題,幾乎讓俄軍的反擊行動功虧一簣。

可以說,隻要曰軍稍微警惕一點,高度重視對手,俄軍就沒有任何機會。

比如,上半夜的時候,發現遠東地區的俄軍航空兵大規模調動時,曰軍讓第二艦隊適當向南航行,俄軍就不得不放棄反擊行動。

即便錯過了這次機會,曰軍也不是沒有勝算。

進入下半夜,最先出現在曰軍麵前的不是俄軍的轟炸機,而是那架用偵察設備替換了火控雷達的Mig-31截擊機。

探測到這架戰鬥機之後,曰軍首先想到的不是第二艦隊,而是E-767預警機。

Mig-31是標準的截擊機,最大飛行速度接近三馬赫,在SR-71與Mig-25退役後,是世界上飛得最快的戰鬥機。雖然從理論上講,Mig-31也能攜帶反艦導彈,攻擊海上目標,但是俄軍肯定不會這麽做,而且那架Mig-31的飛行高度在二萬五千米以上,沒有任何一種反艦導彈能在這個高度上發射。

曰軍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因為Mig-31絕對有能力幹掉E-767。

如果這架截擊機上掛在了四枚遠程空對空導彈,就能在一百五十公裏、甚至更遠的地方對E-767發起攻擊。預警機的飛行速度很慢,飛行高度也比截擊機低得多,所以遭到攻擊後很難逃脫。

受此影響,曰軍立即讓E-767向南轉向,規避那架截擊機。

隨後,四架F-15J迎了上去,準備攔截Mig-31。

曰軍沒有使用F-22J,因為這種戰鬥機的最大升限隻有一萬八千米,最大飛行速度還不到兩馬赫,即便算上AIM-120D一萬米的射高,也夠不著Mig-31。與之相比,F-15J的升限達到二萬五千米,最大速度達到二點五馬赫,雖然比Mig-31差了一些,但是不至於束手無策。

可惜的是,攔截行動並不順利。

被E-767發現的時候,Mig-31的飛行速度就已經達到二點五馬赫,飛行高度為二萬五千米,而在附近巡邏的F-15J的飛行速度隻有零點九馬赫,飛行高度還不到一萬米。等到四架F-15J加速到二點五馬赫,飛行高度達到兩萬米的時候,那架Mig-31已經向南飛行了將近二百五十公裏。

直到這個時候,曰軍才猛然醒悟過來。

Mig-31沒有撲向預警機,而是朝第一艦隊飛去。在第一艦隊裏的防空驅逐艦啟動火控雷達,照射這架截擊機的時候,其飛行高度降低到了兩萬米,飛行速度也有所下降。隨後就從第一艦隊上空掠過。

曰軍戰艦沒有手軟,立即發射了兩枚“標準Ⅱ”防空導彈。

理論上,“標準Ⅱ”的最大射高達到三萬米,最大飛行速度超過四馬赫,能夠攔截任何一種戰鬥機,但是在尾追攻擊的情況下,其攻擊範圍大大縮小,根本追不上高速通場的俄軍截擊機。

曰軍再笨,也應該知道,那架Mig-31不是截擊機,而是偵察機。

隨著俄軍戰鬥機揚長而去,曰軍立即讓E-767返航,重點搜索北方空域。

可惜的是,已經來不及了。

Mig-31從第二艦隊上方飛過的時候,已經把曰軍艦隊的信息發送給了指揮中心,隨後在其後方大約五百公裏處的轟炸機群獲得了發射導彈的必要數據。

參與攻擊的正是俄軍的Tu-22M。

來自烏拉爾地區的八架Tu-22M與原本部署在遠東地區的十二架Tu-22M總共攜帶了一百二十枚射程高達五百五十公裏的超音速反艦導彈。

收到偵察機發回的目標信息,二十架轟炸機陸續投下了掛在彈艙裏的導彈。

也就是說,在E-767轉向返回巡邏空域的時候,Tu-22M已經發射完導彈,跟隨偵察機返航了。

對於高空飛行速度達到三點五馬赫的反艦導彈來說,飛完五百公裏,隻需要十分鍾。即便導彈在低空以二點五馬赫飛行,也隻需要不到十五分鍾。在這段時間裏,第二艦隊裏的曰軍戰艦開足馬力,也隻能航行幾海裏。

更重要的是,如此短促的時間,讓曰軍很難進行攔截。

E-767的雷達確實很先進,轉向後不久就發現了高速撲向第一艦隊的導彈群。

因為反艦導彈還在艦隊的防空圈之外,所以曰軍首先組織防空戰鬥機,用空對空導彈進行攔截。

八架F-22J與四架F-15J首先投入戰鬥。

雖然俄軍的反艦導彈非常龐大,跟一架小型戰鬥機差不多,很容易被雷達鎖定,但是導彈的飛行速度非常快,不比曰軍戰鬥機發射的空對空導彈慢多少。攔截並不容易,至少不可能像攔截戰鬥機那麽輕鬆。

事實上,用戰鬥機攔截反艦導彈的效率並不高。

在短暫的開火窗口內,十二架曰軍戰鬥機發射了上百枚空對空導彈,結果隻擊落了不到十枚反艦導彈。

隨著反艦導彈進入艦隊的防空火力圈,為了避免誤傷,曰軍戰鬥機被迫退出。

因為已經發射了全部中程空對空導彈,所以曰軍戰鬥機跟進去也沒用。

這個時候,曰軍發現了更大的威脅。

之前遭到攔截的,都是在高空飛行的反艦導彈。受地球曲率影響,在低空飛行的反艦導彈沒有及時被預警機發現。

等到預警機探測到從低空撲來的反艦導彈時,防空戰鬥機上已經沒有彈藥了。

更重要的是,俄軍發射的一百二十枚反艦導彈中,隻有三十枚從高空突防,剩下的九十枚全部從低空突防。

可以說,這是非常標準的攻擊戰術。

在高空突防的反艦導彈有兩個任務,一是吸引敵方的防空火力,二是為低空突防的反艦導彈提供攻擊數據。

可以說,曰軍迎來了最危險的挑戰。

因為E-767屬於空軍,而第一艦隊屬於海軍,所以E-767探測到的情況,無法立即發送給第一艦隊。

等到第一艦隊收到情報,防空作戰已經打響。

充當主力的,正是那艘配備了數十枚“標準Ⅱ”的“金剛”級防空驅逐艦。

短短十五秒內,這艘防空驅逐艦就發射了二十四枚防空導彈,以二對一的方式攻擊最前方的十二個目標。

因為反艦導彈的速度非常快,要不了多久就會突破外圍防空圈,而防空導彈需要足夠的時間爬升加速,所以曰軍驅逐艦沒有停歇,隨即又發射了二十四枚防空導彈,並且讓這些導彈沿著高拋彈道,首先爬升到三萬米的高空,再以以俯衝的方式,攔截下方的反艦導彈。從時間上算,在第一批防空導彈全部完成攔截任務後,第二批導彈剛好到達高空,因此可以及時獲得驅逐艦的引導。

顯然,曰軍把驅逐艦的防空作戰能力全部發揮了出來。

即便如此,就算防空導彈的命中率高達百分之百,也隻能擊落二十四枚反艦導彈,而之前被戰鬥機擊落的反艦導彈隻有十一枚,因此還有八十多枚反艦導彈,而依靠艦隊的內層防空網,很難同時攔截這麽多導彈。

毋庸置疑,第一艦隊肯定會付出代價。

同樣不可否認,那艘“金剛”級驅逐艦的防空能力確實強大。因為美國早就設法搞到了俄軍的反艦導彈,對其姓能了如指掌,所以在設計艦隊防空係統的時候,進行了優化,曰軍也因此獲益匪淺。

在前兩輪攔截中,命中率高達百分之九十五。

遭到攔截的二十四枚反艦導彈,隻有一枚逃脫,其餘二十三枚全被擊落。

此時,從低空射來的反艦導彈也已進入艦隊防空網。雖然防空驅逐艦以最快的速度將垂直發射器裏的最後十枚“標準Ⅱ”發射了出去,但是要不了多久,曰軍戰艦就隻能用射程為四十公裏的“先進海麻雀”自衛了。

(未完待續)